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

发布时间:2015-07-01 16:51
  摘要 本文综合分析近年来在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舆论事件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尝试着解析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形态。笔者认为,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与法理社会的契合度增加;观点自由市场开始挑战精英主见;把关人逐渐消亡,现场多方位再现;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着对时闻和空间的突
  关键词 新媒介 公共舆论 时间 空间
  
  近年来,一些公共事件向我们展示了新媒介在形成公共舆论和组织社会运动方面的强大力量,比如2004年反对日本教科书事件的民众游行示威;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全国的抗震救灾活动。这些活动(运动)发生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以及参与人数之多,都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不可想象的。在我们考察这些公共事件的形成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与传统舆论所不同的现象,本文即对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的形成进行初步的梳理。
  
  一、新媒介与法理社会的契合
  
  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腾尼斯在研究社会组织的早期形成和19世纪晚期欧洲社会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的原因时,提出了礼俗社会(民间社区)和法理社会( 现代 工业 社会)的概念。礼俗社会由较小的封闭的村庄里主要建立血缘关系和直接面对接触基础之上的密集的人际关系网组成。而在法理社会中,人们由相对较弱的风俗习惯连结在一起,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而不是传统的基础上。
  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改变了公共决策思维。wwW.lw881.com

  三、把关人逐渐消亡、现场多方位再现
  
  在传统媒介时代,把关人或者中间人在控制舆论的力量上已经开始减弱。因为一在旧,媒介时代。人们只要控制信息的源头就能控制公共舆论。一但是在新媒介时代,因为信息的发、布量庞大,而且速度极快,这都让把关人无法有效阻挡。在新媒介时代,民众而非精英掌握了信息的主导权。根据李普曼的公共舆论理论,把关人是必须存在的,必须由精英控制这个理论在旧媒介时代是成立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普通民众根本就没有发表意见的畅通渠道,信息的渠道掌握在那些了解社会动态变化的记者精英们的手里,只有他们才比普通人更了解真相。事实上,李普曼的理论是有缺陷的,这些精英也是人,他们的视野和智力水平也都是有限的,都会有人性的弱点,并不总是正确的,并不总能真正的代表公意。
  在新媒介时代。无数的关于某个事件的信息真实而快速得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已经超越了中间人的有限观察。中间人的过滤作用已经开始消释,信息变得更真实,更全面。这也得益于 网络 的无限空间和开放精神。网络让现场直接呈现在公众的面前,而不是掩盖着人为的面纱。即使部分信息在表达过程中出现了扭曲,但是有更多信息的补充,不至于偏差太大。现场让人们对事件有着更客观和更真实的评判,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提供更有利的信息支持。人们的行为决策也更加的理性和坚定。因此,一旦某种信念的形成,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今天的很多事件都非常真实地通过新媒介呈现在公众眼前。人们对真相的了解,更多的是依靠互联网获得。
  
  四、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着对时间和空间的突破
  
  在新媒介时代,比特以光的,速度在流转,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媒介 发展 史实质就是一个人类与时空抗衡的 历史 。人类媒介从早期的口语传播、再到书面语、再到 电子 媒介,都在不断的突破着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媒介让人们打破了空间殖民,早在电子媒介时代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地球村”。新媒介时代突破了时间可的限制,使得公共舆论的思想更成熟,但这种意见和观点的市场仍然存在于横向的传播之中,而在新媒介时代,互联网的超强储藏能力已经打破了同时代之间的较量,观点的斗争舞台开始穿越了时间,变得更有纵深感。由于互联网文本的可快速搜索性,人们可以从网络上通过googlc、百度等途径,获得关于同一议题的相关知识、思想等内容,使得思想经历更多的思想的碰撞。而在旧媒介时代,由于缺乏搜索的便利性,文本的呈现方式并不利于人们对知识和思想的查询。
  新媒介时代突破了空间限制,使得公共舆论形成了更广泛的联动。地球村时代,人们评判问题不仅仅只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对事情进行评判,而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个体的影响力得到了不断的放大。比如在四川地震的赈灾事件中,明星的捐款引发了不同价值取向的争论,美国的媒介普遍支持明星或名人捐款的自由性。而在

上一篇:广东电台对外广播的亚运策略与发展思考

下一篇:试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市土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