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学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
相关合集:心理学论文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字、口头及图像材料进行基于定性的定量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的某些领域(如图书情报、新闻传播等)其运用比较广泛[1]。心理学作为兼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一门学科分支,长期以来较少使用内容分析法。随着内容分析法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基于定性的定量研究方法,能给心理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视角。
一、内容分析法的由来及演变
内容分析法即对既有材料进行的定量分析。这个词出现大约有60年,但直到1961年才正式将它列入Webster的词典中。根据Krippendorff的考究发现,在18世纪的瑞士第一次出现了对印刷材料的定量分析的较全面地记载。当时,有一部名为“基督教之歌”的圣歌集,其中有90首作者不祥的歌曲遭到了教徒们的谴责,原因是这些歌曲的有些象征词与传统牧师的要求相违背,同时又有助于异教徒的志气。于是人们对照早期的圣歌,数出了歌曲中不符合宗派的象征词,直至将问题解决。
20世纪初期,内容分析法广泛的应用于新闻界,主要目的在于评估公众热点及市场状况。但新闻事业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广泛的影响公众。为此定量的报纸分析油然而生,用以考察报纸的客观性。后来,通过主观分类,对词与短语的测量开始扩展到广播事业。如1939年Albig通过主观分类,以内容分析运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分析中,如笔记、演讲、广告、电影、电视、艺术、音乐、文学等中,以期发现社会和文化的历史趋势。后来电子媒介的介入,以及社会科学中实际考察方法的出现,使内容分析法得以不断的完善。但是二战期之前,内容分析法被认为是一种为了验证科学假设或批判新闻事业而使用媒介交流来搜集数据的方法。
二战期间,内容分析法实践性的在“宣传机构分析”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由于要分析大量的手写材料,并且许多任务要不断反复进行,使得计算机成为内容分析的天然“盟军”。在以后几十年中,微型电脑的引进、内容分析软件的开发及计算机价格的普遍下降,使内容分析法在广泛的社会科学问题研究中成为独树一帜的方法。
然而,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较少使用内容分析法,计算机作为工具利用之前,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方法浪费时间且主观性太强。至今内容分析法仍然较少使用,原因之一可能在于研究者对这种方法不太熟悉,不确定如何使用。Bryman[4]认为,为了发现最适合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调查之前应该仔细查看大量的研究方法。为了便于心理学研究者对内容分析法的了解,下面我们将对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程序(附以事例)、意义、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加以简要介绍与分析。
二、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步骤步骤是内容分析法的应用框架,很多学者以自
己的研究内容为基础提出了运用内容分析法的步骤,如1967年Nunnally[5提出了包括给客体词负值的测量步骤;[6等提出了内容分析的11个步骤。针对心理学科及其研究方法体系的特点,我们认为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6个步骤。
(1)确定问题:即确立内容分析的目的。问题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也可以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一步与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或调查等的开始步骤一致。
(2)确定分析单元:“分析单元是用来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特征,解释其中差异的单位”[7]。在心理学研究中,分析单元并未限制,它可以是个体、家庭甚至地域,也可以是口头或文字材料中的词、短语或一个句子等等。
(3)抽取样本:由于研究者的精力、时间及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研究不可能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必须采用抽样。抽样时要考虑分析单元,合理的利用一些抽样技术,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群体抽样等方式进行。
(4)制定分析体系:即确定分析单元的归类标准,把分析单元分配到最能说明目的的逻辑分类框架中去。类别间应相互独立。对于分析体系,可以通过专家评定法进行反复的修订,还可以借助最后结果进行因素分析或T检验,验证体系的合理性。它是整个步骤实施中的难点。
(5)编码及计算:在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情况下,对分析单元进行编码是必要的。编码的最终结果是数字化的,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再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各类词、短语出现的频数、语意强度等。
(6)分析解释: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有用性和可靠性分析。一方面对分析体系的合理与否提供定量的支持;另外如若体系合理,可以根据结果对实际问题提出解释。解释结论时一定要谨慎,必要时结合口头或文字材料,甚至研究者的观察做出尽可能切合实际的推断。
为了进一步说明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步骤,我们举一简单的事例加以说明。例如,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想知道来访者的认知焦虑程度如何,首先我们把研究的问题确定为对“来访者认知焦虑程度的测查”。然后进入第二步确定分析单元,分析单元是解释来访者认知焦虑差异的最小单位。基于咨询这一特征,最方便的材料取样便是来访者的直接谈话内容,为此分析单元可确定为“句子”。第三步为抽样,来访者咨询之时,说话的多少不固定,如何选择关于他(她)的认知焦虑材料呢?这关系到抽样。首先,可以在一定标准语的指导下,引导来访者讲“最近生活怎样,有哪些事情让自己感到苦恼”等,然后从来访者所谈内容中随机抽取几段话(共约5分钟)作为分析来访者的焦虑水平而抽取的样本。第四步即确定认知焦虑的分析体系。一般分析文字材料时,此时应该确定分析单元归类的体系,但鉴于咨询的特殊性,分析体系应该在问题确定之后依据定性分析事先建立起来。我们可以把认知焦虑分为镇定、轻度、中度、重度四类,每种认知焦虑的类型又可分为对事件难度的估计和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估计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可区分出几种不同的特征,对每一特征要有明确的操作性定义,并且尽可能详尽的列举每一种特征的典型语句。之后进入第五步编码及计算,即把来访者的话,依据类型用一定的数字代表,必要时借助计算机分类汇总,然后按一定的方式计算。第六步,如果分析体系为初次编制使用,可借助统计分析检验其信、效度,甚至适当的修改分析体系。若经检验确定分析体系有较好的信、效度,则依据计算结果及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观察,对来访者的认知焦虑做出恰当的推断。
以上结合认知焦虑的事例对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程序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其实在心理学研究中,无论哪种问题,都可以通过这6个步骤来完成,例如关于性格内外向、自主一被动、精神分裂、社会交往、积极情绪、希望以及领导角色、职员交流及人际关系、互联网等等。同样,其研究的材料也依据具体的问题而加以确定,不仅限于对言语内容的分析。但在心理学的实际研究中,内容分析法的运用相对较少。我们认为,如果研究者能把其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运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之中,它将有利于促进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三、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一)能完善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心理学研究使用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是实验法、测量法。随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质性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不断地引入心理学研究之中,使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不断完善。但是质性研究等方法在心理学中的价值都无法与内容分析法同日而语。我们认为它们更多地是一种研究的视角或思路,而内容分析法并不然,它与心理测量法一样,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只要有文献、言语或图片等信息材料,无论是质性研究还是跨文化研究,它都可以使用。从一定角度讲,内容分析法与心理测量法存在某种共同之处,即它们都遵循以定性分析为基础,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的原则。但是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前者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收集或总结的既有资料,后者一般直接以人为研究对象。所以我们认为,内容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和心理测量、实验有同样重要的价值,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中不可缺少。可是截至目前,内容分析法仍没有引起心理学研究者的充分重视,对此我们不可轻视,应积极地把其纳入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之列,使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更加的合理、完善。
(二)能增强心理学研究成果的精确性与可信度
长期以来,心理学研究除实验、测量法进行研究之外,对于实验中的开放式问卷、访谈内容等只做简单的定性分析,这种定性分析较难发现研究的主题内容的量变关系。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定性的定量研究方法,能为开放式材料提供一种量化的途径,通过一定的步骤,它可将非定量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使研究达到最大程度的系统性和客观性,从而增强心理学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和可信度。同时,内容分析存在一种潜在的高测量信度。不像其它的情景性研究,事过境迁,很难重复,其信度也较难确定。内容分析法的由其研究材料(文献、信件、录音带等)的性质决定了,研究可以反复进行,确保其有较高的信度。例如,在关于认知焦虑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速记或征得来访者的同意进行谈话录音,只要标准一致,反复分析的结果会有较高的一致性,即具有较高的信度。尤其当计算机软件运用于一些文献分析时,所有的分类规则自始至终保持一致,同样的材料重复研究能获得同样的结果,这较之内容分析手工分类时的研究,其信度与效度明显提高。
(三)能扩大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与时间跨度
内容分析不仅能研究文字材料与口头材料,也能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内容分析对汹涌而至的电子邮件、世界广域网、视频图像等交流信息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从而拓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随着可利用存储信息的增长,内容分析也促进了交流的纵向研究,使研究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加大了研究的时间跨度。例如,关于幼儿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就能反映内容分析的这一特性,这是其它的研究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
当然,内容分析也非万能,它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Bryman[4]提出使用多元的研究方法,以便在研究中让一种方法的优势来弥补另一种方法的不足。心理学研究者应采纳这种观点,综合利用其它的多种方法,扬长避短,促进心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四、内容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纵观内容分析的历史发展及其价值,我们认为,内容分析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内容分析法将会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是由内容分析法自身的优点所决定的。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定性的定量研究,其分析的对象广泛。一直以来心理学研究中有部分资料如开放式问卷,访谈内容等只有作定性的分析,辅助说明实验或调查研究的结果,这种定性的分析不仅带有较大的研究者偏向,而且分析中会失去大量的其它信息。如果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能加强结果的客观性,捕捉更多的信息,加强实验结果解释的准确度。另外内容分析法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结合统计分析自成体系研究问题。并且相对于实验与调查的方法,它需要较少研究人员,还能节约开支。
同时,也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的结果。心理学从创建至今已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研究的主题也越来越丰富,可利用于研究的材料也不断的增多,除了文献、演讲稿、信件、录音等资料外,随着网络时代的步入,电子邮件等广阔的交流信息也成为可利用的研究资源,这使内容分析法成为广阔的心理学研究问题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例如,D'Aveni[8]等在1990年通过对“股东的信件”进行内容分析,研究了“成功与破产公司的管理者在注意力上是否不同”的问题。Kabanoff,Walderse[9通过对年度报告,公司内杂志、雇主间的信件等进行内容分析,测査了组织的价值结构。总之,随着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内容分析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已成为必然。同时,内容分析的一些软件包的开发与利用,使内容分析法更加客观,运用更加简便,也是促进内容分析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二)内容分析法将会更加客观化、系统化
尽管内容分析法自身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内容分析法的发展。相反,学者们通过努力,不断的创建内容分析词典和内容分析系统软件,弥补以往内容分析手工编码中规则不一致,研佛第四版心理学词典,lasswell价值词典(简称LVD)。“LVD是一种单维分类词典,而哈佛的是复合分类词典”。他们不仅为分类提供了广阔的类别,还因分类规则的一致性而提高了研究的信度。近年来,心理学关于领导角色的研究已经采用这种客观化的内容分析词典,如Kabanoff191为测量组织价值就综合性地利用了以上两种辞典进行了研究分类,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系统。这种发展趋势还在不断的扩大,不同类别的词典及内容分析统计软件还在不断的完善与涌现,心理学研究也将更广泛的采用之,使方法本身更加客观、系统,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可信。
(三)内容分析将结合其它的方法,走综合化道路
这是弥补内容分析法自身缺陷的一个方面。内容分析法除自身具备的优点之外,也存在研究者反应偏向,以及能否全面、准确地反映研究内容的问题。对于这些不足,在研究中除了忽视之外,还有一个有效的补救办法是,借助其他的办法尽可能的减小或结合其他办法的长处抵消它们。例如,在测查来访者认知焦虑的过程中,如果只依据言语内容分析进行焦虑判断,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但若我们辅助观察来访者的表情、动作等,再结合言语内容分析的结果,判断其认知焦虑的程度,结果会更符合实际。另外,内容分析法可以结合因素分析,T检验等多种统计方法,减小研究者的反应偏向。比如在制定言语内容分析的量表时,只依靠研究者的定性分析分类,可能出现类别重复的现象;如果制定量表的人员有限,其研究者的反应偏向无疑也会较高。这时,结合因素分析这种统计技术,或者通过测量表的辨别效度,合并定性分析中未区分出的相同类别,加强内容分析量表的信度与效度。Mctavish和Pirro(1990)_使用群组分析,区别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文献和社会关联线索。
总之,在心理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要结合其它的方法,发挥自身所长,才能尽可能的促进整个学科的研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上一篇:论勒温心理学中的动力
下一篇: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哲学基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