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网 络 新 闻 编 辑 规 律》(五)
发布时间:2015-11-10 10:36
第五部分 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对于每个网络新闻编辑来讲,每天面对的将是大量的“选稿、改稿、制作标题、编排稿件、组织版面、设计网页、多媒体制作”等具体的编辑业务。而这部分业务与受众的关系最为密切,直接影响着受众接受信息的有效度。本部分将着重论述这一内容。
在论述中,将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比、网络媒体编辑中现存的一些问题、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形式方面的特点入手,从传受心理互动的角度来审视网络新闻编辑中的“良与不良”的状况,以此探寻实现网络新闻编辑良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部分将包含“网络新闻编辑内容研究与对受众的‘迎合’与‘引导’”与“网络新闻编辑形式研究与有效传通局面的形成”两个向度的探讨,并对“网络新闻编辑中的一些特殊手段”进行了粗浅地分析。
一、 网络新闻编辑内容研究与对受众的“迎合”与“引导”
(一)网络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媚俗化倾向
历史不长的网络新闻,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较传统媒体更明显的“媚俗化”倾向。“轶闻趣事-----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手段,不管他是经过挑选的、还是被夸大的,或根本就是错误的-----正卷土重来。”[1] 轶闻趣事被网络媒体广泛地采用,更多的时候表现为过度滥用。 我们在网页中可以见到大量的经过装扮的“娱乐绯闻”、“奇闻轶事”,网络新闻内容选择正呈现出媚俗化的趋势。
1、媚俗化成因: 导致网络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媚俗化趋向有多方面的原因,它们是来自受众的“猎奇”心理、来自广告商的“经济利益”驱动、来自网络传者的“迎合”心理(传者通过迎合受众来达到吸引广告商的目的,从而获利
1)来自受众的原因: 受者作为个体,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其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其最原始的部分,与生俱来,包括以性冲动和侵犯冲动为主的本能冲动。本我由“唯乐原则”支配,追求享受。正是本我的“唯乐原则”因素导致受者心理有着接受媚俗化传播的欲望。 [2] 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比特认为:“人类的生物性方面,从其发展历程的大部分时间来看,‘生动鲜明的信息’一直就是惟一的学习途径。”[3]
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我们发现,受众天生有一种接受“轶闻趣事”的心理趋向,正是受众的这一心理偏好,为媚俗化传播提供了前提。
2)来自广告商的原因: 广告商受利益驱动影响,它需要更多的受众接受自己的广告,从而购买自己的商品。他们以“点击率的多少”来决定选择何种媒体,投放多少广告费。他们常常以网站的受欢迎程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正是他们的这种喜好促使网站为了获取更多的眼球,而不得不调动所有的手段,走煽情化道路。网络传播从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媚俗化倾向。
3)来自传者的原因: 正如前文所述的“阅听人商品”的出现,使得作为传者的媒介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来自“受众”和“广告商”两个上帝的喜好。“根据美国作者的归类,延期付酬新闻(诸如公共事务、社会问题、经济事件、教育和健康)不仅遭到了即时付酬新闻(诸如漫画、腐败、事故、灾难、运动、娱乐、社会新闻和人情故事)的排挤,而且,正如这两类新闻的名称所反映出的,读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最终,新闻报道不得不装扮起来,从形式到风格都近似于故事叙述(新闻故事),事实和虚构之间的严格界限日趋消失了。”[4] 媒介为了照顾最大多数的受众,必然会更多地顾及人们共同的爱好与兴趣,针对每个人的“本我”设定传播内容,这就进一步使文化消费表现为一种“类”的倾向-----倾向软性的、温情的、奇异的内容。正是受众、广告商、传者三方合力形成了当今网络传播的媚俗化倾向。
2、媚俗化表现: 国内的一些网站在新闻内容选择上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媚俗化倾向。笔者随意选取了国内两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搜狐网任一天的新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强的媚俗化表现。
搜狐网
· 街头抢劫被追之下狂吞金链一男子泻药屙赃进班房(10/10 14:23)
· 被导游强拉看色情表演记者暗访违规"泰国游"(图)(10/10 14:22)
· 未能"亲密接触"李玟消费者一怒之下状告组委会(10/10 14:11)
· 梦想成为女篮明星 辽宁一12岁女童高1.91米(图)(10/10 13:28)
· 疯狂追求"骨感美" 广州少女减肥减出"大麻烦"(图)(10/10 13:28)
· 楼顶惊现裸体女尸 丧心歹徒为筹毒资先奸后杀(图)(10/10 13:06)
· 不甘老婆“红杏出墙” 法国商人给第三者大曝光(10/10 13:06)
· 因爱生恨做蠢事 以色雇凶“教训”男友(10/10 13:00)
· "我不比米卢差"---成都民间"教练"吼卖离奇"球经"(10/10 12:44)
· 日本一名74岁老人杀人被判终身监禁(10/10 12:36)
· 散步时爱犬忽然失踪为寻所"爱"成都款姐开出天价(10/10 12:24)
· 四川双流发生一件稀奇事十年老井一夜突冒热水(10/10 12:22)
· 花季少女交友不慎惨遭强暴做"沉默羔羊"屡屡被害(10/10 12:03)
· 广西上演荒唐闹剧:妻子帮丈夫纳妾生子以传宗接代(10/10 11:18)
· 西安火车站奇怪一幕:60多岁老汉当街乱"发"钱(图)(10/10 11:15)
· "塑身、瘦身"名目繁多女性功能内衣美中藏"险"(10/10 10:13)
· 推土机巨铲戳断大腿 17岁少年受困医院(10/10 10:02)
· 摆下“鸿门宴”宴请“仇人” 砍客父子双双入狱(10/10 09:59)
· 犯下强奸恶行却矢口抵赖 DNA技术轻而易举找到铁证(10/10 09:57)
· 新郎新娘被挂淫秽字牌游街迎亲游戏过了头(图)(10/10 09:55)
· 6岁女童在学校操场遭强奸学校难辞其咎赔偿1万元(10/10 08:26)
· 辽宁盘锦一刑警队长节日问候战友竟捉住杀人逃犯(10/10 08:12)
· 影楼诱导16岁女中学生拍性感写真父母得知吃一惊(10/10 07:52)
· 一个父亲的发问:儿子该清白的失败还是龌龊的成功?(10/10 05:01)
· 七岁女童遭堂兄黑手河北鹿泉破获一起奸杀幼女案(10/10 04:36)
· 婚姻破裂三大杀手:外遇、房子和经济问题(10/10 03:59)
· 残疾人也有社交需求上海婚介所难觅知音(10/10 03:59)
· 珍贵老照片用做鞋广告老摄影家状告“老字号”(10/10 03:11)
· 婚介所严重失职乱点鸳鸯征婚老妇竟遇"有家"人(10/10 02:37)
· 组图:淫秽字牌显挂新郎新娘之身迎亲游戏过头了(10/09 22:01)
· 找工作少女误上色狼车强奸犯太猖狂终于落法网(10/09 19:48)
· 班主任治班有"招":被"举报"罚5元 "举报"提成3元(10/09 19:39)
新浪网
· 疯狂追求“骨感美” 广州少女减肥减出大麻烦(图)(10日14:12)
· 不甘老婆“红杏出墙” 法国商人给第三者大曝光(10日13:57)
· 第五届花博会有趣闻 “孔雀”锦鲤标价80万(10日13:44)
· 无故将人脱光衣服暴打 17岁少女犯了侮辱妇女罪(10日13:22)
· 美法院撤消对布什女儿詹娜-布什的饮酒指控(10日13:15)
· 去泰国游就是看裸舞? 暗访发现出境游违规(图)(10日11:37)
· 楼顶惊现裸女尸 丧心病狂为筹毒资竟先奸后杀(图)(10日10:39)
· 因爱生恨做蠢事 妙龄女以色雇凶“教训”男友(10日10:35)
· 野生动物园发生意外一幕:猛狮爪伤了1对母子(10日10:30)
· 西安火车站发生奇怪一幕 老汉当街乱“发”钱(10日10:18)
· 病亡10日竟无人料理 7旬老翁被“困”太平间(10日10:18)
· 南京警方端掉一隐匿的大淫窝 当场抓获两对男女(10日09:46)
· “朋友”辣手摧花 受害者、施暴人都未成年(10日09:42)
· 意大利出现医学奇案 一20多岁女子身怀前后孕?!(10日09:12)
· 荷兰妓女争权益 将组建全球首个妓女工会(10日09:01)
· 绑架索要七百元 竟去人质家中取(10日08:55)
· 花5600元没能和李玟亲密接触 消费者投诉组委会(10日08:41)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中包含了大量“色情、裸体、奸杀、施暴、奇案、绑架、红杏出墙、婚姻破裂、淫秽、外遇、亲密接触、性感、仇人”等“轶闻趣事”的元素。
这种媚俗化表现在标题制作方面,极尽煽情之能事,为了增加知名度、提升点击率,不惜用媚俗甚至是恶俗标题来“卖座”。“根据新近公布的网络新闻TOP100排行榜显示,“藤原纪香的‘奶’谁能比?”一文以7367的点击数高居榜首。然而点进网而一看,其实是一条极为普通的动态消息:日本某神奇文胸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做了一个调查报告,选出演艺界胸部线条最美的女星。”[5]
类似这样“名不符实”、“搔首弄姿”的标题,在网上可随手拈来,诸如“范晓萱的处女……保不住了!”、“袁咏仪坦言喜欢张艺谋”、“王祖贤被当做黄沾的性幻想对象”、“赵微还想‘吻’刘德华”、“梁家辉艳福不浅!”----乍看之下真是“五光十色”、“艳光四射”,其实多数文章是挂羊头卖狗肉。如《林熙蕾:我想和老男人……好有味道!》的文章,讲得是林熙蕾春节回家与家人团圆的事情,只到文章最后一段才点了一句“蕾蕾自言喜欢成熟男士……”。有的标题更是无中生有,一篇有关“吴镇宇与吴君如合拍电影《朱丽叶与梁山伯》因宣传片含有不良内容而险遭地铁封杀”的消息,被贯以“吴镇宇,没‘奶’的女人一样摸!”的标题。这些标题都极尽挑逗之能事,把肉麻当有趣,通过符号的混用和乱用故意造成歧义,给受众视觉上的刺激。如前文所说的一条标题为“范晓萱的处女……保不住了!”的文章,内容其实说范晓萱今年有望以歌手身份跨行当演员,可编者偏偏用“处女”形容这件事,为了造成强效果,干脆将“处女”的引号也省了。
(二)网络新闻内容建构的标准与传受良性心理互动的形成
目前网络新闻中大量存在的媚俗化倾向,提醒传播学者必须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杜绝媚俗传播大面积发生。因此,从传受心理互动的角度,寻找网络新闻内容建构的标准与规律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为了形成良好的传受局面,网络新闻在内容建构方面必需要处理好“软与硬”、“新与旧”、“真与假”、“深与浅”、“长与短”、“原创与整合”之间的关系,在其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传播尺度,从而实现最终的传通优化。
处理好上述六类关系,首先必须要研究受众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他们选择网络传媒的动因是什么?是什么决定着他们对传播的满意度?他们对目前的网络传播有哪些不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成功地进行网上发布是至关重要的。网上受众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
他们是现实的;
他们来到网上是为了寻找信息;
他们是不耐烦的;
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想找的东西;
他们更倾向于浏览而非仔细阅读;
他们不喜欢页面过于花哨,这样会使阅读更加困难;
他们有时并非为了某一特定目的来到你的网站,这时你的适当引导就能将他们留住。
了解受众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新闻内容的建构上就更有目标。在“软与硬”、“新与旧”、“真与假”、“深与浅”、“长与短”、“原创与整合”的“度”的把握上就更能有的放矢。
1、满足受众“求软”的心理与新闻“软”与“硬”的处理: 前文提到受众在网络新闻内容选择上偏好“轶闻趣事”等软性消息,受众的这种“求软”心理使得网上这类消息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必须注意到,一味地迎合受众的“求软”心理,不利于网络新闻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编辑过程中,要注意在数量、质量上平衡“软新闻”与“硬新闻”的关系,在“软”与“硬”的处理上要注意“度”的把握,这个“度”就是“迎合”与“引导”的关系。为了迎合受众,适度的轶闻趣事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一味地为了讨好受众,将传媒的社会责任不顾,忽视“引导”功能。
2、满足受众“求新”的心理与新闻“新”与“旧”的处理: 受众总是渴望知道最新的信息,以此来及时了解周围环境;但是,对于受众来讲,是不是一味地“新”就最有价值呢?
网络新闻得益于“即时性”的特点,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较之传统媒体来讲更具优势,于是网络上大量出现了“动态的、零散的、支离破碎的消息”,如“张健在做下水前的准备工作”、“张健已将全身涂满了防护油脂”、“张健就要准备下水了”、“张健已经走到海边了,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张健正式下水了”-----这些被分解的消息实际的新闻价值只有一个:张健今天横渡英吉利海峡。
将一条新闻事件按照时间的分秒进度拆分成若干条报道的做法,对于新闻本身来讲,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受众,除了获得“眼花暸乱”“目不暇接”的对于速度的感觉之外,还能获得什么呢?是不是一味的“最新”就最有价值呢?需不需要这种看上去是对网络即时性最大发挥、最佳表现而实质却是浪费受众注意力、破坏受众逻辑感与整体性的传播方式?如何做才能在“新”与“旧”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对此,网络新闻编辑在具体的稿件处理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受众需要的不是一连串的即时新闻,而是细致、深入的事件分析,一篇详细的分析文章读起来不会比阅读零散的信息(如上面的例子)耗费更多的时间,但却完全可以让受众获得对事件的整体印象和真正的知识。
3、满足受众“求真”的需求与新闻“真”与“假”的处理: 不用多言,受众当然希望获得“真实”的信息,因为信息只有真实,才能有利于对事件做出正确判断。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对于网络传播,受众往往多了一份宽容度,这在客观上,为网上假新闻提供了容身之所。
因此,在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尤为要重视真实。一方面,不能因为受众对于“互联网的信息少有标准与限制”(如前文所述),在选择新闻时放松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更不能为了追求新闻的煽情效果,滥用符号的互指功能造成受众理解上的歧义,诸如: 一味地玩弄文字(如前文所述的歧义标题)、拼凑图片(如前文所述的“印尼华人遭强暴”报道中照片的“张冠李戴”)的做法----这些在客观上造成了“假新闻”的实际效果。
4、满足受众求“深”的愿望与新闻“深”与“浅”的处理: 受众上网阅读新闻除了获得信息“量”上的满足,还渴望信息“质”的满足,他们希望网络能够提供更多的对于信息的评介、分析的深度报道。
对于网络编辑工作而言,深与浅主要是指报道组织的深入程度。目前一些网站因为缺乏历史资料的累积,新闻报道方面鲜有背景资料的支持,很多新闻依然是单篇呈现,网络的“超链接”与强大的“数据检索”功能没有被充分运用,新闻的报道因此显得单薄且无深度。在编辑过程中,如果能够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增强资料储备,并且充分发挥超链接的功能,使新闻报道“立体、多维,有厚度、有质感”,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求深”的愿望。
5、方便受众的逻辑阅读与新闻“长”与“短”的处理: 一篇网络新闻多长是适度的----既能兼顾新闻内容自身表述的需求,又能够更好地方便受众的逻辑阅读? 长篇报道该如何安排?极短新闻该如何处理? 网络新闻“长与短”的处理是编辑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
研究发现,一个页面的最佳容纳度是400字左右,如果稿件过长,受众在阅读时就不得不翻页,而对于缺乏耐心的网络受众来讲,他们显然不喜欢没完没了的翻页。 因此,如果新闻过长,就将其拆分成几个主题,单篇处理;或者在长报道内部做链接,利用小标题来分节处理;如果新闻过短(网上有很多动态新闻都是一句话),在标题处理上也要特别注意,标题不能太长,否则显得头重脚轻。
在新闻编排方面,多少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是符合受众阅读习惯的?心理学家米勒关于“神秘的数字7”理论指出:“一次信息呈现能被人们领会的信息量的广度从5到9,但是假如使信息编组或组块,能领会的项目数就会大大增加”。[6]因此,在稿件编排过程要注意:一个栏目一次呈现的信息条数不要超过9条,否则不利于信息的接受;还要注意,将相近相类似的稿件组块编辑,并用明显的标识加以区别,这样可以加强注意的广度与深度。
6、满足受众对“一手”信息的需求与新闻中“原创”与“整合”的处理: “原创才有生命力”-----显然受众对“复制来复制去,毫无特色”的信息失去了兴趣,他们要求网站提供更多的原创信息,节省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
时下,互联网上的大多新闻依然还处在信息的“整合”阶段,信息“整合”对于目前的网络来讲是一个较为经济的做法,但是网络媒体要发展,最终还要依靠独家的“原创”信息。国内现在一些网站已经有意识地走“原创”道路,比如新华网、人民网都有自己的网络记者,其上刊登的新闻70%都是原创新闻。由于政策的原因,国内大多数商业网站目前还不具备自采新闻的权利,在走“原创”道路时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一些,对于这些网站,可以先从评论、深度报道等方面入手,收集专业人士的观点文章,在这方面突出自己的原创特色。
此外,网络编辑在内容选择与建构上还要注意“网络用语的使用与规范”的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一批新兴的网络语词产生了,它们是在网络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为网民广泛接受并大量运用。 对于这些网络用语,在编辑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网民的使用习惯以及网络传播的特定语境;另一方面。还需克服不适度不恰当地运用,防止一些网络黑话、网络粗话泛滥传播。简而言之,网络编辑需担负起纯洁网络传播语境的重任。
二、网络新闻编辑形式研究与有效传通局面的形成
网络新闻编辑除了包含内容选择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网页空间、导航结构、超链接、图片、动画、多媒体”等形式呈现方面的内容。 合理恰当的编辑形式将有助于有效传通局面的形成。
本节将从“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现存问题”与“网络新闻形式呈现的标准与规律”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现存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来自网民的抱怨:新闻内容组织不足、查寻文章效率不高、下载速度过慢、导航系统不清晰、超链接适用不当等。究其原因,大抵都来自对技术的利用方面,或是由于技术使用不当,或是由于技术过度使用。具体到表现形式方面:
1、导航系统不清晰: 不清晰的导航系统,使得网站如同一个深不可测且混乱无序的世界,受众因缺少向导而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困在网中央。一个好的导航系统,意味着受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能快速地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的信息、能准确地判断下一个目的地的位置。
2、超链接、超文本地过度使用: 超链接、超文本的使用使得网络新闻富有表现力与包容度,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过度地使用超链接、超文本会给网络传播本身带来侵害。首先,它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类似书中的“附注”会中断人们的阅读思路,当载入一个新的页面时,必须经历的等待使得用户的注意力被打断,进而会使受众丧失继续游览下去的兴趣)。其次,检索结果失去整体性和全局性。超文本以知识节点的方式链接,它不能够像数据库那样(检索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先检出文章的整体内容、关键词,再按逻辑逐层深入)。超文本是一种不讲逻辑关系的平行链接(即标题、正文、关键词处于同一层面,没有逻辑上的包含关系),信息的组织因此缺乏内在逻辑性;加之,它的文件是由许多Web页组成,Web页信息容纳度有限,而一组内容丰富、逻辑又强的信息就必须分成许多Web页进行设计,用户在浏览时,就不得不由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从而破坏了受众对页面地整体把握。
3、多媒体、动画技术的不当使用: 我们在游览网页时常常被大量的动画、多媒体搞得眼花暸乱,大量地使用多媒体、动画会给原本缓慢的页面载入速度“雪上加霜”。尤其对于一些带宽不够的网站,多媒体、动画技术的使用更要慎重。笔者曾经看过“千龙网”对两会开幕的网上直播,所有的画面都成了“慢镜头”,一个页面的载入需要2分到3分钟,而受众的平均忍耐度一般不会超过30秒。又如曾经有一个青年网站为了吸引更多的网民,在主页上放置了大量的动画,而且还配有音乐,怀着浓厚兴趣前去浏览的网民被平均5分钟的等待时间吓跑了。即使“里面的世界很精彩”,网民们也没有耐心进去看了。
4、新闻网页格式繁琐: 目前国内中文网站的新闻网页基本上是采用三段(三层)链接形式,即:首页重要新闻标题,第二页分类新闻标题,第三页具体新闻内容,有的还多一层“更多新闻”的页面,除了这几层主链接之外,许多专栏文章还往往存在跨页面的链接,这种多页面的排列格式,虽让网民能够第一时间浏览网页内容的标题,但对于初上网者,很容易把多数时间花在无谓的“找路”上了
(二)网络新闻形式呈现的标准与有效传通局面的形成:
1、符合受众视觉规律,网络新闻在形式呈现上要注重“视觉中心原则”: 受众接触版面时,首先感知的是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版面中最具有刺激强度的部分,如图片、标题、色彩等;另一方面是版面各局部所组成的复合刺激,即版面的整体外貌。
对受众的阅读习惯研究发现:人的眼睛在阅读时被某一点吸引住后,通常总是先往这一点的上端看,然后顺时针方向绕一圈; 横排文的受众,总是先把注意力放在左上角,然后依次向左移。遵循受众的习惯,我们应该将最重要的新闻、图片或者是广告放在页面的左上角,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人们阅读时存在一个“视觉心理中心”。( 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1994年于《美育》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一个概念----CVI(The Center of Visual Impact----视觉接触中心)。他认为一个有创造性的和谐的版面设计,就是要在版面上安排一个强有力的CVI,他指出:一个没有变化的表面,不能引导观察者向任何明确的方向移动。但如果我们放上了一对比色或对比调子的圆点,眼睛几乎无例外地沿着这个点的方向移动并停留在那里。) 假如我们在网络版面上放一张图片或一个较醒目的标题来代替圆点,受众的眼睛就会沿着这个图片或标题的方向移动,不管图片或标题是在版面的上部、中部或下部,事实上,这时的图片或标题已创造了注意点,形成了一个CVI。目前一些网络广告就以这种飘浮形式呈现,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关于“视觉心理中心”,我们必须强调在任何情况下,CVI都不能从版面的其它部分中孤立出来,它应该是有特色、不同风格的,能最有效地集中注意的结构; 而且一个版面只能有一强大的CVI,不允许其它部分削弱它的作用。如果版面上有第二个区域与CVI竞争,受众就会被搞湖涂,因此,我们在进行网页设计时,强刺激点不应该太多,最多不能差过3个,否则,受众就会因此而心烦意乱。
2、提高受众阅读效率,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要注重“编辑符号的合理运用”: 这里编辑符号,我们主要是指非语言系列的符号,比如“题花、线条、色彩、”等。 通过对编辑符号的合理运用,帮助受众提高阅读效率。
1)色彩的运用: 现代绘画大师康定斯基在《论艺术里的精神》中对色彩符号的含义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认为,色彩先区分为两个部分:暖和冷,明和暗,因百每种色彩都有四个效果层次-----暖和明、暖和暗;冷和明、冷和暗。暖色意味着向黄色接近,冷色意味着向蓝色接近,明色趋于白色,暗色趋于黑色。每种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他认为:黄色是典型的现世色彩,具有刺激性;蓝色是典型的天堂色彩,引起宁静的感觉;白色是沉寂的和谐,用于象征欢快和纯洁;黑色是死亡的沉寂。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心理学家认为,红色是一种典型的激励性符号。因此一些激情高昂的新闻,就应佐以红色来配合传播;又如蓝色被看作“理智”的色彩,代表清新、明晰、合乎逻辑的态度,一些评论与深度分析就可以选择它来做底色。
2)题花、线条等编辑符号运用: 题花、线条加在稿件之间用来清楚地区分,这种区分便于阅读; 给形式或内容上相近的稿件围边、勾线,可以使之看上去紧密,能够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3、减少受众阅读干扰,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要注重“信息编排张驰有度”: 面对不合理的信息编排,受众往往会形成“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阅读干扰,因此,在编辑形式呈现方面,我们要非常注重信息的有效编排。
这里我们主要从形式方面探讨信息编排的组合、变换、容量等。
1)组与分: 相近的信息放在一起,用统一的版面语言进行包装,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容易混淆的信息利用色彩、字符、线条等加以区别,克服受众浏览时的“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发生。“组与分”要从稿件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要顾及到版面的整体要求。
2)固定与变换:在追求网页不断翻新、栏目位置不断调整的同时,也放考虑受众的浏览习惯-----为了节省浏览时间,受众习惯上“故地重游”,在固定的地方找信息。比方说网民每天会习惯地在新浪网的财经频道的右边中部的第三或第四条新闻的位置查找“今日股市特别提示”,“新浪主页----财经频道主页-----右部第三条或第四新闻的位置”-------受众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阅读路径,如果常变来变去,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3)信息编排的容纳度: 正如前文所述,一次信息适宜的呈现数量不超过9条,因此,编辑在编排信息时就要注意在“5---9条”范围内运作。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如果单位系列不是太长----包含7个或少于7个单位,那么读过一次就可以记住它,要想记住8个以上的单位就已经办不到了,这就需要再一次阅读。” 我们在给一篇文章制作标题时要考虑:如果文章不是很长,不多于7个超句子结构,通常就不要求用小标题将它划分开来,如果多于7个超句子结构,就必须为它制作小标题,只有这样才能方便记忆。
4、满足受众对阅读美感的追求,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要注重“版面设计的美学原则”:
受众在阅读时,有对美感的追求,“和谐、平衡、活泼、富有表现力”的版面往往更为受众喜爱,因此,在编辑形式呈现方面,要注重“版面设计的美学原则”,给受众阅读带来美的享受。版面设计的美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比: 对比关系被认为是产生视觉刺激的基础,对比包括明暗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等。在《视觉传达设计》一书中认为,版面的设计应体现对比、统一、平衡、节奏、动感的原则,并处理好主次与聚散、图与地(即背景)、群组与间距、四角与对角线、空白与版面率等关系,具体到网络页面中,主要对比关系体现在报头与其它文字部分的大小及色彩的对比,文字与图像的对比,不同层次级别的字符(如栏目标题、文章标题、正文)的大小色彩对比等。因此,完全没有图像的网页往往会显得平淡如水,提不起人们的精神,整个页面上只有一种色彩也会造成枯燥乏味的印象。
我们在版面设计中,要力求通过文字、图片、装饰等符号的编排来寻求对比所需的“相反性质”。比如有底纹与无底纹的对比,比例纵长的图片与横阔的图片的对比,标题字形体与大小的对比。
2)统一: 页面各种元素的统一不仅是方便阅读的需要,也是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这一点,在网页的设计中显得更重要。因为网页最终是通过显示器来呈现的,看显示器比看纸张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过多的变化只能是进一步加重负担。
3)平衡: 网页中的平衡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报头(或网络版标志)、栏目导航区、图片(包括广告)几部分的大小位置关系来获得。这几个部分一般来说具有比较醒目的色彩,占有较大的面积,并且可以从文字中“凸现”出来,所以如果能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页面就会获得平衡。例如,现在大部分网页都是把报头或标志放在正上方,栏目导航部分放在左部,图片放在中间或偏右位置,这样使页面看上去显得比较稳固。
在色彩方面,某一色彩的重量取决于这一具体色彩所占据的面积,此外,还需注意色彩与色度的关系问题。例如在进行版面设计时,为使红色(或黑色等深色度)与蓝色(或白色等浅色度)平衡,前面的面积就应该小一些。
4)节奏: 节奏指同一现象的周期反复。在印刷报纸版面上,标题的位置对节奏感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一般好的版式会让多个标题呈梯形排列,使得版面产生了音乐般的效果。在网页中,由于屏幕的限制,不太可能通过标题的位置来体现节奏,这时,把文字分成不同及级别,如栏目标题、文章标题、正文等,给予不同级别不同的风格,并使它们相互交融,就能得到视觉上的节奏变化与反复。[7]
5)版面的分割及审美: 黄金分割---是几何学的比例关系,即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自然界的一切美的形式都符合“黄金分割”,版面的设计自然也要分外重视黄金分割。
此外,为了提高受众对信息内容的理解,网络新闻在形式呈现方面还需注意:
适度使用图像: 现有的网络上最主要的困难之一就是带宽拥挤,由于图片文件的体积往往很大,传输图片成了一件不轻松的事。这就意味着,提高网络版的信息传输速度就要以牺牲图片的数量与质量为代价。但是网页上没有任何图片,难免会显得单调,何况对于新闻性的网页来说,图片本身是极具表现力与说服力的。所以网络版应适度运用高质量的照片。从制作上来说,为了缓解矛盾,也可以先在页面上放置一张较小的照片,与效果更好的同一张照片进行链接,而由读者决定是否值得继续调入。?
慎重使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的视与听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些学者认为读文字的东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思考,而面对具象的画面,人们更多地只是观看,而不是思考。画面的“实”削弱了人们的想象力的空间。正如美国的埃瑟·戴森在她的《2.0版 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中指出的:“我们对多媒体奇观的痴迷存在一个缺陷:我们丧失了词语的力量,而词语既易于创造(仅需一位作者的时间),又易于传播。”?
还有一些网络编辑排版时要遵守的规则:如下
1、不要在正文下加下划线,因为读者会以为这是一个链接;
2、不要在正文中用粗体,原因如上;
3、不要用斜体字,因为这在屏幕上会很难读;
4、如果文章有好几段,要用10号字体,因为小于10号就会给阅读带来不便;
5、在网上最好用sans serif体,因为在屏幕上看起来更醒目,因此更易读;
6、如果在主页上编排文档摘要,出于为读者考虑,要给标题做个链接;
7、如果正文是用10号字体,标题要用14号;
8、如果有相关图片,那么图片也要链接到文档上;
9、在网上一篇文章或其他文档的主体部分,每行的字数平均应在9至12个;(因为每行越长,视线在行间的跳动越困难。)
10、如果文档的长度超过了10段,标题下就要有目录,并与正文中的副标题相对应。
三、网络新闻编辑中的特殊手段
网络新闻编辑中的特殊手段是因技术而生的,这些特殊编辑手段不是网络新闻编辑的本质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特殊的手段将不断更新,有新的补充进来,有旧的被淘汰出去。对于这些特殊编辑手段的研究除了对现实工作有一定指导与借鉴意义之外,更是对将来的网络编辑史做一些重要记录。
(一)新闻之上的新闻: 雅虎的新闻频道曾在2000年春天推出过一个全新栏目,名为“电邮转发最多的内容”,栏目列出了雅虎新闻频道中此前6个小时内转邮频率最高的20条新闻及12张图片。带有明显“技术色彩”(栏目本身是数据库自动完成的;栏目的构想也是由一名工程师提出来)的这个新栏目受到网民热烈欢迎。这一栏目的成功,使雅虎决定在其他新闻频道,包括体育和金融频道内,都加上了邮发之最的列表。此外,雅虎还创造了其他一些基于数据库的特色栏目,其中包括一个更加实用的栏目:“阅读之最”----罗列了在上一个小时内,点击率最高的新闻和图片。“阅读之最”与“邮发之最”成为雅虎最受欢迎的栏目。
这种建筑在新闻之上的新闻之所以能大获成功,是因为“人们往往对于他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研究什么东西最让公众感兴趣,被证明不仅对新闻的消费者有价值,对于新闻媒体本身也有价值”[8] 此外,注入了推介者评述的新闻(转发本身也是一种评述,这种评述的内容是:此稿值得一读!)也许具有了比新闻本身更高的价值。
这种“利用内部的数据库来推出相应栏目”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内容生产的方法,在内容之上可以建筑内容,在新闻之上可以发掘新闻。在新闻与内容的消过程中将会形成新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可以通过某种形式有效地开发出来,这也正是网络这种传播手段带给人们的无究想像力。
(二)“推销内容”的编辑手段 :面对大量的网上信息,编辑要想施加自己的影响力,推介自己青睐的内容,就必须运用恰当的手段,“推销主题内容”做为网络编辑的一个特殊手段值得编辑们重视。
推销主题内容是一个主页的中心功能。在网站上推销内容有如下方法:
a、内部广告条
b、邮件新闻列表
c、电子邮件签名
d、重要新闻对话框
e、搜索引擎注册信息
将广告条设置在最前面,让它成为在网站上推销主要内容的场所。
在网页上设置重要新闻的对话框,就能够帮助消息快速传播。
至于搜索引擎注册信息,并不是提交URL那么简单。你要用不断更新的关键字来定义你认为最能代表你的内容。
信息不断增加,人们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仅仅制造内容已经不够,我们必须走出去,将内容推销出去,因此“有效推销内容”变得更加重要。
结 束 语
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论述了网络新闻编辑的规律。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到网络新闻编辑的各个方面都深刻地受到受众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编辑思想,还是微观的编辑技巧,无不都“胸怀受众,心想受众”,从中可以看出,建立正确的受众观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讲不仅必然而且必须。 只有从受众的角度,从传受心理互动的机制出发才更易贴近网络新闻编辑学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好传受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建构起网络编辑学的合理模式。
树立正确的“受众观”对网络编辑学意义重大,除此之外,在网络编辑学研究中,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要始终注重“技术”-----这个对于网络来讲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既要考虑“技术”带来的好的一方面,研究更多的编辑表现形式从而充分利用技术对网络的恩泽;又要考虑“技术”带来的不利方面,探索更多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网络传媒更多地依靠技术的特征,决定着网络新闻编辑并无什么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规律,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一些编辑手段将被证明是无效的而淘汰出局;一些新的编辑手段也将诞生。这意味着对网络新闻编辑学的研究将是持续的、渐进的,必须采取开放的历史的眼光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与“技术”为伍、与“技术”为友、与“技术”周旋的充满想像力的事业;是一项要永远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技术”与“文化”关系的长期事业;更是一项“为历史”、“为社会”、“为受众”负责的神圣事业。
正确的“受众观”、“技术观”、历史的、开放的眼光给网络新闻编辑学带来众多的研究空间,对于“网络”这个不足6岁的孩童来讲,一切研究都仅仅是开了个头儿,其它更多样的研究方法及可能性都将有待继续探索。相信,伴随着网络自身不断地发展壮大,网络编辑学在认知与实践领域中的积累也将越来越厚实。
[1] [《信息烟尘》第152页],
[2] 参见:弗罗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3] 参见:戴维著《信息烟尘》第154页,江西教育出版社
[4] 参见: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195—196页,学林出版社-
[5] 参见:新浪网“网络传播的迷途”2001-02-02
[6] 参见:《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第228页----商务印刷馆
[7] 参见:彭兰撰“网络报纸的编辑手段”----中国传播学评论网
[8] 参见:孙坚华撰“以网络手段挖掘新闻的附加值”,中国传播学评论网
《索 引 与 参 考 书 目》
1、 杜骏飞:《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 吴 飞:《新闻编辑学》----杭州大学出版社
3、 蔡 雯:《新闻传播的组织与策划》----新华出版社
4、 雷跃捷:《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5、 何苏六:《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 金梦玉:《网络新闻实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 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8、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9、 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0、刘京林:《传播、媒介与心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1、刘京林:“浅析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
12、张海鹰:《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13、林卫国:《网络基础与Internet的应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美)David Shenk:《信息烟尘-----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江西教育出版社
15、(美)Mark Poster:《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
16、陶丹:《新媒介与网络广告》---科学出版社
17、(日)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新华出版社
18、(美)乔治.里茨尔:《社会的麦当劳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
20、(美)斯帝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22、(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23、郑兴东:《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
24、陆锡初:《广播新闻编辑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5、刘志筠:《电子新闻媒介栏目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华夏出版社
27、(美)托马斯.鲍德温:《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华夏出版社
28、杨鑫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29、(美)Patricia 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0、(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31、(美)克雷奇:《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
32、(英)巴特莱特:《记忆:一个实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33、(德)勒温:《拓朴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4、(德)约翰内斯.恩格尔坎普:《心理语言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35、张才明:《现代编辑学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36、彭兰:“论网络报纸的编辑手段”----《中国传播学评论》
37、孙坚华:《以网络手段挖掘新闻的附加值》
38、《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商务印刷馆
39、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刷馆
40、(苏)米利钦:《编辑工作原理与方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1、A.P.卢里亚:《神经语言学的基本问题》
42、陈绚:“国际网络------第五种权力”-----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5期
43、(美)托马斯:“互联网与传统媒介信息可信度的比较”----同上
44、《网络啊,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
45、网络季风丛书----《人人都是国王》----山东文艺出版社
46、网站:新港网互动媒体:
47、网站:中国传播学评论:
48、网站:新浪网、千龙网、搜狐网、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央视国际网、中央电台网站、新传播资讯网、中华传媒网
49、参考期刊:《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互联网周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对于每个网络新闻编辑来讲,每天面对的将是大量的“选稿、改稿、制作标题、编排稿件、组织版面、设计网页、多媒体制作”等具体的编辑业务。而这部分业务与受众的关系最为密切,直接影响着受众接受信息的有效度。本部分将着重论述这一内容。
在论述中,将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比、网络媒体编辑中现存的一些问题、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形式方面的特点入手,从传受心理互动的角度来审视网络新闻编辑中的“良与不良”的状况,以此探寻实现网络新闻编辑良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部分将包含“网络新闻编辑内容研究与对受众的‘迎合’与‘引导’”与“网络新闻编辑形式研究与有效传通局面的形成”两个向度的探讨,并对“网络新闻编辑中的一些特殊手段”进行了粗浅地分析。
一、 网络新闻编辑内容研究与对受众的“迎合”与“引导”
(一)网络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媚俗化倾向
历史不长的网络新闻,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较传统媒体更明显的“媚俗化”倾向。“轶闻趣事-----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手段,不管他是经过挑选的、还是被夸大的,或根本就是错误的-----正卷土重来。”[1] 轶闻趣事被网络媒体广泛地采用,更多的时候表现为过度滥用。 我们在网页中可以见到大量的经过装扮的“娱乐绯闻”、“奇闻轶事”,网络新闻内容选择正呈现出媚俗化的趋势。
1、媚俗化成因: 导致网络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媚俗化趋向有多方面的原因,它们是来自受众的“猎奇”心理、来自广告商的“经济利益”驱动、来自网络传者的“迎合”心理(传者通过迎合受众来达到吸引广告商的目的,从而获利
1)来自受众的原因: 受者作为个体,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其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其最原始的部分,与生俱来,包括以性冲动和侵犯冲动为主的本能冲动。本我由“唯乐原则”支配,追求享受。正是本我的“唯乐原则”因素导致受者心理有着接受媚俗化传播的欲望。 [2] 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比特认为:“人类的生物性方面,从其发展历程的大部分时间来看,‘生动鲜明的信息’一直就是惟一的学习途径。”[3]
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我们发现,受众天生有一种接受“轶闻趣事”的心理趋向,正是受众的这一心理偏好,为媚俗化传播提供了前提。
2)来自广告商的原因: 广告商受利益驱动影响,它需要更多的受众接受自己的广告,从而购买自己的商品。他们以“点击率的多少”来决定选择何种媒体,投放多少广告费。他们常常以网站的受欢迎程度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正是他们的这种喜好促使网站为了获取更多的眼球,而不得不调动所有的手段,走煽情化道路。网络传播从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媚俗化倾向。
3)来自传者的原因: 正如前文所述的“阅听人商品”的出现,使得作为传者的媒介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来自“受众”和“广告商”两个上帝的喜好。“根据美国作者的归类,延期付酬新闻(诸如公共事务、社会问题、经济事件、教育和健康)不仅遭到了即时付酬新闻(诸如漫画、腐败、事故、灾难、运动、娱乐、社会新闻和人情故事)的排挤,而且,正如这两类新闻的名称所反映出的,读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最终,新闻报道不得不装扮起来,从形式到风格都近似于故事叙述(新闻故事),事实和虚构之间的严格界限日趋消失了。”[4] 媒介为了照顾最大多数的受众,必然会更多地顾及人们共同的爱好与兴趣,针对每个人的“本我”设定传播内容,这就进一步使文化消费表现为一种“类”的倾向-----倾向软性的、温情的、奇异的内容。正是受众、广告商、传者三方合力形成了当今网络传播的媚俗化倾向。
2、媚俗化表现: 国内的一些网站在新闻内容选择上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媚俗化倾向。笔者随意选取了国内两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搜狐网任一天的新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强的媚俗化表现。
搜狐网
· 街头抢劫被追之下狂吞金链一男子泻药屙赃进班房(10/10 14:23)
· 被导游强拉看色情表演记者暗访违规"泰国游"(图)(10/10 14:22)
· 未能"亲密接触"李玟消费者一怒之下状告组委会(10/10 14:11)
· 梦想成为女篮明星 辽宁一12岁女童高1.91米(图)(10/10 13:28)
· 疯狂追求"骨感美" 广州少女减肥减出"大麻烦"(图)(10/10 13:28)
· 楼顶惊现裸体女尸 丧心歹徒为筹毒资先奸后杀(图)(10/10 13:06)
· 不甘老婆“红杏出墙” 法国商人给第三者大曝光(10/10 13:06)
· 因爱生恨做蠢事 以色雇凶“教训”男友(10/10 13:00)
· "我不比米卢差"---成都民间"教练"吼卖离奇"球经"(10/10 12:44)
· 日本一名74岁老人杀人被判终身监禁(10/10 12:36)
· 散步时爱犬忽然失踪为寻所"爱"成都款姐开出天价(10/10 12:24)
· 四川双流发生一件稀奇事十年老井一夜突冒热水(10/10 12:22)
· 花季少女交友不慎惨遭强暴做"沉默羔羊"屡屡被害(10/10 12:03)
· 广西上演荒唐闹剧:妻子帮丈夫纳妾生子以传宗接代(10/10 11:18)
· 西安火车站奇怪一幕:60多岁老汉当街乱"发"钱(图)(10/10 11:15)
· "塑身、瘦身"名目繁多女性功能内衣美中藏"险"(10/10 10:13)
· 推土机巨铲戳断大腿 17岁少年受困医院(10/10 10:02)
· 摆下“鸿门宴”宴请“仇人” 砍客父子双双入狱(10/10 09:59)
· 犯下强奸恶行却矢口抵赖 DNA技术轻而易举找到铁证(10/10 09:57)
· 新郎新娘被挂淫秽字牌游街迎亲游戏过了头(图)(10/10 09:55)
· 6岁女童在学校操场遭强奸学校难辞其咎赔偿1万元(10/10 08:26)
· 辽宁盘锦一刑警队长节日问候战友竟捉住杀人逃犯(10/10 08:12)
· 影楼诱导16岁女中学生拍性感写真父母得知吃一惊(10/10 07:52)
· 一个父亲的发问:儿子该清白的失败还是龌龊的成功?(10/10 05:01)
· 七岁女童遭堂兄黑手河北鹿泉破获一起奸杀幼女案(10/10 04:36)
· 婚姻破裂三大杀手:外遇、房子和经济问题(10/10 03:59)
· 残疾人也有社交需求上海婚介所难觅知音(10/10 03:59)
· 珍贵老照片用做鞋广告老摄影家状告“老字号”(10/10 03:11)
· 婚介所严重失职乱点鸳鸯征婚老妇竟遇"有家"人(10/10 02:37)
· 组图:淫秽字牌显挂新郎新娘之身迎亲游戏过头了(10/09 22:01)
· 找工作少女误上色狼车强奸犯太猖狂终于落法网(10/09 19:48)
· 班主任治班有"招":被"举报"罚5元 "举报"提成3元(10/09 19:39)
新浪网
· 疯狂追求“骨感美” 广州少女减肥减出大麻烦(图)(10日14:12)
· 不甘老婆“红杏出墙” 法国商人给第三者大曝光(10日13:57)
· 第五届花博会有趣闻 “孔雀”锦鲤标价80万(10日13:44)
· 无故将人脱光衣服暴打 17岁少女犯了侮辱妇女罪(10日13:22)
· 美法院撤消对布什女儿詹娜-布什的饮酒指控(10日13:15)
· 去泰国游就是看裸舞? 暗访发现出境游违规(图)(10日11:37)
· 楼顶惊现裸女尸 丧心病狂为筹毒资竟先奸后杀(图)(10日10:39)
· 因爱生恨做蠢事 妙龄女以色雇凶“教训”男友(10日10:35)
· 野生动物园发生意外一幕:猛狮爪伤了1对母子(10日10:30)
· 西安火车站发生奇怪一幕 老汉当街乱“发”钱(10日10:18)
· 病亡10日竟无人料理 7旬老翁被“困”太平间(10日10:18)
· 南京警方端掉一隐匿的大淫窝 当场抓获两对男女(10日09:46)
· “朋友”辣手摧花 受害者、施暴人都未成年(10日09:42)
· 意大利出现医学奇案 一20多岁女子身怀前后孕?!(10日09:12)
· 荷兰妓女争权益 将组建全球首个妓女工会(10日09:01)
· 绑架索要七百元 竟去人质家中取(10日08:55)
· 花5600元没能和李玟亲密接触 消费者投诉组委会(10日08:41)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中包含了大量“色情、裸体、奸杀、施暴、奇案、绑架、红杏出墙、婚姻破裂、淫秽、外遇、亲密接触、性感、仇人”等“轶闻趣事”的元素。
这种媚俗化表现在标题制作方面,极尽煽情之能事,为了增加知名度、提升点击率,不惜用媚俗甚至是恶俗标题来“卖座”。“根据新近公布的网络新闻TOP100排行榜显示,“藤原纪香的‘奶’谁能比?”一文以7367的点击数高居榜首。然而点进网而一看,其实是一条极为普通的动态消息:日本某神奇文胸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做了一个调查报告,选出演艺界胸部线条最美的女星。”[5]
类似这样“名不符实”、“搔首弄姿”的标题,在网上可随手拈来,诸如“范晓萱的处女……保不住了!”、“袁咏仪坦言喜欢张艺谋”、“王祖贤被当做黄沾的性幻想对象”、“赵微还想‘吻’刘德华”、“梁家辉艳福不浅!”----乍看之下真是“五光十色”、“艳光四射”,其实多数文章是挂羊头卖狗肉。如《林熙蕾:我想和老男人……好有味道!》的文章,讲得是林熙蕾春节回家与家人团圆的事情,只到文章最后一段才点了一句“蕾蕾自言喜欢成熟男士……”。有的标题更是无中生有,一篇有关“吴镇宇与吴君如合拍电影《朱丽叶与梁山伯》因宣传片含有不良内容而险遭地铁封杀”的消息,被贯以“吴镇宇,没‘奶’的女人一样摸!”的标题。这些标题都极尽挑逗之能事,把肉麻当有趣,通过符号的混用和乱用故意造成歧义,给受众视觉上的刺激。如前文所说的一条标题为“范晓萱的处女……保不住了!”的文章,内容其实说范晓萱今年有望以歌手身份跨行当演员,可编者偏偏用“处女”形容这件事,为了造成强效果,干脆将“处女”的引号也省了。
(二)网络新闻内容建构的标准与传受良性心理互动的形成
目前网络新闻中大量存在的媚俗化倾向,提醒传播学者必须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杜绝媚俗传播大面积发生。因此,从传受心理互动的角度,寻找网络新闻内容建构的标准与规律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为了形成良好的传受局面,网络新闻在内容建构方面必需要处理好“软与硬”、“新与旧”、“真与假”、“深与浅”、“长与短”、“原创与整合”之间的关系,在其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传播尺度,从而实现最终的传通优化。
处理好上述六类关系,首先必须要研究受众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他们选择网络传媒的动因是什么?是什么决定着他们对传播的满意度?他们对目前的网络传播有哪些不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成功地进行网上发布是至关重要的。网上受众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
他们是现实的;
他们来到网上是为了寻找信息;
他们是不耐烦的;
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想找的东西;
他们更倾向于浏览而非仔细阅读;
他们不喜欢页面过于花哨,这样会使阅读更加困难;
他们有时并非为了某一特定目的来到你的网站,这时你的适当引导就能将他们留住。
了解受众的这些特点,在网络新闻内容的建构上就更有目标。在“软与硬”、“新与旧”、“真与假”、“深与浅”、“长与短”、“原创与整合”的“度”的把握上就更能有的放矢。
1、满足受众“求软”的心理与新闻“软”与“硬”的处理: 前文提到受众在网络新闻内容选择上偏好“轶闻趣事”等软性消息,受众的这种“求软”心理使得网上这类消息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必须注意到,一味地迎合受众的“求软”心理,不利于网络新闻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编辑过程中,要注意在数量、质量上平衡“软新闻”与“硬新闻”的关系,在“软”与“硬”的处理上要注意“度”的把握,这个“度”就是“迎合”与“引导”的关系。为了迎合受众,适度的轶闻趣事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一味地为了讨好受众,将传媒的社会责任不顾,忽视“引导”功能。
2、满足受众“求新”的心理与新闻“新”与“旧”的处理: 受众总是渴望知道最新的信息,以此来及时了解周围环境;但是,对于受众来讲,是不是一味地“新”就最有价值呢?
网络新闻得益于“即时性”的特点,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较之传统媒体来讲更具优势,于是网络上大量出现了“动态的、零散的、支离破碎的消息”,如“张健在做下水前的准备工作”、“张健已将全身涂满了防护油脂”、“张健就要准备下水了”、“张健已经走到海边了,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张健正式下水了”-----这些被分解的消息实际的新闻价值只有一个:张健今天横渡英吉利海峡。
将一条新闻事件按照时间的分秒进度拆分成若干条报道的做法,对于新闻本身来讲,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受众,除了获得“眼花暸乱”“目不暇接”的对于速度的感觉之外,还能获得什么呢?是不是一味的“最新”就最有价值呢?需不需要这种看上去是对网络即时性最大发挥、最佳表现而实质却是浪费受众注意力、破坏受众逻辑感与整体性的传播方式?如何做才能在“新”与“旧”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对此,网络新闻编辑在具体的稿件处理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受众需要的不是一连串的即时新闻,而是细致、深入的事件分析,一篇详细的分析文章读起来不会比阅读零散的信息(如上面的例子)耗费更多的时间,但却完全可以让受众获得对事件的整体印象和真正的知识。
3、满足受众“求真”的需求与新闻“真”与“假”的处理: 不用多言,受众当然希望获得“真实”的信息,因为信息只有真实,才能有利于对事件做出正确判断。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对于网络传播,受众往往多了一份宽容度,这在客观上,为网上假新闻提供了容身之所。
因此,在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尤为要重视真实。一方面,不能因为受众对于“互联网的信息少有标准与限制”(如前文所述),在选择新闻时放松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更不能为了追求新闻的煽情效果,滥用符号的互指功能造成受众理解上的歧义,诸如: 一味地玩弄文字(如前文所述的歧义标题)、拼凑图片(如前文所述的“印尼华人遭强暴”报道中照片的“张冠李戴”)的做法----这些在客观上造成了“假新闻”的实际效果。
4、满足受众求“深”的愿望与新闻“深”与“浅”的处理: 受众上网阅读新闻除了获得信息“量”上的满足,还渴望信息“质”的满足,他们希望网络能够提供更多的对于信息的评介、分析的深度报道。
对于网络编辑工作而言,深与浅主要是指报道组织的深入程度。目前一些网站因为缺乏历史资料的累积,新闻报道方面鲜有背景资料的支持,很多新闻依然是单篇呈现,网络的“超链接”与强大的“数据检索”功能没有被充分运用,新闻的报道因此显得单薄且无深度。在编辑过程中,如果能够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增强资料储备,并且充分发挥超链接的功能,使新闻报道“立体、多维,有厚度、有质感”,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求深”的愿望。
5、方便受众的逻辑阅读与新闻“长”与“短”的处理: 一篇网络新闻多长是适度的----既能兼顾新闻内容自身表述的需求,又能够更好地方便受众的逻辑阅读? 长篇报道该如何安排?极短新闻该如何处理? 网络新闻“长与短”的处理是编辑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
研究发现,一个页面的最佳容纳度是400字左右,如果稿件过长,受众在阅读时就不得不翻页,而对于缺乏耐心的网络受众来讲,他们显然不喜欢没完没了的翻页。 因此,如果新闻过长,就将其拆分成几个主题,单篇处理;或者在长报道内部做链接,利用小标题来分节处理;如果新闻过短(网上有很多动态新闻都是一句话),在标题处理上也要特别注意,标题不能太长,否则显得头重脚轻。
在新闻编排方面,多少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是符合受众阅读习惯的?心理学家米勒关于“神秘的数字7”理论指出:“一次信息呈现能被人们领会的信息量的广度从5到9,但是假如使信息编组或组块,能领会的项目数就会大大增加”。[6]因此,在稿件编排过程要注意:一个栏目一次呈现的信息条数不要超过9条,否则不利于信息的接受;还要注意,将相近相类似的稿件组块编辑,并用明显的标识加以区别,这样可以加强注意的广度与深度。
6、满足受众对“一手”信息的需求与新闻中“原创”与“整合”的处理: “原创才有生命力”-----显然受众对“复制来复制去,毫无特色”的信息失去了兴趣,他们要求网站提供更多的原创信息,节省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
时下,互联网上的大多新闻依然还处在信息的“整合”阶段,信息“整合”对于目前的网络来讲是一个较为经济的做法,但是网络媒体要发展,最终还要依靠独家的“原创”信息。国内现在一些网站已经有意识地走“原创”道路,比如新华网、人民网都有自己的网络记者,其上刊登的新闻70%都是原创新闻。由于政策的原因,国内大多数商业网站目前还不具备自采新闻的权利,在走“原创”道路时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一些,对于这些网站,可以先从评论、深度报道等方面入手,收集专业人士的观点文章,在这方面突出自己的原创特色。
此外,网络编辑在内容选择与建构上还要注意“网络用语的使用与规范”的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一批新兴的网络语词产生了,它们是在网络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为网民广泛接受并大量运用。 对于这些网络用语,在编辑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网民的使用习惯以及网络传播的特定语境;另一方面。还需克服不适度不恰当地运用,防止一些网络黑话、网络粗话泛滥传播。简而言之,网络编辑需担负起纯洁网络传播语境的重任。
二、网络新闻编辑形式研究与有效传通局面的形成
网络新闻编辑除了包含内容选择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网页空间、导航结构、超链接、图片、动画、多媒体”等形式呈现方面的内容。 合理恰当的编辑形式将有助于有效传通局面的形成。
本节将从“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现存问题”与“网络新闻形式呈现的标准与规律”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现存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来自网民的抱怨:新闻内容组织不足、查寻文章效率不高、下载速度过慢、导航系统不清晰、超链接适用不当等。究其原因,大抵都来自对技术的利用方面,或是由于技术使用不当,或是由于技术过度使用。具体到表现形式方面:
1、导航系统不清晰: 不清晰的导航系统,使得网站如同一个深不可测且混乱无序的世界,受众因缺少向导而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困在网中央。一个好的导航系统,意味着受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能快速地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的信息、能准确地判断下一个目的地的位置。
2、超链接、超文本地过度使用: 超链接、超文本的使用使得网络新闻富有表现力与包容度,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过度地使用超链接、超文本会给网络传播本身带来侵害。首先,它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类似书中的“附注”会中断人们的阅读思路,当载入一个新的页面时,必须经历的等待使得用户的注意力被打断,进而会使受众丧失继续游览下去的兴趣)。其次,检索结果失去整体性和全局性。超文本以知识节点的方式链接,它不能够像数据库那样(检索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先检出文章的整体内容、关键词,再按逻辑逐层深入)。超文本是一种不讲逻辑关系的平行链接(即标题、正文、关键词处于同一层面,没有逻辑上的包含关系),信息的组织因此缺乏内在逻辑性;加之,它的文件是由许多Web页组成,Web页信息容纳度有限,而一组内容丰富、逻辑又强的信息就必须分成许多Web页进行设计,用户在浏览时,就不得不由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从而破坏了受众对页面地整体把握。
3、多媒体、动画技术的不当使用: 我们在游览网页时常常被大量的动画、多媒体搞得眼花暸乱,大量地使用多媒体、动画会给原本缓慢的页面载入速度“雪上加霜”。尤其对于一些带宽不够的网站,多媒体、动画技术的使用更要慎重。笔者曾经看过“千龙网”对两会开幕的网上直播,所有的画面都成了“慢镜头”,一个页面的载入需要2分到3分钟,而受众的平均忍耐度一般不会超过30秒。又如曾经有一个青年网站为了吸引更多的网民,在主页上放置了大量的动画,而且还配有音乐,怀着浓厚兴趣前去浏览的网民被平均5分钟的等待时间吓跑了。即使“里面的世界很精彩”,网民们也没有耐心进去看了。
4、新闻网页格式繁琐: 目前国内中文网站的新闻网页基本上是采用三段(三层)链接形式,即:首页重要新闻标题,第二页分类新闻标题,第三页具体新闻内容,有的还多一层“更多新闻”的页面,除了这几层主链接之外,许多专栏文章还往往存在跨页面的链接,这种多页面的排列格式,虽让网民能够第一时间浏览网页内容的标题,但对于初上网者,很容易把多数时间花在无谓的“找路”上了
(二)网络新闻形式呈现的标准与有效传通局面的形成:
1、符合受众视觉规律,网络新闻在形式呈现上要注重“视觉中心原则”: 受众接触版面时,首先感知的是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版面中最具有刺激强度的部分,如图片、标题、色彩等;另一方面是版面各局部所组成的复合刺激,即版面的整体外貌。
对受众的阅读习惯研究发现:人的眼睛在阅读时被某一点吸引住后,通常总是先往这一点的上端看,然后顺时针方向绕一圈; 横排文的受众,总是先把注意力放在左上角,然后依次向左移。遵循受众的习惯,我们应该将最重要的新闻、图片或者是广告放在页面的左上角,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人们阅读时存在一个“视觉心理中心”。( 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1994年于《美育》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一个概念----CVI(The Center of Visual Impact----视觉接触中心)。他认为一个有创造性的和谐的版面设计,就是要在版面上安排一个强有力的CVI,他指出:一个没有变化的表面,不能引导观察者向任何明确的方向移动。但如果我们放上了一对比色或对比调子的圆点,眼睛几乎无例外地沿着这个点的方向移动并停留在那里。) 假如我们在网络版面上放一张图片或一个较醒目的标题来代替圆点,受众的眼睛就会沿着这个图片或标题的方向移动,不管图片或标题是在版面的上部、中部或下部,事实上,这时的图片或标题已创造了注意点,形成了一个CVI。目前一些网络广告就以这种飘浮形式呈现,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关于“视觉心理中心”,我们必须强调在任何情况下,CVI都不能从版面的其它部分中孤立出来,它应该是有特色、不同风格的,能最有效地集中注意的结构; 而且一个版面只能有一强大的CVI,不允许其它部分削弱它的作用。如果版面上有第二个区域与CVI竞争,受众就会被搞湖涂,因此,我们在进行网页设计时,强刺激点不应该太多,最多不能差过3个,否则,受众就会因此而心烦意乱。
2、提高受众阅读效率,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要注重“编辑符号的合理运用”: 这里编辑符号,我们主要是指非语言系列的符号,比如“题花、线条、色彩、”等。 通过对编辑符号的合理运用,帮助受众提高阅读效率。
1)色彩的运用: 现代绘画大师康定斯基在《论艺术里的精神》中对色彩符号的含义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认为,色彩先区分为两个部分:暖和冷,明和暗,因百每种色彩都有四个效果层次-----暖和明、暖和暗;冷和明、冷和暗。暖色意味着向黄色接近,冷色意味着向蓝色接近,明色趋于白色,暗色趋于黑色。每种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他认为:黄色是典型的现世色彩,具有刺激性;蓝色是典型的天堂色彩,引起宁静的感觉;白色是沉寂的和谐,用于象征欢快和纯洁;黑色是死亡的沉寂。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心理学家认为,红色是一种典型的激励性符号。因此一些激情高昂的新闻,就应佐以红色来配合传播;又如蓝色被看作“理智”的色彩,代表清新、明晰、合乎逻辑的态度,一些评论与深度分析就可以选择它来做底色。
2)题花、线条等编辑符号运用: 题花、线条加在稿件之间用来清楚地区分,这种区分便于阅读; 给形式或内容上相近的稿件围边、勾线,可以使之看上去紧密,能够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3、减少受众阅读干扰,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要注重“信息编排张驰有度”: 面对不合理的信息编排,受众往往会形成“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阅读干扰,因此,在编辑形式呈现方面,我们要非常注重信息的有效编排。
这里我们主要从形式方面探讨信息编排的组合、变换、容量等。
1)组与分: 相近的信息放在一起,用统一的版面语言进行包装,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容易混淆的信息利用色彩、字符、线条等加以区别,克服受众浏览时的“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发生。“组与分”要从稿件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要顾及到版面的整体要求。
2)固定与变换:在追求网页不断翻新、栏目位置不断调整的同时,也放考虑受众的浏览习惯-----为了节省浏览时间,受众习惯上“故地重游”,在固定的地方找信息。比方说网民每天会习惯地在新浪网的财经频道的右边中部的第三或第四条新闻的位置查找“今日股市特别提示”,“新浪主页----财经频道主页-----右部第三条或第四新闻的位置”-------受众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阅读路径,如果常变来变去,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3)信息编排的容纳度: 正如前文所述,一次信息适宜的呈现数量不超过9条,因此,编辑在编排信息时就要注意在“5---9条”范围内运作。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如果单位系列不是太长----包含7个或少于7个单位,那么读过一次就可以记住它,要想记住8个以上的单位就已经办不到了,这就需要再一次阅读。” 我们在给一篇文章制作标题时要考虑:如果文章不是很长,不多于7个超句子结构,通常就不要求用小标题将它划分开来,如果多于7个超句子结构,就必须为它制作小标题,只有这样才能方便记忆。
4、满足受众对阅读美感的追求,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要注重“版面设计的美学原则”:
受众在阅读时,有对美感的追求,“和谐、平衡、活泼、富有表现力”的版面往往更为受众喜爱,因此,在编辑形式呈现方面,要注重“版面设计的美学原则”,给受众阅读带来美的享受。版面设计的美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比: 对比关系被认为是产生视觉刺激的基础,对比包括明暗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等。在《视觉传达设计》一书中认为,版面的设计应体现对比、统一、平衡、节奏、动感的原则,并处理好主次与聚散、图与地(即背景)、群组与间距、四角与对角线、空白与版面率等关系,具体到网络页面中,主要对比关系体现在报头与其它文字部分的大小及色彩的对比,文字与图像的对比,不同层次级别的字符(如栏目标题、文章标题、正文)的大小色彩对比等。因此,完全没有图像的网页往往会显得平淡如水,提不起人们的精神,整个页面上只有一种色彩也会造成枯燥乏味的印象。
我们在版面设计中,要力求通过文字、图片、装饰等符号的编排来寻求对比所需的“相反性质”。比如有底纹与无底纹的对比,比例纵长的图片与横阔的图片的对比,标题字形体与大小的对比。
2)统一: 页面各种元素的统一不仅是方便阅读的需要,也是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这一点,在网页的设计中显得更重要。因为网页最终是通过显示器来呈现的,看显示器比看纸张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过多的变化只能是进一步加重负担。
3)平衡: 网页中的平衡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报头(或网络版标志)、栏目导航区、图片(包括广告)几部分的大小位置关系来获得。这几个部分一般来说具有比较醒目的色彩,占有较大的面积,并且可以从文字中“凸现”出来,所以如果能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页面就会获得平衡。例如,现在大部分网页都是把报头或标志放在正上方,栏目导航部分放在左部,图片放在中间或偏右位置,这样使页面看上去显得比较稳固。
在色彩方面,某一色彩的重量取决于这一具体色彩所占据的面积,此外,还需注意色彩与色度的关系问题。例如在进行版面设计时,为使红色(或黑色等深色度)与蓝色(或白色等浅色度)平衡,前面的面积就应该小一些。
4)节奏: 节奏指同一现象的周期反复。在印刷报纸版面上,标题的位置对节奏感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一般好的版式会让多个标题呈梯形排列,使得版面产生了音乐般的效果。在网页中,由于屏幕的限制,不太可能通过标题的位置来体现节奏,这时,把文字分成不同及级别,如栏目标题、文章标题、正文等,给予不同级别不同的风格,并使它们相互交融,就能得到视觉上的节奏变化与反复。[7]
5)版面的分割及审美: 黄金分割---是几何学的比例关系,即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自然界的一切美的形式都符合“黄金分割”,版面的设计自然也要分外重视黄金分割。
此外,为了提高受众对信息内容的理解,网络新闻在形式呈现方面还需注意:
适度使用图像: 现有的网络上最主要的困难之一就是带宽拥挤,由于图片文件的体积往往很大,传输图片成了一件不轻松的事。这就意味着,提高网络版的信息传输速度就要以牺牲图片的数量与质量为代价。但是网页上没有任何图片,难免会显得单调,何况对于新闻性的网页来说,图片本身是极具表现力与说服力的。所以网络版应适度运用高质量的照片。从制作上来说,为了缓解矛盾,也可以先在页面上放置一张较小的照片,与效果更好的同一张照片进行链接,而由读者决定是否值得继续调入。?
慎重使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的视与听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些学者认为读文字的东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思考,而面对具象的画面,人们更多地只是观看,而不是思考。画面的“实”削弱了人们的想象力的空间。正如美国的埃瑟·戴森在她的《2.0版 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中指出的:“我们对多媒体奇观的痴迷存在一个缺陷:我们丧失了词语的力量,而词语既易于创造(仅需一位作者的时间),又易于传播。”?
还有一些网络编辑排版时要遵守的规则:如下
1、不要在正文下加下划线,因为读者会以为这是一个链接;
2、不要在正文中用粗体,原因如上;
3、不要用斜体字,因为这在屏幕上会很难读;
4、如果文章有好几段,要用10号字体,因为小于10号就会给阅读带来不便;
5、在网上最好用sans serif体,因为在屏幕上看起来更醒目,因此更易读;
6、如果在主页上编排文档摘要,出于为读者考虑,要给标题做个链接;
7、如果正文是用10号字体,标题要用14号;
8、如果有相关图片,那么图片也要链接到文档上;
9、在网上一篇文章或其他文档的主体部分,每行的字数平均应在9至12个;(因为每行越长,视线在行间的跳动越困难。)
10、如果文档的长度超过了10段,标题下就要有目录,并与正文中的副标题相对应。
三、网络新闻编辑中的特殊手段
网络新闻编辑中的特殊手段是因技术而生的,这些特殊编辑手段不是网络新闻编辑的本质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特殊的手段将不断更新,有新的补充进来,有旧的被淘汰出去。对于这些特殊编辑手段的研究除了对现实工作有一定指导与借鉴意义之外,更是对将来的网络编辑史做一些重要记录。
(一)新闻之上的新闻: 雅虎的新闻频道曾在2000年春天推出过一个全新栏目,名为“电邮转发最多的内容”,栏目列出了雅虎新闻频道中此前6个小时内转邮频率最高的20条新闻及12张图片。带有明显“技术色彩”(栏目本身是数据库自动完成的;栏目的构想也是由一名工程师提出来)的这个新栏目受到网民热烈欢迎。这一栏目的成功,使雅虎决定在其他新闻频道,包括体育和金融频道内,都加上了邮发之最的列表。此外,雅虎还创造了其他一些基于数据库的特色栏目,其中包括一个更加实用的栏目:“阅读之最”----罗列了在上一个小时内,点击率最高的新闻和图片。“阅读之最”与“邮发之最”成为雅虎最受欢迎的栏目。
这种建筑在新闻之上的新闻之所以能大获成功,是因为“人们往往对于他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研究什么东西最让公众感兴趣,被证明不仅对新闻的消费者有价值,对于新闻媒体本身也有价值”[8] 此外,注入了推介者评述的新闻(转发本身也是一种评述,这种评述的内容是:此稿值得一读!)也许具有了比新闻本身更高的价值。
这种“利用内部的数据库来推出相应栏目”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内容生产的方法,在内容之上可以建筑内容,在新闻之上可以发掘新闻。在新闻与内容的消过程中将会形成新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可以通过某种形式有效地开发出来,这也正是网络这种传播手段带给人们的无究想像力。
(二)“推销内容”的编辑手段 :面对大量的网上信息,编辑要想施加自己的影响力,推介自己青睐的内容,就必须运用恰当的手段,“推销主题内容”做为网络编辑的一个特殊手段值得编辑们重视。
推销主题内容是一个主页的中心功能。在网站上推销内容有如下方法:
a、内部广告条
b、邮件新闻列表
c、电子邮件签名
d、重要新闻对话框
e、搜索引擎注册信息
将广告条设置在最前面,让它成为在网站上推销主要内容的场所。
在网页上设置重要新闻的对话框,就能够帮助消息快速传播。
至于搜索引擎注册信息,并不是提交URL那么简单。你要用不断更新的关键字来定义你认为最能代表你的内容。
信息不断增加,人们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仅仅制造内容已经不够,我们必须走出去,将内容推销出去,因此“有效推销内容”变得更加重要。
结 束 语
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论述了网络新闻编辑的规律。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到网络新闻编辑的各个方面都深刻地受到受众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编辑思想,还是微观的编辑技巧,无不都“胸怀受众,心想受众”,从中可以看出,建立正确的受众观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讲不仅必然而且必须。 只有从受众的角度,从传受心理互动的机制出发才更易贴近网络新闻编辑学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好传受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建构起网络编辑学的合理模式。
树立正确的“受众观”对网络编辑学意义重大,除此之外,在网络编辑学研究中,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要始终注重“技术”-----这个对于网络来讲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既要考虑“技术”带来的好的一方面,研究更多的编辑表现形式从而充分利用技术对网络的恩泽;又要考虑“技术”带来的不利方面,探索更多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网络传媒更多地依靠技术的特征,决定着网络新闻编辑并无什么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规律,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一些编辑手段将被证明是无效的而淘汰出局;一些新的编辑手段也将诞生。这意味着对网络新闻编辑学的研究将是持续的、渐进的,必须采取开放的历史的眼光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与“技术”为伍、与“技术”为友、与“技术”周旋的充满想像力的事业;是一项要永远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技术”与“文化”关系的长期事业;更是一项“为历史”、“为社会”、“为受众”负责的神圣事业。
正确的“受众观”、“技术观”、历史的、开放的眼光给网络新闻编辑学带来众多的研究空间,对于“网络”这个不足6岁的孩童来讲,一切研究都仅仅是开了个头儿,其它更多样的研究方法及可能性都将有待继续探索。相信,伴随着网络自身不断地发展壮大,网络编辑学在认知与实践领域中的积累也将越来越厚实。
[1] [《信息烟尘》第152页],
[2] 参见:弗罗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3] 参见:戴维著《信息烟尘》第154页,江西教育出版社
[4] 参见: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195—196页,学林出版社-
[5] 参见:新浪网“网络传播的迷途”2001-02-02
[6] 参见:《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第228页----商务印刷馆
[7] 参见:彭兰撰“网络报纸的编辑手段”----中国传播学评论网
[8] 参见:孙坚华撰“以网络手段挖掘新闻的附加值”,中国传播学评论网
《索 引 与 参 考 书 目》
1、 杜骏飞:《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 吴 飞:《新闻编辑学》----杭州大学出版社
3、 蔡 雯:《新闻传播的组织与策划》----新华出版社
4、 雷跃捷:《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5、 何苏六:《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 金梦玉:《网络新闻实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 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8、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9、 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0、刘京林:《传播、媒介与心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1、刘京林:“浅析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
12、张海鹰:《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13、林卫国:《网络基础与Internet的应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美)David Shenk:《信息烟尘-----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江西教育出版社
15、(美)Mark Poster:《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
16、陶丹:《新媒介与网络广告》---科学出版社
17、(日)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新华出版社
18、(美)乔治.里茨尔:《社会的麦当劳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
20、(美)斯帝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22、(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23、郑兴东:《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
24、陆锡初:《广播新闻编辑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5、刘志筠:《电子新闻媒介栏目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华夏出版社
27、(美)托马斯.鲍德温:《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华夏出版社
28、杨鑫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29、(美)Patricia 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0、(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31、(美)克雷奇:《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
32、(英)巴特莱特:《记忆:一个实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33、(德)勒温:《拓朴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4、(德)约翰内斯.恩格尔坎普:《心理语言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35、张才明:《现代编辑学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36、彭兰:“论网络报纸的编辑手段”----《中国传播学评论》
37、孙坚华:《以网络手段挖掘新闻的附加值》
38、《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商务印刷馆
39、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刷馆
40、(苏)米利钦:《编辑工作原理与方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1、A.P.卢里亚:《神经语言学的基本问题》
42、陈绚:“国际网络------第五种权力”-----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5期
43、(美)托马斯:“互联网与传统媒介信息可信度的比较”----同上
44、《网络啊,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
45、网络季风丛书----《人人都是国王》----山东文艺出版社
46、网站:新港网互动媒体:
47、网站:中国传播学评论:
48、网站:新浪网、千龙网、搜狐网、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央视国际网、中央电台网站、新传播资讯网、中华传媒网
49、参考期刊:《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互联网周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上一篇:论电视新闻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