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记《大公报》体育新闻传播的理念分析
作者简介 康帆,兰州商学院副教授,甘肃兰州730020
1902年创刊的《大公报》“是中国新闻史上寿命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隆的一家报纸”。新记《大公报》时期指的是1926年9月1日续刊至1949年6月上海版宣布新生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新记《大公报》引领了当时体育新闻传播的主流。据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报告(2008~2011)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基础还很薄弱,亟待加强,体育新闻史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希望本文的研究,从体育新闻传播观和采编业务两方面出发,对新记《大公报》体育新闻的特色做出探究,丰富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基础。
一、新记《大公报》特色鲜明的体育新闻传播观
(一)及时、客观、公正地传播体育事实
但凡与体育有关的新闻事件,《大公报》都能够进行及时、客观和公正地新闻报道。例如,1927年,《大公报》曾刊载了一篇题为“十国体今日赛篮球”的体育新闻,并于副标题中明确指出了比赛的时间、地点等必要新闻要素,随后在消息之后又具体罗列了详细赛程安排,内容简洁但详实,只是对事实的客观陈述,没有一丝主观评论,做到了事实与观点分离,客观公正地传播体育新闻。再如1929年3月16日,在体育消息栏目中发布了一条体育简讯,整篇简讯外加黑色边框,算标题在内不到50字。而这条简讯的信息量却非常大,向广大读者传达了天津中华足球公开赛的具体时间、地点、参赛队伍以及裁判员等有关信息。报道及时,语言简练,内容全面,态度客观。统观新记《大公报》,不难发现,像这种讲求报道时效性、语言简洁性、信息丰富性以及评述客观性的体育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客观上体现了新记《大公报》及时、客观和公正的体育新闻报道观。
(二)独立言论,服务公共利益
1923年,北洋政府出台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并于其中明确指出,用“体育课”取代原有“体操科”,由此宣告了“兵式体操”时代的正式终结。从传统的“兵式体操”到具有现代意义的“体育课”,我国体育教育迈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重大进步。近代我国风云变幻,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新记《大公报》则敏锐地觉察到“奖励国民体育。为救国强种之一切根本。而多年疏忽之。人既纤弱。故国号病夫。”始终关注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大公报》,于1928年正式创办了具有专门性的《体育》副刊。并适时地发表了“本刊旨趣”一文,明确指出副刊创办的理念和宗旨,是为了能够引起更多青年人对体育的关注和爱好,希望广大的《体育》读者都能够成为“运动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我国体育事业添砖加瓦。新记《大公报》在当时“竞技体育”占主流的时代背景之下,公开举起“社会体育”的旗帜,积极宣传和倡导。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新记《大公报》秉持着“四不”(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独立方针,树立“服务公众利益”的新闻理念,对关乎民生的新闻事件“有主张,感责任”,积极发表独立言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全面促进社会体育发展
在上世纪的上半叶,我国社会体育经历了非常关键的十年发展期,即1927年到1937的十年时间,是我国社会体育非常关键的十年发展期。在此期间,中国传统体育和西方竞技体育之间展开了激烈论战,并重新确立了我国传统体育在整个社会体育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此时政府纷纷成立了旨在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规章体制,加强民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了广泛的社会体育活动,并积极开展社会体育的理论研究工作,进行大力的宣传,树立新的社会体育观念,促使民众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社会体育之风由城市逐渐吹进广大乡村,相比于以往的普及性有了非常大的突破。而新记《大公报》对社会体育发展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旗帜鲜明的倡导社会体育,宣扬社会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第二,大力宣传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社会体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予以全面支持和配合;第三,对社会体育组织的完善和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第四,对各地的社会体育新闻进行积极报道,介绍西方社会体育成功经验。倡导和鼓励民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体育。
(四)支持民族传统体育
上世纪的30年代,我国体育界开展了一场“土”“洋”体育的大论战。在这场传统体育与近代体育的论争中,《大公报》态度鲜明地表示拥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竞技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持明确的反对态度。《大公报》在反对西方竞技体育的同时,大力宣扬了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优点,并明确提出用民族传统体育取代竞技体育。《大公报》积极宣扬的民族传统体育优点主要包括:第一,养生功效。人们在健康体魄的同时,还能够延年益寿。第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着非常强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无需特殊的场地和器具,可以就地取材,随处锻炼,全民皆可。第三,能够强化军事。“盖国术之用,不仅健身强种,且可拒寇御侮”。可以说,这场“土”“洋”之争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我国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之花。《大公报》作为这场论争的主角,为我国四面楚歌的民族传统体育赢得些许生存空间。此次论战后,传统武术的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提高,并先后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国术馆体系,使得传统武术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组织和经济保障,《大公报》在支持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传统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记《大公报》特色鲜明的体育新闻采编业务
(一)采访:网络周密,精兵强将
复刊时,新记《大公报》为了改变以往过分依赖通讯社的办报局面,构建了一张覆盖范围广、反应敏捷、机动性强的新闻采访网络,不仅能够刊载天津本地体育信息,而且能够快速获知国内、国外的重大体育新闻。此外,除了拥有周密的采访网络外,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方面,新记《大公报》举贤任能,创造出了有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实现了“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理想人才构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以说,它不仅是一家报馆,同时还是一所新闻学校。首先,
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是所有新员工进入报社后上的最重要一课。所有练习生都要在编辑部打好“译电报”的业务功底。除了专门训练外,还对其进行实践“教练”,综合提高新闻素养和能力。其次,对于那些报馆骨干人员,统一实施内外互调的对策,就是说在采访业务发面表现优秀、有潜力的记者,安排他们做一段时间的编辑工作,然后再安排到各地去做特派记者。做出一定成绩后,回调做要闻编辑或参加社评撰写。《大公报》中的所有员工都有着平等的机会,只要个人肯努力,便可以在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基础上,全面掌握新闻技能,兼通所有业务。新记《大公报》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和任用策略,培养了一大批精兵强将。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国内外重大体育新闻信息。
(二)体裁:以消息为主,形式多种多样
新闻体裁和风格是构成新闻报道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新记《大公报》体育新闻报道中最为常见的体裁包括体育消息、通讯以及图片讯息,三种不同的体裁风格也体现了其新闻写作各自特色。消息是新记《大公报》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其具体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强调标题和导语的重要性,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的行文结构,有很强的时效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一般不会出现个人情感的流露,真正做到客观事实和主观观点的分离。而体育通讯在所有的体育报道中并不占主导,而是仅仅作为全报的补充和点缀。体育通讯作为第二大体裁,主要是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细致观察之后,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叙述等各种表现手法,描写传神、抒情到位、叙述生动有趣,通常用时间顺序的方式来组织篇章结构,具有非常强的现场真实感。图片讯息中出现的文字说明大部分也用浅显易懂的新文言进行撰写,辅助性传达摄影画面无法或难以传达的信息。
(三)编辑:大胆革新,综合编辑
在版面编辑上,新记《大公报》进行了大胆革新,实行综合编辑,打破了传统版面编辑相对落后的老格式,以具体新闻内容实行组合编排,凸显重要新闻。对重要新闻的编辑,一般进行大字标题或外部加框等特殊处理。而对主要新闻事实则使用稍大字体,大小灵活搭配,让整个版面显得很有层次感。首先,在版面设置方面,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编辑特点,但从版面的占用来讲,版面没有固定位置,所占篇幅也日益增多。但凡遇到重大赛事时,便增设特刊,进行全方位新闻报道。值得一提的是,《大公报》版面非常注重图片的搭配使用,除了辅以文字说明的配图外,还有成组的新闻图片。其次,在新闻标题的设置方面,新记《大公报》除了具有传统的单行式和平行式基本格式外,还发展出了各种变式标题,包括加框式、加边式以及分裂式。
(四)评论:完善的评论
体育新闻评论就是对相关体育事件或相关人物发表的观点和看法。现代体育新闻评论的文体主要包括体育社论、短评、书评以及杂谈和随笔等。而新记《大公报》除了基本的体育社评外,还经常会发表一些短评或随感之类的新闻评论。首先,体育社论。新记《大公报》之所以有着全国性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它有着完善的社论。《大公报》曾以敢言而闻名于世,每日最少发布一篇社评。据统计。从1926年9月起,一直到1949年6月中旬,《大公报》刊载的体育社评多达40篇。其次,体育短评。所谓的短评也被称为快评。记者通常会采用短评形式针对各种体育事件进行评论,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新记《大公报》的短评具有篇幅小、个性化和新闻性强等特点。最后,体育随感。新记《大公报》中的体育随感通常是就国内体育问题进行感慨议论,或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比如,在《体育》副刊中,最常见的就是随笔和杂谈,既有对国外体育的介绍,像《法兰西与日本之运动界》和美国的足球比赛等,也有对国内体育的理论探讨,像《现代体育上两要点》和《公共体育场问题》等。新记《大公报》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体育随感,文笔生动,诙谐幽默,贯通中外,思维飘逸。
总之,新记《大公报》以其独特的新闻采编业务,正确的新闻传播观念,坚持及时、客观和公正的新闻传播原则,敢于发表独立言论,恪守社会职责,高举人文关怀的大旗,以公共利益为首,进行体育新闻传播,这对现代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