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网络新闻解决对策研究的发掘途径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7:46

 

 第1篇:浅谈我国网络新闻标题失范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入应用,参与互联网的社会民众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互联网本身在信息传递等方面的便捷性,促生了各大网络媒体,并且很多传统媒体也开辟了自己的网络通道。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新闻的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在网络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使用了一些媚俗、夸张等失范的标题来吸引用户点击。而我国针对于网络环境的管理还比较欠缺,目前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对这些失范的标题进行有效的管制。但这些失范的标题实际上对网络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我国网络新闻的标题失范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并详细分析失范现象的有效解决策略。


  一、网络新闻的定义及特征


  (一)网络新闻的定义。网络新闻顾名思义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新闻,其与传统新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突破了传统新闻对于感官的局限性,将新闻内容全方位的展示给新闻的受众。另一方面,网络新闻还对各类新闻资源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并且对新闻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压缩,让人们能够更有效的获得各类新闻信息。特别是网络新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发布-民众接受”新闻传播模式。在网络新闻的范畴里,平时接受新闻的社会民众本身也是网络新闻的发布者,并且能够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对各类新闻事件、热点详情进行无障碍的交流。这种模式的新闻传播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新闻传播,是对传统新闻媒体的革新。


  (二)网络新闻的特征。网络新闻具有多方面鲜明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也使得其相较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具有更强的优势。首先,网络新闻信息传递具有快速性。互联网的发展将全球各个区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国外发生的某件事情经过极短的时间就会传到国内,这是其他新闻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其次,网络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具有交互性。即网络新闻的受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新闻的发布者,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深层次的交互行为。最后,网络新闻的传播方式更侧重于新闻交流,而不是传统新闻传播方式那样重视新闻内容的传递。即在网络新闻的传播中,更具有核心内容的就是以新闻为基体的各类新闻交流与评论。


  二、网络新闻标题失范的表现


  网络新闻的标题是受众最先接触到的部分,同样的一个新闻内容如果标题不同,那么新闻点击率也有较大变化。因此,对于竞争比较激烈的网络环境来说,一个具备吸引力的标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但也正是基于网络新闻标题的竞争,引发了许多标题失范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网络新闻的公信力。这些标题失范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五类。第一,新闻标题与内容严重不符。新闻本来就要追求真实性,而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总结,更应该反映新闻最核心的部分。但现在一些网络编辑为了追求点击量,故意使用一些夸张的标题,或者为了产生轰动效应,而使用了能让人误解的标题。第二,网络新闻标题内容低俗。一些网络新闻为了吸引用户点击,使用了传播暴力与色情的低俗标题。这种标题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还极大的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第三,网路新闻标题用词不当。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网络编辑为了制造一些创新点增加点击量,故意使用一些错误的词汇。比如以前的《汕头5月大先心婴危殆广州触动直升机救援》,如果用户不看新闻的情况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先心婴”。第四,网络新闻标题表达不清晰。网络新闻标题应该达到通过看标题就知道新闻讲述的事情的效果。但目前一些网络新闻的标题表达不清,很容易误导新闻受众。比如《如果用工业明胶一吨酸奶也就只省几十块钱》的标题,让人看后第一感觉就是酸奶里面根本没有工业明胶,但实际上这是一件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三、网络新闻标题失范的原因


  (一)网络媒体的不良竞争。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网络媒体的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很多传统媒体纷纷在网络中开放了专门的渠道,更将这种竞争推向了高潮。但是又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很少有新闻机构能够拿出别家都没有的新闻内容,使得目前网络新闻的同质化非常突出。在这个时候,很多网络媒体为了争夺受众、博人眼球,纷纷从新闻标题上下手,刻意制造一些低俗的标题来迎合受众。事实上,致力于发觉新闻受众的需求并制作出相应的新闻内容的做法还是比较合理的,但关键在于很多网络新闻机构没有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制作出了很多三俗标题,已经超过了行业准则的约束范围。


  (二)网络新闻编辑人员素质缺失。网络新闻机构的新闻编辑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已经成为了公认的事实,而造成这种现状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就是网络新闻机构自身并没有采访权,即网络新闻机构没有也不需要记者组织。而缺乏实践能力的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标题撰写的时候,就会因为专业能力不足而出现标题失范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网络新闻从业人员根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对于新闻业务也不熟悉。在工作中,这些新闻编辑人员往往都是直接转载别人已经发过的新闻,并且也不加“转载”标记。而这些人员所转载的新闻都是那些能够吸引受众点击的标题失范新闻,扩大了新闻标题失范的扩张速度。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造成我国网络新闻标题失范现象比较泛滥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网络新闻传播的速度本身就比较快,同时传播的门槛也非常低。但对比我国目前现象的法律法规来说,并没有对网络新闻传播进行严格的管制。特别是在网络新闻标题失范方面,基本没有提及。这也使得网络新闻机构使用标题失范的新闻来增加自身收益的时候,并不会得到相应的惩罚。在法律法规约束效果不明显,产生不了法律威慑力的情况下,很多网络新闻机构为了自身利益,纷纷采取了失范的标题。这也是很多网络在各大论坛中吐槽目前网络新闻机构是最大的“标题党”的主要原因。


  四、网络新闻标题的正确表述


  (一)标题与主题呼应。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因此网络新闻的报道一定要做好真实性的把关。对于标题来说,网络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尽可能的避免直接从新闻中选取某一段来当作标题。真正的标题应该是通过总结整个新闻内容,得出的能够代表新闻内容的语句。使用那些片面并且具有轰动效应的标题虽然能够一时的增加点击量,但是也带来了大量的不真实新闻,恶化了网络新闻的生存环境。因此,网络新闻编辑人员在编写标题的时候,一定要对新闻本身进行层层审读,最终选定最好的新闻标题,保证新闻标题和内容的高度一致。


  (二)注意标题使用标准。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是有一定标准和技巧的,这要求新闻编辑人员不但能够使用简介的词汇来归纳标题内容,还要善于使用各类修辞手法丰富标题的表达方式。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对仗、反问、借代等,利用这些修辞手法,针对不同的新闻受众群体和具体的新闻内容灵活的变更新闻标题的表现方式。相比较于语言体系来说,修辞在网络新闻标题的使用中更具有策略性,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使用方式。另一方面,网络新闻标题在语言一定要多加推敲,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准确表达出标题的含义,不要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或者表述不清晰的句型。


  (三)标题积极向上。网络新闻编辑者应该明确身为新闻传播人员所肩负的责任,在编辑新闻的时候应该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己任。在这之中,网络新闻的编辑者应该对海量的新闻进行筛选,积极推广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比如社会公平等。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的扩大,逐渐引发了社会阶级性矛盾。在这种大环境下,网络新闻编辑更应该使用标题引导社会民众的思维,不要在网络上传播一些没有营养、标题媚俗或者暴力的新闻。而应该以我国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主体,将其表现在标题中,逐步净化网络环境。


  五、网络新闻标题失范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行业监管。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却并没有发展多长时间。因此,我国针对于网络新闻的监管力度也有所欠缺,使得我国网络环境中混杂着大量不良信息。而网络新闻机构作为大众媒体之一,更承担着强化我国国民精神,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责任。针对于目前网络新闻机构由于不良竞争而故意使用三俗标题等现象,行业间应该加强监管力度。首先,行业监管部门应该明确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区别,针对网络新闻建立完善的审稿制度,审核新闻内容和标题的真实性。其次,行业间应该加大对于网络新闻标题的监督力度。在这之中,行业监管部门应该明确自身力量的局限性,应该开放监督通道,接收社会各方对于网络新闻标题的监督,综合社会监督力量来规范网络新闻的发展。


  (二)提高网络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新闻这种依托于互联网发展的机构也应该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重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并积极培养这些人员。首先,网络新闻编辑人员就应该明确新闻的本质内容,保障自己制作出来的新闻内容和标题都具备很强的真实性。网络新闻机构本身也应该注意自身发展定位,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就放任内部员工随意制造和传播那些标题失范的新闻。其次,网络新闻机构应该针对网络编辑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体系,对网络新闻编辑人员进行资格认定。一旦发现某些人员的资格不满足,就要坚决的取消其从业资格。与此同时,还要讲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培训效果,与薪酬体系结合在一起,督促从业人员自发的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网络新闻标题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单单依靠法律的效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的解决目前我国网络新闻中广泛存在的标题失范现象,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该联合多家网络媒体机构,针对新闻标题制定更为详细的管理计划,比如语言的使用、词语的选择、内容的控制、尺度的把握等。如果各个网络新闻机构都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行业现状制定出一套有效避免新闻标题失范的策略,就真正促进我国网络新闻行业健康稳固发展。


  六、结论


  自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入应用以来,新闻的传播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革新。特别是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网络受众的阅读方式与习惯也在不断的变化。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平台获得各类信息。因此,我国政府更应该重视网络新闻的质量,针对目前网络新闻标题失范现象进行深入的监管。一方面应该督促网络新闻行业加强内部管理,对标题失范进行必要的治理,并积极倡导广大网络新闻媒介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我国政府本身也要加快针对于网络新闻的立法工作,以净化网络环境为主要导向,积极的推进网络新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作者:李曼

  第2篇:关于网络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意识研究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入应用,网络新闻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为了让网络新闻媒体更好地发挥其在广大网民中的导向作用,研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关于网络新闻中女性形象与主体意识研究分析


  (一)网络新闻中的女性形象


  从网络新闻中选取搜网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5个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新闻机构进行研究。选择其中某一时间段的截面,主要研究其中日点击排行前十的新闻。在这日点击排行前十的网络新闻栏目中,涉及了软新闻、硬新闻、国内国际新闻等诸多方面。发现选取出来的500条样本中,与女性相关的网络新闻报道直接占据了总量的31.8%,高达159条。由此可见,女性在网络新闻报道中的活跃程度。而在这159条中,娱乐版中关于女性网络新闻的报道占据了女性网络新闻159条总量的44.65%,社会版占据了17.61%,体育版、政治、军事等众多领域总共加起来才占少部分。可见,女性网络新闻集中分布在娱乐版与社会版之中。而经过分析发现,这些关于女性新闻报道主题分布广泛,涉及了婚恋、亲情、违法犯罪、性侵等14个方面。其中关于性方面的网络新闻报道比例最大,尤其是女星艳照之类的。可见这些新网网站在新闻报道中比较注重描写女性身体方面,把女性化作被看的对象,置于男性“色情奇观”之下。而积极上进、具有独立意识、勇于捍卫自身权利的健康女性形象却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位。


  (二)网络新闻报道中性别意识倾向


  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关于“彭丽媛参与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等政治活动中具有一定成就的女性形象与“吴敏霞当完伴娘返沪,父母接机”等方面展现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等正面女性形象的报道很少,大多是女星街拍照或是女星行踪动态、抑郁、患病等的负面报道。这些网络新闻报道倾向于以“刺激眼球的女性身体描写”博取广大网民点击率,把女性身体化为男性欲望客体。比如说“为买滑板、意女学生在网上叫卖自己裸照”等类型的网络新闻报道,在互联网各大新闻版块层出不穷,把女性刻画成贪图享乐、不顾社会伦理道德等负面形象。


  (三)网络新闻中女性主体意识薄弱


  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大部分关于女性的新闻皆是以男性视角呈现女性,要么传递出女性依附男性的观念,要么突出女性身体等等。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将女性形象与性、无知、拜金、贪图享乐等方面挂钩,只有极少数网络新闻报道中关于女性的描述才是展现女性正面形象的。由此可见,总体上关于女性的网络新闻报道中女性主体意识薄弱。


  二、网络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性别意识偏差


  (一)非平等的性别意识形态


  在网络新闻媒体中,对女性的特质通常与“母爱”“和平”“关爱”等品德相联系,这样以男性为主导的认知体系中,传递出女性更善于从事辅助性工作的观念。比如说潇湘晨报的记者拍摄了一幅男幼师工作的新闻图,里面这些男幼师被标记为“干女人活的男人”,并以此作为导语。网络新闻媒体这种把男性从事幼师行业视为“干女人活”的叙述方式,从某程度而言讲,是将女性排除在主流话语之外的行为。可以说这种以男性的视角构建话语体系的行为,很明显的表现出网络新闻报道中存在“非平等”的性别意识形态。除了男幼师,还有男护士等类型的报道中,都呈现出这一倾向。


  (二)报道类型化


  网络新闻媒体由于自身优势,其报道内容丰富,信息载量大,超链接快捷方便,使得各类新闻报道规模巨大,“女幼师针扎幼儿”“温岭虐童”等系列幼师虐童类型的报道在互联网各大新闻媒体中随处可见,并且报道内容多种多样,不局限于报道主事件本身,还会针对以往的虐童事件作出横纵对比。这类报道体裁多是以短消息、图片新闻等方式为主进行报道,这样的“浅”报道方式是由于受到网络媒体自身经营模式的限制,因此不善于做调查,也就不善于深度报道。但是这样的报道却在广大网民心中加剧了女幼师“类型化”与“妖魔化”的定位。让广大网络关注点仅停留于事件本身,忽视了幼师行业整体的素养,以及对此行业根源问题的反思。而且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重复播放或描述的“虐待”“伤处”等画面,极易激起广大网民的愤怒与同情。网络新闻中关于“幼师虐童”事件的多次重复同质化报道,也给广大网民营造出幼师虐童方面颇为严重的拟态环境,使整个网络上都弥漫着对幼师行业悲观怀疑等负面情绪。由此可见,在如今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为了夺人眼球,在新闻价值考量上存在很大的偏差。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呈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更是折射出现阶段社会性别意识的问题。


  (三)对行业象征性歼灭


  “幼师虐童”系列事件只是其中一种,网络新闻中关于娱乐圈的“艳照门”等类型化报道更是数不胜数,这样类型化的负面新闻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与之相对应行业群体的整体影响,就“幼师虐童”事件而言,对整个幼师群体的正面形象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幼师行业中不乏兢兢业业者。众多网络新闻报道中反复报道各种虐童女幼师,通过在网络新闻中以话语优势让许多优秀女幼师缺失,这种行为可以说对女幼师存在着象征性歼灭的问题。这些网络新闻报道将女幼师负面影响深入刻画在广大网民心中,而深得人心的优秀形象却极为罕见。很明显地展示出网络新闻媒体在事件关注度上面的不平衡。而且就“幼师虐童”类型化网络新闻报道而言,里面极少描述幼师专业技能与素养,这也是对其象征性歼灭的表现。


  (四)网络新闻标题中性别意识研究


  经观察可见,众多网络新闻媒体都是把“女性”信息作为首要信息,并将其置于显眼的位置。就大众很熟悉的娱乐圈各种“艳照门”网络新闻事件而言,报道中关于女明星的描述度远远高于男星,这些网络新闻大幅度将女明星置于显眼之处,或是导语中,或是新闻标题中。“女幼师虐童”类型化报道中,女性幼师被报道的概率远远大于男性幼师,并且报道中的信息含量并不大,但是在这些网络新闻中大部分都把其性别突显出来,置于标题中。只是,这些网络新闻中的性别信息量与实际生活中“男幼师虐童”事件发生概率相比,与人们传统观念中女性温柔、关爱等形象对比,女性虐童显得是极为反常的。与现实事件中女性虐童的残忍、凶狠形象相对比,女性作为虐童事件主角,会使网络新闻报道中性别信息含量更大,毕竟女性虐童在人们眼中显得更为反常与不道德。网络新闻报道中这样对男女形象的不同认识,来源于男权社会。“母性”作为女人最重要的特质,女性是应该温柔、有人情味的,女性虐童的事件很明显违背了男权为主导的社会意识。由此可见,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随处隐藏着男权意识的影子。如“吉林女幼师虐童背后抽凳子致孩子反复摔倒”之类的网络新闻报道更是毫不掩饰把男权意识呈现在标题中。在众多网络新闻报道中很难找到正面女幼师新闻,即便是有,也很少有将性别意识置于标题或导语中。网络新闻报道将此问题凸显与隐藏的行为,很大程度都是受到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网络新闻报道中性别意识缺失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性别意识缺失在网络新闻报道中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观看各种网络报道时,很多时候都能窥见隐藏在报道中的男权主义文化内涵,其塑造的性别刻板印象,构成了一种潜在的风险。比如说,人们在互联网中的许多新闻报道中时不时就会看见里面充斥着的美女图片,各种类型的美女无一不是在迎合男性的审美趣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就曾经提出:“随着信息发展,有价值的会是注意力,而不再是信息。”这些美女图片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可以吸引到大量网民的注意力,给其带来高额盈利,使这些新闻具备了商品的本质属性,并且网络新闻报道又因网络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使得“女性”的商品特性得到充分发挥。而这种商业气息的文化更是快速促成了网络新闻领域对“刻板成见”的认同感,从而这些网络新闻报道中传播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在潜移默化下对广大网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网络新闻领域中性别意识缺失的风险


  在传媒中不断营造出来“贤妻良母”“现代特征的女性”等女性角色影响下,网络新闻领域通常也会以暴露亦或是隐晦等方式复制这些性别角色的传统定型。而网络新闻在性别话语领域之中这样隐性的性别意识建构,会通过互联网以各种形式向广大网民传播出“女人是男人附属品”的观念,让广大网民在潜移默化下深受这些观念的影响。这种性别意识构建极容易导致女性对自身发展定位的认知出现偏差。


  (三)针对网络新闻中性别意识缺失的措施


  1.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政府部门对网络新闻具有最为强大的控制力度与引导力,在面对如今网络新闻中性别意识缺失的现象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大对社会观念的导向。构建良好风气的网络文化,严格遏制歧视女性方面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网络中,完善关于网络新闻报道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具有社会性意识的网络新闻政策。还可以构建或加强网络新闻宣传中监督检查性别平等的管理机制,引导网络新闻向“性别平等”发展,最大限度弱化网络新闻中“性别刻板印象”。


  2.网络新闻应科学合理的发挥主导功能。网络新闻领域面对广大网民,应努力构建出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传播正面女性形象。比如,网络新闻中关于“包养”“潜规则”等负面女性形象应尽量弱化,以此避免对广大网络的人生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又比如网络新闻中关于女性美观念的传播,新闻报道中插入许多明星漂亮的图片,过度强调其外貌,诱发许多女性产生“整容”这样片面追求外貌的错误认知。对于这类报道的选材,更应该偏向于宣扬其内涵与气质方面的东西,积极建构出正面女性形象,培养广大网民,尤其是年幼网民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基本思想。


  3.网民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网民既可以说是性别意识的实施者,又可以说是性别意识的受害者。正是由于网民在网络新闻报道中的这一特殊性,网民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性别意识,抵制互联网上负面信息的输入,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女性网民,更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不断强化主体意识,运用互联网主动维护女性权益,用自身行动推进两性平等社会的构建。


  面对网络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性别意识缺失问题,国家应该积极发挥引导功能,网络媒体更是应当正面发挥其在网络社会性别意识缺失中的主导功能。而作为网民,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性别意识,抵制负面观念的侵入,在网络新闻中用自身行为积极推进两性平等社会的构建。


  作者:汤荣

  第3篇:探析网络新闻编辑对新闻的发掘途径


  随着我国媒体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促使媒介融合的步伐逐渐加快,造成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媒体单位只有及时获取最新新闻资源,并对第一时间的新闻资料进行掌握,对新闻基础内容进行合理加工,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进而提高媒体自身的能力,结合网络新闻编辑对新闻资源的发掘,并做好跟踪采用与信息加工处理工作,可使所报道的新闻更具原创性与独特性。


  1.充分运用互联网行业优势,保障网络新闻编辑的实时性


  社会大众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媒介之间的竞争日渐呈上升趋势,又因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网络新闻的编辑发掘越来越有价值,但由于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很复杂,所以在网络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二次整理与加工,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所报道的新闻具有真实性。另外,为了使所发掘的网络新闻具有一定的原创性,相关媒介工作人员应对网络新闻内容进行深入采访与跟踪报道,以便使网络新闻资讯的意义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为媒体做出较重大的贡献。


  由于新闻报道对社会有着较大的舆论影响,对受众的思想与行为也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只有保障网络新闻编辑的实时性,才能从基础上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其次,在发掘网络新闻的过程中,编辑工作人员应对我国的民族风情、民俗特征、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多角度的了解与掌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网络新闻编辑的质量,也可保障网络新闻的实时性。另外,媒介单位还应确保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进行客观与真实的新闻报道,使其预防虚假新闻的发生,这样不仅能够推进媒体行业的发展,也可增强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水平。①


  2.增强对热点新闻的捕捉力度,对新闻进行深度挖掘


  时代的变化,促使不同时期网络新闻关注的热点也存在不同的差异,比如在接近国家节日的时间段,大多数人往往重点关注天气情况、交通新闻资讯方面,而在“两会”期间,大部分人对时事政治新闻给予重点关注,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对大众特别的资讯进行及时报道,才可提高新闻报道的关注点。其次,在捕捉热点新闻资讯的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发掘全新的题材内容,以避免老生常谈话题的出现,这样不仅能够使网络新闻更加具有创新意识,也可充分体现个性化特点。另外,网络新闻媒介还应重视页面布局,以便吸引更多的大众阅读与了解,同时还应充分体现编辑独特的报道风格,并对热点话题进行加工,使网络新闻引起大众共鸣,提高新闻价值。


  为了充分体现与提高网络新闻价值,媒介必须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在挖掘新闻的过程中,相关媒介工作人员可从因果关系、影响力度、发展趋势三方面开展工作,深入挖掘新闻。从因果关系开展新闻挖掘工作,有利于对新闻背后的真相进行揭露,进而引发新的热点,这样不仅可增加网络新闻的浏览量与转载率,还可引导舆论让更多的人对此事件进行关注。在深度挖掘新闻时,为了确保所挖掘的新闻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新闻编辑人员应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社会大众的关注度,使新闻报道更具有价值。


  3.对已报道过的新闻进行整合,专题整合网络新闻


  由于已报道过的新闻仍具备较高的利用价值,所以可结合实际对新闻进行整合。在整合已报道的新闻时,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已有的知名度与收到的反馈进行综合整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已报道的新闻得以充分循环利用,还可延长新闻生命力,促使新闻传播效果达到最好。另外,在对已报道的新闻进行整合时,还有利于工作人员从其中挖掘新的热点话题,使其开拓新的新闻报道途径,进而促进媒介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运用互联网途径对新闻资源进行掌握与了解,可更大程度地为网络新闻编辑提供便利。同时,网络新闻编辑可运用超链接,对最近的热点网络新闻进行专题整合并追踪报道,不仅能够提高新闻关注度,也可使新闻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其次,网络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与新闻背景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新的见解,形成独特风格的网络新闻。另外,在对网络新闻进行专题整合时,网络编辑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辅助效果,对标题进行个性化设定,并适当插入图片与视频,进而促使网络新闻更具有吸引力,这样不仅能够使网络新闻更具多样性、个性化,也可强化网络新闻播报的效率,提高网络新闻的收视率与关注度,为相关媒介带来更理想的经济效益。②


  4.重视网民互动环节,重视网络新闻点击率


  新时期背景下的网络新闻媒介,只有重视网民互动环节,才能有效提高网络新闻的关注度与收视率。网民互动环节,媒介单位可运用发表评论的方式、增加网友与网民之间互动等方法,这样可有效提高网民互动的效果。其次,网民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可引发新的话题,使其制造出新颖的网络新闻资讯。因此,网络新闻工作人员可通过对网民发表的评论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对其中具有独特见解的言论进行挑选,形成代表广大受众意见的新闻报道。另外,网络编辑工作人员可运用互联网新型的新闻渠道,对普通新闻事件进行特别新闻报道,并对普通且又相似的新闻资讯进行整合,使其形成专题新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受众的关注度,也有利于加强网民的互动,使网络新闻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提升。


  媒介在对网络新闻进行报道时,通过重视网络新闻的点击率,有利于为下次的网络新闻编辑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对当下的发展方向进行掌握。比如,通过重视相关网络新闻的网页浏览记录,了解与掌握网民对新闻的关注度,同时可结合网友评论来了解与掌握网民对此新闻事件的态度,这样不仅有利于下次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也可为网络编辑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建议参考,以便更好地满足受众对网络新闻的需求,使其为媒介单位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媒介单位还可对网络新闻设置投票环节,使其对所播报的新闻内容进行投票操作,以便从投票结果中掌握网民需求,这样不仅可提高网络新闻点击率、促进网民互动效率的提升,还可保障网络新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媒介只有重视网络新闻的点击率,才可有效发掘出新的新闻途径,促使网络新闻更加新颖与独特。③


  5.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不仅有利于开拓出新的新闻途径,也可推进相关媒介可持续发展,因此媒介单位应充分结合现代化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对网络新闻进行科学合理的编辑,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新闻更具有独特性、多样性,进而提高网络新闻的关注度,使其更好地服务受众。


  作者:王馨逸

上一篇:网络新闻编辑学技巧与策略分析论文(共3篇)

下一篇:微博新闻传播问题的优势与不足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