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
关键词: 网络 新闻 价值取向 变化 原因 影响
[摘要]:
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逐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认为,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某些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内涵有所 发展 ,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改变,正在形成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对于
changes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online news and their influence
abstract:orientation of news value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s communication. since the emergence of internet media, a series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online news, which deserves our attention. as for the china’s journalism, the changes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online news play an active part, such as the propaganda-oriented news report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information-oriented one and the area of news report is widely broadened, while these changes also bring some negative effect which can not be negligible and must be piloted to a correct road, such as mediocrity, incitement and fragmentation.
key words:online news; value orientation; changes; reasons; influence
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就呈现出不同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的独特风貌,尤其是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新闻传播的 历史 表明,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因此,探讨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拟在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阐明对此问题的个人观点,以就教于方家。
一、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什么是新闻价值,它包含哪些构成要素?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如果从价值概念的本来含义出发,从客观存在的外界物与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中去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新闻价值作如下界定:新闻价值是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按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要素。
不过,“五要素”说也并非定论。有学者指出,在新闻价值五要素中,“时新性是一个基本前提,是一条新闻所必备的素质。因为社会需要的是新的情况、新的信息,没有新,其它四个要素即便全具备,也不能是新闻。”而“重要性占据首要地位,与人们切身利益有利害关系的新闻理所当然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而言,一条具备重要性的新闻,也就可能同时具备了显著性与接近性。从这个角度看,显著与接近是对重要性的一种补充。”[1]在笔者看来,在指出“显著与接近是对重要性的一种补充”的时候,这位学者已隐约将新闻价值的“五要素”说修改成了“三要素”说。
的确,接近性、显著性这两项新闻价值要素处于重要性与趣味性之间,有些具体内涵是重要性的补充,有些具体内涵又属于趣味性的范畴。在接近性中,地理接近性可以说是重要性的补充,而心理接近性则属于趣味性的范畴。在显著性中,高度知名或十分突出的新闻人物、地点、事件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是 政治 、军事、外交、 经济 等领域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企业 家、社会活动家及其活动;一种是 体育 、文艺、娱乐等领域的名流明星及其活动。前一种类型的人物及其活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往往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其显著性可以看成是重要性的补充;而后一种人物及其活动,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害关系,仅仅是与人们的精神情感有着密切的关联,其显著性则成为趣味性范畴中的一种较突出的情况。
因此,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可进一步简化为三要素:一曰时新性,二曰重要性,三曰趣味性。包含接近性与显著性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主要是硬新闻的新闻价值;包含了接近性与显著性部分内容的趣味性,主要体现为软新闻的新闻价值。无论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时新性都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所有新闻必备的一种属性,尽管硬新闻和软新闻有不同的时新性要求。
从新闻价值的三要素出发,本文认为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某些新闻价值要素的内涵有所发展
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价值要素内涵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对时新性的发展。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时新性主要是新闻传递的及时性。及时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在发展趋势上,人们对及时性的要求总是越来越高。一方面,传播科技的发展为新闻的及时传播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媒体竞争的加剧总是迫使新闻工作者不得不尽最大努力来提高及时性的程度。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其结果,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把“及时性”发展成为了“实时性”。
所谓实时性,就是指报道要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同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新闻传递给受众,尽早满足受众获知新闻的需要。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世贸大厦被撞毁的恐怖事件,各国媒体竞相报道。在事件发生不到10分钟(当地时间8:45左右,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一架飞机撞上了世贸大厦北楼,北京时间20:55新浪网报道),新浪网便出现标题为“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文字报道。随着事件的进展,各种图像、文字消息几乎每隔两三分钟就更新一次。据统计,从21:08到23:59,新浪网共发布了35条快讯、一条详讯和其它相关报道46条,其中有图文信息17条,共计92条消息,数十幅图片。
对于网络新闻的实时性,有学者称之为“全时性”,认为“全时性的概念可以说是发韧于bbc的倡导。1997年底,在全球网络化的新闻竞争背景下,bbc建成了24小时新闻频道bbc news24,除了改善新闻节目质量和加强连续报道及深度报道之外,还特别把时效性的革命作为其竞争的关键手段,并对时效性下了‘在需要时收看新闻’的定义。这一定义的实践指导特征在于:1.全天候服务,不分昼夜。2.按需供给。”[2]从作者对“全时性”的解释来看,其实也就是“实时性”。一般说来,实时性是一个更通行的概念。
当然,所谓“实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做到绝对的“实时”,是不太可能的。新闻事件的发生既有可预知,又有不可预知的。对于预知性新闻事件,网络新闻要做到实时报道是不成问题的。但对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最先的报道无论怎样快捷也必然滞后于事件的发生。网络媒体所能做到的,是一旦着手报道某一新闻事件,就可以基本上做到与事件同步,根据需要随时作出报道。近年来各网站所发布的新闻,在时间上已精确到以分秒计。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的确可以说是在争分夺秒,“实时”地发布新闻。
(二)新闻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变化
将“及时性”发展成为“实时性”,这是网络新闻对传播过程的时间性要求,还没有涉及到新闻的选择。从新闻选择的角度说,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在我国也许是更为根本性的变革。
近代报刊产生以来,
在阶级社会里,任何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时候,都在或隐或显、或强或弱地进行宣传,这是由新闻和宣传始终相互交织这一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却存在着是以宣传为本位还是以新闻为本位的区别。
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传播,往往强调“一切新闻都是宣传”,新闻为宣传服务。在革命战争年代,新闻传播事业以宣传为本位,具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是,宣传本位的新闻传播往往片面强调突出宣传意图,使新闻宣传带有浓厚的说教倾向,造成令人生厌的“宣传腔”。具体表现在:“不讲宣传 艺术 ,赤裸裸地展示宣传意图,重复老一套的空洞词句,口号多,空话、套话多。对事物不进行深入切实的分析,爱用高级形容词吹嘘自己,用在字眼儿说明小事物。或对敌一味地叫骂不已,缺少说理的能力。”[17]这样的宣传,很难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传播,则意味着媒体的基本职能和核心职能是报道新闻,满足人们认知社会现实变动情况的信息需要。当然,新闻本位不是不要宣传,而是要通过新闻报道更巧妙、更艺术地宣传。有研究者认为,“新浪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源自中性的商业性平台。概括地讲,新浪新闻的第一核心优势,是‘中性平台’。他不是宣传平台,没有传统媒体兴办的网站所肩负的宣传任务。同时,新浪也不是一个非宣传平台,新浪的立场、观点是鲜明的,是与国人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看看驻南使馆被炸, 台湾 地方选择的报道,你就会明白,新浪的 政治 倾向、编辑取向与各大宣传平台,是多么一致。因此,从某种角度讲,新浪是一个事实上的、有效的宣传平台,是一个不错的统战管道。人们比较乐于接受新浪提供的信息,而新浪信息绝大部分正是转自传统媒体。”[18]
以新闻为本位而又收到良好宣传效果,这是新闻传播的本性所决定的。胡乔木曾指出,“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资产阶级的新闻记者们从来不说我以为如何如何、我以为应该如何如何,他们是用他们的描写方法、排列方法,甚至特殊的(表面上却不一定是激烈的)章法、句法和字法来作战的。”[19]我们的新闻媒体和记者也必须学会运用并且善于运用客观报道的新闻宣传手法。
3.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进一步推动新闻的改革与开放
在宣传本位和宣传价值的主导下,新闻报道的范围长期以来比较狭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90年代前期,我国新闻界一直在为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而不断努力。 网络 新闻对于趣味性的突出,对于实用性的开发,对于进一步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推动新闻的改革与开放,将产生深远的作用。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信息空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新闻,会通过各种途径在互联网上发布、传播,并且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所议论。这就必然推动新闻媒体进一步扩大报道范围,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新闻来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要。
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对趣味性的重视和突出,意味着大量的负面新闻信息将得到广泛传播。像各种地质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现实中的虚假、贪婪、霸道、荒淫、畸形、落后、愚昧、卑劣、罪恶等不合乎社会实践的 规律 性、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往往是具有较高趣味性的新闻,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网络媒体要吸引人们的眼球, 自然 不会放过这些能够激发人们浏览的负面新闻。如此一来,传统媒体较少报道负面新闻信息的做法必然要发生改变,因为传统媒体不刊登,人们会到互联网上去发布、去交流。
(二)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消极影响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在促进新闻改革走向深入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最主要的问题是,趣味性的凸显对于新闻文化环境的建构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危害。
我国新闻学者在阐述趣味性时历来强调,“社会主义新闻观,从来不是仅仅把‘趣味性’这一价值标准的内容局限在自然人的‘情’和‘欲’上,而是认为,趣味性虽然离不开人的自然性的‘情’和‘欲’的内容,但是它必然还有更为广泛的选择指向,大至世界、小至家庭、儿女情怀。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活动不以追求利润作为唯一目的,而以服务于受众作为宗旨,它既不排斥人的情和欲的自然性方面,却更加注重人的情和欲的社会性方面,注重其中体现的社会 历史 内容。……所谓趣味性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健康的情趣,而不是什么低级趣味和欲望刺激的满足。”[20]
然而,目前网络新闻在趣味性的表现上,恰恰是比较注重“人的情和欲的自然性方面”。2002年8月31日出现在某知名网站新闻排行榜中的社会新闻共有20条,其中涉及色情题材的社会新闻计有8条,比例高达40%。就这些新闻标题的用语来,大多使用色情性的刺激字眼,诸如:嫖客、色魔、淫窝、奸辱、房事、性用品、性药、催情、裸身、黄碟、猥亵等,其中色魔一词出现两次。一年之后,2003年8月31日出现在同一知名网站新闻排行榜中的社会新闻,涉及色情题材的仍有8条,比例保持不变,有所改进的是其新闻标题的刺激性程度有所减弱,只出现了诸如偷欢、情人、变态男子、(与狗)兽交、通奸、保持关系、难耐寂寞、按摩女郎、裸背等词语。
值得注意是,“人的情和欲的自然性方面”往往与暴力相联系,上述某知名网站新闻排行榜中表现色情性题材的社会新闻就有典型的例子,如《女研究生落入色魔家教陷阱:被拘十天惨遭奸辱》,《台湾一变态男子两度强迫3名初中生与母狗兽交》等。所以网络媒体的社会新闻在注重“人的情和欲的自然性方面”的同时,也对暴力性题材给予了较为集中的关注。在上述某知名网站的社会新闻排行榜中,2002年的8月31日的暴力性新闻计有4条,占20%;2003年的8月31日则有5条,占25%。而且其标题的用词也都带有某种程度的暴力倾向,诸如:剁四肢、惨死、恶夫、杀人、凶魔、刺穿、摧残、血案、暴毙、强迫、打昏、惨叫、自杀、斗殴等。
如果说色情性、暴力性的社会新闻造成了网络新闻的低俗化、煽情化,那么,网络新闻对实时性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新闻的碎片化。新闻的碎片化在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2002年3月15日11:00-12:13,在北京召开了朱镕基总理上任以来的第三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各种媒体都作了报道。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少网站的报道是与会议同步滚动播出的,结果大部分报道只有两三句话,主题很分散。在新浪网上,我们看到了如下的新闻标题:
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没有着红装 (20020315 10:50)
朱镕基: 中国 今年7%的 经济 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20020315 11:07)
中央电视台记者首先提问 (20020315 11:10)
总理开场白风趣幽默 记者会心微笑 (20020315 11:17)
纷纷摄影留念 总理坐过的座位成了“抢手货” (20020315 12:30)……
网络媒体这样一种“与时俱进”的报道,必然要求记者在采集新闻的过程中就把信息一点一滴地传达出来,因而也就难以对信息进行整合性的构思与加工。快捷是快捷了,对新闻事件整体性的认知也飘散了。再加上网络媒体容量巨大,各种不同来源的消息,各种新闻背景、新闻资料,各种新闻报道形式,都可以吸纳有关的新闻报道或专题之中,势必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剧新闻的碎片化,让人难得要领。
当然,新闻的低俗化、煽情化、碎片化态势,并非完全是由网络媒体造成的。但是,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至少是起到了强化或者加剧的作用。我们在看到网络新闻价值取向变化对中国新闻传播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其消极影响,并且加以批评引导,从而使网络新闻事业在两个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注释]
[1] 黄旦:《新闻传播学》,第167页,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2] 杜骏飞:《网络新闻学》,第138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
[3][4][10][15][16] 李希光:《变形的新闻屋》第165,177,178,192,178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5] 许颖等:《从人民日报网络版改版看网上新闻媒体的 发展 策略》, .
[6][11] 转引自吴高福:《新闻学基本原理》,第191,193页,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7] 成美、童兵编著:《新闻理论教程》,第5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8] 徐耀魁主编:《西方新闻理论评析》第137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
[9] [美]朱利安•哈瑞斯、克利•雷特、斯坦利•约翰逊:《全能记者必备》,中译本,第46-47页,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年。
[12] 赵光启:《网络新闻与股市》,李希光主编:《网络记者》,第245、247页,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
[13] 杜骏飞:《新的传播,新的人——关于泛传播研究的对话实录》, .
[14] 蔡贵方:《新闻策划要述》第二章第二节《新闻策划和新闻价值新闻规律》, /?page=/
[17] 刘建明主编:《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第74页,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
[18] 孙坚华:《新浪网新闻的比较竞争力》,邓炘炘、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第339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19]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第226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
[20] 吴高福:《新闻学基本原理》,第196页,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