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业自我效能研究的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065-02
一、学业自我效能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是班杜拉(Bandura)1977年在他的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提出来的,指学生自己具有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念,是个体自信心的体现。学业自我效能感(academic self-efficacy)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任务范围内的重要体现,指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和自身能力的估计,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对学习活动这一行为取得成果的自己的感受。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业情绪,消除不良的学业情绪,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国内外关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研究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探讨其学业成绩的提高,可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可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业自我效能感受到更多学者的研究。
学业效能感在国外已经有了特别深刻的研究,这些学者分析了学习自我效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相关关系。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最终的成绩可以由他们平时学习时的情绪和自信心来预测,如果学生的自信心强且具有乐观的情绪那么该学生就能取得特别优异的成绩,但如果该学生比较自卑,学习的情绪比较低落,他们的成绩也很低。另一方面,学习成绩也可以对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情绪产生影响,学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就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水平和学习的能力。反之,成绩差的学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影响学习的状态和学习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成绩更差。学业自我效能感同样会影响学生在平时学习活动中的抉择和行为的实施。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善于挑战具有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并且在实施任务的行动中,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竭尽全力地完成任务。当他们取得高成就时,会促使他们在以后生活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自身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比较好的心境感,从而学习成绩更加优秀,形成良性的循环。但是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往往自信心较低,倾向于选择较容易的任务。即使顺利完成任务,不会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太大帮助,但一旦失败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个体的归因方式也受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总是喜欢将挫折、不顺、逆境等归因于环境、机会等外在的不确定的因素,为自己的不成功找客观原因和理由以推卸自身的责任。而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通常比较喜欢将挫折、困难、失败等原因归结为自身努力的程度等些内在的原因,以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争取好的理想的行为效果。
我国学者对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做过大量的相关研究。社会认知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变量。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有关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王凯荣,辛涛,李琼,1999)发现,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差异,但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自我效能感不存在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是策略型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的内在动力,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策略型学习者自我效能超越的基石(桑青松,2004)。
综上所述,学业自我效能感能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业自我效能和任务的选择和实施过程、目标设置、成就动机、结果归因等因素与学习成绩取得的高低有异常严密的关系。一方面,学业自我效能感通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另一方面,学业自我效能感通过这些因素对学生的成绩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在同时影响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个体自身的努力程度、面对成功和失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运用等。
三、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在制定和适用等方面的问卷和测量量表比较多,并且影响广泛:动机和策略学习问卷(Motivational an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控制、个体和手段——目的信念问卷(Control Agency and Means-ends Interview);学业自我效能问卷(Academic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等。
在该领域发展研究的早期,国外专家学者使用比较广泛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是由德国心理学家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该量表用来测量个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个体性格稳定性的程度和内在自我效能的高低。该量表最初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方式,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0.91之间,效度在测量的标准范围之内。目前该量表已经被多位语言学家和教授翻译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在学术界颇受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该领域测量问卷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我国第一个自行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边玉芳2003年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该量表严格按心理测量学标准编制,认为学习自我效能感由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2分量表组成共有63个正式测题(加1个资料题,共64题)做7级评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基本能力感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控制感分量表为0.79,全量表为0.80。二是Bason的《教师功效量表》量表的编制有一定的代表性。该量表共12个项目,采用六点积分评分,该量表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他们分别是:学习行为自我效能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85。该量表广泛应用于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的研究中,以关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的研究中居多。三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共22题,符合测量的标准。
由国内外的学业自我效能的问卷的测量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关于该问卷的量表和问卷的种类非常多,但是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问卷的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广泛适用,并且,量表维度的划分比较单一,不能全面的测量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各个方面的体现,另外个体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也没能全面的测量。
四、学业自我效能的“一般”与“特殊”
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自我效能从诞生起就存在“一般”与“特殊”之争,自我效能的情境特殊性认为自我效能一直是与特定任务、特定领域相联系的,特定领域、特定任务甚至特定问题的自我效能对行为有更强的预测性;自我效能的一般性认为自我效能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一种个性特征,是个体在应付各种不同事物时的自信心(Schwarzer,Mueller,& Greenglass,1999)。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比,学习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的特殊领域;但如果对于如语文、数学、艺术等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自我效能,学习的自我效能又体现出了它的一般性。所以在学习自我效能中也不例外地存在着“一般”与“特殊”之争的问题。
班杜拉认为,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会对学习的相应领域做出更好的预测,但其预测的范围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殊的自我效能经过长期的经验的积累会演变为一般自我效能,这种自我效能是指向某一类活动或领域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本质(何先友,1998)。”特殊自我效能可以更好的预测特定领域、特定情境中个体的特定表现,而一般自我效能则可以对个体一般情况下的行为反应倾向做出普遍性预测。
五、研究的不足与趋势
在我国,目前对整个自我效能的研究都较少,研究的对象大都是以中学生为主,大学生和小学生的研究比较少;研究的方法主要以思辨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有意义的实验研究更少;研究的内容方面,多以某一学科为主,尤其体现在数学、英语、物理的学科上面,历史,地理艺术类的特别少。我国只是重视自我效能的理论研究,忽视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的策略、方法等实践的研究。毫无疑问,我国在学习自我效能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目前,国外对自我效能的研究已深入到学习、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职业选择、管理等多个领域,其中研究最多、成果最丰富的无疑是在学习领域。但时至今日,国外有关学习自我效能的研究的重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影响学业自我效能的其他变量因素的关系问题,许多研究者已开始对有关学习自我效能诸多理论的建立与学业自我效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做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a(Eds.)Self-efficacy in charging societies(pp.203)[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班杜拉.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J].心理学评论,1977,(8).
[3]桑青松.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型学习者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J].心理科学,2004,(5).
.Stress and Coping,1999,(12).
[5]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7]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8]何先友.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