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陶渊明四言诗写作特征研讨

发布时间:2015-08-05 09:08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诗歌、散文、辞赋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其田园诗歌的写作对后代诗人影响深远。陶渊明的四言诗不但给当时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而且与五言诗一起记录了他的生活体验与心路历程。
  一、陶渊明四言诗的创作动机
  (一)改玄虚文学之风气
  东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南渡士人继承并发展了玄学清谈之风,他们试图以追求清静闲逸的情绪来摆脱沉重的亡国之痛。是否擅长于谈论玄学,也成为区分文人雅俗的标准。这种心态对东晋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于是,融合了老庄玄理与山水之趣的玄言诗兴盛起来,继而成为诗坛的主流,并且在东晋百来年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陶渊明诗歌创作虽然受到了玄学的影响,但他始终与玄言诗持有一定的距离的。朱自清在曾说:“陶诗显然接受了玄言诗的影响。玄言诗虽然抄袭《老》、《庄》,落了套头,但用的正是‘比较接近说话的语言’……他之所以超过玄言诗,却是他摆脱那些《老》、《庄》的套头,而将自己日常生活化入诗里。”[1]陶渊明诗中的理趣是与自然景物、自身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与东晋玄言诗阐释哲理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他很少在诗歌中生搬硬套老庄典故或者使用很生僻的字词,而是以自然之景结合他的生活经历,再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诗歌中,从而表达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趣。如《劝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垄亩。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2]26-27
  这是一首劝诫人们亲身劳作的诗歌,体现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关怀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现实社会的否定。其中的“抱朴”与“智巧”化用了《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智弃辩”[3]74、“绝巧弃利”[3]74、“视素保朴”,[3]74指保持没有沾染名利与绝巧的自然真淳的人性。陶渊明认为,上古先民持有朴素本性的时候,可以自给自足,而当他们智巧谋虑时,就会骄泰奢侈,导致供不应求。
  由上可知,陶渊明的四言诗虽然受了老庄思想的影响,但他并不是单纯地为老庄思想作注疏,而是巧妙地利用它为自己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做理论支撑,看似平淡却蕴藏理趣。这种理趣均是其经过思考,从日常生活中升华而得到的,与玄言诗所阐释的宇宙玄妙等哲理是迥乎不同的。
  (二)日常之练笔
  众所周知,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平淡自然。但是其独创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代作家汪曾祺对于作家的艺术风格有很精辟的观点:“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摹仿;二、摆脱;三、自成一家……一方面,文备众体;另一方面,又自成一家。”[4]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作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把握,从模仿他人到发挥自己的个性,到最后的自成一家。
  陶渊明模仿《诗经》而创作四言诗,是为诗歌创作做日常练笔。无论是题目,还是体制,抑或是比兴的写作手法,还有语言的使用,我们都可以从其四言诗中看到《诗经》的影子。如《停云》:
  霭霭停云,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2]1-2
  此诗的题目“停云”模仿《诗经》体制,取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为题。此诗还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首先以“霭霭停云,漾潆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起兴,表现了沉闷的天气,同时暗喻时乱道阻,最后以“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来突出自己思念亲友却不得相见的苦闷心情。诗中许多语言是化用《诗经》中的语言,如 “平路伊阻”即由《诗经·邶风·雄雉》的“自诒伊阻”[5]44化用而来,而“搔首延伫”之“搔首”则是由《诗经·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5]59演变而来。更有甚者,是直接采用《诗经》中的语言,如“人亦有言”与“岂无他人”,分别出自《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5]155《唐风·杕杜》:“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5]430对此,唐满先先生所言:“从题目、诗前的小序、比兴的手法、复迭的章法来看,本诗明显地受了《诗经》中民歌的影响。”[6]
  当然,陶渊明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诗经》,他是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个人情感融入诗歌中,进而独创性地把田园题材引入了四言诗中。如《时运》中有“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之句,诗人用白描手法简单勾勒,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欢欣的田园美景,同时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明朗,也为他写作五言诗打下了理论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三)应酬之所需
  陶渊明是性情中人,其诗歌在平淡的风格之下,蕴含着炽热的情感。陶氏四言诗不管是表现亲情还是友情,还是邻里之情,都是情真意切。
  陶渊明一生朋友并不多,但他对朋友以真心相对,如《答庞参军》: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人之所宝,尚或未珍。不有 同爱,云胡以亲?
  我求良友,实觏怀人。欢心孔洽,栋宇惟邻。
  伊余怀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乃陈好言,乃著新诗。一旦不见,如何不思!
  嘉游未歝,誓将离分。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之子之远,良活曷闻。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惨惨寒日,肃肃其风。翩彼方舟,容与江中。
  勖哉征人,在始思终。敬兹良辰,以保尔躬。[2]20-22
  这首诗真情自然流露,叙述了诗人与友人相处之愉快,表现了两人真挚的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依依。首章描写环境起居,表现隐居之乐。第二章便由幽居转写两人志同道合,接着回忆两人相处之乐。末三章描写惨淡的寒日来渲染离别之愁,有依依不舍之情,也有谆谆劝诫与真切祝愿。
  (四)抒发人生之感悟
  陶渊明的四言诗中,抒情性作品较多,表现的是诗人对社会图景的担忧之情怀以及对日常生活的体验之情趣。如《时运》: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泽,乃漱乃灌。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静,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逸不可追。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2]5-6
  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中,歌咏春天的美好,写出了怡然自乐的心胸,但因为社会现实的黑暗,诗人心中感慨万千,无限惆怅。首章写诗人于春日踏青,看到了一幅美妙的春景。第二章表现了诗人陶醉于山水之趣中的喜悦。接着写诗人由太平治世的不可再得联想到世事艰难,于是便心生孤独抑郁之感,满是怅惘。陶渊明追求质性自然的人生观和各得其所、怡然自乐的价值观与当时社会主流是不相符的,于是诗人在此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复杂而深厚的,诗人既希望于自然美景中获得欣慰,却又不能忘记现实的黑暗,于是“欣慨交心”。
  由此可知,无论是《停云》之“思亲友”,还是“游暮春”之《时运》,抑或是《荣木》之“念将老”,或是《答庞参军》之“惜别情”,表现的常常是诗人对人生普遍情感的体验。
  综上所述,陶渊明创作四言诗是基于生活体验与诗歌创作两个方面的缘由,即一个是为了抒发诗人对日常生活的体验之情,另一个是为了摸索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二、陶渊明四言诗的艺术特色
  (一)形式精短灵活
  陶渊明四言诗最大的特点是篇幅的精简短小与形式的灵活多变。陶氏九首四言诗中除了《命子》一首篇幅较长,一共有八十句,其余均为篇幅较为简短的作品,如《停云》、《时运》、《荣木》和《归鸟》以及《赠长沙公》这五首诗均是三十二句,《答庞参军》与《劝农》是四十八句,而《酬丁柴桑》仅有十四句。钟嵘在《诗品》中虽然只把陶诗列为中品,但对陶诗短小精练的特点很是推崇,称誉之为“文体省静,殆无长语”,[7]还有明人许学夷也认为“靖节诗不为冗语,惟意尽便了,故集中长篇甚少”。[8]以其《酬丁柴桑》为例:
  有客有客,爰来宦止。
  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飨胜如归,聆善若始。
  匪惟谐也,屡有良游。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2]18-19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句,而且形式灵活,没有遵循四句一韵的惯例,但是内容丰富,有迎客的惊喜,有结交的欢乐,有殷切的期望,正是情酣意畅。前面六句诗人先是赞扬友人的贤良美德,后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望其一心为民,接着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不仅仅是点头之交,而是彼此的知音,表现了两人相处时的欢欣与喜悦。
  (二)风格平淡自然
  陶渊明四言诗的艺术风格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自然平淡,一任天真。这与东晋玄言诗人所倡导的清淡文风有一些关系,但陶氏四言诗的平淡不是指其内容与思想上的平淡,而是指其题材多取自日常生活,所写内容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而且意境清新、耐人寻味,如《归鸟》: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翼翼归鸟,驯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反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2]40-41
  “归鸟”这一意象,在陶渊明作品中出现的频率甚高。如其《饮酒二十首》(其四)云“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2]149《饮酒二十首》(其五)中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150另外,《咏贫士》中有“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2]222之句。此外,他还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2]291诸如此类,都是诗人归隐田园的孤高情趣的象征。此诗以归鸟比喻自己,叙事也是用比喻体现出来的。诗歌通过对归鸟的刻画与描写,表现了诗人的归隐之情,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孤洁自由的心志。综上所述,陶氏四言诗于平易中显出高远,在平淡中透出情趣。
  (三)语言平实形象
  陶渊明四言诗的语言平淡而洗练,简易而深刻,每于不着力处见真淳,寻常的语言却能表现出深刻的人生体悟。陶氏四言诗的语言看似平常朴质,不事雕琢,却是诗人经过艺术加工而成。试观其《赠长沙公》: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 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2]13-15
  首章写两人相认并且感叹宗族的悠久历史,接着赞美宗族的和、美、荣、慎等传统美德,第三章表明短暂的欢晤之后又将阔别,最后表现离别不舍之情和表达赠言谆谆以及对日后长通音讯的盼望。整首诗情挚语质,就像家人之间的一次普通谈话。全诗并无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繁复的修辞,却表现了诗人的情真意切,并且体现了诗人勉励晚辈的一种长者风范。
  三、陶渊明四言诗对东晋诗坛的影响
  (一)注入鲜活生命力
  东晋玄言诗盛行其道,玄言诗人主张恬淡虚静,不为外物动心,以这种精神状态来写作诗歌,其诗自然缺乏优美的辞采和生动的形象,没有真挚、强烈、深沉的情感,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对于玄言诗的不足,钟嵘在其《诗品序》中有很中肯的评价,其曰:“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恒、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9]从现存的玄言诗来看,玄言诗确实只是单纯地谈论玄理,从而使诗歌变成了老庄思想的注疏,淡乎寡味。试以王羲之的《兰亭诗六首》(其二)为例: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
  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
  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
  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
  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10]
  此诗写作者思考宇宙万物的运转从而领悟到应该顺应自然逍遥自得。前面四句是说宇宙运转、万物生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人力所能够参与或控制的。“宗统竟安在”这句诗表现了诗人自身的困惑和感喟,而后诗人给出了答案:“即顺理自泰”。“顺”取自《庄子》中的概念,《庄子·内篇·大宗师》云:“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11]得与失只是一时,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便当顺之。最后四句也是说明不为外物所累,从而达到淡泊中和的境界。
  而陶渊明将日常生活纳入诗歌中,并且以省净、平淡的语言表现了一种浑融完整的境界,其感受独特、自然率真的情感也令人倾倒。所以,他的四言诗不但从诗歌题材上打破了玄言诗的一统天下,而且在创作审美价值上有了飞跃,体现了由谈玄说理创作审美价值向个体人生情感审美创作价值的转变。
  (二)带来清新之风
  纵观汉魏六朝之世,四言诗皆是以“雅颂”风格为创作标准。在这种创作标准下,四言诗一味追求凝重典雅,于是显得板滞有余、灵动不足。汉初韦孟有《讽谏诗》一诗古奥典雅,从语言到思想都是学习《诗经·大雅》。到了晋代,四言创作更是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毫无生机可言,如陆机的《答贾谧诗》共八十八句,语言枯涩难懂,不能体现出两者之间的感情。
  陶渊明将描写山水以谈玄理的诗歌创作形式扭转到以融合景、情、事、理创作轨道上来,不再将诗歌作为阐释老庄思想的工具,而赋予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一过程中,陶渊明将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平常的劳作生活、独特的哲学思考、高洁的人格写照巧妙结合起来,使田园诗成为一种全新的题材,促使平淡自然成为一种崭新的艺术风格。试观其《劝农》第三章:
  熙熙令德,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2]26-17
  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描绘了劳作者勤苦而自逸的生活场景,给我们呈现了一种恬淡自然的意境。
  综上可知,陶氏四言诗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在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90.
  [2] 孟二冬.陶渊明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3] 兰喜并.《老子》解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第3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41-342.
  [5] 高享.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 唐满先.陶渊明集浅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43.
  [7] 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60.
  [8] 许学夷.诗源辨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02.
  [9] 吕德申.钟嵘《诗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10]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895.

上一篇:试论周作人早期女性观的发生的有效性分析

下一篇:《奇思妙想》与约翰·巴思的当代文学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