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的相关研究
典型人物报道就是对具有较高新闻价值和典型意义的人进行的力度较大的报道。典型人物报道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体裁,典型人物报道兴起于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高度的榜样示范和社会整合作用,其强大的社会在各类媒体繁荣发展的当代,“纸媒消亡”的危机变得日益严峻。期刊,作为纸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出版周期、新闻时效性方面,还是在信息传播速度、信息覆盖面方面,都无法与报纸、广播、电视等相比,尤其是网络和数字通讯技术带来的新媒体兴起,使期刊的弱势显得更加明显,期刊面临着更加艰难的竞争环境,而期刊编辑的功能与角色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期刊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够坚守住阵地,继续拥有一席之地,并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期刊编辑就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提高期刊的办刊质量上,就要对自身期刊的定位重新加以审视,因此,期刊编辑在办刊过程中必须进行思维转型,改变期刊的办刊理念和编辑思维,根据受众的需要对期刊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此同时,从过去后期编辑的位置进入到前期介入的角色;从过去的被动把关过渡到主动策划,通过为受众提供实际需求的信息,达到提高期刊的办刊质量和选题水平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增强期刊编辑在办刊过程中的编辑力和选题策划力,提高期刊的选题水平是提高期刊办刊质量的重中之重。
一、选题策划是提高期刊选题水平的前提
著名编辑学家邹韬奋曾经说过:“没有个性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类传媒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要在这纷繁的传媒世界分一杯羹。而与其他传媒比较,单是周期长、时效性差这一点就使得期刊有点不太适应新时期快餐文化的步伐,尤其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当道的当下,期刊在时效性方面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期刊若要继续在传媒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要发挥期刊专题报道与深度报道的优势,吸收其他传媒的精华,着力改变自己,要别出心裁,独具一格,形成自己的特色。
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从常规操作方式来看,包括了前期的选题策划、中间的内容写作、编辑、校对与排版设计,以及后期的印刷、出版、发行三个阶段。选题策划是期刊的先期准备工作,是内容写作的指导思路;排版设计是辅助期刊内容更好地表现的手段,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印刷出版发行是后期收尾工作。这三个阶段,都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的必不可少的阶段,三者是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没有前期策划,期刊就会显得内容杂乱无章,更不用说突出重点,吸引眼球了。没有排版设计,期刊难以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印刷、出版、发行也是如此,期刊不能送到读者手里,前面做再多的事也是白搭。但总的来说,内容是期刊质量提升的基石,也是整个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灵魂,内容好坏,决定着整个期刊的办刊质量与发展前途。因此,把好期刊的内容关是期刊质量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内容要好,除了写作技能的提高外,就要在内容的前期准备工作——选题策划上下功夫。
选题是对期刊文稿主题的选择,也就是对期刊报道什么内容的选择。期刊虽然没有网络等媒体时效性强,但在编辑、加工、整理信息方面却有着特殊优势,恰好满足人们对“深度信息”的需求,充分发挥期刊的这种优势,体现在办刊的具体做法上就是要加强策划,尤其要做好内容策划。选题策划主要是编辑运用其学识和智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通过酝酿、提炼、筛选、分析、论证活动,及时制订选题规划,优化期刊选题。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决定了期刊的内容和特色。为了保证期刊的质量,每一期期刊组稿前,都应定期召开选题策划会,及时制定选题计划,期刊选题计划的内容包括本期杂志的各项选题及其选用的体裁、撰稿人、交稿日期和各类稿件依重要程度而排出的顺序等。它是根据期刊编辑方针对一期期刊内容的总体设计,选题策划是提高期刊选题水平的前提基础。
二、提高期刊选题水平的具体表现
成功的期刊离不开成功的选题策划。期刊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编辑活动中主要表现为选题信息的获取能力、选题策划的创意能力、选题策划的执行能力。提高期刊的选题水平的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期刊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传媒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期刊作为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更是密不可分的。搜集信息是期刊编辑进行选题策划的前提条件。编辑策划选题,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造车,凭主观印象,随意而为,而应从数据众多的信息来源中搜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去搜集获取信息。
一是结合社会需求,社会热点、读者关注点,寻求选题信息。一个好的选题必然是跟社会上的热点、焦点分不开的,期刊选题要形成影响力,就要聚焦于社会的热点,结合自己的编辑优势和特长,制作成读者感兴趣的“热点”选题报道,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读者的关注点,增强期刊对读者的吸引力。
二是从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微博或其他期刊杂志等传媒渠道去获取信息。这些信息渠道,尤其是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渠道,经常关注这些媒介传播渠道上的有关信息,往往就能在其启发下发现新闻线索,激发编辑的创意灵感。
三是从同行或类似出版物中寻求选题信息。创造性的学习和模仿也是进行选题策划的来源之一,但这种学习和模仿并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要从这些信息或表达形式中获取新的有扩展意义的选题信息,或者从其他期刊的创意中得到灵感,进而结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意性策划,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选题。
四是从行业、专业内部工作交流中寻求选题信息。要在工作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多发现,要善于从看似普通的日常工作中寻求工作的亮点,捕捉选题信息,要善于从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多侧面进行归纳综合,进而形成自己的选题。
2、提高期刊选题的主题提炼和选稿标准
对文稿的提升能力是一种信息整合与处理能力。一篇稿件要想尽善尽美,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提升与完善,编辑要根据手中所掌握的材料的特点,以及最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实际情况的角度确定最佳新闻主题。新闻主题的选择要因人因事而异,但总的原则是不落
俗套、独辟蹊径者为上。选择期刊的新闻主题要兼顾读者的阅读心理,要选择读者最关心的内容、与读者最有利害关系的内容或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作为报道内容。编辑能否将一篇文稿升华成一篇好稿、精品,对整个期刊的选题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它也是决定期刊选题最终能否形成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在为期刊选稿时应该注意稿件总的倾向与局部问题的关系,既要注意专业的要求,又要顾及读者的接受程度,既要注意稿件的内容质量,又要注意文字表达,注意容纳不同观点,运用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
3、提高期刊选题的内容包装与创意性
期刊选题水平要提高,就要有一定的包装与创意。在一定程度上讲,选题策划就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选题中的具体表现。选题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要对选题的内容进行包装。同一篇选题报道,题目起得吸引人了,版面设计新颖了,就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要对选题进行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包装设计,这也是提高期刊质量,提高选题水平的必要手段。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外表的包装和设计,内容的写作精良才是期刊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与此同时,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十分广,信息传播速度快,所以要想拥有一个独家信息就变得十分困难。要想在拥有相同信息线索的基础上与众不同,使信息具有创意性,就要在信息资源的再认识、再利用、再挖掘上下功夫,尽量避免与其他报道的类同与重复,寻找选题与众不同的视角,尤其是挖掘其他报道不曾使用的材料和内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伏,只有这样,选题才能具有创新性,才能显得与众不同。
4、提高期刊选题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选题必须有时效性,如果编辑策划的选题,是读者已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报刊了解了许多内容,那么读者怎么还会对这样的选题感兴趣呢?选题策划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提高期刊自身的素质,开发出独一无二的选题。但期刊一般都会提前2-3个月组稿,如果编辑对重大事件缺乏较强的预见性,选题策划就会缺乏前瞻和创新意识,这样的期刊也就没有发展空间。
期刊编辑策划的选题要吸引读者,不但要了解读者今天的需求,还要科学推断读者明天的需求,要具备超前目光,策划出读者盼望看到的选题。编辑策划的选题要具有前瞻性首先要收集期刊市场信息,研究期刊市场走向,收集读者信息分析读者阅读心理,经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科学预测读者的阅读趋向,策划出暗合所办期刊读者的潜在需求的选题,满足读者长期阅读需要,方能引领市场的阅读方向,引发读者的阅读兴味。前瞻性是在研究大量的期刊信息中产生的,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
5、提高期刊选题落实执行的可操作性
如果策划时不能充分考虑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就会使实施结果偏离策划的初衷,还可能导致策划方案难以实施,中途夭折。所以,一个选题策划出来后,编辑的执行能力和选题的可操作性都是编辑进行选题设计时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之一。
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选题在落实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对作者队伍和编辑能力、单位群体力量做到心中有数,使选题具有可行性并在完成过程中不致偏离策划的初衷,切忌追求不切实际、超越自身能力的选题。
三、提高期刊选题水平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办刊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认为期刊选题有策划就解决问题了,期刊出版发行后,还要加强期刊的传播效果的信息反馈,要及时了解读者的感受和想法,了解读者对哪篇报道或哪类报道感兴趣,什么样的新闻对读者味口、觉得哪个栏目需要改进。期刊编辑应及时甄选吸纳这些好的建议,然后根据建议进行下一期选题方向与内容的调整。只有在反复修正后,期刊才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符合读者的口味,才会越来越有市场。
提高期刊的选题水平,不仅有利于提高期刊的新闻报道的质量,增强期刊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期刊的选题水平,还有利于提高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多出新闻精品。提高期刊的选题水平,更有利于期刊更好地发挥舆论宣传与引导作用。成功的期刊离不开成功的选题策划,只有始终坚守选题策划的不断创新,才能篇篇是美文,才能期期出精品。□
参考文献
①许文京,《科技期刊选题策划与组稿中的风险对策》[J].《考试周刊》,2010(20)
②王继发,《传统纸媒编辑转型之思》[J].《编辑学刊》,2014(2)
③黎海英,《期刊编辑的选题策划力的重要性及其对营销的作用》[J].《编辑学刊》,2013(6)
④冷淑莲,《关于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0(10)
⑤熊忠辉、熊永新,《加强反馈——提高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J].《新闻前哨》,2001(2)
(作者:上海市消防总队宣传处主任编辑)
责编:姚少宝
“平民”即普通百姓,也就是传播学中的“受众”。典型人物报道将人物选择范围定格于“受众”,实际上就是为了以受众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去观察、体验和报道平民的真实生活,以此来引发共鸣效果。用平民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用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动受众,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生。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爱普通人的命运、关心普通人的状态,已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最美爷爷”、“最美教师”、“最美护士”、“最美警察”……等一系列最美人物的报道,都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达。“最美爷爷”占祖亿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最美教师”是一名普通的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最美护士”、“最美警察”等也仅仅是一线工作人员中的普通员工,报道内容也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他们有责任感、有爱心,人人在做只是没有他们做的那么好、那么频繁。 但典型人物也是人,俗话说人无完人,典型人物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不是生活在不问世事的世外桃源。典型人物只是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值得大家学习和赞赏。典型人物报道更多偏向于人性化、情感化的报道。他们有着自己的困难、忧愁、悲伤,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幸福、温情、个性、意志。典型
人物报道更多的是为大众树立了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榜样,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还原他们的真实生活,这样人物形象会更加的鲜活,也能更好的激发人们心中的情感,引起共鸣。
二、报道内容新闻化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新闻属性是其特质之一,由于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于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相较于只重视宣传和教育作用的传统报道,新媒体语境下的典型人物报道呈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新闻性。
网络时代,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更新,加之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新闻渠道获取信息,尤其是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以来,随着智能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都可以随时获取信息。新媒体的新鲜注入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期,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求更加强烈,典型人物报道也要提高时效性,增强自身的新闻价值。
三、传受点评互动化
随着媒介环境、受众主体意识及大众文化的崛起,普通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着叙事危机。传统典型人物报道那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的传播方式,明显违背了新闻传播传受双方互动之规律。
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要具有时代性,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进行传承。随着社会发展,一些群体事件时有发生,群体心理的作祟,使得很多人认为“法不责众”,群体心理削减了个体的判断能力和是非观念。同时,意见领袖和大V的出现,往往带领着人们对某些热点有着独特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与社会重大事件、弘扬的传统文化等息息相关。典型人物的“媒介形象”与社会舆论导向保持着最大程度的“共振”。新媒体基于网络的发达和便捷,与受众互动频繁化。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典型人物报道要注重媒介间的互动,形成整合传播效应。传统媒体也可以与新媒体联合报道,形成多媒介融合的深度报道。尤其是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出现以后。最前端的信息往往出自自媒体,最真诚的意见也出自自媒体。因此,摆脱价值迷失、信仰空虚的症状,把握受众心理变化,坚持与受众的互动是新媒体语境下,典型人物报道的重要举措。
四、跟踪报道深入化
新媒体时代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受众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典型人物报道的内容会被更多的受众所关注,会有更多的受众去搜索、质疑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表达感情的真伪。所以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趋向于跟踪报道,且具有深入化的特质。典型人物报道,从选题确立到深度报道结束,都要经过编辑记者的反复斟酌。一个事件的发生,都要经过反复调查、采访、写作。确立报道内容,完成典型人物的精神定位,并赋予一定的时代印记,形成典型人物报道的高潮,但报道绝不仅限于此,后续网民的监督致使越来越多的后续报道陆续出现。后续报道的一致性,才能确定该典型人物的精神传承和宣传作用。
五、宣传报道全景化
“消息+通讯+评论”是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主要形式,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用全景式再现的手法报道典型人物大大丰富和创新了典型人物的报道视角和方法。全景式再现的报道手法的出现与大数据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密不可分。一方面,全景式报道手法是一种多方位、多视角、多元化的报道手段,报道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也包括典型人物的生活细节、感情世界等。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发达,报道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综合运用图片、音频、视频、3D等多元素融合的报道方式,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听体验。全方位的进行整合报道,使报道更具有真实性和信赖感。此外利用新闻链接、论坛等形式,集合受众各方反馈,整合信息内容进行深度报道。
六、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合力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人人手握“麦克风”,受众的地位由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了主动发布信息。自媒体的出现强调了受众对信息的自我把控,它的特性与优势就是传播速度快、发布信息内容端、典型人物身边化、语言通俗化。自媒体促进了民意传达,主流媒体时刻关注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能从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资源。主流媒体在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中成就典型人物报道。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合力”,使典型人物报道更加完善。比如2012年最美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件,就是央视网记者在黑龙江当地比较活跃的佳木斯贴吧里发现的,并进行了深度采访,进而出现了这篇具有时代符号,传承中华美德的“最美教师”。
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生态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源多样化、信息选择多样化、关注重点多元化,大数据信息传播形态是信息社会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典型人物报道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借助智能信息传播手段、整合资源,提升信息传播能力,拓展报道深度,增强典型人物报道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导向。在不断与读者互动的过程中,典型人物形象走向了人性化、非完美主义化、个性化的特点。 典型人物报道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同时,挖掘内容、创新形式、丰富手段,着力展现先进典型人物的时代精神,使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成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①丁迈:《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②熊金超、彭学明、雷雨,《大爱之笔为时代精神塑像——析〈武汉晚报〉的典型人物报道》[J].《新闻前哨》,2010(3)
(作者: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硕士研究生)
下一篇:广播新闻播音发展态势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