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域下《借物少女艾莉缇》的场景的有
《借物少女艾莉缇》取材于1952年由玛丽·诺顿撰写的作品《地板下的小矮人》,原著的主角是英国人类社会里,靠借用人类日常品而生存的小矮人“艾莉缇”一家。宫崎骏和高西动两位导演在40多年前阅读到这部作品以后,两个人都觉得故事非常有趣,开始构思如何将动画改编成动画片。经过两位大师的改编与重新设计,《借物少女艾莉缇》在2008年初夏终于呈现给了世人。动画承袭了宫崎骏动画的一贯风格,唯美、精致、充满感情,清新的犹如晨曦中闪耀的露珠,但如梦如幻的场景中折射出的却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思,这也是宫崎骏动画能够获得众多成年观众的原因之一。
1宫崎骏动画场景设计的特点
著名电影导演安东尼奥曾经说过:“没有我的环境,便没有我的人物”。影视动画的场景不能够被单纯的认为是背景,场景与背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场景包含时空两种元素,而背景只包含空间元素。动画的场景是人物角色思想感情的陪衬,是烘托动画主题的要素,一般必须包含有以下四个特征:剧情、地域、时间季节。
宫崎骏动画的场景设计一直以其细腻优美的画风、写实但不失优雅的地域风格著称,田间的小路、雨中的稻田、烟雨迷蒙的远山,这些典型符号成为了宫崎骏动画的代表。宫的动画场景常常是写实主义与幻想风格相结合,给观众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在场景的色彩选择上,高明度的草绿、翠绿是占据画面的主要色彩,晴朗的天空和绿色的植物能够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的生命与希望。场景中出现的建筑物及道具的形象都注重整体的把握与细节的表现,像天空之城普拉达、哈尔的移动城堡、猫巴士这些经典形象都体现了创作者对理想人居环境的理解。在《借物少女艾莉缇》一片中,场景除了沿袭宫崎骏动画的一贯风格,更因其中日常用品承载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而赋予日常物品超出一般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体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
2《借物少女艾莉缇》中出现的动画场景类型
《借物少女艾莉缇》 中的动画场景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人工物为主要元素的人类世界,由自然元素为主要原色的小人族室内空间,以及翔与艾莉缇并存的交流沟通场景,从而形成了动画场景有序的层级结构,即异化空间(人类世界)——过度空间(翔与艾莉缇并存的场景)——生活世界(小人族的室内空间)。
影片一开始出现的城市景象、故事的发生——地乡间别墅及其室内空间都是典型的被异化的人类世界。远山承托下的城市由密密麻麻的方盒子构成,中间零星的穿插着一些绿色;乡间别墅冰冷的现代装修,室内陈设极少出现绿化点缀空间,都暗示着人类世界与自然的分离与隔绝。与此相反的则是小人族的室内空间,每个居室的房间色调都以绿色调为主,装修的材料也采用自然植被(当然这与小人族生产和技术能力有直接的关联),但所形成的田园风格与人类世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反衬出人类世界与自然的疏离。
在影片中,翔与艾莉缇并存的交流空间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而不断的重复一个母题——人类如何从完全的人工世界过度到自然怀抱中的这一主题。两人的第一次交流是在翔的卧室,艾莉缇的父亲刚刚告诫过她不可以去触碰人偶屋——一个完全由人工材料做成、符合小人族尺度的玩具屋,紧接着的场景设计就是翔看到了以为自己隐藏好了的艾莉缇,翔向艾莉缇表达着自己的善意,但是充满警觉的艾莉缇并未回应;第二次交流虽然还是在翔的卧室,但是两人的对话是在窗边,窗外的郁郁葱葱的爬藤植物弱化了室内装修的机械感和冰冷感,两人虽然只简单的说了几句,但是已经不再是翔的个人独白了,人类开始和自然进行对话;第三次交流场景是别墅外的花园,艾莉缇和翔关于生存问题进行了一场辩论,花园内繁花似锦,春光明媚,只有场景中偶尔出现的别墅一角还在提示着人类世界的存在;第四次两人一起合作将艾莉缇的母亲从别墅内营救到了户外,其中有翔在艾莉缇的帮助下走出反锁房间的情节,某种意义上这个过程可以看成人类回归自然怀抱的过程;最后的一个场景是两人临别,这个场景的塑造则显得更加的意味深长,在临近城市的树林中,虽然脚下依然是城市的景象,但是建筑已经不再是一开始的现代主义方盒子,而是坡屋顶、小尺度的传统民居形式,建筑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工物与自然之间恢复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与一开始出现的高度程式化的建筑场景之间有了一个呼应,也更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主旨。五次场景中自然元素逐渐增多直至最后两者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影片的主题慢慢地呈现,观影者也随着场景的变化不由地思绪万千。
宫崎骏影片的场景设计一直充满了颇多的隐喻和暗示,而且常常充满着一种脱离尘世的神秘,比如《龙猫》中在一夜间长大的树林或者《千与千寻》中放满了石碑的草原,虽然《借》片也描述了一个存在于想象中的童话故事,但是本片的场景设计却是强调的现实自然的美,小人族取自自然的花草虫鱼在场景中变换成了极具生活气息的器物与美食,对于能够融合在自然中的小人族生活之描述更像是作者对人类早期生活智慧的致敬和缅怀。
3生态观念在《借》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借》片场景中小人族与人类世界的室内空间风格相差甚大,从一开始艾莉缇拿着紫苏叶跑进地下通道进入自己家门时,小人族漆成绿色的大门,以及入口处点缀着的绿色植物,门楣上拱券中芙蓉花主题的浮雕都与由砖块砌成的灰暗通道之间形成色彩明度上的极大反差。紧接着画面场景转入了户外走廊,这个空间场景的设计相当有趣,小人族居住在人类家屋之下,但还是充分利用了建筑的透气孔能够通风采光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半户外,但又安全的空间,走廊的顶棚上布满了各种植物,装饰风格充满田园气息。当艾莉缇从走廊的窗户直接跳入自己的卧室时,画面呈现的是一个与自然融合交流的场所,卧室中充满了各种美丽的鲜花与植物,床的上方垂下了红色浆果、床上放置的蓝色果实,场景的最前方是毛茸茸的狗尾草与紫色的勿忘我,地上铺的是绿色的茅草,就像艾莉缇自己评价的一样,整个房间“像原野一样漂亮”;小人族的整个室内设计都在不断的强调自然的主题,除了艾莉缇的卧室,在房间的走廊、客厅中也随处都可以看到大捧的鲜花与
绿叶,观者看到这样的居室可能都会不由的赞叹,这才是所谓的“诗意地栖居”。
除了利用自然植物直接点缀居室的作法,小人族室内设计的自然主题还体现在墙面设计和室内软装饰上,入口大门上的芙蓉花浮雕;户外走廊上悬挂的壁毯、装点走廊的酒瓶标签;艾莉缇卧室内窗帘、被子的植物图案、用橙子皮做成的灯罩;厨房和客厅的壁纸共采用了11种不同植物主题,色彩绚丽多彩;虽然起居室是在无法采光的地下,但是设计了一扇假窗,用了一幅开阔的海景图来消除室内空间的封闭感;不管是客厅还是卧室的家居都会装饰上具有维多利亚风格的植物浮雕。小人族力图使自然环境与自己的生活环境融为一体,对自然是一种接纳与迎合的态度,追求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人族族群单薄,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社会生产体系,必须更多地借助自然来维系生存,比如一片紫苏叶就足够一家三口享用一年之久,另一方面,《借》片本意就是要将女主角艾莉缇塑造成为一个来自大自然的精灵,在小人族的场景设计上必然刻意的强调自然主题。
相对而言,《借》片中对人类世界的室内空间表现则着力的突出其与自然隔绝的特性。阿春与翔在卧室那一幕对话就显得意味深长,阿春强调翔要将纱窗关上,原因是“不然虫子会跑进来”,与艾莉缇坐着怀抱西瓜虫沉思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艾莉缇第一次借物来到别墅中,原本暖色调的画面立刻转成了阴沉的紫色调,在艾莉缇眼中看到的巨大冰箱、冰冷的水龙头和呆板的灯具,以及整个过程伴随着的枯燥的机械转动声音,都让人感到一种巨大的空虚感和不安全感,因此艾莉缇的父亲接下来说了那句“这就是人类的世界”,这些场景足以让各位观众对现代生活的异化状态产生共鸣。即使是翔的祖辈特别为小人族定制的人偶屋,虽然处处显示出现代工艺的精致与美观,是人类生活世界的微缩版,但还是显露着一种毫无生气的表情,艾莉缇的父亲明确告诫她绝不可以借用人偶屋中的任何东西,既是为了保证一家人的安全,也可以看作作为自然代言者的小人族拒绝工业社会异化生活的一种隐喻。翔出于好意将人偶屋的厨房送给了艾莉缇家,却导致阿春姨发现小人族,导致的结构是艾莉缇的母亲被阿春姨抓走,最后艾莉缇一家只能迁往别处,这一情节再次强化了线性发展的工业文明对自然只能带来巨大伤害这一主题。
《借》中的道具设计也蕴含着强烈的生态意识,特别是艾莉缇一家对人类日常用品的巧思妙用,充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观念,玻璃瓶、酒瓶、酒杯、钢笔头、纽扣都可以被改造成室内的装饰品,斯皮勒将水壶改造成的运输船等,小人族物尽其用的想法与当代生态设计原则“再利用”正好不谋而合。“再利用”是生态设计的五原则之一,也是未来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的趋势,在2011年举行的几次大型国际设计展中,秉持这一原则产生的设计作品占了相当一部分,比如在北京举办的国际设计三年展、十八界上海国际家具展和芬兰国际家具展中,有设计公司将旧建筑上拆卸下来的构件进行干燥、防虫和消毒处理后,加工成新的家具和饰品,旧建筑构件经过岁月的洗礼,材质表面的肌理效果十分丰富,设计作品在满足生态设计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这些构想与《借》片中出现的生活用具的设计构思基本一致。
4余论
如何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一直以来困扰着人类的命题,事实证明将自然当成免费的外部资源毫无节制的利用与盘剥只能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烦恼与伤害,人类必然是不可能牺牲生活质量回复到前工业时代,但是回归自然的怀抱、善待自然是获得幸福生活的前提,就像《借》片中展示的小人族世界一般,远离了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与眼花缭乱的工业制品,借助自然物与有限的资源,反而更能体会“诗意的生活”;翔作为人类世界的代表,送给代表自然精灵艾莉缇的临别赠言是“你已经是我心里的一部分”,也许就是影片对这一永恒命题的解答。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 李捷.现代动画设计[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
[2] 赵前.何嵘动画片场景设计与镜头运用[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董博.千与千寻场景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0).
[4] 贾亦男.谈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训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4).
[5] 黄迎春.浅谈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动因素”教学[J].美术观察,2012(02).
作者简介:董立惠(1980—),江苏苏州人,设计艺术学硕士,苏州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理论。
通讯作者:华亦雄(1979—),江苏无锡人,设计艺术学博士,苏州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可持续环境艺设计理论。
上一篇:平面构成与图形设计创意的美感
下一篇:营销策略与广告创意的效应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