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骨文引入识字教学的心理学视角的审视与思考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低段引入甲骨文辅助识字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审视河思考将甲骨文引入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可能性。
由于汉字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多种造字方式及假借、转注这样的用字方式,在历史的发展中蕴藏了大量有关中华文化,有关汉语的语音、语义乃至语法的丰富内容[1],汉字因此成为记载并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变迁,具有文化特质的信息载体。识字教学是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学生后续学习内容的拓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语言发展特点决定了低年级识字教学具有特殊性。当前的识字教学,更多的是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俗文字识字法、部件教学法等。教学一线的老师对汉字的渊源、演变及辨形、释义、正音等许多方面较少设计进课堂,也就是说,字理识字没有成为识字教学的重要基础。
甲骨文起源于图画,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从形体结构上看,已由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2]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引入甲骨文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甲骨文分析汉字,增强学生识字的趣味性[3];甲骨文教学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降低识记汉字难度,增加学习汉字的科学性和趣味性[4];汉字历史悠久,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粘合作用,学习甲骨文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文化,增加爱国情怀。[5]
本文将从识字教学的实践中遇见的问题入手结合甲骨文本身具有的独特优势,重点从识字动机、记忆模型、字义理解进行关联性阐述。
一.甲骨文作为识字教学素材的独特性
在小学汉字教学的实际调查中,通过与多名一线教师的访谈及课堂识字教学的探访,发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多出于易错字的辨析及学生音形义的整体性学习中。汉字的数量众多、一字多解、蕴含文化传承等特点,为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增添了困难[6]。
张志公在《汉字鸟瞰》中写到了初学汉字遇到的困难。“开始学的阶段,大约在五百字以内直到千把字以内,学起来相当困难,因为这个阶段,学习汉字是很难跟语言联系起来的。认,很难;写,更难。”[7]
吕叔湘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中曾这样表述“学校里的教学应该以文字为重点是对的,尤其是因为汉语还在用汉字书写,而汉字有它的特殊性。汉字不是拼音字,不是教会二三十个字母和一套拼写规则就能了事的。汉字得一个个的学,一个字有一个字的形体,字形字音有时候全没关系,有时候有关系而又不一定可靠,而一字常常多义,许多字常常同音,还有多音多义字、多音一义字、同音同义异形字,光是识字就要费很大的工夫。而识字这一关如果过不好,读书、作文都有问题。所以说,语文教学应该以文字为重点。”[8]
甲骨文具有较强的表意性,贴合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同时,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引入甲骨文,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弘扬传统文化,扩展知识储备。
二.甲骨文引入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积极影响
1.激发儿童兴趣
学习兴趣是驱使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吸收,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去求知探索。小学低年级学生,刚结束儿童前期的教育模式,进入小学学习,对于小学的学校环境、班级、同学、教师、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心。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大脑兴奋与抑制不平衡,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差的生理发展阶段[9],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自我控制力弱、无意占据主导地位、容易疲劳的情况从而导致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引入甲骨文对于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是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的。学生通过对甲骨文的探索和猜测,对生字产生疑问,生成对于所学内容的“待解决问题”,将甲骨文引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既能够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汉字识记率。[10]
2.促进儿童识字过程中的意义识记
教师应有效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发展特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牢记生词。将甲骨文引入到低段识字教学中能够起到帮助学生记忆,延长学生记忆的作用。
研究者们提出了众多记忆模型,其中“编码”“存储”“提取”几乎涵盖了记忆的全部过程。低年级的学生拥有较强的记忆力,特别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并且非常善于想象。它是对某些信息最有效的编码范式,学生能够通过重复而达到熟记的效果。在标准的记忆模型中,存储的过程十分重要,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关键的一步。[11]为了能使感觉登记中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以进行更深的加工,教师应利用形状、色彩等视觉辅助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对重要知识及信息做多次重复,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成记忆。教师可通过对于甲骨文部分或意义的讲解,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甲骨文字义的研学。例如:“河”字的甲骨文写做,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组成部分,由学生自主探究整体字义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景,促进学生的长时记忆。
3.促进儿童思维或想象力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属于儿童前期(6-12),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是感性经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同时正逐步向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模式进行过渡。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认知能力上,5-7岁的儿童思考历程经历着非常大的改变。大部分儿童会从前运算时期的思考转变到具体运算时期的思考。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始积极的构建在感知运动阶段末期就已经初步发展的心理特征。[12]他们开始意识到词语的使用为他们带来了更多未知的领域,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字和词语的吸收进入了非常快速的时期。引入甲骨文对学生理解生字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但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具有非随意性,他们往往不善于全面详细的观察及感知事物。反映在识字时,学生能关注到字形的轮廓,却不易发现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容易掌握比划简单,结构对称的字形,却不易学会笔画复杂偏正结构的字。[13]
维高斯基理论中的鹰架结构告诉我们,甲骨文是帮助近侧发展区内的学生获取知识是是有效教学手段。[14]这是因为甲骨文中既有大量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学生在接触甲骨文教学时可以同时获取字形和字义两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生字。因此借由甲骨文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能够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甲骨文引入低年级识字教学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甲骨文在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并不常被使用,因此教师在引入甲骨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过度使用导致教学内容偏移的情况。甲骨文只是识字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而不是课堂讲解的主要内容。部分甲骨文字义复杂,字形在汉字演变过程中已经与今天的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这部分甲骨文不仅不会给汉字教学搭建认知阶梯,反而会给学生造成新的记忆负担。因此,教师在甲骨文讲解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以辅助汉字教学为重要依据。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但在在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颖性的同时,还应该要避免纯粹的兴趣主义。课堂教学单纯以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难免会忽视学习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影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内容和学习兴趣之间掌握平衡是非常重要的。[15]教师在课堂教学甲骨文中应注意使用方法,避免学生将过多注意力集中到甲骨文教学上而忽略了识字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甲骨文的讲解方式及内容,避免出现纯粹兴趣主义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刘心平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