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冯小刚与宁浩电影的喜剧风格比较

发布时间:2016-11-05 14:21

  尽管已经有众多导演注意到了喜剧电影市场的潜力,但近年来涌现的多部紧跟潮流的作品却粗制滥造,反响平平,只有冯小刚与宁浩仍然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口碑与回报率。这其实是与宁浩没有简单地复制冯小刚的电影分不开的。二人在喜剧电影的拍摄上有不少重合之处,但两人在喜剧风格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文章从主题风格——市民日常与底层绝境,叙事风格——小品拼贴与多线并进,语言风格——专注京味与博采方言三方面,比较冯小刚与宁浩电影的喜剧风格。

 

  冯小刚与宁浩两位导演堪称是中国近年来喜剧电影的各有千秋的双子星。冯小刚凭借着《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电影打造了冯氏贺岁片的招牌,随后又不断进行自我突破,以《非诚勿扰》等电影紧跟时代潮流,继续在喜剧电影市场上保持着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而青年导演宁浩可谓是后起之秀,于2006年以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一鸣惊人,随后的《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与《无人区》也收获了较高的期待或票房。宁浩不仅是紧跟冯小刚成为亿元俱乐部成员的一位鬼才,也是使得黑色幽默一词重新进入电影批评人视野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二人共同被视作两面当代喜剧的旗帜。[1]尽管已经有众多导演注意到了喜剧电影这一潜力深厚的市场,然而近年来涌现的多部紧跟潮流的作品却粗制滥造,反响平平,只有冯小刚与宁浩仍然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口碑与回报率。这其实是与宁浩没有简单地复制冯小刚的电影分不开的。二人在喜剧电影的拍摄上有不少重合之处,比如其崛起都有着与演员相辅相成的双赢合作,冯小刚与葛优可谓黄金搭档,而黄渤也正是在与宁浩合作后声名鹊起;冯、宁二人都喜欢着眼于普通草根阶层的生活,贴近观众的生活现实;两人都能对剧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巧妙地利用,令观众感到或亲切,或搞笑,等等。同时两人在喜剧风格上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对他们这种区别进行剖析,有助于中国喜剧电影不走沿袭模仿之路,探索更多的喜剧手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一、主题风格:市民日常与底层绝境

 

  冯小刚与宁浩的喜剧都带有强烈的平民化,但是冯小刚更喜欢用平民的视角来描述老百姓充满悲喜的温情人生,电影多半只是表现一些没有崇高理想和野心的北京小市民琐碎庸常的世俗生活;[2]而宁浩则更为极端化,他偏向于描写原本就是平民的主人公因为意外而陷入到绝境,不得不努力拼搏自救的故事。[3]可以说,冯小刚电影的主题在于小市民的奔波与忙碌,而宁浩电影的主题则在于草根的绝地反击,最后共同都回到好人有好报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上来。

 

  以冯小刚最早的贺岁片为例,《不见不散》中的刘元在美国胸无大志地混着,在影片一开始以卖墓地的经纪人身份出现。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可以发现他同时又在卖人寿保险,有时还加盟朋友的旅游公司,认识李清之后又为美国警察开办汉语培训班。当女主人公李清在美国的事业一年一个台阶,几乎完成美国梦的同时,刘元却还保持着彻头彻尾的无产者形象。而在《没完没了》中,主人公韩冬是一个给旅游公司开大巴的普通司机,唯一牵挂的家人就是卧病在床多年的姐姐,而公司老板一再拖欠他的租车费,终于使他忍无可忍。这些人物在当代都市中都是被边缘化的,他们的生活情调、生活目标都是属于小市民的。但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在面对人生的困境之时,仍然能够保持着一种较为坦然的心态。包括《非诚勿扰》中一夜暴富的秦奋,其内在的气质与外在的形象并没有因为经济条件改善而得到彻底的转变,与冯小刚之前塑造的刘元等人物一样,同样始终将自己置于一个功利与自我放松、自尊与卖乖露丑相结合的位置上。

 

  而在宁浩的电影中,他往往运用种种荒诞的巧合将原本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拉进绝望的境地之中。如在《疯狂的石头》中,主人公包世宏是工艺品厂保卫科的科长,而厂子已经多月没有发出工资。包世宏本人身患难以启齿的前列腺炎,这其实就是他内心巨大压力的一种暗示。而意外出现的翡翠无疑成为整个厂子的救世主,包世宏肩负保卫翡翠的重任,无奈翡翠却被香港大盗、当地小贼以及厂长儿子虎视眈眈,翡翠的失窃对于包世宏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在《疯狂的赛车》中,主人公耿浩原本是自行车运动员,然而先是错失金牌,再是被人陷害喝下禁药后停赛,加上教练中风需要他的供养,曾经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耿浩一下子沦为帮海鲜店送货的工人,并且其工资还常常遭到老板的克扣。耿浩每天回家都拜佛并念叨的发财发财,顺利顺利,其实充满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凉。

 

  如果说,冯小刚电影中的故事一开始让观众感到亲切,再用叙事之中的一波三折使观众感受到幽默的元素;那么宁浩电影则首先抛给观众强烈的戏剧冲突,叙事的荒诞感暂时让观众忽略了电影折射的社会略带沉重的一面,观众在欢笑过后才联想到电影中的人物实际上很多都属于现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与银幕外一个个需要依靠努力来求得生存的平民观众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这两种对于草根一族的处理方式都是服务于其各自喜剧的总体风格的。

 

冯小刚与宁浩电影的喜剧风格比较


  二、叙事风格:小品拼贴与多线并进

 

  从叙事风格上来说,冯小刚与宁浩的电影都擅长讲述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意外的狂欢化的情节,但是冯小刚的喜剧并不如宁浩那样讲究情节的连贯性,而更像是一种多个小品的拼贴。[4]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都以造梦为中心的《甲方乙方》和《私人定制》,两部电影的主线都是主人公创办了一个专门为他人圆梦的公司,而在经营的过程中遭遇了各式各样的梦想。在为他人圆梦的过程中,人物的个性特征才逐渐显现。其喜剧的氛围也是在人物精雕细琢的小品式对白中层层渗透的,如大款想尝试一下穷人的生活,普通人想过一把英雄的瘾等,每一个之间其实并没有严格的联系。

 

  而相比之下,宁浩的喜剧电影则深受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等电影的影响,[5]更像一台复杂而精细的机器。电影往往都存在着多条齐头并进的线索,而每一条线索看似各不相干,实际上都能通过特殊的人物、道具或场景联系起来,犹如机器之中互相紧密咬合的零件,缺少其中一个整台机器就难以正常地运转。宁浩在叙事上的别具一格,也正是他得以在冯小刚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统治中国当代喜剧电影多年后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如在《疯狂的石头》中,三个小毛贼利用一个假中奖可乐诈骗未遂,在偷了大盗麦克的东西以后决定去偷翡翠,从而正好与保卫翡翠的包世宏等人隔墙居住;这个假可乐瓶子从缆车上掉下又导致包世宏等人撞了车,令他的处境雪上加霜。而在后来,这种假瓶子还将保卫科成员三宝骗去了北京,让包世宏误以为偷翡翠的人是三宝,等等。仅仅是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假瓶子就牵连着多条线索,多条线索再形成一张富有意味的叙事网络。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冯小刚一直坚守着自己过度依赖台词的小品模式,在他后来的《天下无贼》中就显然改变了原来的拼贴叙事,而采取了一种很明显的对好莱坞叙事桥段的模仿:限定时间、限定地点、限定事件的情节剧模式,使电影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具有好莱坞意味的警匪片。可见冯小刚也一直在叙事上寻求突破。

 

  三、语言风格:专注京味与博采方言

 

  语言是构成喜剧电影幽默性的一个重要元素,任何喜剧导演都不会放弃对民族心理的研究与构成幽默的语言策略的运用。冯小刚与宁浩在处理各自喜剧电影中的语言方面都是极为用心的,都强调的一面,也都在规范中有着独树一帜的创新,使得他们往往每推出一部新作其中的不少台词都会成为当时人们用以在交流时开玩笑的流行语。但是在具体的运作规律上,两人仍然有一定的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由于冯小刚对北京环境的了解以及其与王朔等编剧的密切合作,他的电影语言风格更为偏重一种接近京味儿的共同语,由于北京的地域特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辐射之广,这种语言保证了绝大多数的观众都可以理解人物对话,同时也给自己的电影打上了京味幽默的烙印,是对以老舍、王朔为代表的京味幽默文学的一种继承。而宁浩则对各地方言采取一种大杂烩式的集聚方式,努力挖掘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语言中的幽默元素,甚至不惜将电影整个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方言区中(如《疯狂的石头》就设置在山城重庆,电影中的当地人全部操重庆口音,只是又有细微的差别)。这样的处理方式则使得电影的语言面貌多姿多彩,让观众领会到异域特色的幽默感。如《疯狂的石头》中著名的我顶你个肺,其实其所属的广东方言在中国的喜剧市场中并非主流,广东以北的观众往往无法理解广东人自己的幽默,宁浩的长处就在于对于这种较为小众的语言控制其出现的次数,在一句简单的台词中表达强烈的情绪,既满足了观众的新鲜感又不使观众因为难以理解而感到厌烦,结果反倒使得这句话成为举国皆知的台词,而宁浩的这种语言风格也能受到观众的欢迎和接受。

 

  例如在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男主人公秦奋的语言就带有强烈的京味调侃意味,也正是因为他的油嘴滑舌才使得他获得意外之财进行征婚,以及在和空姐梁笑笑的恋爱中赢取佳人的芳心。其在征婚启事中就自称我岁数已经不小了,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过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相比起其他人喜欢在征婚时努力美化自己,秦奋则用带有明显京味特色的插科打诨对自己充满自嘲甚至揭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正是秦奋的这种机智和理性,使得他能够正确地处理与一个个相亲者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自己想要的人。但是,冯小刚对于京味普通话的偏爱也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对方言的利用。在《手机》之中,冯小刚就基本上抛弃了京味而利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反差形成幽默感。主人公严守一是来自口音浓重的河南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其恋人沈雪则是戏剧学院教台词课的老师。严守一对其母语河南方言的抛弃对标准语的遵守实际上是他人前人后两张脸的一种暗示,而与严守一关系密切,两人互为保守各自有情人秘密的费墨则始终操持四川方言,洞悉严守一秘密的费墨体现的是严守一性格的另一面。费墨的做人要厚道”“二十多年都睡在一张床上,的确有些审美疲劳等台词为电影增色不少。

 

  而宁浩则并没有显示出对哪一种方言特殊的执著。在《疯狂的石头》中,主人公包世宏与其他工艺品厂的人因为是当地人而都说重庆话,国际大盗麦克因为香港身份而说粤语,三个小毛贼则带有河北与山东口音,显示了其选择外地作案的特色,而厂长儿子谢小萌为了与陌生女孩搭讪故意模仿的香港口音更是加强了电影的喜剧效果。在《疯狂的赛车》中,故事发生在厦门,骗子李法拉和台湾黑社会们全部说着带有闽南语口音的普通话,李法拉魁梧的妻子一口普通话,显示出李法拉吃软饭的生活背景。乡下毛贼则说陕西话,暗示其来自不发达地区。种种方言的混杂营造出了一种当下社会转型期的众声喧哗的时代感,可见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非常强的。

 

  在喜剧电影巨大市场空间的刺激下,以冯小刚和宁浩的作品为代表的喜剧类型片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最成功的大众文化消费产品之一。冯、宁二人的喜剧电影在风格上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其区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主题风格、叙事风格与语言风格上,这也正是喜剧的包容性的一种体现。冯、宁二人共同丰富了我国当代喜剧电影生态,提高了中国喜剧电影市场的竞争标准,在为观众提供了更优质的文化消费商品的同时,也在艺术上拓展了喜剧的观赏价值与精神力量。

 

  作者:孙宏哲 来源:电影文学 201523

上一篇:好莱坞浪漫喜剧电影叙事特征分析

下一篇:浅析莎士比亚喜剧人物形象的悲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