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力资源中心理学所起到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12-22 14:38
目前,人力资源的素质成了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我国虽然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够素质的、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人力资源始终是短缺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心理学研究是从组织、群体和个人的多层次角度,探索人在社会经济变革中的行为变化的心理学机制,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工作分析、员工的选拔、培训、激励、安置、职业发展和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和对策。
1.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现代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精神与大脑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采取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透过实验和观察来检验假设。也指将在各种人类活动场景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包括解决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
2.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促成人际协调、人事匹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人的各种工作活动,实现组织目标。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借鉴了很多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经济学理论和绩效理论,它还借鉴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
3.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3.1心理学与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职位分析可以有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获取有关工作方面的信息,诸如工作标识、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一系列内容;二是可以获取有关人员方面的信息,即该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包括行为举止、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等内容。心理学与职位分析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任职要求上。传统任职要求注重个体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等素质,未能把有关个体积极心理状态的素质要求纳入其中。基于心理学的职位分析应该尽力挖掘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积极心理状态素质,并予以分级量化。
3.2心理学与招募甄选
招募甄选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心理学与招募甄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员选拔与配置上。传统的招募甄选对员工心理学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完全没有注意和重视员工的心理资本,在选拔过程中主要关注员工的知识、技能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二是缺乏有效测量员工心理资本的技术手段或方法。
基于心理学的招募甄选,首先要开发信度和效度均符合要求的心理资本测评量表;其次要对招募人员进行心理资本甄别培训;再次要注意心理资本与岗位的匹配。目前,对于心理资本的测量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我报告法,即通过编制心理资本测量量表对员工进行施测,例如,路桑斯等编制了一份24个条目的心理资本测量问卷,并在学术研究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借鉴。但是,运用到招聘甄选中,这种测量方式可能存在严重的社会赞许效应;二是专家观察法,即请有关专家通过观察员工的日常活动来评价其所具备的心理资本状况;三是效果变量间接测量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员工的效果变量进行施测,由此推测员工的心理资本的状况。另外,实验法也是测量员工心理资本状况的非常好的方法。人才测评专家通过设置合理的实验情景(与真实工作情景一致),让应试者处于情景中,然后观察其行为表现,据此推测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
3.3心理学与培训开发
培训开发是人力资源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善员工工作业绩并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绩效。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开发关注的是员工短期效益,集中体现在对员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由于对绩效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诸如知识技能等门槛素质,而是诸如自信、乐观等员工积极心理状态。因此,传统的培训开发工作经常忙而无效。
基于心理学的培训开发,首先要认识到心理资本是可以通过培训而提高的,但培训开发的效率和效果是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与一些难以改变的人格特质(如气质)相比,心理资本并非是遗传的,难以改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具体措施得以改善和提高的。然而,与知识技能相比,心理资本的培训开发不像前者那样直接和快速,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呈现出培训周期较长,发挥作用缓慢,但影响力度较深的特点。其次要开发具体的心理资本干预措施。心理学的培训开发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开发是有差异的,不能直接套用后者的具体措施。
3.4心理学与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由绩效计划、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评估以及绩效反馈4 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基于心理资本的绩效管理应该有助于保持和提升员工的积极心理状态。
基于以上观点,第一,绩效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员工的积极心理状态。一般而言,设置的工作目标应该是比较具体的,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可以测量和评价的,使得员工在绩效的起步阶段就树立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第二,绩效执行阶段,管理者应与员工定期沟通,为员工扫除目标道路上的障碍,从而稳定员工积极的心理状态。第三,绩效评估阶段,管理者对绩效结果的评价首先要确保公平,避免员工负面情绪的出现;其次,要引导员工对绩效结果形成良好的归因,如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等内因,把不足归于环境和任务等外因,从而激发和保持长期的自信和乐观。第四,绩效结果反馈和应用阶段,要把职业晋升、薪酬和价值分配等与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要使员工清楚认识目前的绩效状况,并帮助其进一步改善提高,从而确保员工的希望不被破灭,工作激情节节高升。
3.5心理学与报酬管理
报酬是指员工从企业那里获得的、作为个人贡献回报的、他认为有价值的各种东西,一般可以分为内在报酬(工作本身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和心理收入)和外在报酬(员工获得各种货币性收入和实物)。基于心理学的报酬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进行有效的工作设计,例如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扩大化等给员工带来心理满足感,从而塑造员工的心理资本。
(2)增加心理资本作为报酬评价要素。一般而言,报酬要素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条件等方面。考虑到心理资本的作用,在确定报酬要素时,也可把心理资本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4.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家与国家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重心表现在人力资源上,而人力资源的竞争又集中体现在心理资本上。因此,如何获取和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已是当前社会和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只是对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索,提出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现代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精神与大脑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采取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透过实验和观察来检验假设。也指将在各种人类活动场景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包括解决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
2.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促成人际协调、人事匹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人的各种工作活动,实现组织目标。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借鉴了很多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经济学理论和绩效理论,它还借鉴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
3.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3.1心理学与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职位分析可以有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获取有关工作方面的信息,诸如工作标识、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一系列内容;二是可以获取有关人员方面的信息,即该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包括行为举止、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等内容。心理学与职位分析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任职要求上。传统任职要求注重个体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等素质,未能把有关个体积极心理状态的素质要求纳入其中。基于心理学的职位分析应该尽力挖掘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积极心理状态素质,并予以分级量化。
3.2心理学与招募甄选
招募甄选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心理学与招募甄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员选拔与配置上。传统的招募甄选对员工心理学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完全没有注意和重视员工的心理资本,在选拔过程中主要关注员工的知识、技能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二是缺乏有效测量员工心理资本的技术手段或方法。
基于心理学的招募甄选,首先要开发信度和效度均符合要求的心理资本测评量表;其次要对招募人员进行心理资本甄别培训;再次要注意心理资本与岗位的匹配。目前,对于心理资本的测量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我报告法,即通过编制心理资本测量量表对员工进行施测,例如,路桑斯等编制了一份24个条目的心理资本测量问卷,并在学术研究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借鉴。但是,运用到招聘甄选中,这种测量方式可能存在严重的社会赞许效应;二是专家观察法,即请有关专家通过观察员工的日常活动来评价其所具备的心理资本状况;三是效果变量间接测量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员工的效果变量进行施测,由此推测员工的心理资本的状况。另外,实验法也是测量员工心理资本状况的非常好的方法。人才测评专家通过设置合理的实验情景(与真实工作情景一致),让应试者处于情景中,然后观察其行为表现,据此推测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
3.3心理学与培训开发
培训开发是人力资源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善员工工作业绩并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绩效。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开发关注的是员工短期效益,集中体现在对员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由于对绩效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诸如知识技能等门槛素质,而是诸如自信、乐观等员工积极心理状态。因此,传统的培训开发工作经常忙而无效。
基于心理学的培训开发,首先要认识到心理资本是可以通过培训而提高的,但培训开发的效率和效果是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与一些难以改变的人格特质(如气质)相比,心理资本并非是遗传的,难以改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具体措施得以改善和提高的。然而,与知识技能相比,心理资本的培训开发不像前者那样直接和快速,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呈现出培训周期较长,发挥作用缓慢,但影响力度较深的特点。其次要开发具体的心理资本干预措施。心理学的培训开发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开发是有差异的,不能直接套用后者的具体措施。
3.4心理学与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由绩效计划、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评估以及绩效反馈4 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基于心理资本的绩效管理应该有助于保持和提升员工的积极心理状态。
基于以上观点,第一,绩效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员工的积极心理状态。一般而言,设置的工作目标应该是比较具体的,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可以测量和评价的,使得员工在绩效的起步阶段就树立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第二,绩效执行阶段,管理者应与员工定期沟通,为员工扫除目标道路上的障碍,从而稳定员工积极的心理状态。第三,绩效评估阶段,管理者对绩效结果的评价首先要确保公平,避免员工负面情绪的出现;其次,要引导员工对绩效结果形成良好的归因,如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等内因,把不足归于环境和任务等外因,从而激发和保持长期的自信和乐观。第四,绩效结果反馈和应用阶段,要把职业晋升、薪酬和价值分配等与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要使员工清楚认识目前的绩效状况,并帮助其进一步改善提高,从而确保员工的希望不被破灭,工作激情节节高升。
3.5心理学与报酬管理
报酬是指员工从企业那里获得的、作为个人贡献回报的、他认为有价值的各种东西,一般可以分为内在报酬(工作本身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和心理收入)和外在报酬(员工获得各种货币性收入和实物)。基于心理学的报酬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进行有效的工作设计,例如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扩大化等给员工带来心理满足感,从而塑造员工的心理资本。
(2)增加心理资本作为报酬评价要素。一般而言,报酬要素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条件等方面。考虑到心理资本的作用,在确定报酬要素时,也可把心理资本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4.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家与国家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重心表现在人力资源上,而人力资源的竞争又集中体现在心理资本上。因此,如何获取和开发员工的心理资本已是当前社会和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只是对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索,提出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一篇:对于厕所里面所存在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