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症候式分析:“鱼”和“榛树”的象征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15-07-23 11:21

 前 言
  “灰姑娘”的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并已得到极大关注和研究的故事类型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在世界各地流传的神话传说里类似的异文不下于1500种,在中国56个民族及一些已消亡融合的民族里也有不少类似的传说,被记录保存至今的异文故事就有72篇。”中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支诺皋》上篇的《叶限》是“灰姑娘”的早期版本,也是中国“灰姑娘”故事的文字记载。“灰姑娘”故事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其中欧洲最有名的“灰姑娘”版本是德国《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欧洲的“灰姑娘”与中国唐朝的“灰姑娘”有着深刻的相似性,但是它们在象征神物的选取上却有着各自的渊源。学术界对“灰姑娘”故事早已有研究,但主要是集中在对故事溯源和变异的研究,缺乏对故事本身内涵的挖掘。本文将通过“症候式”的分析方法,对两个文本进行深入的挖掘,探讨《叶限》选取“鱼”作为神物而《灰姑娘》选取“榛树”作为神物的原因,并由此探讨蕴含于其中的中西文化的异同。
  一、“症候式”分析与文本集体无意识
  20世纪60时代阿尔都赛最早提出用“症候式阅读”的方法来解读马克思的文论,指在把握由文本的空缺、误解、疏忽所反映的深层含义。1966年他的学生皮埃尔·马歇雷在《文学生产理论》中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文学批评中。20世纪末,我国学者蓝棣之将“症候式”分析方法引入到我国学术批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蓝棣之解释说“症候本是医学临床用语,指在疾病状态下病人的感受,只可通过问讯获得。然而,我所说的‘症候’,是作家不自知,是无意识的。”因为“一部作品之所以产生,有时代的、历史的和作家自身的原因,时代的、历史的原因又通过作家自身的原因其作用。作家自身原因里有的是作家明白的,有的是不大明白、不大察觉的,而这有时又支配和左右了作家的创作。”对此进行探究便是症候式分析要做的。
  中国的《叶限》和西方的《灰姑娘》都选择了“灰姑娘”这一母题贯穿作品的始终,并且故事的情节元素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继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失鞋和以鞋验婚,表达了善良和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的情感诉求,这一点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生活境遇和精神心理的共通性。然而,在“灰姑娘”的同一母题之中,两个文本却分别选取“鱼”和“榛树”作为神物的象征,贯穿在作品始终,巨大的阐释空间。由于作者无意识的差异,文本也会出现相应的差异,文本中的重要象征物也会不同。因为象征的“功用在于取代某一理性观念的逻辑陈述。叙述者借助叙事结构中的某一部分或整体,利用它们与经验世界的关联,含蓄形象地表现某种思想观念。”两个文本中鱼和榛树就是作为这种象征物出现的。通过解析这两个文本中的象征物,可以找到文本的“症候”所在,并可以透过“症候”发现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之后的远古崇拜。
  二、《叶限》中“鱼”的象征所隐含的动物崇拜
  在《叶限》中,主人公叶限“得一鳞二寸余,赤鬐金目……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鱼通人性,每次叶限给它喂食它就出现,叶限离开它就隐藏。后来这事被叶限的后母所知,后母将叶限支开,穿叶限的衣服将鱼诱出并杀死。叶限发现鱼不见后,“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所须第祈之,尝随尔也”可见鱼作为正义力量一直在帮助叶限,但是当陀汗王得到鱼骨以后,“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而鱼骨最后为海潮所沦,不知所踪。段成式在《叶限》这篇记载说,故事系“成式旧家人李元士所说。士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这里的“南中”有学者认为在“广西的左江流域”也有人认为在贵州一带,总之是在西南一带,这一带喜吃生鱼,“闻一多认为鱼是繁殖力最强的一种生物,鱼崇拜体现了人们生殖崇拜的观念。”可见《叶限》这一文本体现了南中地区鱼崇拜的习俗。
  南中地区还有类似于《叶限》的故事存在,如《达架和达伦》其中的神物是乌鸦,《以佳以冷》其中的神物是黄牛。这里出现的神物都是动物,均与他们古时的动物崇拜有关,动物崇拜作为一种原型出现了中国各个民族的典籍之中,“原型可以使意象、象征、主题、人物,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它们体现着文学传统的力量,把孤立的作品相互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一种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鱼作为神物的象征,当叶限陷于苦困之时,它作为正义的力量来帮她,而当陀汗王利用其作为暴力征服的象征时,它又消隐不见,仍是作为正义的力量来衡量人类的善恶。“鱼”作为神的力量臧否着人间的善恶实际是人类自身对自然的投射。中华民族古时就是一个动物崇拜的民族,《叶限》的作者段成式是唐朝人,他采集《叶限》故事时,沿用了“鱼”这一象征物,因为中华民族常用动物作为人类投射自然的对象。《酉阳杂俎》虽是一本恣意想象的奇书,作者的著述态度却是十分严谨的,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自书成以来,学界对书中所著之事多有徵引,甚至外国学者也认为这是一部价值很高的书,认为其“提供了许多关于波斯和拂林植物的很有用的材料”,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也多处摘引《酉阳杂俎》的材料。“鱼”在《叶限》中作为象征物存在具有必然性,作为一个文本的症候,它可以让我们窥探到中国传统的动物崇拜心理。
  三、《灰姑娘》中“树枝”的象征所隐含的森林崇拜
  如果对《格林童话》有关森林/树木的描写进行统计的话,可以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格林童话》一共有215篇,有关森林/树木的就有168篇,并且森林总是作为人类的保护神而存在的。在《灰姑娘》中,女主人公灰姑娘对父亲唯一的请求是希望他能够折一根榛树条给她,把这根榛树条种在了母亲坟头,每天用眼泪浇灌,最后长成了一棵美丽的树, “灰姑娘每天都要去树下三次,在那儿哭泣和祈祷。每次总有一只白色的小鸟飞来停在树上,只要她说出什么愿望来,小鸟儿就会把她希望得到的东西扔给她。”关于榛树的故事,还有一篇《榛树条》也讲到了,圣母玛利亚到森林中为圣婴耶稣摘草莓,但是路上却遇到一条蝮蛇,“圣母自有妙计:她躲到一棵榛子树后面,静静地站在那儿,最后蝮蛇又爬走了。”榛树有神奇的力量,可以保护圣母不受蝮蛇的伤害。就像《灰姑娘》中,灰姑娘主动地求情父亲为她摘路上遇到的第一根榛树枝,用眼泪浇灌后竟然可以给灰姑娘一切她所希望的。在《三根绿色枝条》中,隐士因为向上帝赎罪而感动了上帝,长出了三根绿色的嫩枝条。《格林童话》中的树木隐喻着人类的伊甸园和人类的保护神,是正义力量的象征,因此意味着生命力和存在,而“人的生命和存在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神”。
  《灰姑娘》是从中国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将“灰姑娘”型故事传到欧洲以后,经过欧洲人自行地消化和改编,最后变成了《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灰姑娘》将《叶限》中的神物却从“鱼”变成了“树枝”,与此同时,继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失鞋和以鞋验婚等基本情节却并没有变化。《格林童话》的收集创造者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本是语言学家,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为了完成收集工作,将所听故事“一字一句地完整忠实地记下来。”并不是作者一时起意将“鱼”变成“榛树”的,格林兄弟只是将欧洲人普遍认同的“榛树”象征记录了下来。根据榛树在《格林童话》中出现的次数及其承载的意象可知,“榛树”作为神物在《灰姑娘》中出现是欧洲人集体选择的产物,象征了欧洲自古以来的森林崇拜传统。
  结语:
  同是“灰姑娘”母题的《叶限》和《灰姑娘》,在象征神物的选取上有着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实际上代表着中国的动物崇拜传统和西方的森林崇拜传统。但是不论是“鱼”还是“榛树”虽然具有神性却都通人性,代表着正义的力量,表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希望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表明自然和人类的一体性。
  参考文献:
  [1]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华书局出版社,1931年版。
  [2][德] 雅各·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话全集》,杨武能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7年版。
  [4]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年版。

上一篇: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下一篇:从《故事新编》看鲁迅晚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