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报道的发展变化
“媒介融合”又称“媒体融合”,美国学者多称其为“多媒体融合”。它是指各种媒介呈现的相互交融和一体化的趋势。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所提出。随后,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因此,媒介融合的不断加强也标志着各媒介间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只有相互融合、依存,才能共生、繁荣。
“报纸因为电视、网络媒介等竞争对手的不断侵袭,导致发行萎缩和广告销量下降,所以现在产品单一、单独运营的报社很难应付市场变化。”2014年10月1日,《纽约时报》就宣布裁员100名采编员工。不久,在2014年10月7日,特纳广播电视公司也宣布全球裁员,涉及1475人。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在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下,很难再以孤立的形式存活下去。只有适应趋势,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才能实现共同繁荣。而在媒介融合大趋势的影响下,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探讨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在价值判断、传播权力、工作流程和传播方式上的改变。
一、新闻价值判断变化:由专业标准转向用户需求
融合媒体时代,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就新闻价值的重心转移来说,逐渐由新闻价值的专业标准转向用户需求。以往新闻从业者在新闻价值方面会以自身考虑来选择和衡量一个事件能不能成为新闻,较少会考虑到受众的需求。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产品,更作为一项服务,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受众更精要、更便利的掌握信息。
例如,雅虎推出了一款叫做Yahoo News Digest(雅虎新闻摘要)的新闻APP软件。这款APP推出的当月,使用该APP的移动用户就超过了4亿。迄今为止,全球的用户总数达到8亿。这款APP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新闻的选择上体现了用户优先的理念。在新闻的推送上,这款APP会根据你的阅读情况,及时记录你的阅读文章的数量、种类以及所花费的时间。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哪些新闻该用户最为关注,从而充分了解该用户的兴趣、心理活动、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行为。然后在用户再次阅读的时候推荐该用户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这种专业新闻内容加新型呈现方式使得公众能够更精要、更便利的掌握信息,在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的同时也增强了与受众新闻消费的互动性。
在国内,这样的尝试也已经开始,如国内的新闻APP软件“今日头条”等也开始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兴趣推送新闻。在“今日头条”的使用过程中,每一个用户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头条新闻页面。而提供专属新闻的背后,是一系列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分析。“推荐引擎的背后其实是程序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类似数学模型的算法。通过基础数据可为每个用户建立‘兴趣DNA’模型,根据这一模型为用户推荐资讯。算法包含了上万个维度,包括可视的、不可视的主题和标签,类似于推荐模型中的X、Y坐标。常见的维度包括了热度、内容、属性、位置、使用时间和用户以前看过的内容等。”
所以,在融合媒介的趋势下,新闻的价值判断转向用户需求,更加注重与受众的相关性,有用性以及提取信息的便利性。
二、传播权力的变化:由专业把关转向公众参与
融合新闻时代,新闻生产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是职业新闻工作者。现今,公众利用诸多新媒体形式,微博、微信、博客以及其它社交工具将自己所闻所见上传到网站上,发布信息,从而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论是对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来说,公众的参与都已经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的一部分。由此来看,新闻传播权利已经逐渐从专业新闻“把关人”转向了公众参与的模式。
首先,在信息源方面,虽然专业的媒介组织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毋庸置疑的是,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也不可小觑。
例如,在2005年的英国发生的伦敦地铁和公交的爆炸案中,公民记者就在提供信息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爆炸发生的很短时间内,公民就把通过手机拍摄的视频或者图片发送给BBC、《卫报》等英国主流媒体。有的公民则直接将现场拍摄的图片上传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这些都是当时远离现场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在短时间内所不能办到的。2006年美国CNN(有线电视新闻网)推出了一档公民记者新闻栏目《iReport for CNN》。这档节目就是CNN意识到公民参与重要性的情况下为公民记者量身定制的一档节目。2004年印度洋海啸事件以及2005年的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让CNN意识到,不论媒介机构反应有多迅速,派出多少记者,也难以迅速获得重大突发事件的所有现场画面。而在这些突发事件中,很多珍贵的资料现场画面都是由公民拿起手机或者相机拍下的。所以CNN审时度势,开办了《iReport for CNN》这样一档公民新闻栏目。在这档节目中,全球公民都可以上传自己所拍摄的有关当地的突发事件的视频或者图片,然后由该栏目对其内容进行筛查和编排,再上传到网站的节目中。
韩国的公民新闻网站也进行了此类尝试。“2000年韩国的公民新闻成立之初,参加该网站新闻报道的只有数百人。但是在五年后,该网站已经拥有38000名“民记”,并发展成为一个多语种的国际性网站,其中的400个外国“民记”来自其他25个国家和地区,远远多于任何一家大众媒体的雇员数。”所以该网站的创始人吴延浩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每个公民都是记者”。
其次,公众逐渐参与到评论新闻的环节中。荷兰的De correspondent(领英新闻)新闻网站也是适应公众参与新闻生产趋势,从而取得成功的范例。该网站于2013年9月30日成立,是一家众筹网站。网站仅仅开始8天就有1.9万人参与,募集资金170万美元,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众筹新闻网站。领英新闻网提倡记者和公众一起工作,记者是话题的引领者,而公众是专家型发布者。在网站上,公众可以对话题发表意见、进行评论,而不需要专门的评论专家进行点评。因为创始人霍夫曼认为每一个读者都是某方面的专家,3000名公众一定比一个专业的编辑懂得多。
所以,在融合媒体趋势下,来自普通民众的声音在新闻和评论的
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播权力正从专业新闻转向公众参与的模式。
三、工作流程:采编与内容制作的变化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流程通过组织机制改革实现集团内部的资源共享、流程再造,从而实现了跨媒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同时在新闻编辑工作上,后期前置,甚至转向了同步编辑。
1、跨媒体的采编流程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之间进行合作,开始出现了跨媒体之间的采编流程。早在2005年,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就开始实行跨媒体之间的采编流程的尝试。它采用Hub(中心)的理念来设计办公桌。每个部门有一个办公桌,且每个部门都配有数字产品编辑。将数字产品编辑加入该部门,目的是为了使报纸和数字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在欧洲,这样的尝试也已经开始。比如说丹麦的《北日德兰报》,在2002年的时候该报就根据印刷版和在线版创办了电台、新闻网站以及电视台。不同媒介的编辑在一起对同一件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并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进行编辑。
2、内容制作的端口前移
内容制作方面,编辑的任务后期前置,转向同步编辑。编辑不仅仅进行后期的操作,而且要在新闻发生同步甚至前期就进行搜集热词、网罗数据、定位用户习惯等活动。《赫芬顿邮报》的编辑在前期的搜索信息数据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该报的编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继续从事传统的采编业务,而另外一部分紧盯谷歌的搜索引擎总结热点词汇,然后根据热点词汇来编写故事。而后在《赫芬顿邮报》的每篇报道中都含有这些热点词汇和短语,受众只要点击这些热词就会自动链接到其他点击率更高的新闻中。同时,点击这些热点词汇和短语就会链接到站内其他点击量高的报道中。除此之外,在《赫芬顿邮报》的网站上,每一个视频的标题下方还会有至少10处的热词标签。“这些标签试图把所有人的搜索用词都囊括其中,确保用户在搜索时能为赫芬顿邮报贡献较多的流量。”
四、传播方式的变化:从单一媒体转向视听多媒体
新闻传播方式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发生了转变。新闻不再由单一的媒体进行分发,而是通过多媒体对受众进行信息传输。与此同时,新闻自身的呈现方式也由单一化向多媒体融合、视听兼备的方向发展。
1、新闻由单一媒体转向多媒体分发
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得信息并不是从单一的媒介渠道获得,而是从多个信息终端渠道获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媒体发布的信息都是一样的,“从目前来看,媒介融合将带来的是载体的‘先合后分’的局面,即各种媒介产品都将汇流到网络中进行传输,而后又分散到各种不同的接收终端,这样可以保持媒介产品的多样化。”“比如在道琼斯,新闻报道的顺序是这样的:道琼斯通讯社→华尔街日报新闻网站→NBC电视台→道琼斯广播→《华尔街日报》纸质版→《smart Money》等系列刊物”。这是因为新媒体时效性较强,往往作为报道的首发媒体,而后电视、广播会继续进行跟踪报道,随后网页版媒体进行信息的资源整合后发表深度的调查报道,对事件进行全面的阐述。因此,现今新闻不仅仅是由单一的媒介进行传播,而是转向多媒体进行分发。且各媒体分发内容带有其自身特色。
2、新闻传播采用多媒体方式,视听兼备
2013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雪崩》是近年来多媒体融合的里程碑之作。它以文字为主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了视频、图片、音频的作用。例如,在呈现雪崩发生的现场画面时,作者使用视频呈现 的方式,因为相比较文字来说,雪崩视频的呈现会更有冲击力。对于主要目击者的介绍,作者使用视频的形式且时间较短,这样不会阻碍读者流畅的阅读该报道。而对于一些描述性文字,作者使用音频的方式增加其视听效果。“此外,在介绍滑雪场的背景信息时,对于一些大的场景,编辑使用了类似电影的剪辑手段,通过场景的切换和画面的动态效果,营造出了好莱坞大片一般的视觉冲击力。”
除了新闻自身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外,播报新闻的演播室也已经适应多媒体趋势,进入到了全媒体演播室时代。FOX-NEWS福克斯演播室就采用了全媒体演播室。这个全媒体演播室含有主要三部分:55寸超大触屏、Twitter消息墙、长度超过11米的视频墙。在Twitter墙上,有三块大屏。第一块是未经证实的消息,中间最大的屏幕是正在播出的记者调查的新闻,而另一块是已经证实的信息。另外在11米的视频墙上,主播可以使用遥控器随时播放一段视频或者更换他们的位置。这间新闻演播室是为了更好地整合多个平台的信息、迎合用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看新闻的观众,将报道的视听性和与观众的互动性呈现的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