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谈新媒体时代出版
摘 要:近年来,国际出版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许多传统媒体正在积极开辟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和发布; 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799亿元,而传统出版所产生的数字产值仅占其中的23亿元,这反映出我国传统出版物在新媒体传播中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基本完成,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如何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成为摆在每个出版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的迅速发展和文化体制大改革等因素把传统的出版事业单位推到了现代企业最前沿,传统的出版业由一个事业单位迅速成为现代文化企业。虽然目前我国的出版社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但是,转企改制只是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序幕,改制后的出版社无论在内部机制的创新,产业资源的整合以及编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任重而道远。在这种新旧更替的转换期内,作为图书出版主体力量的编辑,能否适应和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出版行业的需要呢?
出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出版的重要价值不仅体现在发现优秀文化,更在于通过出版行为,引导社会和大众的阅读方向。在出版业新旧更替的转换期内,作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图书出版业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所以更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政治敏感,是编辑不可轻忽的职业素养之一。恪守职责,坚决遏制低俗出版风,努力为读者奉献更多的优秀精神食粮。用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引导和帮助人们消除愚昧和落后,战胜迷信和谬误,摒弃贪婪与淫糜,遏制低俗与堕落是每一个编辑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
一、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严格把关的工作作风:
编辑工作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其工作对象涉及到社会各方面。图书出版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宣传思想阵地,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任务。编辑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合格乃至优秀的编辑,必须以良好的理论修养、深厚的理论功底作后盾;必须以超常的毅力,通过艰苦的努力,学习广博的理论知识,拥有丰富的理论储备,通过实践锻炼使自己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来自于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只有这样,在平时编辑工作选稿编稿的"把关"过程中,才能有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关"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每天都生产出更加完美、更加新颖的"产品"的"责任"。有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这样一个认识高度,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也才能不断自我加压,勇于开拓和创新,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众所周知,自有大众传播媒介以来,任何具有固定的物质形式并采用印刷或电子技术进行生产繁衍的精神产品,如要合法地、精益求精地、并且取得最大效果地进行传播,为大众所接受的话,就必须通过编辑的选择和加工。毫无疑问,编辑的选择事关重大,因为选择产生了导向,在这个编辑行为的首要的关键问题上,编辑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编辑学的灵魂与基石是选择,是选择将编辑推上了文化制高点",编辑选发的文学作品就应该成为弘扬主旋律、关怀大众、抨击假恶丑、褒扬真善美的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编辑家也应努力成为一个思想家,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选拔出有思想力度,有教益作用的文学作品。作出对人民有益的贡献。
二、编辑要有文化追求,要有文化至上的出版理想: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原意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文化蕴涵人最高贵的意义。作为一名编辑,是在文化这片土地上耕耘,要有自觉的文化追求,有文化至上的出版理想,要不断地自我充电、自我提高,完善知识结构。出版业是一种典型的"知识信息密集型产业",编辑工作是一种"知识信息密集型职业",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知识更新就显得尤其重要,编辑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更新意识。可以说,没有善于学习、不断进取、自我更新的职业编辑群体,就不可能有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出版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也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业来。选择了文学编辑这一职业的就意味着编辑自身必须要有热切的文化追求,编辑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自我鞭策,来实现自己的文化追求。
首先,对于一个编辑来说,无论是选题的确立,书稿的编选,还是书籍的设计装帧,包括宣传、营销都充满着文化的趣味,都是一种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作者,编辑要慧眼识珠;对读者,面对众多的书籍、出版社,编辑要对目标读者群有合适的判断和选择。毫不夸张地说,编辑们的选择,既导向了受众(读者、听众、观众),又导向了作者,并以整体的选择行为,导致了社会文化的流向。编辑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推动者,自身的文化涵养与文化使命决定了其视野的广狭与境界的高低。
其次,编辑是文化医生、也是文化嫁接师;是铺路石、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编辑文化的创新者,也是社会大众的文化代言人。而最终,编辑是文化的捍卫者、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编辑如果可以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合理的约束,掌握其规律,运用于大众传播的选择行为中,那么,他就能对作者与受众产生充分而正确的导向作用,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并且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风格与个性,成为一个独特的精神创造者。
另外,编辑的理论根底、责任感、业务水平、服务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都是在幕后体现的。小到标点符号,大到主题思想,都要认真推敲,一丝不苟。如此复杂的工作性质,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因此编辑还要有志存高远 、叶落无痕的人生境界和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执著精神和质朴作风。因此一个优秀的编辑要有文化追求,要有文化至上的出版理想,出版人的文化涵养正是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日益深厚的。
三、编辑要有比较全面、立体的多学科知识体系,要做多面手:
美国人格罗斯在《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中说: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
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等,还必须有--编辑技巧。很多学者都认为编辑是门"杂学",它"化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哲学、科学,以及各种专业知识和生活知识之中",而编辑则常被人们称为"杂家",即对于各种知识拥有更为广博的涉猎。而今天的编辑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图书产品必须进入市场进行销售才能体现出图书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这也是是图书产品的生命力之所在。图书产品优劣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图书产品消费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要想取得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广大读者心中树立了好的品牌形象。必须把握市场需求的大趋势、大格局,才能使图书产品在市场上有长久的生命力。编辑作为出版环节的重要成员,图书产品的重要研发者,对出版行业市场大趋势、大格局更要了然于胸。编辑必须介入图书出版的个个环节之中,例如选题策划,组稿,书稿编辑加工,印刷材料确定,书籍装帧的参与,纸张的选择,成本核算,图书营销,书款回收等。成功的编辑都对自己的作者群有充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还不断获取自己圈外的新作者的有关信息,以便为自己的选题计划选取最佳的作者,努力提高大众传播的效率。甚至,编辑还要具有规划多种出版平台的能力,不仅考虑纸版书,还要考虑将要发展起来的有声书、影像书、光碟版、网络出版、e-book等各种形式。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编辑工作者的天职所在。因此编辑不但要具备互动式的编辑概念,还需具备多种才能适应和推动出版业的创新、发展。新媒体时代,数字出版使出版业务的远程合作成为可能,如何满足人们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需求,编辑要提高自己数字出版的业务水平,提高抵御数字出版新技术风险的能力,,新媒体时代的市场化决定了编辑由单一加工型向复合型转变,编辑在整个出版业务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出版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和"高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就是集"杂家"和"专家"于一身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通才。
因此若要真正做到在新媒体时代编辑工作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就不仅要求编辑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广泛的阅读兴趣,独到的感受力和美学眼光,还要悟性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具备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又要求编辑社会接触面广、具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对行业状况以及不同层次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有较准确的把握;拥有丰富的出版信息资源。
今天,在全球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用先进和适用的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同时还要加速发展以数字文化为代表的高科技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作为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寻求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时刻严把出版导向关,舆论引导力,彰显文化担当,提升社会影响力。 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上一篇:基于数字电视监测系统构建研究
下一篇:广播电视网络完善优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