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运用积极心理学营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6-09-27 15:20

  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克服缺点、解决心理问题,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外显的和潜在的积极品质,并在教育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通过理论学习,我们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广泛融入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更能让学生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学习化学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动力。


  一、运用赞赏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一)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适时地把它写到其作业本里,或发微信、短信、一封信等给家长,并由家长转达对学生的赞赏。

 

  (二)变严肃认真的口气为亲切、风趣,这样在课堂上就经常会看到学生愉悦的面孔。

 

  (三)取消传统回答问题必须举手、起立的老规矩,实行师生平等的对话教学,学生可以主动站起来回答,甚至到讲台上发表演说。

 

  (四)寻找机会表扬学生,这样学生们在鼓励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越努力。通过亲身实践,本人感觉到,只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去走进学生,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很可爱,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同时,还能真正激发他们自身所固有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二、创设积极体验的环境,愉悦学生学习化学情绪

 

  (一)角色体验环境

 

  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由学生协助实验、参与实验,共同经历成败、感受兴奋。如在探究氢气的可燃性时,由学生进行氢气纯度的检验,由学生点燃充满氢气的肥皂泡,由学生去点燃不纯的氢气……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会感到惊喜和刺激。成功了,一片欢呼;失败了,一些叹息。此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学习氢气的相关性质,在交流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学生不只是提高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二)成功体验环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中创设积极的思维环境,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状态,使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和训练过程采取“分层教学”,就是依据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性进行的区别教学,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求知的满足;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适合其自身的最优发展,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选择权利,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分层教学是实施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主要从学生、教学目标、课堂施教、课后作业、评价及调整六方面实施。实践证明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探究体验环境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实物、图片、录像、影视等媒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形象的实例,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之前,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铁丝前端为什么系一个小木条?集气瓶中为什么要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那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什么现象?带着这些悬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学生会兴趣盎然,产生迫切想知道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思维被最大程度激活,而当问题被解决之后,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在“金属的获得和应用”课堂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问:博物馆中见到的大多是铜器而不是铁器?为什么戒指一般由金制或银制的,而不是铜制或铁制的?如何辨别真假金币,等等。学生对生活问题产生疑惑,会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四)活动体验环境

 

  在化学课堂外,开展大晶体制作活动、开展“我与化学”活动、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等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从而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这些活动以它具体、生动的实验现象,操作简便的优点,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巩固、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这些活动比演示实验更具有可操作性使每个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活动中实验的每一个细微现象的清晰度能达到最高的程度。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不会走过场,会认真体会实验中的每一个现象,从而总结出课本上的正确结论。若对实验进行改进,会更加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运用积极心理学营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三、引导学生建立积极认知,帮助学生自我提升心理品质

 

  1. 学会自我分析

 

  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在课程难度的加大阶段,如:学生在化学方程式书写、酸碱盐知识、复分解反应运用等,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遇到困难会导致他们消极的自我意识,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总觉得自己很笨,很难学好。我常常通过心理活动课、团体辅导及个别辅导引导学生来全面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发展自己。我引导他们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全面评价自己,了解课程的难度大小,既要清楚自己的原因,也要了解课程学习需要过程与付出,最重要是不让自己失去信心。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短处。

 

  2. 学会合理归因

 

  学困生遭受考试失败是家常便饭的事,屡次失败的体验使他们产生“习惯成自然”。有些学困生就把失败的原因归于不可改变的因素,比如“我比别人笨”“我学习能力比别人差”“我不是读书的料,再怎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引导他们要学会正确归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比别人笨。而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够等。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归因,我还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期望理论、破窗理论、皮格玛利翁效应等。

 

  3. 学会自我激励

 

  学困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遇事退缩,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我通过心理活动课 “做个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我”等帮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自己的价值。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优点、特长写下来,每天对着镜子大声地说出来。 .

 

  作者:王欣 来源:关爱明天 2015年12期

上一篇:浅谈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

下一篇: 积极心理学引领,仁爱品质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