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网络专题报道对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冲击的应对

发布时间:2015-07-29 09:49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著名观点,反映了技术进步对媒介发展的深刻影响。如果说电报带来了倒金字塔结构,广播电视催生解释性新闻,那么可以看到网络这一几乎囊括传统媒体所有优势的新兴媒体,正在新闻业务领域掀起更高的浪潮。①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方面就是,网络专题已经给被当做是报纸救命稻草的深度报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特有的超文本结构、高效快捷的信息系统、强强的互动性、广泛的选题、多媒体的表现形式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报纸深度的内涵。
  对于网络专题报道,至今学界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就其特性而言,网络专题是网络媒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设计固定的专题页面,进行图片、文字、即时新闻与相关资料——有时还会有音、视频等形式的全方位的深入报道。也有人认为,网络新闻专题是以集纳的方式围绕某个重大新闻事件或事实,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新闻各种题材和背景资料,用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报道和展示新闻主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新闻报道样式。网络专题报道之所以对报纸深度报道造成冲击,是因为其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1、强大的超文本结构打破了报纸的版面限制,实现了海量信息的有效整合。所谓“超文本结构”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文档内部和文档之间建立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给了文本以非线性的组织结构。我们浏览的网页上的链接都属于超文本。一个网页上本就可以承载数量可观的链接,这些链接又可以通向其他空间的更丰富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如此一来,由一个个链接结点向外辐射出的一张张信息网把与专题核心新闻相关的背景资料、故事进程、事件影响事无巨细地网罗了起来,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集成。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没有任何空间限制的顾虑,相反却需要费尽心思搜索专题所需的各种资料,完善网络新闻专题,这是版面有限的报纸所无法比拟的。
  2、关键字检索功能把整个专题报道打造成为一个高效快捷的信息系统,节省了读者翻阅报纸的时间,提高了搜寻目标信息的效率。比如要想在汶川地震的专题报道当中搜寻关于地震亲历者的故事或者寻亲信息,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字,即可获得相关的目标信息。而在报纸上,我们只能靠“人眼扫描”寻找最想得到的信息,相比之下非常耗时低效。要知道,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生活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拿得出时间,耐得住性子去慢慢咀嚼大篇幅的,满是文字的深度报道了,人们更青睐于能够自主选择信息的网络媒体。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媒体之间拼的不仅是谁能提供更优质的信息给受众,更重要的是谁提供的信息能优先被受众所选择。相比只能“人眼扫描”,大篇幅满是文字的报纸专题报道,人们显然更乐于接触能够快速便捷搜索所需信息的网络专题新闻。
  3、广泛的互动性是专题报道乃至整个网络媒体最值得称道,并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优势。在新闻专题的制作中,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产内容已成为其一大信息来源。网络编辑根据专题主题,在用户信息数据库当中选择用户信息对专题报道进行补充,还在专题报道的末尾设置出专门与受众进行即时互动的版块。就拿新浪专题来说,几乎每个专题报道的末尾都是新浪微博用户关于相关话题进行讨论的实时更新。在自媒体时代,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只做信息的接受者,而更想成为信息的参与者与创造者,网络媒体恰恰满足了受众这种需求,从而成功地离间了深度报道的读者。
  4、专题报道广泛的选题几乎涵盖了深度报道的所有选题。报纸深度报道的选题大多是社会发展动向、政治经济问题,重大突发事件等一系列的硬新闻,而网络专题报道既包含硬新闻,还有涉及娱乐、体育、旅游等既具娱乐性又有实用性,并紧密贴近读者生活的话题。新浪专题就有涉及国际、国内、军事、科技、教育、读书、旅游、游戏等二十大类的选题,如此多元化的内容恰好满足了当前受众多样化的需求,赢得了网友的好评。在网络新闻专题这个新闻资讯大型自助餐里,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及当天的信息食欲任意组合信息菜单,享受网络媒介“五星级”的售后服务。在如此丰盛的新闻信息大型自助餐的诱惑下,单调、冗长的报纸深度报道还能吸引多少读者?②
  5、网络专题报道有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它集文字、音频、视频于一身,利用大量图片和视频,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全方位、立体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形成强大的信息波,吸引人们的目光,把专题报道做成了一份视听盛宴。这对于报纸深度报道是个致命伤——美国传播学者做的一个试验表明,人获得的信息中有20%左右来自文字,30%左右来自声音,40%左右来自图形和图像。③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报纸深度报道的影响力、读者群在逐渐减小。
  而报纸深度报道除了受到网络专题报道的冲击之外,其自身发展也遇到了瓶颈。风靡一时的大特写趋于消失;深度报道的内容趋于平面化、浅窄化;形式趋于单调,行文拖拉冗长,版式呆板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深度报道本是媒介竞争的产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面对来自广播电视的压力,纸质媒介推出深度报道与其抗衡,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今,在网络专题报道咄咄逼人的压力面前,深度报道还能否再次成为保卫纸媒生存空间的利器?这就要探索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浪潮中的生存之道,也可以从网络专题报道的内在缺陷入手。
  1、大多数网络专题报道只“广”不“深”。无疑,网络专题报道由于利用了超文本结构,其所集纳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纸质媒介在这方面由于受到版面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基本无法与之抗衡,但是我们注意到,在更多情况下,网络专题报道中的信息只是在同一主题下的简单汇总,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归纳、提炼。以新浪网2012年的韩国总统选举报道为例。在这个专题里面,有朴槿惠的个人简介,有对她“子承父业”的解读,有两位候选人在半岛问题上立场的趋同的评论,有选民对在野党候选人实现“一体化”的支持率示意图,甚至还有总统选举候选人财产与纳税信息。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流,受 众难免会出现阅读疲劳。而且由于大多数网络专题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来组织海量信息,受众更容易产生对深层信息的饥渴,而这些只有靠深度见长且逻辑清晰的报纸深度报道来填充。深度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发生了什么,其核心功能是让人们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是网络专题报道杂乱无章的堆砌所难以代替的。因此如今的报纸深度报道要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审时度势,以广袤的思想、深刻的论述征服读者,引导社会舆论,那么就不会轻易在网络专题报道的冲击中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
  2、网络专题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传统媒体的内容。网络专题报道本质上是各种文本的集纳,原创内容非常有限,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例如腾讯2014年的专题“乌克兰政局动荡”中的分析评论栏目中共有32篇评论,其中腾讯原创内容只有一篇——“解读:普京终于忍够了乌克兰。”,剩余的31篇分别来自环球日报、新京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传统媒体或者传统媒体网站。其中来自新华网的评论共有8篇,来自环球日报的评论共有6篇,分别占评论总数的25%和19%。
  可以说,网站自己奉献的只是专题的结构和框架,其中的血肉大多来自传统媒体。网媒支付的转载费用相当低廉,几乎相当于无偿占有着承载传统媒体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的精彩内容,而自己却享受着精彩内容带来的巨大流量和可观的广告收益。其中一部分报纸为此举起了维权大旗,然而,由于各报社之间利益分化,以致应者寥寥;在维权之路受阻的情况下,就要求深度报道另谋出路。既然专题报道需要报纸的深度报道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报纸深度报道可与其它新闻样式一起,一方面可以为网络新闻专题贡献来自生活第一线的报道,使网络新闻专题免费宣传报纸深度报道栏目的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报纸深度报道可以利用网络新闻专题即时互动的功能,及时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做出更符合读者口味的,更贴近生活的深度报道。其次,深度报道本身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推销自己。如今有许多纸媒已经开通微博,专题报道可以利用微博平台,采取导语+网页链接的形式推广自己的信息内容。这样既可以争取到部分更习惯于接触网媒的阅读人群,又可以利用有价值的内容扩大纸媒自身的影响力。
  结语
  在新媒体浪潮涌来之时,不少人提出纸质媒介应该以“深”取胜,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新媒体在自身发展过程当中也已经逐渐认识到碎片化信息很难长久地站稳脚跟,并推出了网络专题报道。面对这种情况,报纸深度报道更应该积极探索自身改革之路,以在越来越逼仄的生存空间中寻求新出路。□
  参考文献
  ①白贵、周正昂,《网络时代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2):26-27
  ②忠忠,《网络新闻专题对报纸深度报道的冲击及对策》,[EB/OL].http://
  s/blog_4cf7bc1d010
  
  ③刘雪梅,《透视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J].《中国传媒科技》,2002(8)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上一篇: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和发展策略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微公益传播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