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期刊的战略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04 20:42
摘要 当前教育期刊面临着突出的发展困境。本文以《今日教育》为个案,探求了教育期刊的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对教育期刊数字化时代发展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教育期刊 长效机制 战略思考
abstract the current education journals faced with the highlight the p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oday's education" for the cas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journals long-term mechanism, and education journals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age to think.
key words journal of educationlong-term mechanismstrategic thinking
一、教育期刊发展现状
教育期刊,是一种以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使命的教育专业传媒,富有鲜明的教育主导性、鲜明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行业依赖性,发挥着与其他报刊不同的特殊责任和传播功能。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促使教育期刊生态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单一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模式逐渐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仍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的报刊,它主要集中在各省市教育报刊社(期刊社),二是由党报党刊主办的教育报刊,三是从属于各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育类报刊。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都成立了教育报刊社或期刊社,承担着指导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引导职能。从覆盖面来看,涉及全国100多万所学校的1000多万教师,再加上教育研究部门、行政部门和学生,共2亿多教育人口。从发行量看,目前全国公开出版的9400多种杂志中,49%是教育类杂志,每年全国杂志总印数的40%以上是教育类期刊。①各教育期刊通过不懈的自身建设,已具备了超常规发展的条件:逐步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国期刊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教育媒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之时,数字化浪潮已然兴起,网络成为城市主流传媒,平面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压缩,期刊读者市场占有率20年来并没有增加,全国期刊每年总印数始终没有突破30亿册,每年人均不到3册,是美国人均的1/10,日本的1/13,期刊拥有的日均读者占居民总数的19.5%,教育期刊的受众数量流失严重,②面临着明显的发展困境:
1. 体制困境
部分报刊社领导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没有明确的独立的法人地位,党政主管部门在如何运用行政推动与市场整合相结合的手段显得缺乏经验和成效,没有发挥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极大地制约了教育期刊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发展。
2. 同质化竞争困境
作为小众媒体教育期刊长期缺乏传媒战略规划,办刊理念、定位、操作手法都有相当程度的同质化倾向,恶劣争夺受众,致使传播资源重复浪费现象严重。
3.低市场化发行困境
长期以来,教育期刊发行数量高而市场化程度低,发行渠道强而抗风险能力弱。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修订《义务教育法》、严惩商业行贿,共同催生了2005年开始显现的“收费断源、渠道断流、工作断线”的严峻现实,教育期刊惯有的发行机制面临洗牌,传统经营模式遭遇瓶颈,发行方式面临拐点。
《今日教育》创办于2001年,原为重庆市教委机关刊物。2003年,由原重庆市教委主管主办划转到重庆出版社主管、主办,并委托重庆市教科院承办,《今日教育》(半月刊)是上半月刊为教师版,下半月刊为学生版,读者群为广大中小幼教师、基础教育工作者及小学3-6年级学生。成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内基础教育界惟一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教育刊物。笔者以其为个案,探讨分析新形势下教育期刊的长效发展机制,并对未来该类期刊的战略发展简要提出一些思考。
二、教育期刊长效发展机制
1.期刊定位机制
期刊定位,指期刊经营者根据读者的需求及竞争者在市场上的情况,对期刊的经营、服务确立目标,塑造形象,并把这种形象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了解、认知,从而确立期刊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期刊定位机制应包括明确的定位目标,详细的定位阐述,实效的定位效果。
从受众看,《今日教育》覆盖了目前全国教育类媒体的两大读者类群,即针对教师和针对学生;从内容上看,《今日教育》则属于教育综合类刊物。在进行定位时,一方面了解竞争者,以及其他省市地方教育杂志的特色优势及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同时制作大量读者问卷和专家问卷研究读者对该类刊物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包括对实物属性的要求和心理上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实力,做出科学的定位:认为重庆市教育界(尤其是基础教育界)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情感上需要的是有一本真正属于教育阵地的“品牌”教育杂志,最终把《今日教育》定位为“一本基础教育的主流杂志”,为此,要实现由过去一本普通的教育教学期刊,转变为重庆教育“第一刊”,成为重庆教育主流宣传阵地。《今日教育》杂志的办刊理念是:“主流教育媒体,深度影响教育生活”,编辑理念是:“直击新锐的教育话题,回归本原的教育问题,指向实践的教育智慧,描绘今日之教育景观”,服务理念为:“关注并引领教育、教学潮流,服务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这三大理念指导下,从四个层面来构筑“主流平台”:主流的内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和信息;主流的读者,关注并投身于基础教育改革,活跃在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主流的市场,重庆市乃至全国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阵地;主流的广告,对主流市场进行最充分、最优质的广而告之。
通过鲜明的期刊定位,实现创造品牌差异,创造期刊竞争优势的机制效果,并为制定各种营销策略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广告以满足学校教育发展为主,定价要忠实主流读者的需求,发行在借助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扩大终端受众,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
2.内涵式发展机制
《今日教育》全力推进与市场接轨,杂志社采用股份制企业运作模式,领导管理体制实现了完全的总编责任制,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刊物的行业影响力和地区影响力。
(1) 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强化专业性、服务性。《今日教育》拥有传统优势资源——承办单位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全市的教育教研及考试研究中心,精心培育了一系列权威业务产品;整合一套新增资源——主管、主办单位重庆出版社,介入出版行业,新增《读写舫》、《职教新航线》两类月度读物产品,进一步拓宽受众口径,形成一刊两书的期刊杂志群;用好一套政策资源——名誉单位重庆市教委,开发大量合作项目,并促成市教委正式发出“渝教办[2008]74号”专门文件,从政府角度明确界定今日教育的主流媒体地位,成为重庆市所有教育刊物和学生类报刊中的“惟一”。
3.突破“三压”,创新赢利机制
面对“收费断源、渠道断流、工作断线”教育期刊发行运营的“三压线”,《今日教育》立足于积极健全多级发行网络,谋求深入市场终端,将“断”掉的“流”连接上。把建立健全有效的经营网络作为参与竞争﹑扩大影响的最重要环节,逐步摆脱单纯依靠系统资源开展发行工作、系统失效则发行失败的不利格局。在原二级经营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三级经营网络,即:①以教委系统为主线的教育行政网络;②以教研系统为主线的教研科研网络;③及以校园为单位的校园网络。今日教育探索出一套新的盈利模式:
——跨出媒体行业,利用资本纽带,投资有效项目。依托期刊产品,衍生项目产品,如各种赛事、营利性活动、会展等。
——加强广告工作,增加广告收益。受行业媒体的身份制约,广告工作一直是教育期刊经营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一是经营目标加入广告营业额考核项目,二是通过编辑人员参与,拉升了校园广告量,三是落实了广告奖励。广告代理制因为要规避负面效应,目前仍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
——探索规模经营,实现教育期刊集群化、系列化。目的是通过整合优势的出版理念、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刊物定位、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经营发行等各个方面,实行期刊群横向扩张。
三、结语:数字化时代教育期刊发展战略思考
以《今日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期刊,在摆脱传统媒介定势,实现超常规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未来,数字化是媒介业未来发展最大的致变和推动因素。发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业发展战略的重构,对教育期刊提出了更加前沿和迫切的要求。教育期刊要突破纸质化媒介本身的局限,实现跨媒介生存,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开展期刊网站建设。这一过程会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纸质期刊群服务的阶段,其处于附属的地位,主要是为推广杂志、介绍内容介绍内容,提供和读者之间进行互动平台;第二个阶段是成为专业教育网站,根据读者需求,围绕系列期刊和图书,为读者提供内容服务、功能服务和商务服务。在上述两个阶段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下一阶段盈利模式的突破式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阶段不只满足于系列杂志本身,还将包括广告经营、电子商务、短信、彩信、收费邮箱等在内的能赢利的几乎所有模式。而逐渐开放的以收费电子邮件、网站短信息的新盈利模式将为期刊网站发展提供较乐观的前景,届时,教育期刊应建立起多媒体的产品链条,延伸品牌价值,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价值的“碎片化”与消费媒介的“组合化”。③这一显著特征将改变单一媒体所实施的“全程传播”的服务模式,任何不同媒介都将因其独一无二的功能参与到一个传播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育期刊不再有“小众”媒体的优势,而面临大众媒体的洗牌,只有建构起从媒体资源到媒体能力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在喧嚣的数字时代分享属于自己的一杯羹肴。
注释
1.2 张巨睿:《“三断”使教育报刊发行思变》,中国教育先锋网,2007年8月10日。
3 喻国明:《“u化战略”——纸媒生存的大趋势》,《传媒》,2006年10月。
关键词 教育期刊 长效机制 战略思考
abstract the current education journals faced with the highlight the p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oday's education" for the cas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journals long-term mechanism, and education journals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age to think.
key words journal of educationlong-term mechanismstrategic thinking
一、教育期刊发展现状
教育期刊,是一种以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使命的教育专业传媒,富有鲜明的教育主导性、鲜明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行业依赖性,发挥着与其他报刊不同的特殊责任和传播功能。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促使教育期刊生态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单一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模式逐渐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仍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的报刊,它主要集中在各省市教育报刊社(期刊社),二是由党报党刊主办的教育报刊,三是从属于各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育类报刊。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都成立了教育报刊社或期刊社,承担着指导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引导职能。从覆盖面来看,涉及全国100多万所学校的1000多万教师,再加上教育研究部门、行政部门和学生,共2亿多教育人口。从发行量看,目前全国公开出版的9400多种杂志中,49%是教育类杂志,每年全国杂志总印数的40%以上是教育类期刊。①各教育期刊通过不懈的自身建设,已具备了超常规发展的条件:逐步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国期刊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教育媒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之时,数字化浪潮已然兴起,网络成为城市主流传媒,平面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压缩,期刊读者市场占有率20年来并没有增加,全国期刊每年总印数始终没有突破30亿册,每年人均不到3册,是美国人均的1/10,日本的1/13,期刊拥有的日均读者占居民总数的19.5%,教育期刊的受众数量流失严重,②面临着明显的发展困境:
1. 体制困境
部分报刊社领导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没有明确的独立的法人地位,党政主管部门在如何运用行政推动与市场整合相结合的手段显得缺乏经验和成效,没有发挥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极大地制约了教育期刊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发展。
2. 同质化竞争困境
作为小众媒体教育期刊长期缺乏传媒战略规划,办刊理念、定位、操作手法都有相当程度的同质化倾向,恶劣争夺受众,致使传播资源重复浪费现象严重。
3.低市场化发行困境
长期以来,教育期刊发行数量高而市场化程度低,发行渠道强而抗风险能力弱。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修订《义务教育法》、严惩商业行贿,共同催生了2005年开始显现的“收费断源、渠道断流、工作断线”的严峻现实,教育期刊惯有的发行机制面临洗牌,传统经营模式遭遇瓶颈,发行方式面临拐点。
《今日教育》创办于2001年,原为重庆市教委机关刊物。2003年,由原重庆市教委主管主办划转到重庆出版社主管、主办,并委托重庆市教科院承办,《今日教育》(半月刊)是上半月刊为教师版,下半月刊为学生版,读者群为广大中小幼教师、基础教育工作者及小学3-6年级学生。成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内基础教育界惟一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教育刊物。笔者以其为个案,探讨分析新形势下教育期刊的长效发展机制,并对未来该类期刊的战略发展简要提出一些思考。
二、教育期刊长效发展机制
1.期刊定位机制
期刊定位,指期刊经营者根据读者的需求及竞争者在市场上的情况,对期刊的经营、服务确立目标,塑造形象,并把这种形象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了解、认知,从而确立期刊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期刊定位机制应包括明确的定位目标,详细的定位阐述,实效的定位效果。
从受众看,《今日教育》覆盖了目前全国教育类媒体的两大读者类群,即针对教师和针对学生;从内容上看,《今日教育》则属于教育综合类刊物。在进行定位时,一方面了解竞争者,以及其他省市地方教育杂志的特色优势及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同时制作大量读者问卷和专家问卷研究读者对该类刊物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包括对实物属性的要求和心理上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实力,做出科学的定位:认为重庆市教育界(尤其是基础教育界)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情感上需要的是有一本真正属于教育阵地的“品牌”教育杂志,最终把《今日教育》定位为“一本基础教育的主流杂志”,为此,要实现由过去一本普通的教育教学期刊,转变为重庆教育“第一刊”,成为重庆教育主流宣传阵地。《今日教育》杂志的办刊理念是:“主流教育媒体,深度影响教育生活”,编辑理念是:“直击新锐的教育话题,回归本原的教育问题,指向实践的教育智慧,描绘今日之教育景观”,服务理念为:“关注并引领教育、教学潮流,服务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这三大理念指导下,从四个层面来构筑“主流平台”:主流的内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和信息;主流的读者,关注并投身于基础教育改革,活跃在基础教育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主流的市场,重庆市乃至全国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阵地;主流的广告,对主流市场进行最充分、最优质的广而告之。
通过鲜明的期刊定位,实现创造品牌差异,创造期刊竞争优势的机制效果,并为制定各种营销策略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广告以满足学校教育发展为主,定价要忠实主流读者的需求,发行在借助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扩大终端受众,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
2.内涵式发展机制
《今日教育》全力推进与市场接轨,杂志社采用股份制企业运作模式,领导管理体制实现了完全的总编责任制,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刊物的行业影响力和地区影响力。
(1) 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强化专业性、服务性。《今日教育》拥有传统优势资源——承办单位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全市的教育教研及考试研究中心,精心培育了一系列权威业务产品;整合一套新增资源——主管、主办单位重庆出版社,介入出版行业,新增《读写舫》、《职教新航线》两类月度读物产品,进一步拓宽受众口径,形成一刊两书的期刊杂志群;用好一套政策资源——名誉单位重庆市教委,开发大量合作项目,并促成市教委正式发出“渝教办[2008]74号”专门文件,从政府角度明确界定今日教育的主流媒体地位,成为重庆市所有教育刊物和学生类报刊中的“惟一”。
2.实践杂志本位,树立重庆主流教育媒体的形象和地位。2008年第1期《今日教育》作为全市2008年度教育工作会议资料,该期特别报道《奠基和谐——2007,发生在重庆的教育故事》深入解读“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影响广泛。从2月开始,系列报道“统筹城乡发展,区县是支点”的“特别策划”,多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纷纷致电咨询报道情况,表示受到启发“震动很大”。3月,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分别致电或致函今日教育杂志社,希望每期报送《今日教育》,以便及时了解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状态,特别是基层教师生活和专业发展状态。《今日教育》应邀全程参与重庆市教委几部重点宣传书籍《2008重庆教育发展报告》、《重庆“两基”工作纪实》策划、组稿、编写、出版工作。以杂志策划、报道为抓手,凸显主流视角,实现《今日教育》杂志转型,显著提高办刊水平,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
3.突破“三压”,创新赢利机制
面对“收费断源、渠道断流、工作断线”教育期刊发行运营的“三压线”,《今日教育》立足于积极健全多级发行网络,谋求深入市场终端,将“断”掉的“流”连接上。把建立健全有效的经营网络作为参与竞争﹑扩大影响的最重要环节,逐步摆脱单纯依靠系统资源开展发行工作、系统失效则发行失败的不利格局。在原二级经营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三级经营网络,即:①以教委系统为主线的教育行政网络;②以教研系统为主线的教研科研网络;③及以校园为单位的校园网络。今日教育探索出一套新的盈利模式:
——跨出媒体行业,利用资本纽带,投资有效项目。依托期刊产品,衍生项目产品,如各种赛事、营利性活动、会展等。
——加强广告工作,增加广告收益。受行业媒体的身份制约,广告工作一直是教育期刊经营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一是经营目标加入广告营业额考核项目,二是通过编辑人员参与,拉升了校园广告量,三是落实了广告奖励。广告代理制因为要规避负面效应,目前仍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
——探索规模经营,实现教育期刊集群化、系列化。目的是通过整合优势的出版理念、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刊物定位、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经营发行等各个方面,实行期刊群横向扩张。
三、结语:数字化时代教育期刊发展战略思考
以《今日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期刊,在摆脱传统媒介定势,实现超常规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未来,数字化是媒介业未来发展最大的致变和推动因素。发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业发展战略的重构,对教育期刊提出了更加前沿和迫切的要求。教育期刊要突破纸质化媒介本身的局限,实现跨媒介生存,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开展期刊网站建设。这一过程会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纸质期刊群服务的阶段,其处于附属的地位,主要是为推广杂志、介绍内容介绍内容,提供和读者之间进行互动平台;第二个阶段是成为专业教育网站,根据读者需求,围绕系列期刊和图书,为读者提供内容服务、功能服务和商务服务。在上述两个阶段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下一阶段盈利模式的突破式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阶段不只满足于系列杂志本身,还将包括广告经营、电子商务、短信、彩信、收费邮箱等在内的能赢利的几乎所有模式。而逐渐开放的以收费电子邮件、网站短信息的新盈利模式将为期刊网站发展提供较乐观的前景,届时,教育期刊应建立起多媒体的产品链条,延伸品牌价值,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时代的媒介价值的“碎片化”与消费媒介的“组合化”。③这一显著特征将改变单一媒体所实施的“全程传播”的服务模式,任何不同媒介都将因其独一无二的功能参与到一个传播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育期刊不再有“小众”媒体的优势,而面临大众媒体的洗牌,只有建构起从媒体资源到媒体能力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在喧嚣的数字时代分享属于自己的一杯羹肴。
注释
1.2 张巨睿:《“三断”使教育报刊发行思变》,中国教育先锋网,2007年8月10日。
3 喻国明:《“u化战略”——纸媒生存的大趋势》,《传媒》,2006年10月。
上一篇:试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