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传承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5-08-01 09:49

 一、西兰卡普纹样的历史起源及其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缩影
  西兰卡普是土家织锦的代表,中国五大织锦之一。“西兰”释义为铺盖,“卡普”是花,“西兰卡普”即土家人的花铺盖,称为“土花铺盖”。在土家语里,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民俗特点,土花铺盖还受到土家族人的珍爱,视为人文、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1]7184。
  关于西兰卡普纹样的起源和发展,根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在先秦时期就向中原王朝进贡用桑、麻、丝等织物。《后汉书·西兰卡普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文革绫锦”的“兰干细布”,就是土花铺盖的前身,称作“武陵蛮”。史籍文献对土花铺盖给予了诸多不同的名称:三国时期,土家族人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纺织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习尚。同治年间修订的《龙山县志》记载,土锦“绩五色线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永顺府志》云:“斑布即土锦。”“土人以一手织纬,一手用细牛角挑花,遂成五色。”所谓“岗巾”、“土锦”以及“土绢、岗锦”等相似称谓皆指土花铺盖。特别是明末清初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清政府强行推行满汉文化,将土家人的男女服饰不分改为男女服饰分离。原五彩斑斓的衣裙受到限制,土家人的服饰从而转向被盖饰品等专业方向,纹样色彩、装饰风格更加大胆艳重,继而发展成为土家织锦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西兰卡普[2]。西兰卡普纹样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土家人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创造,被孜孜不倦地充实、完善并传承下来,因而,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看到其民族文化的渊源,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成熟这样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脉络。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人文化的象征,是土家人婚俗上的主要嫁妆之一,客观上也是女家经济地位的标志和女儿有无教养的凭证,并且在受人观赏的嫁妆行列和任人品评的新房陈设中格外引人注目勤劳、质朴、善良的典型土家儿女情怀,更是土家民族形成过程和整个酋水流域生产力状况的缩影。西兰卡普纹样不仅潜藏着民族渊源的轨迹,在隐喻民族文化的意义上,还形成了直观的艺术语言,构成了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寓意。鲜明的色彩选择,使西兰卡普纹样具有人类学文化内涵的色彩象征,它含有的整体构成和色彩的表象意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和影响着土家人审美习惯的艺术取向。
  二、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特点及表现形式
  西兰卡普纹样的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涉及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了解,基本定型的传统纹样已达200多种,有花鸟鱼虫、山川景物和吉祥的文字等;还有民间故事、寓言等画面。这些题材几乎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几何纹样占有较大的比例,形成了由方形、三角形、直线等组成的几何图形。在主体纹样的两边以卍构成“之”字框架结构,外围装饰成卍的变异勾纹,不仅匀称美观,而且大气自然,像“梭罗树纹”、“岩墙花纹”等可为代表。二是纹样富于变化。从单幅被面来看,有大块纹样的,像“四十八钩”、“浪苦妹”之类;有小块纹样的,如“粑粑架”之类;有以长方形为主要纹样的,如“椅子花”之类;有以六方形为主要纹样的,如“钩花”、“二十四钩花”之类;有以八方形为主要纹样的,如“桌子花”之类;还有在菱形斜格中安排主要纹样作四方连续的,如“小白梅”、“实心花”之类。三是喜用吉利、喜庆寓意和山区花草、鸟兽的纹样做主题。如“凤穿牡丹”象征荣华富贵,“野鹿衔花”象征寿考千年,“万”以祝人万福万寿,“龙”以喻高贵显要,“卍”以喻福禄寿喜、长命百岁、富贵双全等文字纹样的立意就更为明显[4]。
  据传,土家族先民中的一支板楯蛮“賨人”信奉道教,而酋水流域楚南尚鬼信巫的习俗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作为道教最具代表性的太极八卦纹样,至今仍是土家族神人合一的梯玛器以及法衣上最常见的圣物。从太极图演变成“扎土盖”的过程,可以发现“卍”字纹样就是太阳八角变异的象征性文字符号。“卍”读作“扎土盖”,是土家语的汉子译音,“扎土盖”既可单独成型,作为主体纹样使用,也可将其分解成各种勾纹,作为陪衬和填充物,成为西兰卡普纹样中最突出的装饰特征之一[1]7184。
  西兰卡普纹样在色彩效果上追求一种强烈、兴旺、跳跃的“热闹”效果,鲜明响亮。运用的方式灵活多样,既有与唐代五彩缤纷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与清代素雅大方色调的调和与叠加。土家族人崇尚红色与黑色,因为红色系暖色调,是血与火的代表,是土家人追求光明和智慧的象征;黑色为冷色调,象征庄重、肃静,因而西兰卡普纹样主要以红色为主,黑色为辅,其间还不时加上黄色、蓝色、白色参差点缀[5]。设色古艳厚重,多彩斑斓,对比中显调和,素雅中显多彩,华而不俗,素而不单,给人以明快、活泼和富有生机的印象,使西兰卡普纹样充满无限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具有浓浓土家特色的箱包设计、服装设计及旅游产品装饰上。
 西兰卡普的装饰风格是在最初的几何纹、汉代的云纹、六朝的莲花纹、唐代的牡丹纹、元代的松竹梅纹、明代的串枝莲纹等各历史时期典型纹样的基础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艺术创作及技术上的创新 挑织而成。构图中采用浪漫主义的概括、解构、重构、象征等手法,巧妙地将各种动和静的形体、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有机地结合,使整个纹样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鲜明的土家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家服饰、装饰品和工艺品等饰品上。特别是改土归流后,随着大量外来文化的影响,装饰纹样运用的视野更加开阔,显得形形色色,层出不穷,还促进了土家族旅游产品的产生和发展[6]。
  三、西兰卡普纹样的当代传承发展及保护
  西兰卡普纹样所体现的土家人对自然界事物的模仿与借鉴及其在传统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人们不难联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掀起的装饰艺术运动。这场装饰艺术运动是资产阶级艺术家追求感性与异文化纹样有机结合的结果,并融入了因工业文化而兴起的机械美学——以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粹装饰的线条来装饰的方法,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同时,随着欧美帝国主义不断向外扩张,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马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与图腾,还有埃及古墓的陪葬品、非洲木雕、希腊建筑的古典柱式等,都成了装饰艺术运动装饰的素材来源。但是,我国西南地区同时期的土家织锦工艺纹样,却没有得到普遍的发展与传承,它的影响力也仅仅停留在西南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的聚居区域内,这与当时中国的国情以及封建主义的封闭思想是分不开的。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装饰艺术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得到了大批量的生产。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装饰艺术一跃而成为了世界现代设计创作的主流。因此,如何将土家族世代传承的西兰卡普纹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并加以发展和创新,是我国当代设计艺术界应该考虑的重要课题。这既具有强大的挑战性,又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总体而言,在西兰卡普纹样的现代设计中,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特色,又要融合现代设计艺术理念,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推陈出新,发展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了西兰卡普纹样现代设计的以下发展思路:
  第一,西兰卡普纹样的色彩多为饱和度较高的原色,因为原色的对比是土家族人常见的搭配方式,运用红、黄、蓝三原色,并延伸至红、黄、绿、蓝、黑等,将一对对相互独立而又鲜艳的颜色叠加在一起,通过颜色的对。例如在箱包设计中,可用黑色打底,使得其它颜色争奇斗艳,图形特征更突出,体现出强烈的装饰性以及更浓烈的民族气息;也可用红色作为主色调,黑色作点缀,在构图中有节奏地穿插变化,使之更具活力,再适当地加入黄、白、蓝、绿、紫等颜色,以丰富整体色彩的对比度和层次感。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图形与箱包结构的巧妙结合,使纹样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更多的视觉设计效果。这样的设计不仅能突出箱包的文化价值,还能承载民族的文化特色,体现现代设计的创作理念。
  第二,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衣短裤短、袖口和裤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绣工精美,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构图中,运用色彩变换,体现出律动的感觉。用色或绿、红、黄或黄、绿、红,这种形同色异,不换形而换色的方法,能使呆板、单一连续的纹样丰富起来,使其艳丽多姿,给人以美的享受[7]。在现代设计应用中还要充分考虑现代的设计元素,将传统的纹样在设计视觉上进行新的探索创新,时刻与时代主流设计水平协调一致;在技法上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并在保质保量、价格竞争力强劲的情况下,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在弹奏器乐、舞蹈配饰、围巾、鞋袜、桌椅等工艺品的装饰设计上,西兰卡普纹样的装饰效果细致精美,艺术感染力强,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另外这种装饰纹样来自于土家族人生活中常见的工艺品,而这些工艺品精湛的艺术造诣又高于生活本身。所以,西兰卡普纹样的实际应用应该打破手工艺传统的制作方法,增加资金投入,积累优秀的设计人才,扩大再生产,拓宽销售渠道。
  第四,在旅游产品的装饰设计上,西兰卡普纹样旅游产品同样相当诱人,它也是吸引游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可参考西兰卡普纹样编织箱包、服饰、草帽、围巾、鞋垫、坐垫,并雕刻扇子、烟斗、护身符以及各种小饰品等,使这些具有竞争力和垄断性的旅游产品,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增强旅游品牌的附加值。同时在各地举办大小型旅游产品展览活动,扩大宣传推广力度,实现走出去战略。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文化创作生产要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目标。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建设,对土家族人来说也是弘扬和发展土家族文化的一个良好契机。那么,应该如何将西兰卡普纹样的文化精髓世世代代地发展和传承下去呢?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努力探寻未来发展新思路的同时,结合土家族的文化特点和风土人情展开仔细研究,提出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对西兰卡普纹样的保护应该是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比如,在各个地区设立民族民间工艺保护基金,建立土家族聚群重点保护区,保护民间各种艺人的知识产权和权益等,并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由政府组织带头,为社区、乡村图书馆发放有关西兰卡普文化的科普书籍或在社区、乡村居民委员会开展全民读书日活动,既能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又能丰富社区、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把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人员和富余劳动力召集在一起,开展土家文化知识和民族工艺制作方法的培训,以社区、乡村为单位举办一些与西兰卡普有关的科普知识竞赛。二是研究在保护西兰卡普纹样的过程中,如何在继承土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挖掘其现代设计意义。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在整个民族工艺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对见证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特色具有独特的价值。待我[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1kjei ]们充分了解了西兰卡普的文化艺术价值、社会历史价值、民族学价值、科学价值和传承利用价值的基础后,以现代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和旅游产品开发为载体,在西兰卡普纹样装饰和色彩运用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设计元素,结合现代机械生产的规模化突破传统西兰卡普厚重而不便于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缺点,提高西兰卡普织造工艺的便捷性,大力开发其商业价值,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在风云变幻的现代设计浪潮中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西兰卡普纹样的具体分析可知,我们可以从中吸收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提取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激发创作灵感,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创作理念结合起来,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艺术产品。另外,地方政府应鼓励和引导艺术家、企业家、能工巧匠挖掘和弘扬西兰卡普产品的制作工艺,促使其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全面合作,设计出既有民族传统韵味,又符合消费者审美需求的产品,不断提高土家文化工艺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田月,张心平.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田明.土家织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8489.
  [3]尹旦萍.现代化进程中土家族嫁妆的变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213
  [4]张建世,杨正文.杨嘉铭.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102104.
  [5]赵莉,陈明珍.西兰卡普图案情与意的整合表达[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12.
  [6]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工艺[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7072.

上一篇:大众文化审美视野下的陶瓷艺术发展的特征

下一篇:大同华严寺辽代彩塑纹饰类型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