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太宰治《叶樱与魔笛》文本解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23 11:20

  作为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太宰治一直被称作是“昭和文学里不灭的金字塔”,以曲折的人生以及众多流传至今的佳作而广受瞩目。至今,围绕谜一样的太宰治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仍然层出不穷。
  然而基于太宰治中期代表作之一的《叶樱与魔笛》的研究却较之其他作品而言少之又少。众所周知,太宰治中期的作品以积极向上的基调为主,而且太宰治经常将自己的精神状态或人生经历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那么在这篇作品中的太宰治的精神状态究竟如何,为什么将题目命名为《叶樱与魔笛》?本文将基于先行研究,结合文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创作背景
  作品的创作背景可追溯到昭和14年(1939),太宰治31岁。在井伏鳟二夫妇的介绍与撮合下与石原美智子喜结连理。同年,发表了《叶樱与魔笛》(若草六月)。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位55岁的“老妇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回忆并诉说了日俄战争如火如荼的时期发生在姐妹两人身上感人至深的故事。
  文章里出现的三个人物:老妇人---文章中的“姐姐”(当时20岁),顽固的学者做派的父亲和美丽、长着一头长长的秀发且心灵手巧可爱的妹妹。正值妙龄的18岁妹妹身患恶疾(肾脏结核),时日不多。痛苦交加的姐姐偶然发现心爱的妹妹藏在抽屉里的30封信,并察觉到妹妹与这位叫做M·T的男人之间的恋情。而这位负心汉却在得知妹妹的病情后无情地将妹妹抛弃。为了给妹妹一个美好的回忆,悲愤的同时姐姐决定假装成M·T写了一封充满悔意的情书,并约定每天六点将在家门前吹口哨。妹妹在读完这封情书后坦白:出于寂寞以及对于恋爱的渴望,这是自己写给自己的。真相大白之后姐妹二人相拥而泣,正在此时传来了《军舰进行曲》的口哨,时间刚好为六点整。这是神灵的旨意呢还是顽固不化的父亲的善意呢,最后仍然是一个谜。
  二、向神灵寻求慰藉
  我们将从太宰治为何将这部作品命名为《叶樱与魔笛》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下隐藏在其背后的深意。作品开端就叙述了“樱花凋零--叶樱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绿色”的描写。「野も山も新緑で、はだかになつてしまひたいほど温く、私には、新緑がまぶしく、眼にちかちか痛き、考へること、考へること、みんな苦しいことばかりで息ができなくなるくらゐ、私は、身悶えしながら歩きました。」
  绿色一般给人的是生机勃勃的印象,让人联想到大地回暖的春天,使人温暖。然而“我”却感到刺眼。这与“我”在看到绿色蝴蝶结绑住的情书而觉得“仿佛世界变得更加开阔”而感到“悲伤、痛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里以“绿色”为纽带将叶樱与情书联系起来。而绿色的叶樱在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的同时也让我刺眼的痛苦。正如天生“美丽、灵巧、可爱”的妹妹,本应是美好事物的化身,却背负着「わるい病気」的命运。所以,这里的“叶樱”暗指妹妹,代表的美好事物里蕴含的破灭与苦痛的现实。这与何资宜的研究是一致的。
  那么作品当中一次都没出现的“魔笛”到底所指何物?在故事快结束的时候,“我”怀着悲伤、害怕的心情紧紧的抱着妹妹。此时刚好从院子里的叶樱里传来了“军舰进行曲”。而妹妹在那之后三天安详的离去,因此让我相信了神灵的存在,相信这“不可思议”的“军舰进行曲”正是神灵的恩宠。再回到作品里出现的M·T,虽然是妹妹捏造的一个任务形象,却在前年开始安抚了妹妹对于爱情的向往。仔细思考太宰治在这里设定的名字涵义我们不难发现M·T正是“魔笛”的假名首字母的缩写,因此M·T、“魔笛”、神灵三者的关系则连成一条线。M·T就“魔笛”,魔笛正是那神奇的“军舰进行曲”,而我坚信这是神灵的恩宠。魔笛代替神灵给我和妹妹带来慰藉,满足了妹妹对于爱情的憧憬,使妹妹不留遗憾的离开,我也得到了灵魂的慰藉。由此可以得出,魔笛就是神灵的化身。  
  总结上文,为了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爱的缺失”痛苦的现实,主人公将目光转移到了神灵身上,向神灵寻求慰藉。过了很多年回想起来,才开始怀疑是父亲的关爱。但我始终相信是神灵的恩宠给我和妹妹带来了精神上的解脱,摆脱了现实的种种苦痛,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也满足了对于爱情的憧憬。这也与中期太宰治积极向上努力的生活态度所一致。
  参考文献
  [1]渡部芳紀「『女性』-女の独白形式」「国文学解釈と教材の研究」1992年4月
  [2]蔡超,试论太宰治的《叶樱与魔笛》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011年11月
  [3]大平刚,太宰治《叶樱与魔笛》论,带广大谷短期大学纪要,第44号,2007年3月
  [4]大平刚 A Study of Dazai Osamu Bulletin of Obihiro Otani Junior College  Hazakura to Mateki" 44, A1-A10,2007-03-31"

上一篇:唐至元时期文人女性意识的变演轨迹分析

下一篇:语用模糊及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关联的效果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