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标准之变

发布时间:2015-07-02 14:06
摘 要: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20世纪西方各流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虽然答案各不相同,但纵观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划界标准,可看到其向绝对到相对,相对到消融这一趋势演变。
  关键词:科学 非科学 划界标准 演变
  
  科学划界一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大部分的科学哲学教科书都以专题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科学划界即是在科学与非科学(包括伪科学)之间作出区别。以期呈示科学特有的品格和认知价值及社会实践价值。科学划界标准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领域内表现十分繁荣,其特点可归纳为:发展快,流派多,观点纷呈。划界标准在这段时期总体而言,可分为从确定的标准,到标准的消解,最后标准消失的总体趋势。本文对20世纪各流派,代表人物的划界标准阐述试图将这一趋势呈现。
  一、确定的划界标准
  1、一元划界标准
  ⑴ 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标准:他们所主张的划界标准是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即凡是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知识)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反之则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⑵ 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波普尔说:"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就是他的可否证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既是说,一个理论如果是逻辑上可否证的,就是科学的,否则不是。
  2、多元划界标准
  ⑴ 邦格:邦格提出含有十种因素的公式:e=(c,s,d,f,b,p,k,a,m)。他认为科学知识应应该满足这十种因素。公式中:"e为特定的知识领域;c为确定知识的社团;s为承认c地位的社会;g为c的世界观;d为e的论域;f为e的形式背景(逻辑和数学工具);b为特殊背景:p为问题组合;k为e所积累的特殊知识储备;a为c在对e提高上所抱的目标;m为方法论。邦格认为只要对上诉所列十个因素的特征以及之间相互联系作仔细的区分比较就可以区别科学与非科学。
  ⑵ 萨伽德:萨伽德认为从逻辑、心理学和历史学统一的角度,科学与非科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区分:科学使用相互关联的思维方式,伪科学使用相似的思维方式;科学追求经验确证和否证,伪科学忽视经验因素,科学研究者关心理论的竞争,而伪科学对科学竞争不关心;科学采用一致并简单的理论,伪科学采用许多非简单的特设性假说;科学随时代进步,伪科学则保守,停滞不前。只有这五方面综合运用才能区别科学与非科学。
  奎因在1951年发表的《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中队逻辑经验主义的两大基石进行毁灭性的批判。而立足于证实或证伪的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划界观也就都不能成立。多元划界标准并不具备他们试图达到的可操作性,也没有真正解决划界问题。科学划界标准由确定走向消解。
  二、划界标准的消解
  1、库恩的范式标准:库恩在《发现的逻辑还是研究的传统的心理学》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划界标准:凡是具有运用范式以解决疑难的传统的,才是科学,否则是非科学。
  2、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标准:拉卡托斯认为"只能说一系列的理论是科学的或不科学的,而不能说一个孤立的理论是科学或不科学的"。他把分界等同于评价,使分界标准中"科学的"变为评价规则中"可接受的",接受规则"等同于"分界标准。"接受规则"就是如何区分科学理论与非科学理论,从而接受科学理论,拒斥非科学理论的规则。
  3、夏佩尔的合理性标准:夏佩尔主张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是存在的,这种界限是变化的,并不是凝固不动的。其标准不是先天的、绝对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即以科学活动中是否合理性为标准,所谓合理性意指科学的知识应在说明主题方面是可靠的且是有说服力的;语言应具备相关性,即科学的语言应与研究的问题有着清晰的、恰当的逻辑联系。
  4、费耶阿本德的虚无标准: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是人为的,无谓的,不利于科学的发展。由此费耶阿本德主张取消科学的特殊地位,采取"怎么都行"的科学划界标准。
  以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为线索。经由库恩范式标准,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标准,夏佩尔的合理性标准,最后到费耶阿本德的虚无标准。科学划界标准逐渐消解,同时也打开了通向后现代科学哲学划界标准消失之门。


  三、划界标准的消失
  ⑴ 劳丹认为,科学分界是个伪问题,因为科学不存在不变的,与其他信念系统不同的认识特征。科学认识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而分界是不可能的。
  ⑵ 范·弗拉森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视角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由纯粹的科学语言构成,理解科学必须先理解科学语言,且科学语言的不断创造与丰富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他指出: "科学理论只是一个开放的文本,是有分歧的解释--即理论把现象描绘成什么,这本身不是一种硬证据。""没有任何证据使我们相信所接受的理论为真"。
  ⑶ 罗蒂在其所向往的后哲学文化中,科学崇拜将失去市场,科学与非科学的其他学科之间的本质区别将不再存在。科学并不是有特别的认识论地位,它只是话语的一种形式而已。罗蒂取消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
  ⑷ 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巴里·巴恩斯等人认为科学活动是一种政治活动。科学和伪科学的划界,只能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学科间的界限是约定的。学科的界限由特定的社会团体来维持和界定。这些界线与保护和维持这些社会集团自身的认知权威、智力霸权、职业构成以及借助于这些界限能够控制的其他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直接相关。科学划界标准就这样在ssk解构下消失了。
  20世界科学划界先由逻辑经验主义提出的证实原则,波普尔找出其致命弱点--科学的全称命题永远也不可能被有限的经验所证实,基于全称陈述与单称陈述之间逻辑的不对称性,提出了他的"可证伪"标准。科学实在论者还提出了多元标准,但明确的划界标准都在科学与非科学复杂的关系面前显的苍白无用。实用主义批判逻辑主义经验的绝对可靠性,认为标准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从而历史主义者库恩开始淡化科学划界问题。经过拉卡托斯、夏佩尔最后到了无政府主义的费耶阿本德则主张"怎么都行"。科学划界标准逐步消解。直至后现代哲学和建构主义者直接宣布,科学划界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或科学与其它文化并无二质,从而使科学划界标准彻底的走向消亡。20世纪西方科学划界标准从无到有,再到消亡。这深刻反映了人们对知识领域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同时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演化又有利于人们升华对科学与非科学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英]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英文版)
  【2】[美]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
  【3】[英]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版
  【4】[美]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1975年英文版
  【5】[美]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刘新民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6】[美]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7】[英]巴里·巴恩斯.大卫·布鲁尔.约翰·亨利.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邢冬梅.蔡仲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任性概念及其对当代

下一篇:黑格尔《逻辑学》范畴推演思路及推理特征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