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社会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与改革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5:42

  

第1篇:关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所起的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而不管内部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内部的心理过程。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强调严格的实验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观经验的报告;认知心理学则既重视实验室实验,也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对于认知心理学家来说,改变外部条件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揭示知识结构的辅助手段。认知心理学企图把全部认知过程统一起来,它认为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很可能会发现人类认知过程的统一加工模式。


  认知心理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起来,也就是要用认知观点研究和说明情绪、动机、个性等方面。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还进一步扩展到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领域。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做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


  认知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心理学家对认知心理学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认知心理学有助于揭示人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和内部机制。认知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强调人类认知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人的认知结构在获得知识中的作用。这些看法对中国心理学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应用方面,认知心理学重视研究高级的认知过程,如学习、问题解决、决策等,从而使心理学能走出实验室的小天地,更直接地为社会服务;认知心理学与一些高、新技术的联系,也是人们向往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开始深入到社会实践的许多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出现了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探讨教育、教学过程的新思路。这些应用研究的成果也同样吸引着中国心理学家。


  三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1.认知心理学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无论作为一种成熟的理论,还是作为一种方法,都已经渗透到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许多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看成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并采用认知心理学的方法、理论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对学习和指导的看法有许多分歧,其中最重要的是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大脑内部发生的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家不仅需要了解学生做什么,还需要了解学生正在想什么。认知心理学的很多研究方法,如自我报告、错误分析等都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帮助教师了解那些不可见的认知活动。对认知任务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有概念地图、过程分析和流程图等。它们都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了有效的认知操作所需的知识和过程。


  2.认知心理学在阅读方面的应用


  阅读是许多认知活动同时参与的非常复杂的过程,是人们熟悉的复杂行为,同时也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认知心理学有关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的研究,特别是有关阅读的认知加工的研究,都对实际生活中的阅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关阅读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理解。一些研究者假设词汇识别加工是阅读技能的重要决定因素。字词识别包括字词的编码和词汇通达。能够流畅阅读的读者能够自动对字词进行编码,快速提取出单词的意义,以满足更高水平的句法、语意加工的需要。对于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词,读者能够利用句法、语意和语境信息推论出它的意义。对阅读过程中各种高水平的认知加工进行训练,也可以促进读者的阅读理解。


  3.认知心理学在工程设计上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在工业上的应用是一个传统的重要研究课题,它属于人类工程学的范畴。人类工程学家可以帮助人们设计机器和工作设备。机器和设备必须设计得与使用它的人相和谐,才能使人与机器设备更好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在人机系统中,人是机器的操纵者,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机器则是人的能力的补充。操纵者的机能包括接受信息、进行决策和操纵控制器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于控制器和显示器来实现。显示器将外界的信息转变为操纵者可接受的信号,并传递给操纵者;而操纵者则通过控制器改变设备当前所处的状态,而设备状态的改变又通过显示器反馈给操纵者。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操纵者和机器设备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信息和控制的流动。


  作者:张青段志华

  第2篇: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认知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重要的分支学科,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心理学科中最多产、最活跃的研究领域。认知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安排在本科三年级进行。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等基础方法课程,也完成了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分支方向课程。基础方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进一步就认知研究深入拓展探索的方法训练;分支方向课程则都或多或少的渗透并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础思想和重要成果。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强调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早在19世纪就有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引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1]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期,其为解决大学教学质量问题提出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的措施。[2]我国在初步建成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后,很多大学也提出了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可见,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相契合,是与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相顺应的现代教学模式,是高等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由于认知心理学本身所具有的以实证研究为学科基础的特点,使得该课程具有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合适内容框架和良好操作平台。


  一、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课程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二是使用国内学者翻译的国外教材,三是使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在教学中保持与国外认知心理学发展趋势同步,但原版教材对于大部分英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不佳,且原版教材价格较高,对学生而言会增大负担。国内学者翻译的国外教材言语表述逻辑常常与中国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不甚相符,翻译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理解。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主要引用国外的实验研究,存在转换的时间差距,内容更新相对缓慢,也不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现存的三种教材类型各有其利弊,如何从我国本科教学的现状出发,选择适合教学要求的教材,是认知心理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科前沿不够了解


  认知心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心理学所有分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前的认知心理学表现出传统认知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组合的发展趋势,一般认为其形成了四种研究取向。实验认知心理学取向继承了认知心理学的实验传统;认知科学开发各种计算模型来理解人类认知;认知神经心理学通过研究脑损伤患者的认知损害来为正常人类认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认知神经科学通过脑成像等技术手段研究大脑功能以理解人类认知。[3]今天的认知心理学变得更广阔、更具有包容性,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发表。作为授课教师虽然不可能做到熟悉认知心理学中每个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但及时更新知识,把握学科前沿,仍然是夯实教学基础,建立教学自信的基本要求。


  2.对学科定位不够清晰


  认知心理学开课在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之后,在常用的教材中一部分内容是此前的课程中出现过的,与实验心理学有部分重合。课程开始之初,学生经常提到的问题就包括认知心理学课程意义何在?是否是对实验心理学内容的重复?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十分清楚认知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学科架构中的位置,明确认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关系,在保证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科学地取舍教学内容,对以往课程中讲授较为详细的部分加以压缩、总结和升华,对认知心理学独有的内容做详尽地讲解,尤其要注重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的联系和衔接。


  3.对学科应用不够重视


  认知心理学不仅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理论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尤为关注应用方面的研究。认知心理学之父奈瑟尔在学科创立之初就提出认知研究应具有生态效度,要重视实验室以外的世界。其本人对“水门事件”录音带中证词的分析就引发了心理学家对真实生活中记忆问题与现象的研究热潮。但目前大部分认知心理学教材把笔墨较多地倾注于基础理论部分,对于应用研究只是略有提及,表述也基本是结论式的。相应的,教师在教学中对认知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也强调不足,这导致学生对于学科的实用价值缺乏认识,陷入“学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处”的困惑,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高。


  (三)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认知心理学课程考核通常采用闭卷答题考试的方式,答题考试的形式要求考试内容紧密依赖教材,从而实现评分的标准化。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同样在考核中表现出来:内容陈旧,无法体现学科的最新进展;答题以记忆背诵为主,不利于检验认知心理学最为强调的研究思路与实验设计等研究创新能力。因此,探索寻求一种适合认知心理学学科特点的考核方法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一)确立研究型课程定位


  认知心理学是在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更强的课程,它精密、科学、巧妙的实验设计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所要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形成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思维和思路,具备一定的研究应用能力。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就给学生明确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厘清认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尤其是与实验心理学的关系,强调认知心理学研究对心理学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改变。


  (二)开展研究型特色教学


  1.教学内容


  针对研究型教学的要求和当前教材的普遍问题,我们反复比较了多套不同类型的教材,最终选择确定了以经典国内编著教材为框架,广泛添加最新研究成果的授课内容。总体而言,60%左右的课堂内容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40%左右要纵横渗透,加入国内外高水平心理学期刊发表的近5年内的研究,作扩展发散。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又要深入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编排讲课的内容。例如,在讲授“知觉”一章时,我们在讲解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知觉模式识别观点与实验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新近受到广泛注意的面孔识别和情绪识别研究内容,介绍了2012年11月出版的《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有关情绪识别的研究。


  2.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报告、讨论”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每一章节中,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要讲解;学生以4-5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根据章节主题,检索、选择、阅读并报告一篇近5年发表的高水平文献;报告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除了讲授以外,还要在学生小组报告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各种环节中如何科学地检索文献、合理地选择文献、准确地理解文献、清晰地报告文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适时抛砖引玉提出问题,回答学生不能自主解答的问题,并对报告的文献和讨论进行梳理和点评。这种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旨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团队完成研究项目的方式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探索的精神。


  (三)探索研究型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的改革体现了对学生研究应用能力的侧重。我们首先尝试了将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学生要选择认知心理学中某个具体领域的研究课题完成一篇文献综述,要求至少要有15篇参考文献,近5年的文献占40%以上。另外,我们增加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期末课程论文占总成绩比重为50%,小组的文献报告获得的成绩占40%,还有10%成绩来自于学生听取其他小组报告的文献后,在讨论中能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和看法。下一步我们还将尝试在课程中加入单独的研究设计课时和学分,进一步凸显教学考核中的研究型改革。


  三、小结


  通过实施认知心理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研究应用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达到优秀水平。可见,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对提高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有益探索。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细化考核标准,切实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思界等

上一篇:采编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

下一篇:女性消费心理学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