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对喜剧表演的摸索与体会

发布时间:2016-05-09 11:22

  黄梅戏最初是以“两小戏”“三小戏”起家的。“两小戏”就是指小丑、小旦,“三小戏”是指小丑、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排在主要位置,是不可缺少的。可是,黄梅戏发展到今天,不管是大戏小戏,似乎都是以小生花旦为主了,丑行成了点缀性的角色,好像人人都能演,无关紧要。噪子坏了,形象不好,就让他演小丑。尤其我们剧院,多年来对丑角不重视,好像演丑角低人一等,所有的戏都是以小生花旦为主,评奖也只有小生花旦才能得金牌,行当发展严重失衡,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倾向,这样下去,路只会越走越窄,剧目越来越单调。

  

  我总对喜剧有兴趣,我看到小品、相声,那么受欢迎,观众喜欢喜剧,人们一天忙到晚,需要轻松一下,笑一笑。我主观上也想在黄梅戏的丑行中探索一番,尝试一下,用今天的审美观走一条黄梅戏自已的喜剧表演路子。在客观上,我遇到两件事,使我更下决心告别小生行当,第一件是1983年,我们在江苏某地演出,演的是一出传统戏,台下几个老太太看戏,边看边说:“嗬!到底是省团,演的真像,那个花旦真怀着,肚子有七八个月了!”后来,儿子生下来都做官了,那几个老太太又说:“儿子都十八岁了,怎么又怀着?”原来’,演花旦的演员已是中年,人也发胖了。这是自然规律。第二件还是在江苏演出,中间休息时观众竟跑到乐队处提意见,说:“你们那个小姐有八十岁了。”这说明演员要有自知之明,人老了就不能再演小的了,观众是不爱看的。我要是再演小生,不是会遭同样的讥笑?我生性喜欢讲故事,说笑话(曾因此受过批判),平时出发,在火车上,轮船上,身边总是围一圈人,大家都认为我身上有一定的喜剧潜质,所以我下决心投身到喜剧表演的行列中来。这些年来,老丑、小丑、彩旦都演过,如《喜荣归》中的老崔平,《挑女婿》中的县太爷,《唐知县审诰命》中的七品芝麻官,《红楼梦》中的长史官,《罗帕记》中的喜报,《游春》中的王干妈,《无事生非》中的护城官等。下面谈一点喜剧表演的体会。

  

  —、真实感

  

  我感到演喜剧非常难,演好一个喜剧人物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剧本,不仅要研究自已的角色,还要研究你周围的人物,理顺人物关系,分析好人物性格,还要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先要体验出人物的内部动作,再在人物的外部体现出来,千万不能咯吱人,演喜剧同演正剧一回事,同样要创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比如,我在改编的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中扮演的护城官杜百瑞,经过对人物的深刻揣摩、研究、体验,首先抓往护城官滑而不刁,蠢而不恶,愚而自得的喜剧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运用各种表演手段,在形体上突出一个“胖”字,我的肚子已经蛮大的了,我又在自已肚子上再加了一个棉肚子。在造型上突出一个“甜”字,身上穿的是半截官衣,头上戴的是独杆帽翅,说话再颠三倒四,这样一来,一个令人发笑的护城官,就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二、夸张

  

  喜剧表演比较夸张,但一定要适度,人物感情必须是真实的,不过是表演尺度不同而已,夸张不足,出不来喜剧效果,夸张过分,就让观众难受,这里面就有演员的素质、功力、对人物理解等问题。

  

  例如:我在上海看滑稽剧,两亲家握手,一位亲家两手提着礼品,膀子下夹着一根大火腿,另一亲家上前握手握的是火腿,观众立即笑了。这种夸张就真实,让人发笑。

  

  另一例看的是一部外国电影《恐高症》,这里就省略了。还有两个夸张过分的例子。一个是豫剧某名演员,演《挑女婿》县太爷,在击鼓升堂时,穿着太太的花#上场,在台上磨磨蹭蹭搞了半天,使人厌烦。另一个是某县剧团演出时,.一刀.把肚子戳破了,于是被戳者在台上当着观众把1“肠子”一截一截拉出来,像变魔术似的。夸张过分令人恶心。

  

  三、调动一切手段为人物服务

  

  我每接到一个剧本,总是要反反复复地研究,穷思苦想,想出好多种表现手段,关起门来做给老伴孙怀仁看,提出多种方案来一起研究,尽量做到不雷同,跟自已演过的其它角色,跟其它剧种的角色,都不能雷同,尽量区别开。我的做法大约有以下几点:

  

  (1) 声音造型

  

  各种人物年龄都不一样,性格也有区别,所以声音处理很重要。

  

  比如我在《红楼梦》里演的长史官,是一个大太监,是封建王朝中腐朽的产物,说话必须带有“阴气”,他在京城里呆了一辈子,我想说话不能全用安庆话,就是合肥人到北京住长了,说起话来也会带有京味的。我的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公子!把他勾引到哪儿乐去啦!”很有效果。为了练这种声音,嗓子上憋了一个“血泡型息肉”,1992年在北京动手术摘除了。干什么都要付出代价的。

  

blob.png

  (2) 道具设计

  

  道具对人物至关重要,能帮助人物的表演,很多角色创造成功是离不开道具的。我在演喜剧人物时,非常注意选择道具,然后再运用好道具。什么人物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具。王孙公子决不会手拿芭焦扇,穷苦人也不会手拿折扇的。

  

  如长史官,我用的是带盖的茶杯和丝手绢。一开幕我处理成正在喝茶,用杯盖和杯子把脸遮起来了,这样不是在呆板的亮相,人物是在运动中,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舒蓉老师特别赞扬我这一处理。

  

  再如《挑女婿》县官的出场,既要符合人物身分,又想别致些。我的处理是:听到击鼓声,慌乱中把枕头当成大印抱,急步上场,接着打一哈欠,迷迷糊糊地念:“堂鼓响连声,又出了大案情,只得大堂奔,衙役们无踪影,都是一群偷懒的精!然后举着枕头喊升堂,太太上场,把大印换了过来。每场演出都有效巣。还有王干妈,.我用的是一把特大花扇,一亮相,也带人物给烘找J出来。

  

  (3) 笑的处理

  

  笑要笑串语曹苯,笑得好,胜过说话。各种人物有各种不同的笑,不该笑的地方,千万不要乱笑,笑也要有功力,有的青年演员,才开口笑气就没了。

  

  比如长史官.的笑,当宝玉回嘴后,他先一声冷笑:“哼!”意思是你还在我面前耍小聪明?!第二声加重:“哼!”意思是你还不知我的厉害吧!”施加压力。接着笑得更狂,突然被一口痰卡住了,由笑转成咳。

  

  再如《挑女婿》县官,在弄清三家关系后,恍然大悟,我处理成先扑嗤一笑,再转成哈哈大笑,都引起了观众的哄堂大笑。

  

  (4) 特色化的舞蹈设计

  

  黄梅戏的丑角没有什么固定的身段程式,形体动作比较自由,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黄梅戏是载歌载舞的,喜剧人物更可以大大发挥载歌载舞的特色。

  

  如王干妈的花鼓灯舞蹈,还有边唱边舞的舞蹈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无事生非》中的杜百瑞,我就大胆地吸收“压花场”的步子,加上自已创造的跷腿动作。如一出场音乐是在“2”上腿一翘一个转身,表示二你i我多了不起,多聪明!”王蒙说:“你一出场,就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这个舞蹈身段别的剧种还没有出现过,可以说是“专利”了。人民日报记者易凯先生在文章中写道:“莎剧中最难演的是小丑,这种旁人皆醉我独醒的角色,增一分则过,减一分则弱,滑稽中无轻浮,大愚里藏大智,极为难演。此次莎剧节演出中,最成功的,最得莎翁神韵的当属黄梅戏《无事生非》中的护城官杜百瑞。黄梅戏在刻划这个人物时,成功地将戏曲丑角艺术溶化了进来。”

  

  写这番话并不是宣扬我自已,只是想说明不管什么行当,不管戏多戏少,只要下功夫,用心演戏,观众都是欢迎的。还想说明黄梅戏的丑角艺术,已经得到人们的承认了。

  

  本文作者:黄宗毅

上一篇:喜剧表演中的体态语

下一篇:论喜剧表演中的人物性格化处理——以哈格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