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论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特点

发布时间:2015-07-04 20:41
摘要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其采访和普通报道方式不同,具有相对独立、更加科学、投入较大以及更加复杂等特点。
  关键词 调查性报道 采访 特点
  
  abstract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is one kind of report to reveal the truth,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report and possesse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e independence, more science, much input, more complexity and so on.
  key words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interview characteristics
  
  调查性报道的采访就是调查记者为了实现新闻的大众传播,通过各种方式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开展独立、系统、科学的调查研究活动的总称。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方式,具有揭示性、相对独立性、科学性、艰危性和显著性等特点。调查记者的采访是调查新闻活动的起点,调查性报道的特点从记者的采访活动开始就表现出来。
  
   一、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相对独立
  
   调查记者的采访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采访活动。相对独立是指调查记者的采访是一种独立自主的采访活动,而不是仅仅依托于某个部门的调查结果。
   美国新闻学者威廉.c.盖恩斯认为:“调查性报道必须是记者原创的作品,而不是公共机构的调查报告;他们所提供的是没有记者进取精神就不能披露的信息;他们对于公众具有重要的意义”。①罗伯特.格瑞斯(robert e)强调:“在调查性报道中,调查和搜集必须是记者原创行为,而不是另一个人或者另一个组织的调查行为。选题和采访必须由新闻媒体独立进行”。②
  与此相对应,我国的新闻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也越来越认同记者在调查性报道中的独立调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制片人张洁认为,调查性报道必须符合三个要件,其中第一条就是记者独立展开调查。南京大学新闻学者杜骏飞、胡翼青在论述调查性报道和批评性报道的区别时指出:“较为重大的批评性报道,大都是在内部已经得出结论的情况下才展开的,有些甚至中可以说是一种情况通报……然而,调查性报道不是这样,它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最初没有任何结论,甚至没有任何线索,全要靠记者的深入挖掘来完成这一过程。”③
   在新闻实践中,每一则调查性报道都渗透着调查记者的辛苦劳动。他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新闻线索,然后确定选题,策划调查方案,在调查时,他们要采访各种消息源,尽最大努力找到第一手资料,寻觅知情人、目击者。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调查记者还要避开权力集团为他们设置的重重障碍,有时候甚至是死亡的威胁。美国著名调查记者西摩.m.赫什是一个令美国官方感到恐怖的人,因为它的调查性报道总能够掀起轩然大波。1968年,美国一个连队在越南广义省美莱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一个村子的居民全被杀害,不少妇女遭到性侵犯。西摩.m.赫什偶然了解到一个美军中尉因为杀害越南平民将被送上军事法庭的消息后,就冲破重重障碍到监狱找到了这个军官,从他的嘴里,西摩.m.赫什了解了整个事件的真相,并且写出了《在美莱,我们疯了》这篇美国官方极不愿意看到的调查性报道。报道刊出后,数十家媒体转载,在美国导致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西摩.m.赫什并没有就此罢手,他又深入采访参与美莱大屠杀的美军士兵,写出了《美莱四号:对一场大屠杀和其后果的报道》,这些报道最后获得了1970年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报道奖。对美莱大屠杀的报道是西摩.m.赫什的成名作,此后,他又采写了很多有影响的调查性报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美国监狱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揭露。在采写这则调查性报道作品时西摩.m.赫什遇到了来自军方的重重阻力,但是他仍然通过独立的调查采访摸清了新闻事实,并且勇敢地公布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调查记者的采访虽然是一种主体意识很强的采访活动,但是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在很多情况下,调查记者的采访活动需要其他人和机构的帮助,尤其我国的调查记者,更需要国家党、政机关、司法部门的配合。
   因为这首先是调查记者获得新闻线索的需要。调查记者不排斥个人或者机构提供的新闻线索,只要他们的报道有记者深入的调查,报道的对象是被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或者被忽视的社会问题,那么它的报道就是调查性报道。
   调查记者需要其他人或者机构的帮助也是保护自己的需要。很多时候,调查记者面对的是恶势力,如果他们一味单打独斗,就有可能遇到危险和不测,许多血淋淋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调查记者在不影响报道实质的前提下主动获取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不失为明智之举。
   另外,调查记者并不是“无冕之王”,在他们面前也会有很多法律禁区,有时候为了把调查进行下去,调查记者也必须取得有关部门的配合。2000年,《新快报》记者得到新闻线索:粤西电白县有人利用bp机准备在高考时组织大规模作弊活动。《新快报》记者立刻派记者进行了前期调查,在初步掌握证据后,报社考虑到舞弊事件牵涉到教育部门及公安部门,作弊事件的调查取证以及今后的处理也必然离不开这两个部门,于是将这一情况分别向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公安厅作了反映,这两个部门当即决定派人赶往电白调查。在《新快报》和两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电白高考舞弊事件被彻底揭露出来,有关责任人受到了严肃处理。《新快报》通过这次调查报道既扩大了影响,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广东省教育厅考试中心负责人说:“这次《新快报》记者深入暗访掌握的主要线索为破案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快报》立了一大功”。广东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在对记者表示衷心感谢之余不止一次说:“和公安人员相比,《新快报》记者的暗访能力毫不逊色”。④
  在采访时,调查记者常常会陷于两难境地。单纯看重报道的独立性就可能会举步维艰,有时甚至调查不下去;而过分依赖某些部门又会丧失报道的调查品质,使报道流于一般,有时甚至由于报道了对方提供的不实信息导致虚假新闻出笼。这时候,调查记者需要把握好度,要像一个游走在水火之间的高明魔术师,通过适度的调谐,使水火不容变成水火相济。
  
  二、调查性报道的采访更加科学
  
  调查记者的采访不是盲目和随意的,而是有科学的规定和方法,它是一种融合了新闻采访学、侦查学、证据学、社会调查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社会行为。
   新闻采访学是调查记者采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工作者采访活动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它,新闻工作者可以了解新闻采访的一般规律,明白新闻采访的一般流程,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这些是作为调查记者必须首先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果调查记者缺乏这些知识,他就无从知晓从哪里获取新闻线索,即使获取了新闻线索也无法判断其新闻价值,到了新闻现场,更不会选择采访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采访方法。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调查记者,我们必须要从打好自己的新闻采访业务根底做起。

   侦查学是研究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侦查部门如何通过科学的侦察手段和技术发现、揭露和证实违法犯罪活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目前,侦查学已经发展出刑事侦查学、侦查心理学、现场查勘学、侦查思维学等学科分支。侦查学中的许多知识对调查记者有借鉴价值,比如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措施、方法、谋略等等,有人曾经把调查记者称为“侦探记者”,就是因为他们在调查采访活动中运用了大量侦察学的方法和技术。
   调查记者不但要“用事实说话”,还要学会“用证据说话”。证据是事实的一部分,但又不是普通的事实,这就需要调查记者掌握证据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证据学是研究在诉讼或者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其他法律事实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学科。⑤而证据实际上是一种认定事实的基本方法,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认识经验和认识手段。⑥调查记者的报道对象是损害公众利益的个人或者组织,他们的目的是揭露犯罪,曝光黑幕,因此在调查过程中就需要记者运用证据学的知识寻找可以说明问题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害人的陈述、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笔录、视听资料等等。
   注重证据不但是节目调查的需要,也是调查记者自我保护的手段。调查记者是行走在危险边缘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惹上新闻官司。据不完全统计,仅1988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新闻侵权诉讼就达200多起。在第一次新闻侵权诉讼十年后的1996年,全国新闻侵权案件已经超过一千件。到2004年6月底,全国各地发生的新闻侵权诉讼案件达到了三千多件,⑦这些案件中不乏由于调查性报道引发的诉讼。新闻侵权诉讼数量的与日俱增为调查记者敲响了警钟,在采访时必须注重证据的搜集,报道中每一个观点和结论都必须要有强有力证据的支持,这样,即使调查记者因为报道站在了被告席上也能够全身而退。
   调查性报道有时还要用到社会调查的方法。社会调查方法被引入新闻传播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诞生了一种被称作“精确新闻”的报道方式。精确新闻是指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运用制作量表、搜集数据、实验调查、内容分析等社会学研究方法来搜集信息、调查研究的采访方法。说起精确新闻的诞生,其中还有调查性报道的功劳,在1964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评选中,调查性报道获得了6项奖励中的4项,一时间,调查性报道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但是个别调查记者却无法忍耐调查性报道耀眼光环后的艰苦劳动,就通过记录传闻、留言来报道新闻,使调查性报道声誉受损,人们普遍呼唤一种“科学”的新闻报道方式,后来,调查记者也把一些社会调查方法引入调查性报道,丰富了调查性报道的采访手段。
  
   三、调查性报道的采访投入较大
  
   调查性报道和一般新闻报道方式不同,它更多地体现着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对时新性的要求并不高。由于调查性报道的时间要求相对较低,对客观事实的深入调查又比较艰苦,所以调查性报道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新闻调查》采访制作一期节目至少要半个月以上,陈峰报道“孙志刚事件”用了一个多月,王克勤采写《的哥的姐怨声载道——揭开北京出租车业垄断内幕》用了半年时间,《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连续跟踪报道一直持续了三年零七个月。西方国家的记者在采写调查性报道时花费的时间更多,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揭开“水门事件”的黑幕用了22个月。而美国《费城问讯报》记者毕辛格、彼德尔和图尔斯基在采写《法院的失序》这篇报道时,竟然花费了3年多时间。
   调查性报道不仅需要记者投入大量时间,还需要他们投入大量劳动,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调查性报道的几乎所有环节都要比其他报道投入大。例如选题,调查性报道的选题比较苛刻,要求既要是被掩盖或者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或者社会问题,还要求有调查的空间和文本的张力,如果新闻事实过于简单,那么调查出来的报道就不会对受众有吸引力,正因为有了一个好选题,调查性报道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调查记者是在精挑细选之后才开始采访的。记者的调查采访是最辛苦的环节,《武汉晨报》摄影记者王浩为了拍摄一伙“飞车大盗”偷盗铁路运输物资的情景把自己打扮成乞丐并且装疯卖傻13天,终于摸清了这伙人作案的整个过程,他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刊登在报纸上并且帮助公安干警将这个60多人的“飞车大盗”团伙一网打尽。有时候,记者为了能够调查清楚事实,甚至“踏破铁鞋、掘地三尺”。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地方报纸与美联社共同完成了一项关于某研究机构开发财团行贿的调查性报道。那次调查性报道的成功,最终取决于翻腾垃圾场。一开始,记者怀疑该财团有经济问题,要求采访,但是遭到拒绝,经过了两年的辛苦调查,他们掌握了一些材料,但是关键性的财务收支记录一直没有找到,最后根据勤杂工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了垃圾场,他们穿上工作服,开着推土机,把堆积三年的垃圾场翻了个底朝天,结果真地找到了几个球箱,在箱子里发现了原始的财务收支纪录,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写出了成功的调查性报道。
   另外,调查性报道的采访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威胁和利诱时刻考验着调查记者的职业精神,调查记者需要有“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信念,才能抵制住各方压力为公众仗义执言。
   调查性报道的采访是一种投入较大的采访还体现在它的投入产出比上。由于调查性报道的特殊性,调查记者费尽周折采制的报道不一定都能够刊播,有时候会被无情地“枪毙”。《新闻调查》尽管是中央一级新闻媒体的拳头栏目,仍然会遇到各种阻力,据统计,《新闻调查》中不能正常播出的节目约占所有节目的10%。
  “无限风光在险峰”。尽管调查性报道是一种投入巨大,有时候甚至需要记者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报道形式,但是它仍然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媒体和记者趋之若鹜,无怨无悔地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四、调查性报道的采访更加复杂
  
  相对于其他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采访更加复杂。记者最基本的采访方法有四种:访问、搜集资料、观察和体验感受(包括暗访)。记者采访一般的新闻报道大多只需要运用其中的两三种,而调查记者在采访时经常要运用三种
  方法,甚至将四种方法综合运用。
  
   我们以《焦点访谈》2002年1-3月播出的调查性报道为例,看这些节目中运用了几种采访方法。注:a代表搜集资料;b代表访问;c代表观察;d代表体验感受。
  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不仅方法复杂,采访对象也比较复杂。调查记者要完成一个报道需要跑很多部门,采访很多人。比如安徽省有一个被判刑的犯人到派出所要求重上户口时才被发现是一个未服刑的犯人。调查记者在采访这件事时就调查了以下对象:(1)犯人本人;(2)法院;(3)看守所;(4)监狱;(5)公安局;(6)犯人家乡;(7)司法专家(8)法律规定(9)司法部门的有关领导(10)其他知情人或者当事人;(11)检察院。⑧王克勤在采访北京的出租车市场时采访了100多名出租车司机,联系了30多个机关单位和20多家出租车公司。
   由于调查性报道投入大,影响显著,所以采访环节也相对复杂。《新闻调查》的采访分三个大环节:选题——前前期调查——前期拍摄。每个大的环节又可以分成一些小环节,比如选题又可以分成选题遴选——选题申报——选题策划。《新闻调查》的前前期调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节,据《新闻调查》的制片人张洁介绍,前前期调查指的是在正式拍摄前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它一般由编导和策划来完成,就是对事件的新闻源、核心当事人进行核实。为什么要进行前前期调查?是由于《新闻调查》是一个非常大的栏目,摄制组一般由5到6个人组成,两个摄像一个录音,加上编导和出镜记者。这样一种大的投入,必须保证事实值得《新闻调查》去开掘。但是在目前新闻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信息源与事实本身出入较大。前期调研对大投入栏目非常必要,前期调研回来后,会形成一个详细的拍摄策划案,经过认可,整个摄制组就到一线进行采访拍摄,这个过程大概是十天左右。
   总之,调查记者的采访特点决定了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报道的特殊报道方式。调查记者的采访是调查性报道的起点,它决定着报道的写作,因此在整个报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注释
  1 威廉.c. 盖恩斯著:《调查性报道》,刘波、翁昌寿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第3页。
  2 [美]布兰特.休斯顿 莱恩.布卢兹斯 史蒂夫.温伯格著:《调查记者手册—文件、数据及技巧指南》,张威、许海滨译,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第2页。
  3 杜骏飞、胡翼青著:《深度报道原理》,新华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第39-40页。
  4 新快报《深度阳光》编辑委员会编著:《深度阳光——新快报调查性新闻十大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42页。
  5 樊崇义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第12页。
  6 陈浩然著:《证据学原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第2页。
  7 刘海涛 郑金雄 沈荣著:《中国新闻官司二十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第2页。
  8 欧阳明著:《深度报道写作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33页。

上一篇:高校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美国总统大选中的网络媒体影响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