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报新闻毕业论文范例(共3篇)
日报新闻毕业论文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写,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总结,本篇主要是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日报新闻毕业论文的范例,希望给大家在日报新闻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中指引方向带来帮助。
第1篇:新媒体环境下日报新闻传播的功能分析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新闻传播主体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打破了以往由传统媒体主导的格局,为受众创造了更多参与的机会。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日报新闻传播形式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下文就对当前日报新闻传播进行简要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适合日报新闻的传播形式。
1.当前日报新闻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独家新闻报道的过分追求
作为我国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的今天,日报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故此,日报需要对自身进行反思,以达到提升传播效率的目的①。当前,日报新闻传播存在了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对独家报道的过分重视,而没有对新闻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今社会,信息的来源差别不大,许多消息的来源都有着很强的相似性。故此,日报要想吸引更多的受众,取得更多的关注度,就需要重视策划,而不仅仅是追求独家性报道。
1.2未能与受众更好的互动
日报的新闻传播主要是运用报纸,将文字以及图片进行排版以构成新闻内容,受众就通过翻看报纸以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最新新闻。实际而言,报纸属于单向传播的媒体,所以,在接受新闻的过程当中,受众是非常被动的。故此日报的新闻传播存在了一个重要的困扰,那就是报纸缺少与受众之间进行互动,这就造成了受众在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变得异常被动。除此之外,受众在阅读日报的新闻信息之后,也很难去进行反馈。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受众的参与度低这一情况,使得日报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1.3传播的渠道较为单一
与新媒体相比,日报的新闻传播渠道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将非常不利于日报的新闻信息传播。因为报纸的数量较多,使得许多新闻信息往往没有被看到就会被湮没,也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受众对获取信息的迫切需要。所以日报在对新闻的传播渠道进行选择时,要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要求。
1.4日报出版的周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日报存在着一个较大的缺点,那就是其出版周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新闻信息进入到受众的视野当中。如果日报的出版依据周期来发行,那么受众所接受的新闻信息往往是一些已经过时的新闻信息,这就很难使受众去关注。也会使新闻价值受到损害,极大地降低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故此,日报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提升新闻的传播速度,吸引更多的受众,让受众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接收到日报所刊登的新闻信息。
2.日报新闻传播功能的变化
2.1报道更注重策划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每一天都受到了大量的信息包围,故此,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大,这样就会给媒体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新闻编辑注重以下几方面②,第一是新闻的时效性、第二是新闻的独特性、第三是新闻的独家性、第四是策划的力度。特别是如今各个报社之间在信息来源的获取方式上都差别不大,故此日报要想获取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受众关注度,就需要重视策划。报道的策划能力一方面会对新闻报道的价值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对报道过后的社会反响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尊重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进行报道。这样一来,就会使日报的新闻内容具备以下两种特性,第一是权威性、第二是客观性,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2.2增强传播的互动性
日报属于单向传播的媒介,故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努力改变报纸的这一现状。需要将日报同其他的传媒进行有机结合。例如以报社为单位,建立官方网站、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日报可以将新闻内容同步发表到网站当中、微信公众平台之中,可以让受众在阅读新闻信息之后,在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上留言,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这样就可以与受众更好地进行互动。此外,日报还可以研发属于自己的手机客户端,这样一来,受众就可以利用手机来观看日报的新闻,也就增加了受众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从而提升了日报的影响力。
通过建立网页,建立日报的专用公众平台,能够将更多的受众吸引过来,让受众在观看新闻之后能够对其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受众还可以将自己周边发生的一些现象反映给报社,以寻求报社的关注报道。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报社与受众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使日报的发展更加广阔。
2.3扩大传播渠道
在传统媒体中,日报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然而如今日报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个新的传播平台,扩大日报的影响力。如,报道的发布不仅仅在报纸上进行刊登,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微信公众平台等其他媒介来发布,以扩大新闻内容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在手机客户端上进行同步更新,让手机用户能够将世界新闻信息掌控在手。如此,就为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内容上提供了更多途径,较好地满足了不同人群对新闻信息获取的不同需求。此外,这样也能够防止各媒体之间为了争夺受众、为了抢夺先机而进行重复性的报道,从而极大的浪费了新闻资源。
2.4注重数字技术
新媒体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日报将报纸转移到数字技术这一层面上,能够确保新闻及时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当前我国已经有较多的报社在逐渐研发电子报纸,尽管电子报纸的普及度较低,但是这是一种最新的尝试,能够改变传统报纸的传播速度慢的这一特点。电子报纸能够减少印刷,并且对发行的步骤进行了不斷的简化,能够极大地提升报道的传播速度,但是目前其发展受到了较多的限制③。所以,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日报要想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传统报纸进行转变,将其嫁接到数字技术这一高新技术层面之上。当前人们所使用的数字技术产物为手机、电脑等,故此报社可以将APP的研发作为今后的工作重心,对APP中的新闻信息进行不同的完善,让受众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新闻信息,更加轻松、更加方便地查阅最新新闻,让报社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报纸传播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更好的提升日报的影响力,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做好铺垫。
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日报的新闻传播功能受到了较大影响,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日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对自身的传播渠道进行拓展;提升日报的传播力度;注重新闻的策划,根据当前的新闻信息进行专属的独家策划,从而提升受众的关注度;此外,要不断地引入最新的高新技术,让受众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非常方便快捷的接收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以更好地适应受众对信息的迫切需求,改变日报发展的颓势,使得日报的发展能够适应当前的形势,紧随时代步伐。
作者:齐静岩
第2篇:南阳日报新闻评论版的特色探析
南阳日报创刊于1949年3月22日,作为南阳市委机关报,其党报属性决定了其重要舆论阵地的地位。然而,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断冲击和挑战报业市场,也把报业从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向了竞争的前台。传统媒体只有改革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寻求自身的发展之道。南阳日报本着读者至上、创新第一的原则,对评论版进行了动态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评论个性,使得新闻对于读者的意义更加凸显,增强了广大读者对新闻有深层次的理解,赢得受众和市场的认可。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南阳日报新闻评论版的特色。
一、新闻评论版外在形式上的特色
1.文章来源广泛
南阳日报自改版以来,新闻评论版就呈现出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现象。吸纳各大报刊的评论文章、非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加入和本报评论员文章相结合,这种广泛的文章来源促成了南阳日报新闻评论版的新风貌。在A5版的评论专版每周时评中,就集合了各大媒体的声音,合理利用资源。在集多家之言的同时,南阳日报也鼓励读者参与投稿。这种读者投稿当作者的方式大大的带动了读者的积极性,不仅使日报的评论更加贴近民生吸引读者,也是评论来源的一种创新。当然,南阳日报本报评论员、本报记者的新闻评论也分散在各个板块之中。兼容并包的策略使得南阳日报成功的抢占了观点市场,使其在当今新兴媒体的竞争下拥有自身的一席之地。
2.版面精心编排
想要赢得受众和市场的认可,仅仅从扩宽文章来源方面来革新是不够的。南阳日报在新媒体竞争中改版,利用平面媒体文字思辨性强的优势对新闻评论进行精选精编,希望从新颖并且一目了然的版面上来吸引读者。在A5版的每周时评中分为头题评论、媒体声音、深思一刻、新闻圈点、画里有话五个版块。篇幅长短结合、配合漫画,版面精简而不失生动,内容选择贴近生活,从而有效吸引读者注意力和提高市场认可度。
二、新闻写作上的特色
新闻评论的深度和特色则是一家报纸非常重要的竞争力。新闻评论版的改革光是从表面做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深化内涵,拓展外延是根本之道。
1.选题特色
新闻评论在报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普利策将其比喻为“报纸的心脏”,而选题则是新闻评论的心脏[1]。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论的新闻事实或论述的对象。南阳日报充分认识到了选题的重要性,改版之后的新闻评论选题形成了一下几点特色:
(1)坚持“三贴近”原则。严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平民话的视点去分析、评议新闻。南阳作为农业大市,《新农村周刊》的创办切合实际,起到了宣传党的政策、通达社情民意、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2)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并重。南阳日报新闻评论的选题直接体现了报纸的新闻敏锐度,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一样讲求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同时南阳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评论一直承担着宣传政策、引导舆论的责任。两者并重、合理结合是南阳日报新闻评论的一大特色。
2.标题制作艺术
标题相当于评论文章的外在,是受众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它决定着能否吸引读者去阅读文章。南阳日报的评论文章如2012年5月15日《新农村周刊》中的《在明白上下工夫》的标题就运用歧义,独具个性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南阳日报新闻评论的标题制作特色在于其不落窠臼,又能概括文章大意,看标题便一叶知秋。
3.理论方法
新闻评论的立论是指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南阳日报新闻评论的立论方法没有固定套路,常采用落笔切题式、用由头引出了论点式或者提问式。观点具有针对性但视点不够独特新颖,具有准确性和前瞻性。
4.结构创新
南阳日报新闻评论文章在结构上遵循“三段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0年3月24日南阳日报A1版“四个带动”系列评论之四《创新:激活发展动力的不朽灵魂》一文,整体思路清晰明确,结构规矩中不乏创意。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本报评论文章太少
纵览南阳日报的新闻评论作品,多数是源自其他媒体的评论文章,而自身的评论员文章、记者评论很少。虽然改版后新闻评论版集合多家之言,充分利用资源来提升其观点市场影响力。但是相比之下严重缺乏原创文章的现象会造成该报工作人员新闻素质欠缺、报纸特色缺失的疑问。南阳日报的新闻评论可谓是集百家之言但是偏偏忘记了自己发言。
2.选题缺乏本土化
选题的本地化地方报纸的生存之道。李天伦[2]先生在《地方媒体社评要坚持本地化》(2005年4月3日《南方都市报》)一文中认为:“不可否认,评论的监督功能最大限度地在本地发挥作用,则是地方报纸的读者所期望和欢迎的。如果一味地隔岸观火,远攻近交,读者最终不会买账”。然而,由于南阳日报的新闻评论文章多数源自其他媒体,造成其选题的本土化不够,造成读者的流失和南阳日报的社会公信力下降。
3.视点不够新颖独特
一篇新闻评论,视点溶于标题、选题、立论、结构中,贯穿于新闻评论的始终,是新闻评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3]。南阳日报的新闻评论在其他方面力图创新,视点却不够新颖独特。
作者:樊林等
第3篇:人民日报新闻摄影改得好
对于纸媒体来说,新闻摄影非同小可。一位摄影家曾说:“新闻摄影包含在报道摄影的范畴之中,只是格调不同,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最高表现。”作为一名人民日报的老读者,笔者发现这家全球知名的党报,近一年多来有很多改革和创新,特别是新闻摄影方面,表现手法大胆求新,不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力,也引发读者更深思考和想象。
该报2009年7月22日发表了一幅题为《让我看看你》的新闻大照片:一位被免费救助治好白内障的藏族老阿妈,以她风霜层叠的双手,激动地捧着大庆“援藏光明行”医疗队负责人的脸颊,两额相贴,白发青丝相映,从老人家那重见光明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感奋泪光,“藏汉一家亲”之情在人们心中油然而生。
视障人士于新闻摄影,可谓绝缘。但在2009年7月9日的人民日报《视觉新闻》栏目中,发表了杨青风等8位经过培训的视障者的摄影作品及其创作花絮。《照镜子》、《影子游戏》……张张构思巧妙,角度新颖,再附上个人拍摄体会自述,不仅为残疾人开创了“英雄用武之地”,而且在广大读者眼前,訇然洞开,别有天地。
笔者发现,“视觉新闻”已成为人民日报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如2009年7月30日,《培育“水下草原”》的整版“视觉新闻”,形象生动、直观全景地展示了武大教授于丹带领6名大学生,勤奋科研,培育出全球领先的282种水生高等植物,被世界自然基金会誉为“水下原始草原”。这一“视觉新闻”,不仅展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和精神风貌,也拓展了广大读者的新闻视野。
反映时代特色,贴近百姓生活,是人民日报新闻摄影报道的一大亮点。2009年8月21日,第12版居中的一张彩色大幅新闻照片,吸引了读者眼球。那是河南郑大第一附属医院员工展开的《急救演练进公园》公益活动。在猝死率上升及向低龄化扩展的今天,务实的讲座、演练、培训,急百姓所需,让市民们更好地掌握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互救的技术常识,解群众所难。还有,在社会各方高度关注的高考录取的关键时刻,人民日报在2009年7月15日的二版刊登了《高招录取通知书是怎样寄出的?》一组专题摄影报道,按序以图片+说明的方式,系统明晰地予以解说,给考生和家长排解了担忧,维护了社会稳定。
透过人民日报的新闻镜头,我们也发现了那些弱势的和被边缘化的群体和角落:免费学蜀绣的残疾人、渔休人不闲的海南渔民等等。2009年盛夏之际,8月3日在刊登《高温补贴,如何补得妥帖》一文时,配发的那幅题照,令人触目惊心:显示已达42℃高温的温度计旁,是顶着午间烈日,每人肩挑两大箩红砖,光着头、短打扮、穿着拖鞋,迈着艰难步子,行走在窄小木板上的打工者。其炎热、劳苦、无助的身影,闯入读者的泪眼,震撼人们的心灵,发挥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样的,2009年6月4日配合医疗改制讯息的一张北京某医院凌晨排队挂号的新闻照片,只见七倒八歪的疲惫的挂号人、一排排躺椅上的酣睡者、蜷伏睡在冰凉地上的老妪……无庸一语,“看病难”每字千钧,个个沉入人们的心底。
人民日报的新闻摄影报道也没忘做“群众喉舌”,发挥舆论监督作用。2009年7月7日,人民日报的《曝光》栏目,对江西省上饶市许多干部侵占农村公益性墓地,给已故亲属竞建奢华坟茔的腐败丑象给予了无情曝光,新闻照片中那一座座以邻为壑的豪华墓地,成为某些干部党风腐败的一个个例证,提示人们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人民日报也积极发挥新闻摄影报道的功能和魅力,革旧鼎新,使这份作为老字号的党报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王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