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水平的提升探讨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008-01
1电视新闻采访的涵义与价值
就电视新闻采访而言,在当今从中央到省市、从地州到乡镇各级电视媒体众多,加之除电视媒体外,还有众多各级广播、报纸、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终端等媒体每时每刻都在传播大量的信息,在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新闻时效性已成为各个媒体激烈争夺受众的关键;在媒体严格的截稿时间压力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采访报道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视角新颖、内容充实的新闻考验着每个电视新闻的文字记者和摄像记者,同时,也衡量和体现出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和记者的采访水平。
读者永远不知道一篇新闻报道中,记者要采访多少人,做多少前期准备,以及花多少时间写一篇稿件。然而,所有的广播电视媒体记者都会做同样的事,即任何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均来自记者有组织、有计划的采访,完美的采访要事前做好选题策划和详细的采访规划,记者在采访中按照选题策划和采访规划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依赖记者对采访技巧的适当拿捏,需要凭经验和直觉引述受访者看法,完成新闻事实的采访报道前期工作。
2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水平提升的策略
一是做足采访前后的准备和整理工作,如怎样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执行一项采访、应该采访谁、如何提问策划好的问题、如何选择及引述谈话、如何在采访时做好同期声录制、如何为采访选择适合场景、如何组织整理采访笔记和视频素材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等,同时,采访过程中必须遵守新闻报道纪律、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等敏感问题。对于强调时效的新闻工作来说,亡羊补牢往往为时已晚。采访有时确实会碰到记者准备很充分,但因缺乏耐心和好奇心去询问更多描述、细节及事件“为何”发生的问题,因而会发生疏漏。好的采访工作应能“知行合一”,记者应学会在采访前找到与选题相关有用的资料,为深入进行采访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这种工作重要性的理由有三:可能因为报道疏忽,损失细节,而使新闻可读性不高;可能因为不清楚事实真相误导观众;甚至不能提供多元的论辩观点。二是就应该采访谁及为何要采访此人而言,必须采访某人的原因包括,向对方:收集事实、寻找引述、背景了解、描述现场情境、求证已知的事实。另外,记者也应慎选采访对象,对于采访对象,应从可接近、可信、负责、可引述等方向加以判断,这都能帮助记者迅速扑捉新闻点。记者最常遇到的受访对象拒绝采访,如果非采访此人不可,那记者应该知道如何变通,对一些不接受采访的对象,要换位思考,采取聊天谈心的方式进行,消除被采访者可能自我保护、内心焦虑或不愿曝光自己一无所的困窘感;对于一些被采访者而言,有必要采用压迫式采访念,记者应延绵不断、滚雪球似的追间,使答案延伸到满意为止。当采访不合作的受访者的时候,记者应学会如何确保被采访者化解采访时的?尬场面,或技巧地回避不该问的问题。问问题方面,尤其是“最坏的问题”不能询问,例如自相矛盾的问题、长于两个句子的问题、没有焦点的问题,只问是或非的问题等。三是记者应注重自身素质培养。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传播,其基本要求之一是事实准确。若想获得真实准确的事实,必须综合运用好口问、耳听、眼看、心想、手记这新闻采访“五要素”。一为“嘴”要善问新情况;二为“耳”要长听八方,即听全面系统的介绍、听突出的问题、听典型的事例、听细节过程、听分歧意见;三是要细观察,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要了解群众的真情实感;四是要多分析多考虑,采访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调动各种谈话方式,边谈边想,捕捉真实情况;五是要多记好材料,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把采访本变成“活档案”,用摄录设备拍摄记录到新闻现场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新闻剪辑提供真实、详实的文字和视音频素材,具备了以上五方面的基本素质,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四是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增强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减少主观上的倾向性。以民生新闻的采访为例,新闻工作者面对的事实总是纷繁复杂的,寻常巷陌,家长里短。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民生新闻往往都是一些扯不断、理还乱的是是非非。作为新闻工作者, 我们必须增加知识的积累,不仅要加强对政策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对生活的积累, 丰富个人阅历。阅历浅的新闻从业者在工作中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有时不得不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采访不全面、主观武断也就在所难免。因此,我们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力求增强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减少主观上的倾向性,履行好新闻工作者的使命
3结论
当然,采访的世界显然比这些原则复杂多了,记者不仅应知道这些原则,还应进一步了解这些原则如何应用在不同新闻采访对象。总的来说,如果一篇精采的报道要在字里行间呈现魔力,并能通过声音、画面打动受众,通过小小荧屏传递信息,最关键的还是每一篇报道都应该以事实为依据的深度采访和解读,但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个人采访能力。
上一篇:浅析新闻暗访泛化的原因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