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细节刍议
发布时间:2015-07-01 16:50
论文摘要:电视新闻的细节,是指能够突出新闻要素的语言符号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语言。它不仅指有冲击力的图像,还包括富于感染力的现场语言、播音、音响、屏幕文字等要素。文章对电视新闻的细节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电视新闻;屏幕文字;信息传播
电视新闻的细节,是指能够突出新闻要素的语言符号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语言。巧妙灵活地把握电视新闻细节,运用好电视新闻语言符号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语言,对电视新闻无疑会增强可看性,为电视节目增光添彩,锦上添花。
一、电视新闻细节的特征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它的细节系指有别于节目中一般的声音、图像,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这些符号大致呈现出以下特征:
1.具有信息传播的突现性.细节对于信息传播的突现性,是指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所涵载的信息能明确从基底上突现出来,形成信息的易受形态,这一特征可更好地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提高传播效益。电视新闻的声画是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声画传播的滚动性无疑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就声画两者的难度比较而言,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来看,显然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因此,努力结构电视新闻画面的突现性,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容。信息传播的突现性正是强调电视记者知觉的积极选择,提高可看性画面的比例,以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观众充分的信息享受。
2.具有信息传播的单纯性。细节对于信息传播的单纯性,是指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涵载信息时表现出来的简洁、完善、集中的特征。这一特征可引导观众准确感受信息而不产生歧义。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摄影时,至关重要的是对“形”的发现与把握,如何将散乱的人、事、物组成一段(时间内)有序的画面,并显现出它的单纯性,使新闻的主体信息得以突现。电视记者采访时,根据视觉的选择原理及其新闻现场的条件(光线、距离、物象、环境、时间)等要素,总是先寻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或“形”加以感觉,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
二、电视新闻细节的作用
1.用以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本质,突现新闻主题思想。细节语言包括有冲击力的图像和有吸引力的语言、音响、屏幕文字等。什么是电视新闻语言中的“力”呢?它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行为、言语、文字和音响等细节语言符号。细节的“力”不仅在外在形式上引发并维持观众的视知觉,而且将视知觉的兴奋引向对信息本质的关注。以期从信息意义中寻找“自身在整个宇宙中的地位”,这就是细节语言在电视新闻中所享有的“力的基调”的地位。
实践告诉我们,宽泛的视野、空泛的描述是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集中在某一局部或某个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才会使我们的报道深深地印人人们的脑际。
2.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众所周知,细节的本质就是“放大”,通过细节的刻画,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从而愈加显示出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以达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的目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无所不能的电脑及数字特技技术,使得电视新闻语言的细节形式和表达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笔者长期观察、研究港、台电视新闻节目,发现港、台电视人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力求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
3.传递深度信息,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时代感和真实性。人在长期的认识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图式与心理结构,形成特有的“资讯系统”。外部信息经感觉进入人脑后,所进行的不只是这些信息在人脑器官中的简单传递过程,而是这些信息与人脑内部的原有信息相互影响,人脑中的认知图式与心理结构对信息进行一定处理加工的过程。实践表明,人们如果对外部感知能够进行思索,并形成强烈的对该感知的意象,就可以获得对事物的深度理解。就电视新闻而言,由于记者精心选取角度,在细节中融人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事物的独特理解,细节就被赋予了一种记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意象空间,使得画面不但蕴含了丰富的外观形式,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抽象思维层面的意象。曾获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的《“老井”已不再是那个<老井>》是不可多得的片例。该片以准确到位的镜头,告诉人们当年拍摄电影《老井》的背景村庄所在地——山西左权、和顺一带——太行山这些昔日最为贫困的小山村,如今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井”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铑井》。在这条新闻中,领导(村支书)的镜头很短,更多的是群众脸上的微笑、碗里的炸糕、飞跑的大卡车、农家的电话……大量生动和有说服力的细节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老井村的变化是映在群众的脸上而不是挂在领导的嘴上;是镌在人们的衣食住用里,而不是写在文件材料里。
论文关键词:电视新闻;屏幕文字;信息传播
电视新闻的细节,是指能够突出新闻要素的语言符号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语言。巧妙灵活地把握电视新闻细节,运用好电视新闻语言符号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语言,对电视新闻无疑会增强可看性,为电视节目增光添彩,锦上添花。
一、电视新闻细节的特征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它的细节系指有别于节目中一般的声音、图像,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这些符号大致呈现出以下特征:
1.具有信息传播的突现性.细节对于信息传播的突现性,是指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所涵载的信息能明确从基底上突现出来,形成信息的易受形态,这一特征可更好地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提高传播效益。电视新闻的声画是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声画传播的滚动性无疑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就声画两者的难度比较而言,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来看,显然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因此,努力结构电视新闻画面的突现性,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容。信息传播的突现性正是强调电视记者知觉的积极选择,提高可看性画面的比例,以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观众充分的信息享受。
2.具有信息传播的单纯性。细节对于信息传播的单纯性,是指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涵载信息时表现出来的简洁、完善、集中的特征。这一特征可引导观众准确感受信息而不产生歧义。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摄影时,至关重要的是对“形”的发现与把握,如何将散乱的人、事、物组成一段(时间内)有序的画面,并显现出它的单纯性,使新闻的主体信息得以突现。电视记者采访时,根据视觉的选择原理及其新闻现场的条件(光线、距离、物象、环境、时间)等要素,总是先寻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或“形”加以感觉,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
二、电视新闻细节的作用
1.用以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本质,突现新闻主题思想。细节语言包括有冲击力的图像和有吸引力的语言、音响、屏幕文字等。什么是电视新闻语言中的“力”呢?它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行为、言语、文字和音响等细节语言符号。细节的“力”不仅在外在形式上引发并维持观众的视知觉,而且将视知觉的兴奋引向对信息本质的关注。以期从信息意义中寻找“自身在整个宇宙中的地位”,这就是细节语言在电视新闻中所享有的“力的基调”的地位。
实践告诉我们,宽泛的视野、空泛的描述是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集中在某一局部或某个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才会使我们的报道深深地印人人们的脑际。
1997年6月30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临界时间,主权移交活动逐项展开。这天集结在香港的中外电视媒介多达56家,彼此同在一个新闻现场,都是采用卫星直播连续48小时至60小时传送信号,按理说各电视媒介间不会有报道的时间差距,其实不然,媒介间传递信息的速度仍有仲伯之差。是日下午4时许,各电视台都在转播“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的实况,在彭定康与列队的警察一一握手话别的冗长时间里,港台在转播告别仪式的同时独辟蹊径,在屏幕左下角抠出一个画面,率先报道各方人士在启德机场等待欢迎江泽民主席抵港的新闻,开创了在—个屏幕上同时现场直播两条电视新闻的形式的先河。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子特技制作的这一细节,不仅是传播形式的创新,而且在新闻主题意义的发掘上,体现出内容的深刻与新颖。
2.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众所周知,细节的本质就是“放大”,通过细节的刻画,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从而愈加显示出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以达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的目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无所不能的电脑及数字特技技术,使得电视新闻语言的细节形式和表达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笔者长期观察、研究港、台电视新闻节目,发现港、台电视人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力求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
3.传递深度信息,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时代感和真实性。人在长期的认识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图式与心理结构,形成特有的“资讯系统”。外部信息经感觉进入人脑后,所进行的不只是这些信息在人脑器官中的简单传递过程,而是这些信息与人脑内部的原有信息相互影响,人脑中的认知图式与心理结构对信息进行一定处理加工的过程。实践表明,人们如果对外部感知能够进行思索,并形成强烈的对该感知的意象,就可以获得对事物的深度理解。就电视新闻而言,由于记者精心选取角度,在细节中融人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事物的独特理解,细节就被赋予了一种记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意象空间,使得画面不但蕴含了丰富的外观形式,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抽象思维层面的意象。曾获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的《“老井”已不再是那个<老井>》是不可多得的片例。该片以准确到位的镜头,告诉人们当年拍摄电影《老井》的背景村庄所在地——山西左权、和顺一带——太行山这些昔日最为贫困的小山村,如今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井”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铑井》。在这条新闻中,领导(村支书)的镜头很短,更多的是群众脸上的微笑、碗里的炸糕、飞跑的大卡车、农家的电话……大量生动和有说服力的细节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老井村的变化是映在群众的脸上而不是挂在领导的嘴上;是镌在人们的衣食住用里,而不是写在文件材料里。
上一篇:关于网络传播中编辑的道德责任
下一篇:试论网络媒体怎样避免“舆论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