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古代西方哲学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8:35


     古代西方哲学是表现的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的整合,是现在社会的维护和保障人类的生存发展,是解决人类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一种新的理念,为谋求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反思。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代西方哲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在古代西方哲学中的折射


  当今世界,追求和谐,维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对古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进行梳理、挖掘、整合和开拓,进一步揭示古代西方哲学中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凸显的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更好地维护和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权益,解决人类现在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提供一种新的理念。


  一、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的哲学内涵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和谐问题的研究很多,对此解释也不尽相同。综合传统和谐观和现代学者对和谐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可以看出,学术界虽然对和谐基本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从和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权益的内在一致性进行研究和探索,却不多见,这也就为进一步研究和谐问题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研究和谐,不是单纯研究客观和谐论,如果无视主体的存在,仅以自然和谐为研究对象,这是片面的,是不存在真正和谐问题的。我们研究和谐,不仅要研究自然的和谐,更重要的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由人所组成的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因此,本文的和谐精神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目标、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念和精神,是一种对文化的发掘、创新与提升。显然,这种和谐精神已经包含了人的生存与发展权,与人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精神就是一种人权思想。之所以把本文的标题冠以“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其目的是为突出和强调和谐精神就是一种人权思想。全国人大常委徐显明就把“和谐权称为第四代人权。”和谐权的提出,将深刻改变人与国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权不仅是达成国内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而且也是达成国际间文化与文化、宗教与宗教、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和谐的纽带。


  二、古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


  西方哲学对于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的研究,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无论在理论的丰富上,还是在思想的前瞻性上,至今仍蕴含着难以为历史湮没的理性之光和长远魅力。


  在古希腊哲学里,最早明确提出“和谐”概念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目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和比例,这种关系和比例就产生了和谐,和谐产生了秩序。万事万物都表现为和谐。从此出发,他提出了天体和谐的思想。他认为,整个宇宙是一种和谐关系。天体星球之间也有一种数目比例关系,这种关系造成了一种天体的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并没有因此而止,进而他们用数的和谐观点去探讨和考察社会现象。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存在许多和谐现象,如美徳、友谊、爱情、正义平等等。毕达哥拉斯说“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全善和神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和谐的。友谊就是一种和谐的平等,爱情也是和谐的。”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本原、数的和谐、天体和谐等思想以及对社会的考察我们看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不仅是从大自然中发现的,而且也是自然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规律,这表明他们已经把哲学研究的方向从天国转向了人间,注意到了自然和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他们认为不仅天体是和谐的,而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本应也是有序的、和谐的,作为世界万物的一成员人类也应该是和谐的。古希腊哲学家已经注意到了世界的和谐性,而对于现代人类要走出工业文明的危机,要终结工业文明时代的模式,构建和谐世界,不无历史的参考价值。


  作为欧洲哲学史上“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里特认为和谐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普遍现象,和谐也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赫拉克里特用他的和谐观说明自然界、生物以及人类社会都是和谐的。他说:“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中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中产生和谐。例如自然便是将雌和雄配合起来,而不是将雌配雌,将雄配雄。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至于社会现象,诸如善与恶、战争与和平、好与坏、正义与不义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赫拉克里特这些思想表明,不仅自然界是和谐的,生物是和谐的,人类社会也是和谐的。正是不同的、对立的方面存在,才造就和维持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从赫拉克里特的这些思想里,我们应该汲取营养。回想这几十年来的种族歧视、民族矛盾、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就应从先民的思想中汲取这些营养。只有承认差别,承认不同,才能构成真正的、完满的、丰富的和谐,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人类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和保障。


  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论述正义、探讨建立和谐社会的著作。这部著作,充分体现了柏拉图对人类生存的深切关怀。柏拉图认为,理想国是一个社会分工明确、步伐协调一致的正义之邦。在这个城邦里,为了解决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城邦国家必须要有生产者;为了抵御和驱逐入侵之敌,城邦国家必须要有保卫者;除此之外,城邦国家还需要统治者。他们分别代表节制、勇敢和智慧。这三种品德和这三个等级的和谐,就是正义。柏拉图说:“正义能给予那些属于国家法制的其他的美德——节制、勇敢、智慧——以及那些被统摄在这一普遍的观点之下的德行以存在和继续存在的力量。”可见,柏拉图对理想国家各阶级的关系、地位、权力、义务进行了规定,认为只要各个等级依据各自的道德规范各行其事,就是一个合理的、和谐的、符合正义的国家了。这个国家里,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职、各安其份、各尽其能,又能各得其所。这个合理的、有序的、和谐的、正义的社会思想给人类寻找和谐的、正义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一种价值上的参考,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权应该由中等阶层来掌握,这样能够很好地协调贫富两个阶层的利益,避免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亚里士多德根据占有财产的多少,把公民分成三等:十分富有的阶层,十分贫穷的阶层,居于中间的阶层。他根据中庸原则,认为中产阶级最适合执政。因为他认为过富的容易变成狂暴的大罪犯,不愿服从政府,会对政府存有野心;过穷的容易变成无赖的、下流的流氓;中产阶级拥有适度的财产,不会逃避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不会对它存有野心。只有中产阶级居支配地位,才有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才有国家的长治久安。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城邦的政体应该采用共和制,这是最好的政体,因为它汲取了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某些因素混合而成的中间体系,既考虑到平民的自由身份,又照顾到财富、能力、品德等因素,同时又使不信任双方的贫富两方在中产阶级的作用下起到了平衡,所以,这个政体就会存在愈久。


  亚里士多德关于中等阶层执政的思想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有重大的启示。现在世界的不稳定、不安全、不和平,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其他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策有关,他们应该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有兼顾好别国的利益,帮助和扶持那些贫穷落后的民族和国家,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另外,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贫富差距,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权益。只有社会稳定,人民安心,各种关系都得到妥当解决和协调,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三、现实意义


  从和谐问题的提出、讨论,到深入的研究,反映了人类对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命运的关注,表达了人类求共生、谋发展的愿望,是人类要求和谐发展的清醒意识,是人类理性的重大成果。对古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的研究,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人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创造性地解决中西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而且也为当代人类走出所遭遇的生存困境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原则。但是要走出困境,就应把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付之于行动,付之于实践。如果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能意识到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民族、国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以“求同存异”、“多元共生共荣”为指导思想,和谐精神与人权思想这种理论上的研究和探索,就会转化到实践中,对社会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王统超等

  第2篇:学习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和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思想和社会发展


  中国古代哲学有许多优秀成果,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些优秀成果没有得到很好学习和继承。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发展经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宣部制定了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其中,“明礼诚信”其礼和信,就是来源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现在,在全世界都掀起了孔学热,说明我国古代的思想还是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群雄割据,政治上各国互相独立,各自为政,你争我夺,所以在思想上就没有统一的思想统治社会。大家积极探索,思考宇宙,世界,人生,社会,于是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了许多流派,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等,其中,老子创立的道家和孔子创立的儒家尤其著名。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汉代董仲舒将其归结为三纲五常,三纲是为维护封建制度服务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和特权的糟粕。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一个社会,其物质文明再发达,如果没有仁义礼智信,则也算不上是一个文明水平高的社会。那么,儒家思想和西方近现代思想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又有哪些是我们必须批判和抛弃的呢?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条件,西方近现代思想的产生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产生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有了一种反封建的自觉,才开始了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清算,形成了近现代以人本主义(humanism)为核心的哲学思想。首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对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基督教进行了彻底批判,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宇宙的中心,在宇宙中没有神,神创造和主宰人的世界是一种欺骗。当然,近代科学,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文艺复兴形成了人本主义思想,给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基督教神学以巨大打击。后来,英国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后来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封建思想进行了彻底清算,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科学等思想,封建专制思想主要包括等级思想,特权思想,专制思想,这些思想都被近代哲学彻底批判。所以,通过近代哲学的发展,在西方,人权思想,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西方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迎来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但西方近代哲学在注重人权的时候,更多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人权,而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都是社会的产物,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在注重自己的权利、自由时,也应该注重别人也有同样的权利和自由,应该尊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应该怎样在社会中与人相处,这样社会才会和谐发展,一个社会才会更加文明呢?这点,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给了我们启发。仁义礼智信,就是人们相处的规范。儒家思想就是更加注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人与人怎样相处。所以,在当代,西方世界也注重对儒家思想的学习。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孔子学院,以学习和研究孔子学说。


   儒家思想,我们现在看来,确实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就是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它有其时代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的,但是,在任何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都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社会就会混乱。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人们相处的很好的规则。即使在现代,它都是很好的规则。仁,从字面上来讲,是人旁,加上二,其义就是社会中的人与人。孔子讲的仁,就是仁爱,人要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其他人,正如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如能做到爱人如己,那么社会不是就很美好和和谐吗?但在现实中,许多人却只爱己,不爱人,所以,我们要提倡和教育人们,学会和懂得怎样去爱人。这也是儒家提倡的最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义,就是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义,我们平时所说做事要讲义气,就是要公正合理,不该做的不做,应该做的,为了维护公正,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做。这也是做人的一个道德规范。虽然我们现在发展市场经济,有人把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不义之人,不义之举仍为人们所不耻。这说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学习。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和仁是分不开的。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在封建社会,礼虽然有阶级性。但中华民族作为礼义之邦,礼在当今社会仍然必不可少。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特别是人们对师长,对老者,对妇女,对儿童的尊重,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使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馨,人情的美好,会使人们更加的积极向上,为我们建设和谐美好社会的理想添砖加瓦!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智其实是仁学的重要内容,只有懂得仁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而人们只有经过知的五个步骤,才能达到仁。信,孟子提出仁义礼智,汉代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信,就是要讲信用,守信用,一诺千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诚信,对于一个社会就更加重要了,如果人们不讲诚信,社会的正常秩序就难以维持。诚信也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体现。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要有法律规范外,还必须要有道德规范,没有诚信的道德规范,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不可能。所以,要加强对人们的诚信教育,提高人们的诚信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转轨,一些人在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抛弃了传统道德,抛弃了理想信念,背叛了人民,背叛了国家,并且做出了损害人民和国家的事。一是我们对优良的传统道德学习不够,二是我们的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不够,当然,我们的法律制度有一个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理想信念的学习和教育,其次要加强对传统道德的学习和教育,三是要加强对近现代西方先进思想的学习和教育。中国没有经历像西方那样的对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彻底清算,所以,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封建思想和意识根深蒂固。也就是专制思想,等级意识,特权意识根深蒂固。中国虽然经历了五四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张,但直到今天,我们的一些人仍然没有民主意识。当了个村长,校长就专制,好像这一方土地就只有他存在,只知道为自己谋利益。当然,这只是少数。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只有如此,才会使我们的党不会改变性质,使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以,要加强对党员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和教育,让绝大多数的党员和干部能按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做,使我们的党更加先进,使我们的社会更好发展。


   总之,我们要加强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的学习,对近现代先进思想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更好发展。


  作者:罗成德

  第3篇: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这是一股强大的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是西方古典哲学在黑格尔形而上学之后对西方哲学的反叛,它拒斥形而上学,否认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历史渊源,割断了现代西方哲学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一、现代西方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根本原因


  现代西方哲学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它们都拒斥形而上学,根本原因在于都没有弄清形而上学的本质。由于社会发展和人的认识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形而上学的本质在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始终被层层的现象掩盖着。一谈起形而上学,现代主义哲学家无不把它与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的纯粹思辨联系起来,认为形而上学就是一种脱离社会、脱离现实的理念、信仰或观念,于是他们要么否定要么改造,以展示现实生活为宗旨,以倡导个人幸福为目的,纷纷构筑他们的反形而上学理论体系。例如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家尼采就是这一典型,他在《权力意志》的哲学体系中提出要“重估一切价值”,片面地否定形而上学的全部理论意义,用虚无主义来取代人类的一切哲学文化。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现代西文反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或许包含着某种合理因素,但是,从理论发展的视角看,他们都陷入了不同的误区,其共同的缺陷就是在于他们都没有认识到形而上学的本质。


  只有正确认识形而上学的本质,才能正确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和形而上学的关系,从而也就能把西方现代哲学与形而上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避免机械地把现代西方哲学和形而上学割裂开来,片面地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二、形而上学的本质


  在希腊文中形而上学的原意为“物理学之后”,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在历史上,人们在研究形而上学时,只注重对它的对象、本源、“实体”和认识世界的范畴体系等的研究,但对形而上学的本质是什么,却很少涉及。形而上学的第一句话是“人在本性上是求知的”。从这一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形而上学所张扬的是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精神。有人把“物理学之后”理解为“超越物理学”,即超越经验领域到达靠思辨把握的神圣领域。理解“思辨”就必须把握“toauto”这一核心,那么形而上学的思辨必然从外界反观自身,从客体回到主体,回到“人”这个自身。形而上学的真正人文主义精神也就在“toanto”。“存在之所以为存在”是形而上学研究对象的原初规定,这一规定如果离开了“人”自身就没有实质意义,因为“之所以”是人对“存在”的追问。形而上学的本来意义就是“物理学之后”,后来衍生为智慧或第一智慧。然而,“智慧”这个词,据说来自光(phoos),它通过基督教的经书,而获得了更高的神圣。在希腊哲学文献里还是十分通俗化,人们把最完满的德性、最娴熟的技术、最精确的科学都称之为“智慧”,拥有这样德性的人被称为“智者”。然而古希腊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1]难道这不是一种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吗?


  但是,现代西方一些哲学家却认为,形而上学本体论无用,应当解构,他们认为哲学应当关注人生,关注现实中人的最大幸福。这一说法否定了形而上学的人文主义精神,把现代西方哲学和形而上学对立起来。哲学是合乎德性的,是理性的,是思辨的,思辨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最经久的愉快;“思辨是理智的德性,理智是人的最高贵部分,是主宰和向导,是我们各部分中最神圣的。思辨就是这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它最为经久,最为快乐”。这正是形而上学的本质所在,这难道不是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吗?


  三、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历史渊源


  拒斥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自古有之,从希腊的高尔吉亚到近代的休谟,再到康德,都是反形而上学的哲学家。康德的《三大批判》一方面在欧洲哲学史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批判形而上学体系,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形而上学的强大生命力。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完成了他的“哥白尼革命”,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又完成了人类道律自律的先天律令。康德的哲学革命可以归结为他对自然与自由、科学与道德进行的新的探索。这种探索之所以可能,是在人类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和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下形成的。这种探索使康德得出了哲学就是最自由的学问的结论,但是康德的探索正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一种历史延续。康德批判哲学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正是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他的“人为自然立法”、“自由”、“善良意志”就是确证。康德的“人是什么”的问题在哲学上是一种对人性深刻的追问,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完成了形而上学的哲学人类学之梦。


  哲学发展到黑格尔那里,似乎已经穷尽了一切真理,达到了绝对真理,哲学因此就终结了。但辩证的思想却为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滋长提供了营养。正如马克思所说:“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因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一,即绝对精神。第一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人的自然。第二个因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自然的精神。第三个因素是形而上学的改了装的、以上两个因素的统一,即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2]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就是深刻隐藏在黑格尔思辨的哲学体系中的现代哲学精神。虽然传统的形而上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甚至可以说终结了,但是历史的发展和哲学的发展是不会中断的,在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思辨中萌发了现代哲学的幼芽。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沿着黑格尔所说的“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踏上了现代哲学之路,同样,其他西方现代哲学也沿着形而上学踏上了现代哲学之路。


  许多现代主义哲学大师对人及其生活的世界的描述与黑格尔非常相似,只是和黑格尔相比,他们的描述显得琐碎、孤立而卑微,而黑格尔的描述宏大、完整、具体。尽管他们反对古典形而上学,但是却又离不它,并从中汲取养份,口头上却又否认形而上学。马克思曾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存过程。”[3]许多现代主义哲学家打着“现实”的幌子,违背现实,因为他们所说的“现实”不过是一种人无法把握的“人生游戏”,他们眼里的世界只是一个人无法摆脱烦恼、孤独、恶心和死亡的世界,人的现实生活和人对现实的认知,只是一种幻想。他们打着人文主义的旗帜,大喊“回到生活中去”,这与古典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相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总之,现代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还在于没有认清其哲学本质。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对人的存在的自我意识的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中产生的,它从对存在的追问发展到现代哲学对人的存在的追问,这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某些现代主义哲学家企图割断与形而上学的历史联系,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反叛。因为传统对现代化而言,既有抗拒力又有亲和力,如果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摒弃传统,是极不明智的。为促进当代哲学健康发展,我们就不能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而应在扬弃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作者:方向军

上一篇:优秀的佛教哲学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

下一篇:优秀的古希腊早期哲学论文范例分享(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