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发展与对策分析论文
第1篇: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教育心理学科的萌芽始于20世纪初期,一直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我国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从一味模仿西方到立足于我国文化背景来建立我国自身教育心理学科的理论体系的道路,但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仍面临不小困境,因此笔者试图对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予以浅陋分析,以启示来者。[1]
一、我国教育心理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研究内容、研究范式、学科体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课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发展困境,集中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出现“退化”
教育心理学理论是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一般模式、规律等的学问,当前,在教育实践的围剿之下,我国教育心理学理论陷入了“退化”的境地,尤其是在当前教育学的实践导向日益突出和明显的今天,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逐渐让位于实践立场,逐渐趋于边缘化,在与教育心理学实践研究的对话中丧失了应有的地位和话语权,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陷入了相对停滞的态势,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的最为突出和明显的问题之一。[2]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固化陈旧,忽视教育场域中的“人”的特性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上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方法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在研究原则、研究方法等方面基本一致,但与此同时,由于教育心理学主要在于研究教育场域中的教与学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其课题主要来自于现实教育场域中鲜活的教育实例,同时还要返回到教育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因而其研究方法又具有自身的特征。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突出体现在过于模仿和遵循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使用得较多,对教育场域中的“人”的特性关注不够,尽管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等教育实践的推动下,一些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正在对现有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并逐步尝试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如“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设计型研究”等新的能够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的教育实际问题所联系的研究方法,但总的来说,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仍存在着对“人”的关注度不够的问题,未来仍需要加强在研究方法整体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推进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多元化、多样化和科学化。[3]
3.教育心理學本土研究的表浅化
所谓本土研究,既指外来新事物积极适应本土实际并融入到本土事物中的过程,也指本土事物主动迎合外来事物并改善自身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本土研究,其实就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在借鉴、学习国外教育心理学并不断调整和强化自身的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中国化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本土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但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直到今天,纵观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依然呈现出独立研究薄弱、模仿借鉴主导的现象,教育心理学的本土研究面临着先天畸形、后天不足的境遇,尚未能完全构建起立足于我国本土文化的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心理学主要产生于国外,国外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一直走在我国前列,另一方面则由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且受到文革等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事实上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才开始真正起步,这些都使得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本土研究和西方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借鉴有余而创新不足。[4]
二、应对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路径分析
应该说,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于上述笔者提到的这三种,与此同时这些问题的出现和产生并非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具有其内在的有机联系,因此在寻求有效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切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界应积极遵循整体思维和联系的观点,协同着手妥善应对。
1.加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研究为实践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引,没有扎实的理论研究则很难有成功的实践研究。面对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理论出现“退化”的生存危机,学界应积极认识到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在推动整个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自教育心理学产生以来,有关教育心理学到底应该属于“理论性学科”还是“应用性学科”的争论到今天依然没有停止,时至今日,教育心理学界基本上都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兼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征,并偏重于应用性,但应该认识到,所有应用性学科的发展基础都必须借助于理论研究,尤其是考虑到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本土发展仍然较为滞后的现实状况,未来学界还需要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广大教育心理学理论工作者要重拾理论自信,在与教育心理学实践的对话中实现坚守,处理好与教育心理学实践的关系,推动二之间的良性互动,扭转和摆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地位,切实推动我国教育心理学本土发展。
2.注重“人”的特性,创新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紧密联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向的变化,不断调整、适应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生本教育”等一系列新的教育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理念的出现和发展,要求教育要更为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自觉,强调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一切为学而教、而设计,这些都对当下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闭门造车”,而是应该积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勇于突破“书斋式”的研究范式,走入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去,研究真实教育情境中发生的真实问题,积极尝试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真实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这不仅要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者们要切实转变研究思维,切实创新研究方法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服务,也要求他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以关注教育中的“人”为研究的起点和落脚点,完善和创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正确处理本土研究和西方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本土化问题一直是诸多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绕不开又十分头疼的现实性问题,对这个问题把握不好就不能真正实现学科的长远的良性发展。因此对于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笔者以为学界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定要科学把握本土研究和外来借鉴之间的“度”,保持好本土与西方之间的张力,要理性、清晰地认识到中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的各自的合理性、特点以及二者之间进行相互借鉴的必要性,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保持好各自的文化特性,由于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讲还处于落后态势,因此借鉴、学习国外教育心理学的一些成功经验无可厚非,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坚持我国本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在品质和教学特色,明确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必须立足和根植于我国的文化特性中;另一方面,在对国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思维、研究方法、研究话语及范式等方面进行借鉴时,还必须保持必要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这些都是我国教育心理学本土化的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的现实问题。
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现实性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和我国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有关,因此着力推动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学界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形成合力,尤其需要学界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切实推进我国当代教育心理學学科的整体创新与原创新探索,推进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的整体性建构等等,从而真正推动我国教育心理学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作者:翟曼雨
第2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
一、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
1.建构主义取向
从某个角度分析,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已经发展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产物,并且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变化,在诸多刊物中建构主义这一内容均得到体现,比如《英国教育心理学杂志》《教育研究回顾》等。从理论上分析,虽然建构主义并不是一个比较单一的理论,但是其内容多以强调解决问题、强调合作学习等,所以说建构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的,尤其是在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培训中具有代表性,当然,这种模式会一直持续下去,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2.后现代主义取向
后现代主义同样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伽达默尔、德里达等,从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主张多元化,对还原论有所反对,且后现代主义提倡方法的多元化,对教育心理学而言具有推动性。其中在后现代主义中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表现是在后现代主义思维的影响中涌现出一大批全新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性话题,比如,跨文化研究、个体差异、网络教学等。
3.认知主义取向
在20世纪末认知心理学诞生,且在心理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逐渐演变为一支非常重要的流派。毋庸置疑,认知主义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不仅可以为心理学提供连贯的观念,还能推动心理学的创新发展。其中在认知主义取向中,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先前知识作用、分散联系、储备知识等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根据相关文献得知,在近几年认知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内隐学习、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理论、动机研究已经成为认知主义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
4.人本主义取向
从某个角度分析,在心理学中人本主义被称为第三势力,而且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由国外诸多研究家提出了众多理论模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个体中心理论,无论哪一种理论,均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育发展中离不开方法论、跨文化理论,还需要从多维度以及多途径角度分析,所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了解到人本主义当前已经发展成为极端机械主义的矫正器,尤其在某一个特殊情况下,人本主义往往以人道主义在整个研究中得到复苏。
5.行为主义取向
在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取向以全新的研究取向出现在人们身边,其中与行为主义取向相关的包括个别化教育系统、不间断的持续默读。从整个发展趋势分析,现阶段受到应激影响的行为主义已经不存在,这种情况导致心理学家受到批判,甚至导致心理学湮没在社会中。經过几十年的发展,行为主义演变得比较温和,而且将各个流派的内容进行了融合,虽然缺乏绝对话语权,但是却出现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即行为主义教学方法仍旧属于主流教学方法。
二、新形势下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教育心理学是传播心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为发展基础的,自教育心理学出现以来受到诸多思维的影响,无论是哪一种取向,所形成的现实性、客观性等,均能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创新发展。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教育心理学会呈现出以下几种形式:
1.实现理论观念的融合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会导致人们过分追求多元化,几千年前的理论流程不能再重演,而且能够实现多种理论观念的融合,这些理论的多元化融合能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创新发展与进步。
2.实现研究情景的生态化
在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新发展下,教育心理学的社会价值期望逐渐增加,虽然从全局出发教育心理学理论已经比较完美,但是仍旧存在非常多的缺陷,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研究者也明显感受到与社会现实有所脱轨,所以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需要尽可能地在自然环境中创设非参与式研究情景,从根本上探究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行为机制,如此才能促使教育心理学贴合教学实践。
3.研究视角呈现多样化
根据相关文献得知,在近几年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下,大多数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会利用后现代主义思维实现对传统理论体系的构建,能够从崭新的视角出发,实现对教育心理学的审视。此外,教育心理学在研究视角上所存在的各种固执、偏执等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从多个因素以及多维空间进行研究。
4.研究方法具备综合化
在当前的研究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科学心理学创建的时候仅仅认为加强实证才能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与性质类似,所以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在整个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其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中所涉及的方法包括了叙事式、阐述式、客观式等,因为方法不同,所以在统一研究中的应用也不同,但是也只有保证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才能真正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创新发展与可持续进步。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及发展趋势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教育心理学的分析,本文主要对其研究取向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期望能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宋文才
第3篇:关于当前国内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从上世纪开始,教育心理学就开始作为独立学科进行发展。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后,教育心理学开始传入我国,我国相关的研究人员在学习国外关于教育心理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对教育心理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1]目前,国内相关的学者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比较丰富,但从文献发表的角度来看,对于该学科的研究力度不足,主要体现为研究时分析方法选择不当以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实际研究的时候,只选用很少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研究人员自身的经验来进行。这样一来,研究成果很难确保其科学性以及准确性。因而,本文主要从文献选用的角度,对我国现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研究热点做了一定的分析。
一、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热点
根据对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以及数量的统计发现,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文献发表数量得到迅速增加,即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教育心理学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以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相关文献资料的发表数量减少,但仍然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增速,即我国教育心理学在这时期发展仍然可观。,并且正处于转型时期。
根据对我国教育心理学类别分析发现,我国在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时,在各个类别中,研究力度有所不同。[2]在中初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文学教育中的增长明显,也就是说,在这些教育领域内,教育心理学已经成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教育管理以及教育理论等论文的发表数量正呈逐年下降,这说明,现今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管理以及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关注较少。
通过对文献查询系统中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心理活动的研究。有数据表明,教师、教学方法、教育方式等关键词保持着较高的搜索频次,因此,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心理活动中。其次,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关键词检索中,同样也保持着较高频次还有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兴趣等。可以说,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式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课堂互动性。[3]在关键词检索中,课堂互动也是一个搜索的高频词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教育改革愈加深入,对于教学实际效果更加注重导致的。
二、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
如上文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主要的研究现状主要是:
(一)处于上升阶段
总的来说,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也得到不断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心理学处于一个快速上升发展阶段,论文发文量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左右达到顶峰。从本质上说,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符合一般课程的发展规律,在2010年左右达到了学科发展的成熟阶段,因而,导致论文发表量迅速增加。但在2012年之后,教育心理学研究遇到研究瓶颈,研究也已经达到饱和,因此,2012年开始,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开始减少。
(二)研究方向符合学科发展
有研究表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在老师的教学心理、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课堂互动等方面,这些研究方向对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结构进行了包括,因此,可以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总体上是符合学科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是符合学科的发展需求。现今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愈加深入。在这样环境下,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教育中更加注重对综合人才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理念的变化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是具有很大的影响的。[4]通过对学习心理的深入分析,从而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方式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行发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枯燥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有趣的学习活动,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有效提高。现今,各高校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研究也愈加深入,成为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更加注重的老师的心理、学生的心理以及课堂互动等具体的教学环境,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如教学方式、教育理念以及学习动机等。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市场需要以及社会发展都有高度的敏感。
另外,虽然现今对教育理论以及教育管理等研究较少,但并没有完全忽视该领域内的研究。只是对研究内容做了相应的改变,将研究内容从宏观转变为对微观层面的研究,更加注重对具体对象的研究。[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已经日益成熟,因此,理论研究已经开始向微观层面转移。
(三)偏向初中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
有研究表明,对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大的主要还是中初等教育以及一些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对于该学科的研究比重有所下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等教育与教育心理学之间的联系度降低,研究人员将更多的眼光投注于初中等教育的领域之内,以期获得更大的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其学科的独特性以及复杂性决定了研究方向的单一性。[6]这种单一性的研究方向对于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在进行相关方向研究时,必须将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联系,从综合的角度对教育心理学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这一点,可以发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展之路正遵循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并已经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现今该学科正在面临积极的发展转型之路。因为教育心理学现今主要的研究重点在于教师心理、学生心理以及课堂上的互动性,这三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这和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也不谋而合,因此,在我国积极开展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今后,在发展教育心理学时,要加大研究力度,及时探求市场需要,以期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能够更加完善。
作者:王艳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