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论文(共3篇)
第1篇:电视经济新闻贴近观众的方法与技巧
随着电视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电视经济新闻从业者开始研究经济类新闻报道,使电视经济新闻在报道内容及报道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效,基本能够满足电视群众对经济新闻的需求。伴随着电视观众群体对经济新闻关注度的提高,人们对电视经济新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使电视经济新闻更加贴近观众,实现更好的传播和收视效果,成为相关从业者需要探究的新课题。
一、电视经济新闻的含义和创作原则
电视经济新闻是电视媒体借助自身独特的报道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并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经济动态及经济事件加以反映的一种媒体活动。
电视经济新闻在创作上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观众、贴近生活。①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将新闻镜头集中于基层群众,对普通观众的经济生活动态加以关注,选取观众身边的事件,以观众喜闻乐见及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报道紧密贴合观众经济生活的新闻动态。
二、电视经济新闻贴近观众的方法与技巧
结合笔者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经验,要使电视经济新闻更加贴近观众,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合理选择报道技巧和方法。
(一)电视经济新闻要全面、出新
电视经济新闻从业者在新闻报道内容上,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及时将观众感兴趣的、急需的以及经济领域中最新发生的事件加以报道。电视经济新闻要使观众由不爱看转变为喜欢看、更加贴合观众需求,就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在报道内容上出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在经济领域及人们经济生活中涌现出众多的经济事件,与此同时,人们的电视新闻观赏需求也在同步提升,期待着电视经济新闻的求新求变。②因此,电视经济新闻从业者要在研究观众欣赏及经济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抓住观众普遍关心的阶段性经济事件加以报道,并在报道内容及报道形式上加以创新,以不断满足观众对经济新闻提出的信息需求,例如涉及到重大经济政策颁布实施、银行利率调整、股市起伏状况、金融及其他行业外国资本入驻给我们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等,此类经济新闻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观众也急需了解此类经济事件的起始经过,希望相关经济人士评估经济事件对自身生活产生的影响,因此这些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经济事件,理应成为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重点。中央电视台制造的各类经济新闻节目,如《全球资讯榜》、《财经半小时》、《中国财经报道》、《中国证券》,上海电视台制造的《财富人生》,凤凰卫视制作的《财经点对点》等,涵盖了社会经济领域中的诸多经济现象,培养了各自的收视群体,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规范个人经济行为的重要媒体平台。
(二)电视经济新闻要有所聚焦
电视经济新闻要贴近观众,就需要找准人们经济生活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有机结合点,有所聚焦,提高电视经济新闻的可看性及时效性,培养固定的观众收视群体。
电视经济新闻在内容上的全面、出新,并不意味着要全面报道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新闻,电视经济新闻从业者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掌握各类经济信息具有的新闻含金量,熟悉观众的信息需求,选取与观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事件进行报道,侧重形成报道焦点。③在形成报道焦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新闻报道性的大小,也就是其与观众的联系是否足够紧密,比如涉及到生产企业管理方面的报道,单纯报道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尚不足以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闻,如在报道中提及,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出于发展的需要,普遍注重产品质量,从而使人们在消费中获得了更多实惠,逐步改变了生活面貌,这就具备了观众聚焦的报道条件。
近些年,经济领域中的各种经济政策及措施,如存贷款利率、个人所得税征收、油价浮动状况、个人信贷、养老保险及公积金调整等,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众对这类经济新闻极为重视,应成为电视经济新闻的聚焦点,例如上海电视台制作的关于信贷消费的经济新闻,对上海地区人们的信贷消费状况加以分析,通过对群众信贷态度的收集整理,结合上海各个银行推出的个人信贷业务介绍,能够使观众对信贷消费这一经济现象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在紧密结合观众实际生活的同时,能够引导有意向的观众走进个人信贷领域,使电视经济新闻达到服务观众生活的良好效果。再比如,针对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中播出了关于农村发展旅游业活跃农村经济的新闻,并增设了相应的固定新闻报道板块,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三)电视经济新闻要注重形式的丰富多样
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电视新闻仅仅提供单一的信息传播功能,已无法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因此电视经济新闻在具备专业性的基础上,要在形式上加以创新,使其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增强电视经济新闻的可看性,需要借助电视媒体独有的画面传播优势,通过采用各种报道手段,深入浅出地展示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征。④
虽然社会经济领域的众多经济现象与观众群体自身的经济生活紧密相关,但受制于经济现象表述的复杂性,多数观众并不具备较深的经济知识基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制约了观众的收视欲望。针对这种局面,要调动观众的收视积极性,一方面要使电视经济新闻的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另一方面要在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形式上加以丰富,通过照片、同期声采访、动画、图表及字幕等多种方法,提高电视经济新闻的可视性。此外,为有效拉近新闻和观众的距离,还可以通过播读观众留言及评论的方式,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例如,中央电视台和河北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经济新闻《提着灯笼奔小康》,描述了在国家农业政策实施背景下农民增收创收的新闻,新闻创作者通过走访农民家庭了解其制作灯笼、销售灯笼的现状,突出了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当地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新闻主旨。这条电视经济新闻首先从选取的报道主体上就紧密贴合了观众,在文稿标题的确定上,采用“提着灯笼”的词汇,一语双关,极为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次,在新闻的形式上,采用了红色基调为主的画面,给人带来一种视觉冲击,外加收录了受访农民的同期声,搭配上精炼生动的新闻解说词,使此条新闻在贴合农村观众实际生活的同时,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结语
电视经济新闻从本质上就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具备了贴近观众收视需求的优势,随着人们对电视经济新闻报道需求的提升,在报道内容的全面性以及与观众生活的结合点上,需要报道形式在丰富多样化上进一步完善,在遵循电视经济新闻贴近观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挥电视经济新闻在传播、引导、规范经济信息和经济行为方面的媒介作用。
作者:刘巍
第2篇:我国纸媒经济新闻报道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新闻,顾名思义是对社会经济生活和信息的报道,所以,了解经济新闻的定义之前有必要先知道经济的涵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经济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为经济新闻所作的定义为:“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方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经济新闻有了新的涵义和使命。
一、经济新闻纸媒体的分类
改革开放多年来,经济报道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在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2100多种报纸中,经济类报纸约占40%,综合类报纸开辟的经济专刊、专栏和广播电视开办的经济类栏目,更是丰富多彩。可以说,经济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多,报道面越来越广。
以受众最为熟知的纸质经济媒体为例,把经济媒体的种类做系统性的概括和分类,从中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经济媒体的分类上也能探寻到我国经济新闻受众的阅读特点和选择风格,为今后我国纸质经济媒体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和吸取的经验。从媒体基本定位来看,可将目前纸质经济类媒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综合性财经报纸
主要指创刊比较早的老牌经济媒体,如《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传统经济刊物,这些经济媒体由于经营年代比较久远,在受众的心目中拥有了一席之地,受众的忠诚度很高,加之报道的内容权威公正,有些更是官方发布,自然可信度高。
(二)证券型经济类媒体
此类经济媒体主要侧重于金融与股市,着重报道有关虚拟经济的信息,以股票和证券等理财产品为主,与受众的财富息息相关,因此受众的关注度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证券市场》、《金融时报》等经济报纸,发布的信息紧跟市场动态,紧盯市场的一举一动,让受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对自己很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
(三)行业依托型经济类媒体
其报道的内容和媒体的发展与经济市场的某一个行业密切相关,主要报道的都是这一领域的经济新闻和信息,自身定位准确、专业,把这一行业的动态和信息做专做强,目标受众也是固定而准确。如《中国建材报》、《中国房地产报》由于把全部精力都专注于一个行业,报道的精度和力度自然比其他综合类经济媒体更胜一筹,深受受众的欢迎。
(四)新财经媒体
这类经济媒体的主要受众一般是比较高端的商务人士和财政官员,他们是经济的决策者、参与者和制定者,属于高素质、高学历的受众群体,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专业知识和素养,对一般的经济新闻和信息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结论,不会随波逐流,可以说是有主见的精英群体。因此,面向他们要做好经济新闻和信息必须下更大的功夫,做更多的工作,所报道的信息应该更具前瞻性和建设性。如《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一直以“新闻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办报宗旨,为目标读者“提供有效信息,提供好的行业信息和好的评论作为一种参考而获得价值。”
(五)信息型经济媒体
一般这些媒体在内容上以各种商家和产品的打折促销信息为主,信息密集,种类繁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可以说有关受众的日常经济活动的信息“一网打尽”,受众可以在这些媒体上浏览到自己需要的商业信息和产品的价格趋势。此类媒体的特点是版面多、信息广,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二、当前纸媒经济新闻报道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新闻媒体的发展也是生机勃勃,顺应国家的总体发展和受众的要求,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开设经济专版和专栏,一些专业经济类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蔚成风气。各媒体在经济新闻的报道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投入最大的财力和人力来进行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水平也是逐渐提升,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但是,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在传播方式和报道手法上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缺乏可读性
新时代我国的经济新闻报道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报道的习惯和毛病,在报道中过多地强调数据和资料,导致经济新闻缺乏可读性。“笔者经常阅读国外报刊和通讯社的金融报道,感到他们的稿件一般都很少有行话术语,有一般金融知识的普通读者都可以看懂。”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术语太多,不通俗;重物不重人;大量的罗列数字,却忽视数字背后的涵义等。
(二)缺少“人气”
当下的经济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仍存在着只重事物不见人的误区,一味地把新闻报道看做是对新闻事件的直接传递,在报道中把全部的精力和篇幅都放在了对数据、利润、走势、价格等一些呆板的信息上,使得经济新闻的报道毫无生命力和生气。诚然,经济新闻是以对经济信息的报道为主,但是单纯地对经济信息进行报道会使报道的总体风格失去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缺乏深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需要经济报道及时给予科学的解释和理论的说明。”我国的大多数经济新闻报道还停留在对事件表面比较浅显的报道阶段,只是充当信息的“搬运工”,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报道,没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缺乏深度和内涵。
(四)娱乐化倾向
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博得关注,有些经济新闻媒体有意地向经济信息中加入过多的娱乐因素,在报道手法上也是趋向于娱乐新闻。过度地报道信息背后所谓的内幕,制造悬念,故意设计戏剧化的冲突。偏离了经济新闻报道的根本宗旨,置经济新闻的严肃性和客观性于不顾,报道中充斥着大量的戏谑和网络词汇,让受众读来一头雾水,分不清所浏览的是经济新闻还是娱乐新闻。媒体为了提高关注度加入些娱乐的报道手法本无可厚非,但要把握好度,在不失去经济信息这个中心的前提下适当地辅以娱乐报道手法,使经济新闻的报道锦上添花。这个度的把握需要经济新闻的从业者努力去实践和摸索,通过对受众的反馈和交流,从中找到新闻报道最合理的尺度。
三、纸媒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研究
(一)加大贴近性,发挥舆论作用
从手中切身利益出发,用更大的篇幅报道其关心关注的信息
和新闻,与直接报道商业的经营活动相比,虽然不是直接方式,但在启迪受众的思想、提高受众的财商,使受众对整个经济运行的方式和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洞察和了解。经济新闻的监督规范作用不能离开市场活动而独立进行。它的监督和规范是政策上的、也是实际经营过程中的,是宏观与微观的有效结合,为经济的有序健康运行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坚实的后盾。现代市场经济应该是规范的、法制化的有序经济,没有法律约束的市场经济竟会混乱不堪,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法制建设并不十分完善,市场经济容易与权、钱、情等因素产生不良的联系,一些犯法违规的行为屡禁不止。
(二)充分发挥经济报道的解释分析功能
发挥经济报道的解释功能,意味着经济报道的语言必须要通俗易懂。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言简意赅地报道信息;在增强新闻信息量的同时,加强它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与此同时,服务性也将随之体现。新闻报道的解释方法很多,可利用个案事实对新闻本体进行解释;亦可用直白明了的手法对中观和微观的理念进行充分解释;记者在不违背事实的前提下,可以举一反三提出建议,启发受众对新闻事件之中的内容和意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要以小见大,从宏观经济中寻找民生视角
经济报道看似相当宏观,诸如国家政策、经济方针、国企改制、世界时局、全球经济等等,而且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新闻报道中总是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和专业图表,加之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长篇的政策法规、指导方针、经济计划,很难让受众对报道的内容产生兴趣。本质上,经济新闻报道应该与百姓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从百姓的角度和立场报道新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能眼高手低、理论脱离实际。
(四)加强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是对新闻在报道背景、事实内涵、信息价值、发展寓意的深层次对人们熟知的新闻信息进行剖析和解读。深度报道这个名词最早来自于西方的新闻界,是西方媒介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产生的革新式的报道理念。现如今,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信息的发展已不仅仅简单的信息传递,而需对经济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次原因做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因此,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发过来,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又使经济新闻的报道质量越来越高、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首先出现在报纸媒介,因其竞争力不如电视网络而兴起,发展越来越好,受众份额较以往有显著增加,随着报纸的崛起,电视与网络等其他媒介也不甘示弱,先后引入深度报道的新闻模式,效果也能令人满意。新世纪以来,报纸深度报道面临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强势竞争,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增强深度上下功夫。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深度”,在于说理之深,在于观察之深,在于思考之深。
作者:游盼
第3篇: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及其组织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人士和社会人士对“新闻策划”的含义产生分歧,经过各方讨论,最终将“新闻策划”更改为“新闻报道策划”,这才被双方人士接受,并得到认同。策划即是为达到某种行为而事先做出的规划,在新闻报道时,新闻编辑人员应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加以策划,掌握好新闻报道效果。在报道新闻时,都需要提前对新闻进行策划,这种在报道新闻时提前策划的方式,在报道经济新闻过程中尤为重要,不仅因为经济新闻占有新闻报道的巨大比重,还取决于经济新闻报道关注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对经济新闻报道的理解
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想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就应将经济新闻报道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通过实事求是的方式,阐述着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经济新闻的来源较为广泛,例如: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相关情况等等,都可作为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因此,经济新闻应融入经济建设中去,否则经济新闻将会出现“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状况。
在报道经济新闻过程中,应服从和服务党的领导经济政策为理论依据,从实际出发,反映党开展经济新政策的意义。因此,经济新闻报道应与党现阶段的经济政策相结合,一个合格的专业经济新闻记者就应该对国家开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及方针,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新闻报道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把经济新闻报道与党的相关政策相结合是必要的选择。
二、经济新闻应报道热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经济新闻编辑思想过于落后,缺少实际市场经济认识,导致经济新闻报道只限于书面形式,并未贴近生活。例如:在某个经济新闻节目中,对我国农业进行报道,在报道中注重说明某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但未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也未说明政策的开展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国家对经济新闻报道非常重视,因此,特别为新闻报道者开设“中国新闻奖”。该奖项开设于1990年,是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的最高奖项,对获奖者有很高的荣誉。“中国新闻奖”由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每年对优秀的新闻报道进行评选。该奖项拥有29个可以评选新闻奖的项目,其中就有新闻性节目编排奖,这对于经济新闻编辑来说是个良好机会,不在久居幕后,因此,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策划至关重要。
三、对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方式
在经济新闻报道前应选好合适的经济新闻题材,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新闻报道,使报道具有实际意义。首先,应将国家新闻部的经济新闻题材进行分类整理,明确重点,着重报道相关经济新闻;其次,经济新闻报道的题材应结合实际生活,不可与社会群众脱节;再次,根据我国当前所处形势,经济新闻报道应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可能会发生的未来,促使经济新闻报道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和关注;最终,经济新闻报道可以选用突发性的新闻,因突发性的经济新闻能够更多地受到社会群众的关注,促使经济新闻报道具有现实意义。
在经济新闻报道前做好对报道对象的调查,应明确报道的方向,使经济新闻报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报道的经济新闻内容提出建议,促使经济新闻报道产生说服力。例如:在报道重大经济新闻时,事先对专业人士和社会群众的态度进行了解,并对当前社会形势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展的未来。
经济新闻报道的成功取决于报道前是否制定可行性相关实施方案,制定方案方法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方案制定人应明确经济新闻报道的核心及制定方案的目的;第二,制定的经济新闻报道实施方案应新颖化,尽量避免与之前的报道方案重复;第三,确定经济新闻报道应用多少步骤,才能将经济新闻报道完毕,详细地说明每个步骤具体内容;第四,对经济新闻报道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安排好各自需要做的任务,最终确定经济新闻报道的时间。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新闻报道是以国家经济建设、社会人士的想法为前提,为人们提供服务。在经济新闻报道时,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具体的经济案例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从而引发群众的思考。经济新闻报道前期应进行充分策划,明确报道的方向,注重社会群众关注的经济现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经济新闻,才能更好的报道当今社会的现状,为我国经济提供有利发展前景。
作者:于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