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15-09-15 09:20

摘 要:在当前日趋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电视凭借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而独树一帜,将亿万观众牢牢地吸引在电视机前,它不但可以让观众看到新闻发生的现场或景观,而且可以听到新闻中人物鲜活的声音和真实的现场音。由此可见,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是发扬电视新闻优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这对于强化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利用好同期声,发挥同期声现场

关键词:

   一般来说,记者在现场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各种声音,就是电视新闻的同期声。这里的声音包括记者出镜解说、新闻人物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响效果等,它能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氛围。作为新闻事实一部分的同期声,正是因其在烘托节目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人物个性等方面能够发挥着画面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凸显其独特的魅力。具体说来,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有如下作用。
(一)增加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生命在于其具有真实性。电视新闻报道可以方便、迅捷地传递新闻事件的内容。在新闻报道中,记者的现场出镜会让电视报道富有独到的真实感,能够使观众感觉到自己正在与记者一起身处现场。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除了直播全部赛事以外,还提出了"我在现场"的口号,派遣50多名记者奔赴德国的10个城市的赛场。记者在每场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都在场外和场内现场出镜,采访球迷和各界人士。采访中记者的口述都是一气呵成,并形成和被采访对象互动的热烈氛围,大大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展示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
  一个人讲话时的语气、语调、神态,能够体现他的个性特点。在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获得第九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劳动力市场有个戚大姐》,介绍了戚秀玉四年共为一万多名下岗和失业职工找到工作的事迹。戚秀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的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单位理解了下岗职工的难处和国家的再就业政策,多接受一些下岗职工,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儿。"观众听了戚秀玉朴实无华的话语,看到她的神情,不仅能感受到这位被誉为"职业指导师"的情怀,而且很容易就被她的一言一行所感染。至于采访那些失业职工,被采访者面对观众,与受众直接交流,加上现场的环境衬托,使人真正感受到戚大姐独特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人物同期声的采访,单凭画面和解说词是很难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三)就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营造舆论声势。
  通常情况下,社会舆论大多是由新闻单位所制造的。对电视业来说,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针对某一特定事件释放出社会各界的心声,这是营造舆论的最好的手段和方法。如,2010年春季南方多个省份出现百年不遇的旱情,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指导抗旱情况,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赞誉。通过运用电视新闻同期声,让不能亲眼目睹到总理形象的百姓,也好像亲临现场一样。还有2008年南方大面积雪灾、"5·12"汶川大地震,这些事件以其真实的画面,配合以生动的语言、肢体动作、现场背景以及音乐的烘托,最大程度地刺激了人们的感官视听。感官视听的统一是电视的重要特征,它让电视具有超强的现场真实感。在这样的"真实再现"过程中,应该说同期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在新闻调查类节目里起到对事实性话语的实证作用。
  现在许多地方电视台都开设了新闻调查类节目,负责这类节目的记者通常都会担负着一定的压力,因为这类节目通常都不是唱"颂歌"的,而是对老百姓所反映的一些社会上存在丑恶现象或不公正现象先进行调查,并适时予以曝光。这类节目要求记者对所调查的事件的准确性承担责任,如果出了差错,极易引起不良后果,甚至是惹上官司,引火上身。因此,记者在做新闻调查类节目时,当然会更多地借助于同期声,将调查和采访过程中有关当事人所讲的话语摄录下来,作为证词。这样,有关当事人的原声就可以让记者规避不必要的麻烦。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展现电视新闻独特优势的重要手段,它能充分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在烘托节目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人物个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参与感,显现出独有的魅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那么无何正确地运用同期声呢?
  第一,同期声的运用要针对具体情况,要有目的性,切忌盲目乱用。使用同期声要从整个作品的内容需要出发,把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考虑,仔细选择。像动态性的消息、人物专题等,附加了同期声则会使事件更丰厚翔实,人物更生动可亲。但对于一些风格庄严的新闻作品来说,如果加上同期声之一的环境背景声,往往容易使节目嘈杂无序、喧宾夺主。从而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削弱了对新闻主题的表现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在这方面就处理得非常好。曾有一条反映南方发达地区某村建设成果的新闻,从村办工厂的大门、村民在厂区图书室学习到车间里工人们作业,再到田间地头农民们生产作业等等,画面信息量极其丰富。此时若运用同期声,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将主题弱化。编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单凭构图精美的画面并配以得当的解说词便使人过目不忘。
  第二,要避免滥用记者现场出同期声。在许多动态性事件的现场,记者先现场解说一段,以增强现场感,这应该的也是必要的。然而,现在有许多非动态事件的报道,也是记者先出镜,进行一段解说,现场报道所必需的、特定的"时"与"空"两个根本要素完全不具备,完全只是把记者现场出的同期声当作一种装饰,硬是搞一个"阵前"报道,多少会显得虚假和做作。
  第三,在录制被采访人同期声时应避免只见话筒不见人。记者在采访时,如果画面里只有拿着话筒的手,而没有记者自身的形象,那么这样采访的同期声就缺少了双向交流感。要是记者的问话没有了,一上来就是被采访人物自己在讲话,那么不仅会显得很突兀,也没有了鲜活的生气。
  第四,运用同期声一定要做到简洁扼要。声音的剪辑与画面的剪辑节奏相类似,也应当是有节奏的,切忌冗长呆板,要紧紧围绕主题之所需进行取舍,用最真实可信、最富感染力和引导作用的同期声去丰富节目的内涵,以期收到最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在一些电视新闻报道中 ,解说词将事情原委讲明后,记者又运用了几个采访同期声,结果发现采访内容与解说词重复,严重影响到主题的表现。而对于人们的听觉感受来说,运用过长的同期声则会使人感到视听上的疲劳。同期声应紧紧围绕节目主题的需要而进行剪辑,要用最真实、可信、最具有感染力、最富有引导作用的同期声去丰富节目,以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第五,在同期声的运用上,还要注意运用同期声的事件是否是具有连续性。例如,节日庆典中同为锣鼓喧天的一组镜头,只要不是中景、近景、特写等刻画敲锣打鼓的场面,同期声就应尽量保持连续性,使观众充分感受同期声的渲染效果。但对于没有整体连续性同期声的事件,就不能硬去拼凑剪辑,以防观众观看之后产生怀疑,降低甚至是失去真实性。
  还有一些同期声纯粹是编导和记者自己导演出来的,这样的同期声如果运用到节目里,只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总之,同期声只有与画面实现完美的匹配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否则单凭运用大量同期声去支撑电视节目,那就成了配上画面的广播节目。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领域是极为广阔的,以上几个方面并不能将其全部涵盖。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技巧,更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总结出来的,在新闻采访中都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作出安排和决定,不可套用固定的模式。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只有在采访实践中大胆探索、合理运用,才能不断地提升电视新闻同期声的采制水平,从而反映出电视新闻作品的主旨和表现意图,达到预期的播出效果和提高新闻质量的目的。

上一篇:现代奥运会视觉形象的传播与价值

下一篇:基于TCP/IP的配电柜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