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论信息时代电视台新闻编辑的修养

发布时间:2015-11-06 11:00

  网络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海量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人人都有传播消息的平台,传统媒体遭受多媒体技术的冲击,这些因素对新闻编辑的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一个强大的媒体,必先建立一支强大的新闻编辑队伍。

  一般而言,新闻编辑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信息统合,也就是新闻信息的价值定位,是对新闻信息的理解与意义的揭示过程;信息把关,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的过程。信息编辑,也就是对记者提交来的新闻素材进行再认识与再创造。因此,相关的政策理论知识、文学素养、广泛的知识储备,只是作为一个合格新闻编辑的基本素质。在修养层面,则有更高的要求:

  一、缜密的新闻思维

  在选题的策划与制定的过程中,编辑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同时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这些年城市台挥之不去的节目雷同、报道跟风,就是节目组与编辑缺乏独立思考,不是从市场的需要、观众的需求挖掘选题、策划选题,而是看到什么走俏,就非分一杯羹不可,导致了大量的雷同与重复。媒体本身也是一个产业,自然地,它和其他产业一样,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对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和市场前景的预测,才能降低风险,实现应有的收益。因此,编辑要走出办公室,向观众讨教,在市场调查中了解信息、获得信息。

  二、真实的人文关怀

  社会转型期间,受众期望媒体对其人生给予人文关怀的心理需求却很少被电视工作者关注,但是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意识到,想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种理念,首先体现在选择新闻主题上。主题要坚持新闻舆论的正面导向。同时对灾难新闻、弱势群体的关注,也要注意节奏和态度。例如2014年6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除了国家领导的动态新闻、国际新闻之外,还有传播正能量的《凡人善举:协警西尔艾力:为救人 生命定格24岁》、接地气的《真相调查:被“打针”的西瓜》。

  三、全面的审美能力

  新闻报道也具备艺术性,编辑要有摄影师的眼睛。编辑主观审美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对客观素材的选择,最终会影响到电视画面的美感。因此新闻编辑对自身的主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能力的形成,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认识、观察、理解,到逐渐的积累而培养成熟起来的。电视摄像师的审美素质则具体地体现在对客观被摄景物构成的把握,那么电视新闻编辑对审美意识培养的另一个层面则是“广学博识”,就是要广为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长处。首先对新闻节目中可能出现的场景、季节、气氛、人物、时间、情节等视觉元素进行必要的梳理,并加以整合。另外,新闻编辑在参与对电视画面拍摄方案的制定过程,其实也是一次“案头”上的审美实践活动过程。可以结合编导提供的拍摄方案,把自己的审美感受、艺术思想一同融入到这个过程之中。

  四、强大的创新能力

  在节目制作工作中,新闻编辑作为创新主体,贯彻其选题策划活动始终的是创新内容与创新形式。创新内容,不仅仅强调原创性,对收视率的贡献,还要求编辑与节目组成为整个创新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对各类新闻素材获取活动进行全瞻性的规划与组织,成为思想创新、文化创新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湖南卫视、南京电视台、辽宁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在节目制作、选题策划和采访组织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充分说明了编辑作为创新主体对新闻创新活动进行规划与组织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对树立品牌、占领市场的重要意义。

  五、专注的职业精神

  一个人如果不热爱编辑职业,不安心编辑工作,就谈不上修养。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个基本要求,对编辑而言,他们的工作是服务性的工作,默默奉献在幕后的工作者,没有主持人、播音员、记者出彩的机会。很简单的一个说法,记者是打鱼的,撒网的,编辑是开船的。编辑把这个船开到海域,这个记者就在这个海域撒网打鱼。如果编辑把船开到另一个地方,记者就到另一个地方打鱼。

  可见编辑工作却是整个新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取得岗位上的竞争优势。

  以上五个方面浅析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并对每一种素质修养的提高谈了个人的浅显认识,希望能对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上一篇: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风险

下一篇:近代中国新闻自由思想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