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如何实现在建设宜居住宅中的作用美的表现dylw

发布时间:2015-07-20 09:59

 随着人居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的产生,人们对住宅关注在不断发展,提出建设新的宜居住宅。宜居住宅是在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的基础上,提升住宅的居住品质,满足居住者生活、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实现设计在建设宜居住宅中的作用,强调了宜居住宅设计中要遵循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以及适宜化设计理念,明确了宜居住宅设计实施的程序步骤,还提出了在宜居住宅设计中应该具备的八种意识。
  从建国初期的拥挤不堪到住房改革时期个人货币购房观念的嬗变,再到现在个性化住宅设计如火如荼,中国人的居住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目前国内城市居住环境仍然面临诸如缺乏邻里交流、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忽视弱势群体等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建设城市宜居住宅。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在住宅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提倡人文关怀、培养人们的绿色节能意识等措施来化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探讨建筑、园林景观、信息技术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在建设宜居住宅中所扮演的角色,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遵循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和适宜化设计的理念
  中国古代灿烂辉煌造物史上出现过很多精妙的设计思想,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鼎”正好可以用来解释在住宅设计中必须遵循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和适宜化设计思想。据《白氏六帖》记载:“黄帝作鼎三,象天、地、人。”
  即鼎的三足代表天、地、人。“天”可以对应于住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地”对应于“适宜化设计”;而“人”则可以对应于“人性化设计”。
  1.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就是强调设计以人为本,并以满足人的本质需求为最终目标的设计思想。以人为中心不是以个体的需求作为取舍的标准,而是要考虑社会的人、群体的人的需要,以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住宅设计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就是以人的实际需要为核心,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人的居住需求,住宅设计要关注人的生活空间和行为尺度。
  现代主义设计凭借钢筋混凝土和预制结构,房屋也能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见缝插针”式的城市开发模式在国内物质困乏的时候确实能够迅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裕阶层日渐增多,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需要,而乐衷于通过个性化的消费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品味,作为最大的不动产,住宅的个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巨大的贫富差距的存在,必须在住宅设计中关注弱势群体,必须考虑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必须考虑当前存在的巨大的能源消耗了环境污染。人性化设计思想不仅要考虑富裕阶层的需要更应该为普通人群服务,如满足城市普通消费人群需要的极简主义住宅设计理念,专注残疾人坡道、盲道、老年人专用通道、残疾人卫生间等的设计。
  2.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住宅是基于住户的切身利益,强调住宅适应当地的气候,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来满足健康居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减少排废。绿色住宅首先要满足人们居住的舒适性,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要日照充足、通风良好、采用绿色可再生建筑材料;最后要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减少排废。
  由西班牙建筑设计师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i,1852~1926)负责设计建造的巴特罗之家就是绿色住宅的典范,其科学的自然通风原理构造直到今日仍旧有效的工作着。巴特罗之家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地中海岸的著名城市巴塞罗那,属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因而需要通过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来提高住宅的舒适感。高迪采用巴塞罗那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天井型制,通过运用门窗上的活动装置、双层斜面空腔结构、门中门结构以及百叶内墙设计了一套精密的空气流通系统,为海风穿越整个楼层设计了一个流畅的通路。实验表明,巴特罗之家在通风30分钟以后可减少室内96.4%~99.5%的细菌,同时也减少了夏季空调制冷的能耗,成为解决居室环境健康、舒适问题的切实有效的手段。
  3.适宜化设计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小生产者代表人物墨子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在于缺少义,而义的缺失是不利造成的,统治阶级骄奢淫逸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倡“非乐”、“非美”的设计思想,主张造物须是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器不雕为”,强调保留事物原本的面貌。千年之后西方设计理论家阿道夫·卢斯认为“装饰即罪恶”,过度装饰非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由此可见,不同时代宜居住宅设计的标准也不完全一致,但是适宜化的设计思想则是住宅设计必须具备的。
  适宜化设计理念就是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必须要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盲目追求各种代表高舒适度和高绿化率的指标,拒绝攀比式的室内外环境设计。现阶段我国因而用巨额的社会财富来建造宜居住宅的西方模式显然不适合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立足于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从优秀的传统住宅设计形式上入手寻找造价低廉却舒适实用的住宅建筑形式,比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而是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垂直的黄土壁面上向纵深开挖建成,窑洞具有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
  宜居住宅要具备的设计意识
  2006年9月,由建设部批准立项,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专家编写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完成,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分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这六个方面。其中环境优美度中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三个子项,而生态环境子项又包括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等10个指标。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六个方面反映在住宅建设上也就是宜居住宅设计必须具备的五种意识,即交流意识、私密意识、尊老意识、助残意识、环保意识。
  1.交流意识 现代住宅最大的缺点就是用钢筋水泥构筑的六面体空间完全隔绝了人与外界的 交流,网络的扩张让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少。住宅设计应该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一个能为居民所共用的室外空间,主要包括步行街、人行道、广场、公园、绿地、以及运动场地等。开放的室外空间能增加居民接触、交往的机会,通过参与其中的各种活动凝聚社区居民的向心力,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私密意识
  私密性属于人类安全需求的范畴,处于“马斯洛需求原理”中的较低的需求层面,只有在低层次的私密性需求满足后才会渴望满足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住宅设计的私密性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首先加以考虑。其中主要包括:视觉的私密性,即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他人观察或偷视;听觉的私密性,即通过改进建筑构造、提升建筑技术等手段,减少声音的穿透和传播,保证居民谈话内容不被他人偷听;室外空间的私密性,即满足部分居民或个人室外半私密活动的开展,不被他人打扰。
  3.尊老意识
  目前中国老年人口超过了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3亿,占人口总数的15.6%;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6亿,占人口总数的24.4%。在国外老年住宅很早就被提出,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老年住宅已经相对成熟。以美国佛罗里达“太阳城中心”为例,从一开始就明确计划将其打造成为佛罗里达乃至全美最好的老年社区,整个社区内有“太阳城中心”(独立家庭别墅)、“国王之殿”(连体别墅)、“湖中之塔”(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庭院”和“阿斯顿花园”(出租的独立居住公寓)以及“自由广场”(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这六大居住社区,各社区共同享用一个邮局、超市、医疗机、医疗机和教堂。无论选择哪种住宅,都会享受到积极活跃的生活方式。目前国内很少有针对老年人的住宅,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和生活特点,量身打造老年住宅,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4.助残意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居住社区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使用需求,设计能够满足这些特殊群体要求的设备,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的生活环境。例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进而扩展到工作、生活、娱乐中使用的各种器具。“人是万物的尺度”,不能光注重外表和形式,更不可墨守成规。这种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就已经提出,强调设计要为普通和特殊人群服务,在消费至上的社会中,城市建设不能只考虑富裕阶层的需要,要要建造大众的、能为所有人共享的城宜居住宅。
  5.环保意识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给城市带来的尘埃、酸雨、酸雾等多种有害物质直接威胁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的能源危机使“低能耗”住宅设计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低碳”问题被重点讨论,“低碳住宅”强调在住宅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力求降低建筑材料以及装修环节的能源消耗,并且在房屋验收合格后,降低房屋内部碳排放。
  宜居住宅设计发展前景的展望
  当城市住宅各种后遗症在中国的大量涌现之后,人们对批量化大生产的住宅建造模式产生了质疑、反省和批判,反映在地产业就是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居住场所,住房作为人们生活时间最长的空间更应该成为人们精神休憩的场所。正如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一书中写到:“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一个吃饱穿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需要,还需要art,也就是艺术。这是高层次的超过一般的物质的生活,也是人类今后前进的方向。”在迅速改变世界的图景和社会生活中,中国的住宅将如何出新,这是许多人期待和向往的。从普通高层到花园洋房再到独栋别墅,尽管需求的层次不同,但存在一些共同点:以人为本、体现技术进步的成果、崇尚自然、重视性灵和艺术美等等,这些独特的需求隶属于宜居住宅的内涵也已成为开发商热衷的楼盘卖点。
  宜居是几代中国人的居住梦想,当下身处“寒冬”的开发商千方百计的寻求楼盘的新卖点,细想之下不难发现地产营销标榜的各种卖点叠加起来其实就是宜居住宅的雏形。宜居住宅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也不是居民的乌托邦理想,而是开发商突破当前困境的法宝,也是实实在在的解决当下城市居住问题的不二法门。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梁婷(1990—),女,湖南怀化人,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批评专业方向。

上一篇:基于音乐专业舞台艺术表演实践教学的问题和方

下一篇:论居住空间环境中的色彩与和谐美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