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媒体下心理学对人物访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0-14 14:54

  近年来,国内外人物访谈节目越来越多,并且以多元化趋势继续发展。随着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下的电视节目竞争也很激烈,要想制作一档高质量的人物访谈节目,吸引观众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必须将心理学与新媒体结合起来,突破瓶颈障碍。文章介绍了新媒体下人物访谈节目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新媒体下心理学在人物访谈节目中的应用及意义。


  人物访谈节目主要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媒介,通过访谈方法将被采访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情感偏向等介绍出来,并总结出被采访者带给观众具有启迪性的道理,将人物真善美的一面凸现出来。近年来,国内国外人物访谈节目越来越多,并且以多元化趋势继续发展。新媒体一般是指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而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例如新闻门户网站,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每天向我们推送大量消息,以及不同人对某件事的评论态度,其影响力应该已远远高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的传播对群众的心理和行为带来巨大的影响。新媒体下,将心理学应用到人物访谈中必将提高节目质量,然而在发展与创新摸索中也遇到了各方面的困难,要想突破此瓶颈,正确运用心理学的特点,才能吸引观众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1 新媒体下人物访谈节目面临的问题

 

  1.1 题材资源限制

 

  目前,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一般都是采访名人,利用名人效应吸引观众的眼球。然而,名人分享的资源必定有限,在多个访谈节目中分享的内容大致相同,没有新意。一档优秀的人物访谈节目就要引导嘉宾愿意分享出新的信息,新的表达方式,避免单调,满足听众的需求。

 

  1.2 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款好的节目模板是节目高收视率必不可少的条件,好的节目模板为节目组、制片公司、广告商带来可喜的收益。一直以来,我国的电视节目缺乏创新,很多火爆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进行再创作。很多人物访谈节目也存在同质化现象,缺少特色的访谈节目会让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千篇一律的感觉,影响节目的收视率。

 

  1.3 模式化现象困扰

 

  一档节目做的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固定的套路,固定的风格,同时也会让节目制作陷入思维定势中,使节目缺少新意。人物访谈节目一旦进入固定模式,很难再创造出新颖的节目效果,“造血功能”失调,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人物访谈节目应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支持人也要更新主持风格,不能守旧多年不变更。

 

  2 新媒体下心理学在人物访谈中的应用策略

 

  2.1 情感沟通与互动

 

  人物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被采访嘉宾之间形成情感沟通是必要的条件,情感的顺利沟通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情感的共鸣。主持人以倾听为主,适当提问,引导被采访者的话语方向,积极配合嘉宾的谈话内容,避免嘉宾一个人独白的尴尬局面。主持人恰当的“示弱”也能增强支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心理沟通,例如“真的吗?”“我不太了解,为什么会这样?”等等之类的“示弱”话语。真诚的表达会使嘉宾放下自己心里的芥蒂,从而与主持人顺利交谈。做好与嘉宾的情感互动就必须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包括采访资料采访提纲等,还包括日常理论、常识等方面的准备。

 

  2.2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很多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印象管理,有意识地向对方展示出自己的美好一面,吸引对方的注意,从而营造和谐融洽的采访氛围,达到良好的情感交流。人物访谈过程中,多种心理因素会影响印象管理的效果。

 

  2.2.1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作用十分强烈并且持久。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第一次的交往印象影响之后的交往关系。因此,人物专访初次见面时要注重个人仪表、仪容,以及言谈举止等。因为先入为主的心理因素,即使在很短时间内得到的表面信息也能在对方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2.2.2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也是光环效应,它是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知觉偏见。对某人在某方面的评价会影响到对其其他方面的判断。这种心理会影响人际交往的融洽与和谐,尤其是对不太熟悉的人的交往。联系起首因效应,访谈的时候尽量给予对方完美的第一印象,根据晕轮效应的心理影响,将积极的一面扩大,有利于访谈的顺利进行。

 

  2.2.3 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社会定位,给予某人一种相对固定的评价,即定型化效应。例如,知识分子给人书生气的印象,会计师给人精明干练的感觉。这种心理严重影响在某一环境下对某人客观准确的判断,访谈节目中应尽量避免这种心理,真诚地去体会对方的内心情感。

 

  2.3 情感升华

 

  支持人现场采访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采访氛围里嘉宾、观众的情感是否得到升华。这就要求主持人使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在合适的时机,找准切入点,提升采访意境。引入性的话题一定要有价值,大问题具体化,引导被采访者回答由浅入深。谈话过程中不断给予嘉宾微笑、点头肯定,每一部分的谈话都适当做出总结,之后再使用提问的方式,开始下一环节的访谈。在节目的最后,能够总结出本次谈话的重点,将嘉宾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思考。优秀的主持人善于抓住嘉宾与听众的心理,几句朴实的话语就能直击嘉宾与观众的内心,轻描淡写就表达出重要思想,引起共鸣,达到信息传递并且留下深刻烙印的效果。

 

  2.4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使用一种比较含蓄、间接的方式,通过一些语言、表情、手势、姿态等传播符号引导他人的思维,左右被引导者的心理结构,使其接受引导者的信号并付诸行动。包括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三种类型。使用语言传播符号是最常用的一种暗示方式,通过“语言心理暗示”使嘉宾消除消极的心理因素,调控其心理状态,引导嘉宾的话语方向。心理暗示技巧的运用需要节目主持人综合运用各种传播符号,拉近与嘉宾的心理距离,由纯粹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私人关系。主持人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切入点,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式达到双方的心理契合点或情感契合点,取得对方的信任,使访谈过程连贯、自然、顺畅。

 

新媒体下心理学对人物访谈的影响


  3 新媒体下心理学对人物访谈的意义

 

  3.1 消除被采访者的心理障碍

 

  被采访者在与主持人交往之前一般缺少了解,会给访谈带来障碍,采访过程中如何能让嘉宾克服心理障碍取决于主持人对嘉宾的话语引导和情感互动。真诚实意的交谈会让嘉宾感觉舒适,拉近了心理距离,再加上适当的问题提问,能够打开嘉宾的话匣子,让嘉宾愿意分享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

 

  3.2 营造良好舒适的访谈氛围

 

  支持人从嘉宾的角度考虑问题,顺着嘉宾的话题引导到另一个观众感兴趣的话题,使得交流自然流畅,不显尴尬,同时也让观众体会到现场的融洽氛围,提升访谈节目的高雅格调。通过情感交流,拉近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给嘉宾一种舒适感,有利于访谈顺利友好地进行。

 

  3.3 达到最佳访谈效果

 

  人物访谈的效果好与不好取决于主持人与被采访者之间的配合程度,情感交流往往关系着两人的合作。主持人是这个访谈节目的主要引导者,是节目的灵魂。优秀的主持人时刻注意嘉宾的话语方向,认真聆听嘉宾的讲话,寻找适宜的时机进行提问,掌握话题转变的主动权。另外,主持人要客观分析嘉宾的心理,与嘉宾进行良好互动,在思想或者情感上与嘉宾达成共识,让嘉宾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有助于深度挖掘访谈的内容,达到最佳访谈效果。

 

  4 总结

 

  电视人物访谈是由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在演播厅就预先设定好的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借助访谈的内容向大众传播一定的社会话题、舆论导向,或者具有正能量的深刻道理。我国访谈类节目起步较晚,经验不够深刻,节目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不断泛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心理学充分应用在新媒体下人物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情感互动,消除嘉宾的心理障碍,放下内心的芥蒂,越过交流障碍,顺畅交流访谈信息。

 

  作者:谌蕾 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6年12期


上一篇:论如何将心理学与教学方法相结合

下一篇:儿童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