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学专业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04 20:42
摘要 “融媒体”时代为大学新闻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新闻学教学改革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可以从多学科知识、多种传媒技术和媒介素养的培养等方面来进行教学改进与创新,同时注重新型师资力量的培训。
  关键词 融媒体 新闻学 专业教学
  
  “融媒体”时代即媒介融合形态的社会时代。“媒介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传播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型的作业模式催生的“融合新闻”已逐渐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以信息海量、双向互动性、共享性、全时性等优势独树一帜的数字媒体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综合表现方式,受众群体激增。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纷纷占据网络高地,发挥网络的多媒体综合性,形成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
  在这样的媒介发展趋势之下,高校的新闻学以及相关的传媒类专业教学应当及时地进行专业研究与教学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传媒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新闻专业教学较之于传媒业界往往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更要求同时作为新闻学研究者和传授者的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师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在不断更新的传媒业发展面前处于优势领先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提出在“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学教学新思路,首先要先了解“融媒体”。
  
  一、“融媒体”的特点
  
  1 新闻业务整合中的资源共享
  “媒介融合”突破媒体之间的限制,整合所有的媒介,统一规划与协调,资源共享、建立新的新闻采编流程。www.lw881.com首先集中力量采集新闻素材,然后再根据各自受众的群体分类将新闻内容加工为文字、音像等形式,制成不同文本风格的新闻产品,提供给不同的媒体平台传播给受众。同样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
  这一特点的完美体现来自媒介整合的先锋——美国媒介综合集团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建立的“坦帕新闻中心(tampa’snewscenter)”,它是美国新闻界公认的进行媒介融合试验比较成功的典范。2000年,该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在坦帕市建造了一座传媒大厦,将属下的《坦帕论坛报》、网站tampa bay online、电视台wfla-tv集中起来运行。虽然这几家媒体有各自独立的人员、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但实行资源共享。集团设立“多媒体新闻总编辑”,管理协调三种媒介传播渠道的信息分流工作。大楼内部设有统一的突发新闻指挥台,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新闻传递给分布在其四周的三家媒体,并有专人指挥、协调对新闻的采访,力求让三家媒体在采访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新闻信息传播的流畅性和新闻业务的协调性。
  2 新闻载体性能数字化
  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体发展至今已经呈现边缘淡化、相互融合的传播形态。传播终端数字化,电信服务商和互联网服务商纷纷介入到传播终端的领域中,与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推出各种数字终端来作为新闻内容的载体,进入到人们的信息生活中。
  有研究者认为,“经历了150年的历史进程,电信业和传媒业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从各自独立的产业状态逐渐发展为大媒体产业。基于产业融合而诞生的大媒体产业是一种具有跨国家、跨专业、跨媒介特点的新型产业生态和产业群。”大媒体产业的形成打造了统一协调的技术基础和网络平台,提高信息传播的数字化竞争力,推进新闻载体性能数字化进程。
  3 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
  “融媒体”时代首先摒弃单一的传播形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和flash集于一体,在视觉传达上打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的信息产品。有研究者认为,“媒介融合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多更方便的根据信息内容传播的需要来选择和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内容产品的生产进一步与传播的载体分离,载体的使用将完全服务和服从于内容。”

  二、新闻学专业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融媒体时代”给我国媒体行业带来的全面改革,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实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学专业教学。目前新闻传播学科在大学本科阶段设定的专业方向,基本上是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全方位进入新闻传播领域之前设定的。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界限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以传统报业教学为主,缺乏对新媒体介入后的当前报业新状况的介绍;面对以网络为核心的各种新型传播技术,无力进行这些新技术的教学;过分强调专业细分,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媒体等专业人才进行割裂培养,难以适应当前不断出现的跨媒体集团所需要的复合型的新型新闻人才等等问题。笔者认为,在首先解放思想的大前提下,回归到新闻教学的学科架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平台等基本问题在当前的创新结合来进行突破改革,接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
  1 注重以新闻学为中心的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拓宽
  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是在中国新闻教育长期发展的历史下形成的,课程设置的核心部分是新闻传播业务和新闻理论的根基。但是。由于长期以往的新闻教学介质形态的分割致使新闻学教学只传授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的专业知识,新闻类人才培养仍停留在传统媒介技术的需求上,同时新闻学的核心课程未能将快速发展的业界成果和日益深入的学界探索成果及时充实到课程体系之中,致使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受到程度性的制约。社会进步要求新闻教学应注重以新闻学为中心的各学科知识渗透拓宽。
  首先,要在通识教育层面进行调整改革,通识教育应该涉及文化、历史研究、自然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经济学等等学科类,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平台,引领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去思考、认知社会,培养学生的良好新闻素质。
  其次,“融媒体”时代的新兴领域需要大量的具备媒体融合理念与操作技术才能的人才。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带来的急需媒体融合人才去设计精准定位的产品内容。新课题对高校教学的要求注重传媒学和经济学科的渗透,培养新型的传媒市场经济管理人才、市场观察人才等等。
  2 重视多种传媒技术的综合使用能力培养
  目前,具有竞争优势的网络媒体需要大量兼具平面媒体、网络和广电等多种技能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国内多数媒体集团已经开始了部分融合。如报社纷纷办网站,广电集团办报办刊等。一些有前瞻眼光的媒体集团在品牌融合、管理融合、组织融合和营销融合上寻求突破点。然而,这些从事所谓的媒体融合探索工作的人几乎都是被赶鸭子上架的,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很少有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既能采用文字报道。又能进行网络、视频、广播等多种形式的报道。
  高校新闻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室内上课、毕业前“粗放式”的实习的学习形式,而是重视多种传媒技术的综合使用能力,为学生创造专业的实习机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兼容共举。比如学校可以与主流媒体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媒体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媒体联手培养学生的实务工作能;学校可以与电视联合建设专业平台,将学生融入可播出的时政性、新闻性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端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和核心技术;着手建设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数字化学生媒体实习平台,让学生全面体验新闻实务工作的完整过程;注重打造一个“融合性平台”系统,教学、实验、实习的融合和多种媒体技术平台的融合为培养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专业人才提供教学改革的新平台,实现培养目标——“全能型”复合型传媒人才。
   3 强调从传媒制作者的角度培养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
  “融媒体”时代产生的融合新闻是各类型专业媒介新闻传播业务的融合,也是普通公民借助网络媒介参与新闻传播的一种“共享式”的新闻实践活动。当媒介组织之外的个人成为新闻传播者的时候,新闻媒体不仅更将“公众化”,而且将越来越多地扮演“公共交流平台”的角色。在这个平台上,公众的观点与信息传播与职业新闻人同样平等传播,信息传播的限制壁垒无体化。信息大爆炸引发的信息信度缺失,使专业的媒介传播系统也陷入了真伪难辨的困局。一系列的问题给每一个参与新闻传播的公民提出了道德要求:遵纪守法、提高媒介素养。公民的媒介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会正确使用“公共交流平台”,新闻制作者的媒介素养之一则应是培养社会大众正确使用“公共交流平台”。因此,对于公民的媒介素养的培养是新闻从业者的义务,对于即将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在校学生来讲,培养社会大众的媒介素养是他们的基本素质之一,这应该是新闻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只有新闻专业学生(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水平高起来了,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才会有更快、更好的提高。
  4 加强对新闻学教师的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知识建构
  现在我国高校的新闻学科教师基本源于新闻相关的本专业系列,大多“术业有专攻”,教纸质平面新闻的专心研究纸质平面,平时也只注意同报业界联系;教广播电视的只围绕广播电视的发展变化层面看传媒,通常也只将注意力放在广播电视行业;教传媒的往往把视角投放在网络传媒系统。这种术业只专攻的研究现象在融媒体时代已经呈现出新闻教学相对滞后与传媒人才需求的窘态。
  高校新闻学教师的知识重构,能力再造已经迫在眉睫,着力重视新闻学科教师的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观的建构。首先,新闻学科专业教师要走出潜心理论教学的模式,参加“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写”、“编”、“投”的社会实践,多与媒体接触,在媒体中做兼职工作,体会最切实的新闻实践,了解各种传播作品的信息分流和传播风格,掌握技术性、实用性、变动性很强的新闻学科的媒介技术,而后将媒体的发展变化贯穿到理论教学中,使课堂成为融理论和媒体实践的教学平台。
  专业的媒介技术是新闻教学的工作目标,但学科知识的融合,社会视角的切入,文化思索的层面,也是一名现代社会新闻学教师必备的素质。新闻的敏感、新闻的职责、新闻的深度挖掘往往来自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在这个时时变动的社会,新闻信息以各种产品方式,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进入大众的视野,社会需求融合文化的新闻人才。新闻学教师的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结构在新闻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新闻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论新闻传播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审美观照

下一篇:灾难报道:有关真实性的两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