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心理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理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5-12-22 15:58

  专家指出:21世纪最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所以当代的主导教育思想应是:将目标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而在当今的中职教育中,大都只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心理素质,导致许多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发展上出于较低水平。中职卫生学校与其它中等学校相比,科目较多,课程较紧,压力较大,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要。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一些实训活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在心理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如何通过心理学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在教学过程中,从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我都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比如我走进教室,是左脚先还是右脚先,我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板书有哪些内容,提出哪些问题等等这些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有意的记忆,然后在上课途中不定时提问。我会在上课时不经意的把板书内容擦去,让学生回忆我讲过的内容;我会在上课过程中不时用投影仪放一些跟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过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说出图片播放的顺序、颜色、内容,或把有关概念板书,让学生去分析总结归纳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理解、加深记忆。还会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比如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的原因、临床表现的分析;再比如用4个1搭配在一起等于1有多少种搭配等等。每时每刻都有提问和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性,时间紧凑,学生参与性高,学习氛围轻松又愉快。既掌握了目标内容,又提高了心理素质水平。

  2. 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心理过程中除认识过程外,还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掌握情绪、情感、意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怎样才是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情绪的重要性,不健康的情绪对身体、工作、生活会有哪些负面影响。优良的意志品质有哪些,应该如何培养,这是教学中最基本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放相关的音像,让学生体验什么是自豪,为什么要自爱,分析为什么有些人会自卑或自暴自弃。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教会学生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感受有挫折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3. 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训练心理学的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一些实训活动,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训练。准备过程中,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支笔,按7-10人左右进行分组,每人在自己的小组中选3位对象,主要观察他们的身材、面貌、衣着、发型、饰品及打扮等,将观察到的特征写在纸上,有最短的语言描叙观察对象在与他人活动中的状况,最后请被观察者说一下感想,从而分析观察者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可掌握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语言表达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有更多沟通、互相了解的机会。还可以让教学更加成功,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

  良好的心理素质除以上几点外,还有对人、对己、对工作的态度等。如对人要真诚、热情、关爱、宽容,对己要自尊、自爱、自信、严于律己,对工作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有关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它不纯属于心理学的教学任务,也不仅仅只是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我们老师就是一个榜样,要从内到外,做到言传身教。全体师生应该一起,一同学习、一同进步、一同提高。

上一篇:幸福当中的心理学、经济学和哲学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中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