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发展特色

发布时间:2015-07-23 11:20

  摘要:《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 代表之作,《雪国》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本文主要就《雪国》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雪国》中所表现的文学美,《雪国》所表达的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雪国》这部文学作品。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驹子;叶子;文学美;生命意识
  川端康成的《雪国》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国度,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自己的生存哲学。他们不问为什么活着,只按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活着。表面看来他们是在徒劳地挣扎,这种生命的徒劳浸润了作家浓厚的虚无思想。但是徒劳的背后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忍耐力,颠覆了对生命的一般看法。人的生命需要充实与活力,人的生命更需要净化与超越。从《雪国》中展现的生命意识可以看出作家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死亡的歌咏。
  一、《雪国》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一)驹子形象的分析
  驹子在《雪国》这部小说处于中心地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驹子是一个生长在坎坷的环境里,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艺妓,沦落风尘,但是并未放弃理想与追求的人,坚持不懈地读小说、写日记、练三弦琴,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样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川端康成空想出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川端三次汤泽旅行后所结识的艺妓松荣的影响,从而使得川端在创作过程中,意识活动不可避免地回避松荣。松荣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中,由于家境贫寒,生活无着,不得不被迫告别亲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就被转卖到汤泽温泉当了艺妓,从此便沦落风尘,备受生活的折磨。几年后跳出艺妓圈,嫁了一个裁缝。她的这段经历与《雪国》中的驹子是极其相似的,所以川端在整个艺术构思及写作过程中意识理智有意地调动松荣的经历作为材料。在同小高菊的接触中,川端了解到这个从小受到社会遗弃的受损害的少女的辛酸生活和不幸命运,油然生起了怜悯和同情。特别是这个少女相貌非凡、性情文雅、勤奋好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心中萌发了创作的激情。可以说,《雪国》的发端就是从邂逅这个少女开始的。另外,驹子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川端受西方新感觉派和日本传统文学思想的影响。在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时期,川端康成曾经极力强调作家进行创作的主观感觉,明确表示反对自然主义的方法和客观主义的态度,倡导请客一如主义,即不是客观性地、说明性地叙述事物,而是主观地、感觉性地表现事物,让自己的主观感觉跃入被描写的对象之中,从而达到立体化和鲜明化的效果。《雪国》采用主观的、感觉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川端通过岛村这一形象来衬托驹子,驹子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由岛村的感觉来表现的。如岛村第一次见到驹子时对她的形象描写:“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岛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由于刚看过初夏群山的缘故”。岛村不是描写的主体而是感觉的主体。他是美的追求者和欣赏者,只有通过他的感觉才能体现出驹子身上的美,那种人性的纯洁之美,心灵之美。同时他在许多方面是起着反衬驹子的作用,特别是在对爱情的态度上,他没有真诚地、持久地去爱驹子,从而才使驹子热情、持久、真诚的爱显得更加突出。这就是《雪国》中驹子形象的塑造受新感觉派影响的主要表现。
  (二)叶子形象的分析
  虽然叶子在小说中不是主要的人物,川端对叶子的描写相对于驹子来说着墨不多,但是叶子也是一个独具性格特点的、富有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她是川端笔下个性完整的、理想化的形象。川端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对绘画非常热爱,虽然他的父亲是学医的,但是擅长书画,很有艺术家的素质并且在书画上小有名气。川端自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曾经还自豪地在祖父面前夸奖自己的绘画天赋:“小学时代我认为自己的画是出类拔萃的,所以想当画家。”川端对绘画的热爱以以及对艺术气息的熟悉,使得他在色彩上十分敏感,并未文学创作增加了许多画面感与美感。尤其是《雪国》中对白色的描写,独具特色。《雪国》的开篇写的那条长长的隧道跨越了县界,穿过了县界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一个充满了白色幻想的世界。岛村离开东京穿过隧道来到雪国就进入了这个白色的梦幻国度了。在那里,遇到了同样洁白虚幻的叶子。
  和雪国的自然环境相吻合,叶子的形象如雪花一般纯洁、冰凉、哀怨、忧伤、虚幻。她的出场不是拥有具体的形象的,而是用描写她的声音“她的放声优美而近乎悲哀,哪嘹亮的声音久久地在雪夜里回荡”因此就给人一种白色的雪夜中的梦幻。随后描写她的形象更加奇特,将她描绘成一个透明的人物,“景色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透明是淡到极点的白,也可以说是白色的一种转化形式。叶子就是一个白色的精灵,若隐若现,体现的是一种白色的虚无飘渺。在小说的结尾,叶子坠于火中“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燃烧起来。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出现实写的白色,叶子在坠落的那一瞬间就像纷飞的雪花,在冰天雪地中飘然而至。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她身上近乎透明的白与银装素裹的雪国融为一体,飘向了一个圣洁的世界。这样终结生命的方式更加突出她心灵的纯洁,白色的氛围早已于预示着叶子的最终归宿。“叶子通过死亡达到了永恒的美的最高境界,成为至高无上的纯洁与日本传统的哀伤之美的化身”。
  二、《雪国》中所表现的文学美
  (一)从虚幻景色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对于虚幻景色,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文章中描写银河的篇幅。大家可以会疑问,银河本来就是实物,为什么说它是虚幻的?在《雪国》中有这样的描绘:“浩瀚无垠的银河垂在眼前,它似乎要用其光溜溜的身体搂抱夜色朦胧的大地……星辰缀满了银河,透彻明亮,耀光点点,就连一点点光亮的云彩,也极像一粒粒银砂,一目了然。”、“银河宛如一条大大的光带,让人觉得似乎浸泡其中一样,这时,岛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往上飞翔,飘飘忽忽,那感觉就像是屹立在天涯海角上。尽管是一种凛冽的寂寥,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神奇 的魅惑感”,此时此刻,依托之情表露无遗,岛村已经完全把自己沉溺在银河的美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川端先生将银河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使得银河拥有了一种妩媚的感情。在描写自然景物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加入了原来只属于欣赏女子时所产生的感觉,彰显出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飘渺、无所依靠从而转变为依托虚无的情感。
 (二)从夜色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在雪国的时候,岛村感悟到的是:“山沟特别容易天黑,黄昏的时候早已冷瑟瑟。夜色朦胧,在夕阳余晖映照下被皑皑白雪包围的远方群山,正慢慢逼近”,川端先生用短短的几句的描绘,便使得一幅冬夜图景呈现于读者眼前,不过再仔细品味一下,这景象透露着丝丝的不安。
  当岛村离开雪国的时候,风景好像刹那间发生变化,“循着河流行驶,一会辽阔的原野渐渐露出来,山峰似乎经过人的精心雕琢,呈现出一道柔和的斜线……尽管月色逐渐淡去,但风韵无穷,使得人丝毫感受不到冬夜的寒峭”,风景变得温和而柔美,在雪国的时候那份隐隐约约的不安好像忽然间消失。
  同为夜色,仅仅转换了场景就焕发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川端先生并非简简单单地描绘夜色,而是通过与众不同的描绘来展现其文学的美意识,让读者体会其忧虑的文学色彩。
  (三)从昆虫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看到飞蛾,想必大家脑海中立刻会浮现“飞蛾扑火”这一成语,飞蛾为了追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梦想,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够追求绚烂的美丽就足以。但在《雪国》这一作品中,川端先生并没有沿袭这一特点,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的特点上,下面,请允许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
  例1:“随着秋天的到来,每天都有昆虫的躺在他家里的席子上。硬翅的昆虫,翻过身来就永远不能飞起来。至于蜜蜂这类的昆虫还能挣扎一会,再倒下最后结果还是一样。……有些飞蛾,看上去仿佛贴在纱窗上,实际上它们早已死去。像枯叶一般从墙壁上剥落下来。”
  这一篇章,川端康成避开了对生机勃勃的昆虫描写的惯例,将笔墨转化成死亡的描写上,在川端康成的眼中,昆虫们的死亡并不凄怆,而是另一种美的境界。
  例2:“夏天防虫用的窗纱仍然挂在窗户上,走近一看,还有一只飞蛾,仿佛粘在纱窗上,一动也不动,静静地贴在那里,不时伸出它鹅绒般的黄色的触角,透明浅绿色的翅膀轻轻落在窗纱上,那一抹淡绿给人一种绝望的感觉,难免让人觉得这是一只死去的飞蛾。”
  读到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悲哀感慨。仅仅是一只停留在纱窗上的淡绿色飞蛾,却被川端康渲染为一种绝望的美丽、一种死亡的色彩,这样一种在生中包含死的可能的文学表达,比起直白描绘死亡更能颤动人心。
  《雪国》这一作品中,虽然描写的是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却不是妖娆。银河本是主人公的依托后来却变成倾溃,从没有希望的恋情中退出反而是另一端美丽恋情的开始,不过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从中体现出毁灭之美;夜色由不安转化成平静,因为场景的变化使得夜色更加具有神秘感,读者从中能够感悟出隐忧美;绝望的绿飞蛾,害怕被黑暗吞噬的蜻蜓,还有已经死去的或者是不断挣扎的昆虫,都从不同角度将死亡与绝望之美表露无遗。
  三、《雪国》所表达的生命意识
  (一)生命的自由和纯净
  雪国首先在视觉上给我们展现了一派北国雪景图。“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一经典开头,无论从视觉还是心情上,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喧闹都市、豁然开朗的洁白世界。这是一个与都市迥异的,纯净辽阔的空间。皑皑大雪覆盖下的雪国宛如世外桃源一般,与长长隧道之外的世间社会有一种天然的隔膜。它就像一个无人管辖的区域,外界的一切都激不起雪国人的兴趣,他们过着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
  (二)生命的虚无与徒劳
  《雪国》以来自东京的纨绔子弟岛村与艺妓驹子的三次见面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作品中对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岛村、驹子、叶子的生命状态和生命历程的描写,虚实相接,亦真亦幻,浸润着川端康成浓重的虚无思想。
  岛村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来自物质条件优越的大都市,却没有正当职业,终日坐食祖产,精神极度空虚。他没有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目标,自称致力于研究西洋舞蹈,却从不看活灵活现的表演,而只欣赏根据西方的文字和照片所虚幻出来的舞蹈。岛村有着一种莫名的感伤,无论他怎样努力的想要爱与被爱,但始终都在经历着一种若有所失的生活:他到雪国去登山,想在自然中有所发现,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他去旅馆找驹子,没想到与驹子的美好肌肤感受瞬息即逝,留下的却是长久的悲哀。他对待驹子的关系,如他所喜爱的西方舞蹈,所以文中说:“可说不定岛村在不知不觉中把她当做了西方舞蹈呢。”岛村本要寻求生命的真实,想要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到自己确确实实的生活着,但最终却发现生命也是一种美的徒劳。孤独、冷漠和虚无是岛村生命状态的特征。在他看来,美丽的事物只会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终将会最终消逝。整个生命的过程,无论有怎样的抗争,都将归于寂灭。
  (三)生命的消亡与升华
  在《临终的眼》一文中,川端康成曾通过评论日本画家古贺春江的超越现实的绘画时表达过这一思想:面对古贺的画,不知怎的,我有一种不断增加的隐约的虚无感。画家超越现实的绘画内容触发了他对现实人生的虚无感。但他同时断言:这种“虚无”是超越虚无的肯定。这是与童心相通的”可以说,川端康成的“虚无”既是对生命死灭的喟叹,也是对生命死灭的超越,是对一种永恒无限精神的追求。宇宙永恒无限,生命短暂有限,这种不得不接受的有限性,成为潜存于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
  川端康成的《雪国》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国度,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自己的生存哲学。他们不问为什么活着,只按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活着。表面看来他们是在徒劳地挣扎,这种生命的徒劳浸润了作家浓厚的虚无思想。但是徒劳的背后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忍耐力,颠覆了对生命的一般看法。人的生命需要充实与活力,人的生命更需要净化与超越。从《雪国》 中展现的生命意识可以看出作家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死亡的歌咏。
  【参考文献】
  [1]刘象愚.感悟东方之美━━走进川端康成的《雪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川端康成.少年川端康成谈创作(第10卷)[M].叶渭渠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3]川端康成.美的存在与发现[M].叶渭渠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叶渭渠.川端康成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5]何乃英.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戴爽(1992-10)女,籍贯:辽宁阜新,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日语专业。

上一篇:试论《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主题的发展策略

下一篇: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