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进食障碍成因——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摘 要:本文介绍了进食障碍的主要表现,引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方面分析了进食障碍患者的心理现状以及进食障碍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需要层次;缺失; 进食障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不再是人们唯一要关注的问题。但追求“骨感美”的观念却深深影响了公众对苗条身材的偏好,引发了对节食及减肥的极大关注,这促使一些人尤其是青年女性的饮食行为发生了不正常的改变,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 进食障碍的定义
进食障碍是与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心理障碍有关,表现为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它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非典型性进食障碍,主要以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为多见。依照DSM-IV-TR的诊断标准,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拒绝保持与其年龄及身高所应有的最低限度的体重,体重至少比正常体重轻15%;且存在严重的体象感知障碍,甚至有客观证据证明体重已低于标准体重,患者仍认为自己太胖;已来月经的女性出现闭经 [1]。
二 进食障碍患者的心理症状在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体现
(一) 生理需要的缺失
生理需要是人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具优势的一种,是对生存基本条件的需求。 “吃”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不单是指生理上的“咀嚼吞咽”,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对进食、体重、体形的过度关注是进食障碍患者突出的心理活动特点,为了达到理想体形,他们严格控制自己进食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造成了生理上的缺失状态,而刚开始单纯的节食行为往往会引起对食物的极大关注从而导致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患者这种生理状态的缺失造成他们在追求高层次需求的力不从心,而进一步造成生活中的挫折。当一个人在追求这些高层次需求的过程当中遭遇挫折时,他会再次退回到最低层次的生理上的需求,这就难怪许多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会再次退到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用吃来缓解在现实中所遭受的压力和抑郁、焦虑的情绪,这样暴饮暴食的几率就大大增加。其中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为了保持自己的理想体形,缓解心中的负罪感,就采用自行导吐、食用泻药或用更加坚强的意志力控制住
自己的饮食,而使他的生理需求再次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势必导致下一次的暴食,从而陷入“节食—暴食—呕吐”的怪圈。
(二)安全需要的缺失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Garner1983年编制的进食障碍调查量表从认知行为以及心理方面对厌食或贪食行为进行评定,其八个分量表中的对他人不信任、成熟恐惧分量表很好说明了进食障碍患者具有安全感缺失的特点。患者在其周遭的生活环境中满足不了自己的安全的需要,厌食症患者便通过过度节食来达到对世界的控制,而暴食症患者由于想要保持完美体形而长期节食。也是由于长期的节食,他们会出现周期性的暴饮暴食现象,对饮食的不能控制让他们产生极为强烈的无效感和无能感,这就造成他们对自己更低的自我评价,这些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也很好的表明了患者安全需要的缺失。而有的个体正是缺乏安全感,比如当一些节食者在达到自己的体重目标后,仍然担心别人比他更瘦,因此他们继续节食而最终成为进食障碍者。
(三)归属与爱的需要的缺失
归属需要是指参加和依附一定群体的需要;爱的需要指接受他人的爱和给予他人爱的需要,实质上也是一种归属的需要;成熟的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关心,尊重和信任。如果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人就会感到孤独和空虚。结合进食障碍患者本身特点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发现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家庭因素。从一出生,个体就在寻找自己的归属,开始是在家庭里,后来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如果父母和养育者能满足孩子的需要,那么儿童就会有被重视的感觉,逐渐发展起一种对家庭的归属感。如果儿童在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者缺乏连通感时,很有可能选择进食障碍作为应付自卑的手段。二是由患者的进食特点决定的。患者在进食方面与正常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或进食很少的食物,或在短时间内进食多的惊人的食物。为了不至于引起别人的惊异和歧视,他们不敢与朋友或同伴一起进食或参加集体活动,从而造成与同伴的远离和疏远,这就引起了归属感的缺失。三是患者本身多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他们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依靠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由于想保持在周围人心中的完美形象,他们不惜一切的掩饰自己的症状,不敢与人形成亲密的关系,做事独来独往,与同伴不能进行较好的交流,造成了爱的需要的缺失。
(四) 尊重需要的缺失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自尊与尊重的需要既包括个体清楚了解并且肯定自己的能力、地位和价值,也包括别人对他的肯定与重视。人们需要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和价值的,同时也需要别人承认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不能被自己或他人接受会导致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对自尊和进食障碍症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时也发现, 自尊与暴食行为、有关体重和体形的态度和进食症状检测表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 并且自尊对进食障碍症状有显著的负向作用[2]。进食障碍患者存在有人际焦虑,当患者感到被人拒绝时,就会产生低自尊并采取不恰当的应对行为即进食异常[3]。进食障碍患者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她们盲目追求以“瘦”为美的理想体形,将自己属于正常范围内的体重、体形视为缺陷,采取异常的进食方式来达到完美体形。他们的自我评价也很低,自我评价完全依赖于对自己身体的评价。进食障碍患者通常有较低的自尊和较强的抑郁感,对自己的身体或各个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4]。有些患者在患病之前遭受的社会、家庭以及同伴的关于苗条的压力,也让他们察觉到不被别人尊重或欣赏,即他尊需要的缺乏。
(五)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
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所期望的人物。正如马斯洛所说的:“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倾向
于关注与体重、体形有关的信息,而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则倾向于注意与食物有关的信息。
四 总结
对进食障碍的已有研究表明引起进食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和个体本身的人格特征,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恰好提供了一个从多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它认为进食障碍的成因不是单方面的,应该从个体各种需要的缺失的角度来研究进食障碍。因此,加强对进食障碍与需要层次理论之间关系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进食障碍患者在各种层次需要上的缺失对进食障碍的治疗与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国全医科学,2004,7(7):516-517.
上一篇: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