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大学生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鉴赏(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0:24

 

 第1篇:教育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中的应用探析


  1.前言


  每年的5月25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由此可见,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和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面对不断转型的现代社会和改革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下,大学生承担了越来越重的学习、就业、创业和社会交往压力,导致表现出各种复杂的心理矛盾和情绪问题。对于严峻的现实情况,我们应当在大学教育中,积极发挥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并采取科学的措施,合理应用于大学生情绪智力培养之中。


  2.大学生情绪智力的主要表现


  2.1生活情感问题


  大学生经过了青春期中的叛逆期,正经历着青年的中后期,具备了成年人该有的体格和生理功能,但相对于成熟的生理,心理发展却亟待于完善。在生活情感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较少接受青春期教育,缺乏对异性交往的了解,使其对异性既好奇又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单相思导致的自卑感,失恋导致的自残行为,甚至是恋物癖等一系列心理障碍。而在大学学习方面,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面对与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不能及时的跟进,同时也缺乏合理的学习方式,从而不能对大学学习生活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规划,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灰意冷、成绩下滑、沉迷游戏等消极情绪,同时不利于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2.2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与高中学习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不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需要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各个团体活动与社会实践,不断的与人展开交流交往。但是现状表明: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对人际关系的培养,导致与人相处时缺乏成熟的交往心理和适当的交往方式。加之每个人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和青春期敏感、冲动、固执等共有的心理特征,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各式各样无法规避的情况和问题,从而产生对学习的焦虑,对生活的迷茫,对人际交往的恐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一旦产生却不加以解决的话,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成长都有着消极的影响。


  3.培养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几点建议


  3.1更新教育理念,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存在着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强调固定统一的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导致;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育成绩而轻视了创新能力和良好品德的培养。从而导致了现代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弱,缺乏环境的适应性和生活的创造性,往往被动的接受而不去主动参与,缺少团队意识以至于不能以较快的速度和周围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要培养大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能够迅速的接受新事物,擅长以长远眼光看待不断发展着的新情况,同时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极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当代大学则要根据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和人才竞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其中,现代化的大智力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是教育心理学是在大学生情绪智力应用中的重要部分。现代化大智力观相区别于传统智力观:“现代”强调要符合发展着的实际,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实力和科技实力,以此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智”也与传统中的“智”有所不同,我国大学虽然提出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培养目标,但却单一的关注语言掌握和数学逻辑的建立,片面重视卷面成绩,导致目标的狭隘性和效果的低效率。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情绪智力放在和智力发展的同等位置,既要同等看待,又要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3.2引入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实践


  目前,我国大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数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的,虽然设置了相应心理课程,却往往潦草了事得不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也鲜有与情绪智力相关的内容。因此,应当加强以情绪智力为中心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一方面要关注情绪智力的教学,让学生对情绪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情绪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有效的处理极端情绪,情绪给我们带来了哪方面的影响等等,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日常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心态,处理好学习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调节消极情绪。同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要不断培养大学调节情绪的能力,帮助他们将学所的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情绪智力有效的融入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例如将情绪智力引入大学语文中,引导学生结合作者背景和实际,并通过对作品人物语言、行为、能力的分析,得出相关的心得和感悟并不断的审视自己和他人,从而为情绪智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进行有效的情绪智力教学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是前提,实践是最终目的,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开展各种团体活动,在交流和合作中认识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的水平。


  4.总结


  情绪智力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使大学生具备情绪智力能力,一方面要关注时刻发展的实际,了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况状,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发挥教育心理学的积极作用,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进行引导和规范。同时大学生自己也要主动地对情绪智力知识进行学习,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做一个具备人格魅力的人。


  作者:牛磊

  第2篇:教育心理学在大学生家教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为孩子聘请家教,以更好地辅导孩子的功课,期待以更好的学业成绩应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在聘请家教时,家长往往出于对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考量选择仍然在校读书的大学生。然而,当在校大学生成为一名家庭教师,此时的家教就已不再单纯地承载着教与学的简单任务,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互动和心理认同。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解释“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对于帮助大学生指导和评价自己的家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教学理念和技能也将有助于大学生家教避免自身与家长、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社会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等就是最好的体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当理解教与学的规律,具有较高的教学组织和应变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较高的情感投入。然而,现实中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家教显然并不符合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期待。那么如何才能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以满足家长对于合格家教的期待呢?笔者认为,为了在家教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做一名合格的家教老师,大学生家教可以从情感认同与提高教学技能两方面努力。


  一、建立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涉及相互之间的印象、看法、信任度、顺从度等方面。情感认同需要在家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交流中建构,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首次交流的作用不容忽视,也即人际关系中常提到的首因效应。


  (一)同伴认同


  大学生家教由于与其辅导的学生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价值观等方面没有明显代沟,因此容易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家教可以在初次试讲的过程中向学生强调自己是以同伴的角色来共同学习接下来的内容,而不是一味地突出教师地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维果茨基的教育发展观中提到:合作学习强调同伴交往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作用,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会有意识地模仿专家或同伴的行为来思考和完成具体的任务。在合作的社会背景下完成任务时,学生会对所运用的心理策略进行明确或不明确的模仿、证明和辩论,情绪、动机、个性等心理要素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强的同伴指导是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因此,强调作为同伴,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取得更好的指导效果。


  (二)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之一。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同伴关系后,还需让学生对家教的能力充分信任。要知道,基本的信任感对教学指导的正常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作为大学生家教,在给学生上课时,势必要提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关注并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诸多特点,准确把握教学进度,探索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尝试将教学内容以既生动活泼又不失厚重内涵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在平等的同伴关系中体现“首席”的相对地位。


  二、提高教学技能


  作为一名大学生家教应当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理解一定的教学理论,同时利用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家教工作。知名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理论,如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等;认知理论,如格式塔学派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等;行为—认知理论,如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结合这些理论,笔者认为,大学生家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一)了解个体差异


  每一个个体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认知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即表现为:每一个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都有很大差异,而教师就需要确定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保证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作为大学生家教,就要通过分析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类型、出现错误的知识点等,来确定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水平,从而采取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方法展开课程。


  (二)利用“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可能性,也即“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由此来促进发展。而最近发展区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大学生家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如在对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水平提出要求,将难度控制在看似不会,但经认真思索或在指导者提示下可以理解、思考得出答案的程度。这样,学生既不会因为难度太大而产生放弃心理,也可以使思维得到有效锻炼,达到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以及深层加工。


  (三)适当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设计包括所讲授内容,如何讲授以及如何对讲授结果进行评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兼顾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能控制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能设计评估手段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在大学生家教过程中则要求大学生家教在备课过程中慎重考虑如何引入,如何讲解教学内容等。例如在对学生讲授物质构成时,可先从宏观的空气、水等物质入手,进而过渡到分子,然后将分子进一步细分,引入原子的概念,最后即是原子核和电子。同时可将电子与化合价的关系进行阐明,再由化合价过渡到元素如何构成分子和物质。这样,学生可同时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对物质的组成进行把握。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将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诚然,教学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大学生家教需要在不断积累家教经验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及其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三种: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反思、为教学活动反思。“为教学活动反思”是以前两种教学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通过教学反思,大学生家教可以判断其教授过程中哪个环节存在问题,教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期望,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加以改善。通过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等几个阶段后,可使反思形成一个螺旋上升过程,也使大学生家教的教授水平与学生的掌握程度都有较大提升。


  作者:崔传滨

  第3篇:教育心理学在大学生身心素质培养上的具体应用


  我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一名普通的大学辅导员,2012年9月刚接手工作。通过之前5个月准辅导员实习期间的广泛学习及与大学生们的接触,我发现教育心理学中强调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走良性成长之路极其重要。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事例浅谈“个体差异”以及“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众所周知,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人心理品质的综合。(岳晓东,1999)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心理特点不同,人与人之间在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人有不一样的特点,也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同时,个人的心理特点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并受教育及其生活条件的影响,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人是社会与自然的实体,从人的社会方面来看,心里的个人特点依存于每个人所特有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并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而这些社会历史条件以及个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对心理的个别差异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的任何一种心理特点都反映着他所经历的整个生活道路。从人的自然方面来说,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对于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都是造成个人差异的原因。


  个人差异同样包括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人对同一状况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学生的自我期望值高,对未来的憧憬更为理想化。然而不可避免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客观障碍会阻碍其美好理想的实现,面对这种困境,大多数学生会选择通过努力来克服,重新树立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但与此相反,有部分学生便会因此开始逃避现实,显得消极、不求上进,甚至产生厌世的心理。同时,随大学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自我意识逐渐完善,大学生们会产生强烈的想要充实自我、发展自我的想法,却又无从下手。往往此时,学生会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顾此失彼,或是放大自己的缺点,进而失去信心,减少了与同学、老师、家长的交流,不信任他人,处于烦恼、恐惧不安的不良心理状态,陷入绝望的精神泥潭而不能自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学习、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得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群体。从影响因素的性质划分主要包括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个体自身因素:


  其一,外部因素1.社会的大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这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希望,同样也产生了新的矛盾与挑战。一些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缺乏适当的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90后大学生的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具有情绪心境化,隐蔽性差的特点。不少人在张扬傲慢的背后是孤寂与无奈和无法宣泄的内心压抑之情。随媒介传播手段的日趋丰富,一些观念错误的书籍、报刊充斥着市场,这使得一些借助书籍寻求心理援助的大学生摄取到不正确的观念,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2.学校及家庭环境。研究表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的期望高、个人的成才欲望强烈。但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是心理障碍高发群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或是家长过分溺爱,导致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处事能力弱,影响其心理。而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人父母,在当前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尤其是对好学生过分迁就对,坏学生讽刺挖苦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二,个体自身因素:①生理方面的缺陷。若学生生理方面存在缺陷,就会有自卑的心理,更甚者会孤立自己,不与他人交往。②个性上的区别。个性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同样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大学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提高个人心理健康素质的关键期,期间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妨碍一些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保持心身健康的重要障碍。


  接下来,我将通过我院学生的具体案例来浅谈教育心理学中“明辨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


  案例


  鲁俊青(化名)是我所管理的动物科技学院2012级的一名贫困生,是个来自云南偏远山区的内向女生。她所居住的山区环境闭塞、人烟稀少,全村仅有几十户人家。第一次与她接触时,她竟然对山东使用手扶拖拉机、脱粒机进行农耕等机械化作业大为吃惊,并表示她们家乡的牛耕作业十分困难。由于处在偏远落后地区,父母受教育有限,而且医疗条件极其恶劣,年近60、常年受疾病困扰的父母和三个身患不同程度残疾的兄长都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因此,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希望她出人头地,得到良好的发展。她不负所托,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全村唯一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家人欢喜之余还是对四位数的学费发愁,最后决定申请贫困生来缓解一部分压力。贫困生由班内民主选举产生,但家丑不可外扬,父亲患严重的糖尿病,母亲瘫痪无法下床,全家收入只有政府补给的最低生活补贴200元以及三个哥哥所种的3亩地的收成。内向的俊青因害怕被同学看不起、伤害自己的自尊心,决定不将自己的状况讲出来,错过了贫困生的名额。于是,她找到了我。


  贫困家庭的父母的教育方式相对较弱,导致贫困生大多性格内向、缺乏应对能力、心理弹性差。家庭经济困难、个体差异等主客观原因,使贫困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特别是在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上,羞涩、不自信、不善于表达。在俊青心中,上台表述自己的家庭状况无疑是一种放弃尊严、用脸面博取同情的做法,非要如此的话,她宁可放弃学业。就我看来,学生的性格表现在他们对现实(如学习集体和社会事物)的态度以及活动的意识特征上。对自己所从事的种种活动有目的、有毅力的学生,能在活动中守纪律、自制,表现出主动精神;那些对活动有目的但意志薄弱的同学,就缺乏自制力和顽强性,不能很好地完成活动;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经常改变自己的兴趣、志向,在完成某项任务是就会表现得有所欠缺。


  针对俊青的情况,我和她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并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1)开导她,让她调整心态,认真填写《山东农业大学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山东农业大学家庭困难认定表》,并积极与当地民政部门协调,得到相关证明;


  (2)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摆正心态,不要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单方面认为申请贫困补助是一种丢人、丧失尊严的表现;


  (3)结合其长期处于这种自卑与自信交替出现的矛盾心理,建议她要积极与同学交流,接受他人好心的帮助,努力进取;


  (4)针对她现在自卑敏感的心理,采取系统脱敏法。虽然比较冒险,但值得尝试。首先,要不断暗示自己是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孩子,生活条件的却比大多数同学差,但是即便如此也能坚持下去,认真完成学业,并加入各种社团、文化艺术活动。其次,可以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充实自己,增长经验。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政策,敞开心扉,结交更多朋友,多展示自己,帮助他人;多看、多听,取长补短,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


  经过一番挣扎,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尝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如今,鲁俊青已突破内心防线,变成了开朗、自信的女生,并作为舍长带领宿舍全体同学参评上了“书香型宿舍”。现在的俊青不再自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她告诉我:“虽然家境贫苦已是不争的事实,自己选择不了,但是我可以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学好专业课程,继续深造,回报社会、老师以及所有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


  综上所述,引导大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时间要求和自身特点等调整自身心理,提高其在学习中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非常重要。好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只有在一般的教育、教学基础上,同时估计到每个学生的智能水平、认识活动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采取针对性的个别教学措施,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作者:孙姚佳代

  第4篇:学生教育视野下的教育心理学


  当代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是:生活在新世纪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思维活跃,观念超前,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不满足现状,自我意识较强等。因此学生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学好、用好教育心理学,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教育思想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一、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工作的密切关系


  教育心理学是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师范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基本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提高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心理学基本素养。


  学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很多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或辅导员都感觉学生工作难做,这是事实。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中专生,他们生理上已经逐渐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中或已定型,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都较强。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学生的心理和心理发展状况,能够将心理学恰当地应用在教育工作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上,采取的仍然是“教师认真讲、学生拼命记”的思路,“教师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而言,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不能有效指导自己的学习,更不要说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发挥多大作用。与此相适应,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评价以纸笔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的内容以概念理解和理论比较为主。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们大多习惯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方式。“考前认真背,考后随即忘”成了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普遍特征。这与当前信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积极性,更影响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及其发展、教师的专业及个人发展。教学实践者可以通过汲取诸如创造性思维、动机、学习策略等心理学概念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现在,教师教育者和教育心理学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理论、概念和研究结论让教师感到真正有用。


  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好的运用情感教育,用心来感化学生。情感教育一词,在西方学者的定义中,它是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中产生,又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换言之,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那么,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情感教育,在增强教育效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是思想转化,就是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这种转化,需要借助于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创造的,故又称洛扎诺夫法,是一种舒适的、充满乐趣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再加上设备有限,学生教学不可能完全采用洛扎诺夫法。但以人脑左右两半球的工作原理为依据,以启发式教学法的精华为根本的愉快教学法却受到学生教育工作人士的关注与青睐。


  2.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指以宽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教与学,主要是以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基础,要求教师不断设计课堂交际情景、改善课堂气氛,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采用愉快教学法可以调动人脑两半球协调工作,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施愉快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可以使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要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并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去感染学生。这样的情感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的心情愉快舒畅。


  3.反馈式教学法


  反馈式英语教学法指在教学中利用师生双方的信息反馈来改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熟悉大纲、教材及参考书的内容及要求,认真备课,再通过课堂教学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经过分析、理解、记忆等过程接受这些信息,再通过讨论、作业或考试等形式将接受信息的程度反馈给教师;教师反过来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讲授的内容及方法,使这种信息反馈机制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反馈式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信息输入部分和信息输出部分。输入部分包括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听和读来接受知识;输出部分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学生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理顺学生教育工作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思想教育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学生教育系统的效率。因此,要想把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应当活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作者:马漪莎

上一篇:家庭教育心理学问题与构建论文(共2篇)

下一篇:设计与消费心理学创新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