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内容与方法影响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18:45

 

 第1篇:浅议我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近年来,各阶层的训练单位都在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训练已渐渐成为影响和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因素,引起了体校教练的关注与运用。


  一、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学方法研究对象


  (一)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分析


  (1)生理的变化引起的行为变化


  青少年是个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生理发展的更重要方面是性腺技能的成熟和发生作用。第二性特征在体态上出现新的变化等。生理方面的这些突变引起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新陈代谢旺盛,精力比较充沛,活泼好动,喜欢竞赛,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且有集群倾向。但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较低,他们不知该将旺盛的精力用于何处。


  第二,由于身体总体发育迅速,但身体各系统、各部分暂时发育不平衡。如小肌肉发育滞后于大肌肉,心脏又落后与心血管系统的发育,所以常出现动作不灵活,显得笨拙,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尤其对做他们兴趣不大的事情,常常不能持之以恒。


  (2)注意与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


  注意品质的发展中,有意注意发展显著,稳定性提高,但兴趣在稳定性方面仍起很大作同,注意的范围扩大,分配和转移能力提高,注意的外部表现比较明显。


  思维发展方面,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得到加强。他们喜欢用“最”、“特别”、“绝对”这类的次来强调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事物的另一面,教练员此时既要尊重他们、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又要正面教育,克服他们思维片面性、绝对化的缺点,把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向更高。


  (二)研究对象主五大连池市体校速滑运动员,8名男运动员、7名女运动员,均为国家一、二级运动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表现


  通过研究发现,所有被调查的教练员均认为心理训练在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相对于少儿速滑运动员拥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此阶段,教练会安排一系列的比赛让运动员去适应,锻炼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些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各省市级的选拔赛,国家青年队的选拔赛,这些比赛会对运动员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运动员会呈现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


  (2)比赛前状态呈再焦虑化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赛前经常会出现状态焦虑现象,比如特别害怕失败、忧患得失,过分计较比赛结果等不良心理现象,赛前的状态焦虑不仅会使青少年身体机能失去平衡,而且会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心理反应。


  (3)比赛中紧张呈现。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状态焦虑等各咱原因,最易表现出紧张状况。一定的、智谋的紧张会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而过度的紧张则会严重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最终影响运动成绩。


  (4)赛后信用证然没有走出比赛中的兴奋与阴影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赛后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通过其总结优点,查找不足,这是成长所必需的,但地度的沉浸在比赛之中,则会带来不良后果。比如,成绩理想时,运动员容易骄傲自满;而成绩不理想时,则更易陷入深深的自责与内疚之中,容易造成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对比赛,训练失去信心,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二、引起青少年速滑障碍的因素分析


  在比赛中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归纳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一)外部因素


  (1)竞赛规模与运动员面临的任务。


  规模越大,比赛任务越重,运动员的情绪体验就越强烈,深刻、因为重要的比赛任务会激起运动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他们会运用一切力量,以战斗的情绪状态为胜利而拼搏,但是,如此大规模的竞赛通常也会证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紧张不安,非常容易影响他们原有的技术水平。


  (2)教练员与家长的同感压力


  在大型比赛中,运动员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更多的代表着学校、当地体育局、政府,因此整个社会也对他们寄于厚望,特別是优秀的运动员,比赛前夕,各方面会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和训练,这让他们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只许胜不许败”已经无形地在向他们施压。


  (3)参赛运动员实力对比分析


  当参赛运动员实力相尖时,运动员的最佳竞技水平才能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如王濛在比赛中,如果有赵海丽这样的强手在里面,那么王濛的成绩相对于和一般的对手比赛得到的成绩要好许多,但是如果自己的对手明显强于自己,则极有可能形成巨大的心理阴影,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


  (4)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


  比赛的胜利和失败,不仅受运动员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比赛的场地,我们常说的“主场优势”就是强高这上事业,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进行比赛,占尽地利、人和、心理上已取得一些优势


  (二)内部因素


  (1)训练水平与比赛经验


  经验丰富、准备充足,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一般在赛前和赛中他们总是产生愉快的的增力情绪,能够提高运动员的信心和斗志,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而一些运动员初次参加比赛,赛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运动个体的运动表象模糊,反应和思维及注意力降低,不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2)参赛动机与目的


  运动员参赛的动机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有的运动员更多是在为自己谋取名利,具有崇高社会动机的运动员,在处于劣势情况下,也能激起深刻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去与困难做斗争,而具有狭隘个人动机的运动员,当处于劣势情况下,更可能产生消极情绪状态,向困难屈服。


  三、心理训练的多种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心理训练就是对大脑功能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在速滑训练中,通过运用合理的心理训练方法可以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良好的心理保证,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如下:


  (一)身心放松训练法


  过度紧张是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最易出现的心理现象,其解决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放松訓练法,放松训练就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过程”。通常分为肌肉放松法和呼吸放松法。


  (二)全身肌肉放松法


  肌肉放松法是使自己的肌肉绷紧,并将绷紧的肌肉保持几秒钟,然后有意识地使紧张的肌肉从上肢的指尖开始放松,并逐步过渡到到头部、颈部、肩部、腹部、背部、髋部、大腿、小腿直至脚趾尖尽可能地放松,可有效的消除、减缓紧张。


  (三)稳健呼吸放松法


  呼吸放松法是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运用次数最多、使用频率最高、最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运动员在赛前,通过深呼吸使身心得到放松。吸气时,通常采用深而慢的充分吸气。呼气时,彻底的呼气。通过呼吸放松法,运动员能够有效的调节状态焦虑、紧张情绪,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之中。


  (四)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就是运动员在大及中有意识的做动作或重现过去最佳状态时的动作表象,唤起临场的感觉,这种方法的训练过程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五)自生训练法。训练时主要通过陈述一系列学生、温暖、安静等暗示词语,达到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控制,进而调节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暗示词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增减或创编。


  (六)超觉静坐法。被训练者要接受指导者的响亮的颂歌或一个特定的声音,同时进行冥想专注身体的某个部位,以此达到放松入静的目的。


  (七)生物反馈法。通过电仪器将被试者自身的各种生理信号放大并显示出来,再通过意识活动主动调节这些生理信号的变化,进而有目的地控制情绪状态。


  (八)自我指导放松法。利用自我指导语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解除过度紧张,使情绪得到良好的控制。


  (九)行为放松法。通过改变行为的方式达到放松之目的,进而解除身心的紧张状态。


  (十)思维中断法。这是在运动员出现了消极的思维又难以转变时,用“停止”的指示语来阻止消极的意识,以防止这些消极思维的干扰,并有利于正确积极思维的启动。


  (十一)快速集中法。通过让受训者迅速集中注意的方式,调节机体的唤醒水平,以达到身心的最佳状态。


  (十二)祖国健身气功静功呼吸法。在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面的探讨。


  (十三)成套词心理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更注意程序性和整体效果,它是根据现有的心理训练方针,结合训练的目的而编制的。


  以上的心理训练方法,对提高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缓解释放心理压力很有帮助。


  四、积极科学安排训练内容


  (一)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训练负荷要秩序渐进以减轻生理上的不适应,从而防止或消除因运动负荷超量和生理上的不适感造成的运动心理障碍。


  (二)正确处理好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应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保理安排训练中的运动量和负荷,注意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训练负荷与节奏等问题的科学安排,对于消除运动心理障碍有着重要作用。


  (三)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正确训练目的和比赛动机


  在速滑运动员青少年时期,引导运动员建立适宜的运动动机,充分调动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将有效地避免心理障碍的出现。


  结束语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很重要,作为体校老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在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来。


  作者:石佳

  第2篇:艺术体操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


  在艺术体操项目中,运动员承受着高强度的生理负荷,在比赛紧张的环境下还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需要展现出复杂的体操动作,通过精准的动作和优美的姿态表现出艺术体操的视觉美感享受。这就要求运动员拥有灵敏迅速的反应、放松敏捷的身体状态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些状态的达成和保持的前提条件就是运动员要拥有适度兴奋又极其稳定的心理状态。运动员一旦在比赛中心理状态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注意力就会难以集中,对身体的控制就会有欠缺,动作也就无法达到高标准水平的要求。有研究调查表明,全国体院比赛中有接近85%的比赛运动员失误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从而精神无法集中或者自信心不足造成的。心理状态的控制已然成为了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的关键因素,对运动员的动作展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艺术体操的比赛告诉我们,竞赛不仅仅是身体状态和身体能力等生理因素的较量,更是运动员心理素质、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比拼,为了能够稳定地展现运动员的实力,心理训练已经成为了艺术体操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


  1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直接训练


  1.1加强集中注意力能力训练


  注意力集中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相关的注意力集中训练也是最基础的心理训练。运动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动作中,认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屏蔽外界环境的干扰,在比赛中对观众的欢呼与媒体的采访全都视而不见,运动员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身的发挥和表现上,这样艺术体操运动员才能在赛场上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完美展现自身的运动实力。为了增强运动员的注意集中能力,在日常训练中,指导运动员反复感受每一个动作,体会动作中身体的姿态,保证精神意识持续较高投入,不断强化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控制能力。


  1.2加强情绪控制能力训练


  情绪是人类内心一种复杂的心理感受,情绪的波动往往伴随着人体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跃反应和肌肉状态的变化。加强艺术体操运动员对情绪的控制调节能力,可以能够有效地保证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的稳定放松状态,有利于运动员达到优秀比赛水准。指导运动员通过自我暗示和调节呼吸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情绪和精神放松。调节呼吸可以通过与神经活动相互联系的反向作用效果,对人体植物性神经机能产生一定的控制,有助于运动员达到身体肌肉放松及精神情绪稳定的状态。此外,由于艺术体操比赛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激烈性,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会受到现场气氛的影响,使得运动员变得兴奋而敏感,不利于运动员的稳定发挥。因此,加强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屏蔽环境影响,保持精神情绪高度稳定的指导训练也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情绪控制能力。


  1.3加强适应性能力训练


  比赛具有十分强烈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在比赛中很容易出现不熟悉的比赛环境和难以预测的突发情况,对运动员的情绪稳定和注意力集中十分不利。这就要求运动员自身要具备高度的调节适应能力。一方面,实际比赛比平时训练更加激烈,更具有对抗性,现场的观众、媒体等会共同作用形成紧张的特殊竞赛氛围,对比赛经验不多的运动员要通过适当地指导和训练,克服对实际比赛环境的不适应性。同时,现场观众对比赛选手的支持往往呈现出倾向性的态势,运动员抵抗受观众影响的亢奋以及失落等情绪的能力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在训练中为运动员专门设计动作失误、激烈环境等方面的心理刺激,强化运动员的外界干扰抵抗力,有利于运动员的良好发挥。另一方面,比赛中可能会发生来自裁判等的误判、漏判甚至偏袒等不公平待遇,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运动员很容易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对裁判甚至比赛产生强烈不满甚至对自身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如果没有科学的心理训练,即使运动员得到安慰或者鼓励,也很难平复心情,注意力也难以再高度集中,对比赛中的发挥十分不利。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运动员对各种不公正评判的冷静认识,科学地引导运动员平静对待可能发生的偏袒错判等,在赛场上只关注自身的表现,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2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间接训练


  2.1培养运动员正确的运动认知


  根据比赛场中可能出现的因素设计增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作为针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被动心理素质训练,虽然具有较好的整体效果,但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把握并不准确。而在平时的训练中,引导艺术体操运动员从主观上正确认识心理情绪的波动,从根本上控制心理状态的稳定。一方面指导运动员享受艺术体操运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比赛,让艺术体操运动员对艺术体操运动拥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并正确认识竞赛意义。赛场是一个竞技的场所,更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享受运动,减轻对自己的压力,有利于运动员表现出最完美的自己。另一方面艺术体操运动员要善于从运动之外的领域发现个性的艺术美感,结合自身的条件加工成自己的运动元素,增强运动表现的灵巧、动感等特点,充分运用个性艺术的多样性,塑造自身艺术体操的突出风格。


  2.2强化运动员的身体运动本能


  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艺术体操表现能力,让运动员达到能够感知运动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的程度,拥有强大的实力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艺术体操运动要求运动员的动作精准而优美,不仅需要运动员对动作技能的掌握,还需要运动员身体能够协调表达运动动作。在平时的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加大训练强度,对关键动作高频次长时间的反复练习,让运动员的身体产生运动本能,身体上形成肌肉记忆。运动员的身体反复接受刺激强化,所表达的动作也就更加清晰鲜明,身体姿态也就更加稳定优美。高标准的动作完成度让运动员内心拥有强烈的骄傲感和安全感。


  2.3增强运动员的比赛自信心


  运动员大多数时候的紧张、胆怯等不良情绪都是来自于对自己不相信,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艺术体操运动员很难整体把握动作的协调和分组动作的准确稳定表达,对比赛成绩十分不利。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应该更多地组织模拟比赛,一方面让运动员熟悉赛场上的紧张气氛,实际提高自身的抗干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模拟比赛更客观地评价自身的实力,成绩优秀时引导运动员找到状态,增强自信心,成绩不满意时能够在几乎零代价的情况下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加以调整,有利于运动员建立稳定的心理素质。


  3结语


  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状态和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较好发挥的重要条件,加强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训练、情绪控制能力训练、适应性训练以及从艺术体操运动能力方面的训练,增强运动员的积极运动认知、机体运动本能以及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具备高超艺术体操水平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的艺术体操运动员。


  作者:贾雅茹

  第3篇: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对比赛影响的分析


  中国女排在国际排坛的崛起,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重视心理训练,使得技术、战术和心理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以致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连续取得辉煌的战果。据《体育科学》书中一组数据表明,在争夺激烈的国际赛事中,技术方面的优势占70%,心理方面的优势占30%。可以看出排球的五大基本技术,尽管内容多,只占70%,而心理因素所占的比例却高达3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罗格在其早期著作中就有“美国奥林匹克队在进行身体训练的同时,应增加心理训练”的描述。因此,了解并掌握排球运动员心理活动规律,尤其是在消除排球运动员在赛前赛中赛后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一、排球运动员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心理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心理素质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产生并加强,并反馈性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狭义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面对竞争、压力、挫折、逆境、困难和灾难的承受能力。


  1.比赛性质、比赛的规模影响着排球运动员的心理


  越是重大的比赛,越能考验一个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够不够强大。规模宏大、赛事引人注意的比赛,人们会抱着极大的期望来关注比赛,而运动员对比赛的进程和对比赛的控制会信心不足,这时运动员在赛前就会过多地考虑比赛,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跟比赛无关的事情上,从而盲目地进行各种假设,产生不良情绪,甚至焦虑不安。


  2.比赛场地、运动器材和周边环境对运动员心理影响


  竞技比赛中,往往存在主场优势一说,这往往对运动员产生一定的影响,排球比赛也不例外。比赛场地的变化、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主客场观众的热烈程度等方面的变化,会使得运动员精力分散,患得患失。尤其是媒体的宣传压力更会让一些经验不够丰富的运动员束手无策,从而影响到技术水平的发挥。


  3.竞技比赛中比分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


  排球运动的特点是:激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在一方领先时,该方运动员会自鸣得意,情绪兴奋,会引起感知觉能力下降,技术动作就会变型,往往一两次失误就会带动全队队员的情绪反应,从而会使得在领先的情况下变得缩手缩脚,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同样,当一方比分落后时,本方运动员以及教练组都会想尽快扭转颓势,运动员既担心自己失误又极怕队友失误,抱怨情绪滋生,往往一两句怨言或不快表情就会感染全队士气,因而不能抓住战机扭转局势,反而越打越糟。比赛最精彩也同样是队员都情绪紧张的时刻,是双方比分相持和决战阶段,该阶段运动员在思想高度集中,想赢怕输的情绪会萌发,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就使得对比赛的投入程度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发挥。


  4.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


  教练员是一个运动队在比赛中的指挥官,临场指挥能力会直接影响到球队的整体状态。运动会技战术的修养能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来,这往往是体现一个优秀教练员的基本能力。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教练员让运动员在场上去完成他的战术意图,运动员通过在场上的发挥取得教练的信任。当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处于平台期时,应区别对待,降低运动员的焦虑情绪,保持稳定情绪。


  二、对排球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分析


  1.比赛前过度激动与兴奋状态


  竞技比赛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與评价。观众、舆论、新闻媒体的评价,运动集体、政府部门以及国家的期望和要求等,对运动员的竞赛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排球运动具有自身的特点,赛前对运动员的感知觉、思维想象力以及性格特点都会体现出来。赛前过度激动的状态又称为赛热症,此时的运动员在情绪上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比赛的了解和掌控以及对比赛任务的完成会表现得异常兴奋、焦虑不安、甚至惊慌。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运动员的情绪稳定性不高,注意力减退,甚至思维紊乱,动作错乱等。


  2.盲目自信状态或赛前淡薄状态


  在此应强调,重大比赛前运动员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这种情绪状态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比赛。然而过度地紧张、焦虑会产生恐惧心理,更有可能出现超限抑制。运动员表现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出冷汗、沉默寡言、偷听对比赛的议论、行动迟缓、不主动、不积极、缩手缩脚、求胜欲望降低、甚至不想上场、表现消极,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新队员和关键性的重大比赛中。赛前淡薄: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排球运动员个人的因素造成的。


  3.排球运动员自身的心理压力


  有些运动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盲目自信,他们会因为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产生消极心态,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排球运动员的情绪是临场的一种心理体现,良好的情绪特点会使得竞争性提高,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精力旺盛、积极热情、渴望比赛等。另外,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也是影响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重要因素,运动员不相信自己或自己的能力,容易为自己的技术发挥及场上表现担忧,流露出优柔寡断、被意外情况弄得心烦意乱、急躁或紧张。意志薄弱的运动员对于情绪问题、比赛场上的胜负及其他意外情况不能正确对待,临场应变能力差。特别是在失利、发挥暂不好或是挨了尖锐批评以及观众的呐喊和指责的逆境下,就会惊慌失措;意志坚强者则反之。


  三、排球运动员在赛中赛后的心理分析


  排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运动员比拼的不仅是高超的球技,而且比拼的是强大的体能和心理素质。排球是每球得分制的运动,不管是发球、接发球、拦网和防范,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扣,对运动员的要求极高。随着国际赛事的规范化和运动训练的公开化,各个排球队在技战术方面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在激烈的比赛中,外界的压力、对手的强弱、自身训练的情况,过去的得失经历都是导向性的,运动员比拼的就是临场发挥的问题,这都要建立在强大心理训练基础上。在比赛中,成功和失利是竞技比赛的永恒主题,队友的一次击掌、教练的一个眼神、观众的一声呐喊,会影响运动员的精神状态。经验丰富的运动员会排除场外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运动员则恰恰相反,越想摆脱不良的干扰,却又深深陷入不良情绪中,影响发挥。


  赛后的心理状态有积极体验也有消极体验,赛后的心理辅导更为重要,不管是输赢,精神振奋还是骄傲自满,此时的运动员急需心理疏导,让紧张的神经尽快得到缓解。在比赛中运动承受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荷,赛后要通过各种手段改善和调节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机能,消除竞赛带来的心理疲劳,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评价竞赛过程。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外界疏导和自我调节。一方面通过认知调节紧张比赛带来的消极心理体验、运用语言和心理暗示及时消除赛后的精神疲劳;另一方面通过自我心理康复训练、想象放松、音乐放松等方法达到调节心理疲劳的目的。


  为改善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因素问题,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就应重视对队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比赛中磨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练员总是根据以往自己在心理工作中的知识经验,在对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同时忽略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状态的培养。我们所面对的大多是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运动员,他们的神经系统仍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所以,在对排球运动员训练中,在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前提下,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以求在心理上取得优势,从而为夺取比赛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恩静

  第4篇:手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运动实践表明,竞技体育的竞争加剧导致手球运动员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开始认识到心理因素对于运动成绩的重要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关系运动竞赛成败的重要条件,运动中的心理训练就是让运动员学会调控自身情绪状态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心理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改善心理过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手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内容与方法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找相关书籍和文献,了解手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


  1.2.2观察法


  对手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进行观察,通过运动员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行为反应识别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了解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心理状态。


  1.2.3访谈法


  針对手球运动员训练及比赛时的心理状态问题,了解在日常手球训练和比赛中影响其心态的因素以及心理状态对训练的影响,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手球运动员进行访问调查。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心理训练的意义


  研究者认为,心理训练运用具体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消除其心理障碍,掌握和改进运动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确保他们能在训练或比赛中发挥出色。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竞技运动训练系统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制约着运动员各方面素质水平的发展,不断完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能够为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打下良好基础。运动员在长期高压条件下进行单调的大强度训练和比赛会产生倦怠感,从而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1]。心理疲劳会使人感到生理、精神的疲劳感增加,导致心境状态紊乱。要想控制运动性心理疲劳,应该从根本入手,采用心理训练的方法,及时地控制运动性心理疲劳,应当改善训练方式,针对不同运动员进行调节。


  2.2手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阶段性与训练方法


  许多手球运动员在比赛时都有这样的共性,当遇到实力强劲的对手时却能“遇强则强”,这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紧密相关。运动员在面临高难度的运动任务时,能够将四肢发达、头脑聪慧的特征表现在运动思维和运动决策上[2]。有时候比赛的胜负并不能从我们主观的看法所体现。例如:韩国女子手球队在亚洲是排名第一的强队,虽然不及中国队的身高优势,但仍然能够创造好成绩。韩国队的技战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都不如欧洲队伍,在和欧洲强队交手时,不仅不胆怯,反而“越战越勇”,除了他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比赛作风之外,还能体现出他们极强的心理素质水平。


  2.2.1手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


  由于运动员心理负荷过大,机体的机能水平下降,甚至在行为情绪中出现退缩的现象,会造成心理疲劳。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负面的生理反应,消极情绪的增加都会削弱运动员的训练动机。通过对心理疲劳的研究发现,运动员越是心理疲劳就越倾向于逃避比赛[3]。有些运动员还会产生盲目乐观自信的心态,高估自己和本队的实力,不能冷静思考,一旦遭遇挫折,情绪落差会很大,导致比赛失利。


  在比赛前,有些运动员能抱有积极的比赛态度,精力充沛,充满信心。积极情绪越高的个体越能表现出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运动员在手球比赛期间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场地、天气、观众等,赛前状态良好的运动员能够很快地适应比赛场地以及周围的环境,这种持续稳定的积极情绪有利于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4]。


  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必须要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5]。良好的意志力可以帮助运动员激起斗志,圆满完成比赛。同时也要进行自我调节,明确比赛目标,时时提醒自己,使机体和心理都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好心理准备。


  2.2.2手球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


  通过观察发现,在激烈的比赛中,随着场上形势的变化,运动员表现出的行为和情绪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状态。运动员在赛场上会表现出悔恨、焦虑、惊慌等不良情绪,这会让运动员在比赛中速度减慢,肢体动作不协调,失误频发,技战术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有些运动员在赛场上迫切希望突破得分,由于比赛情绪过于紧张,造成撞人等技术犯规,或者球急于出手而使得射门命中率低。当两队比分呈胶着状态时,可能会因为赛场上的“小摩擦”让运动员做出犯规的动作。手球比赛攻防转换快,要求运动员反应迅速,脚步灵活。当运动员不适应场上快速的攻防转换和周围鼓噪的环境时,会出现惊慌失措的状态,这种情绪是激烈对抗项目比赛中普遍存在的。


  然而,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挖掘动员运动员的潜在能力,使其在短时间内保持头脑清醒,克服情绪障碍。运动员在赛场上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取胜,甚至在比赛过程中感觉不到累,受伤也感觉不到疼痛,这样的运动员有着较高的自控能力,能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比赛中,轻松自如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虑如何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上,而不是对比赛结果的优虑。除此之外,对于愤怒的不良情绪,运动员可以放慢移动的速度和进攻的节奏,减少突破次数来减少身体直接接触的机会等,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消除急躁和愤怒的情绪。


  2.2.3手球运动员赛后心理状态


  根据运动员在比赛后的心理状态,能够推断出不同个性的运动员对于比赛的不同看法。性格较为乐观的运动员,能够很快地从比赛氛围中脱离出,即使输了比赛,他们还可以积极地投入到新一轮的训练中。性格较为怯懦的运动员,可能会在比赛之后陷入失败的循环中,他们会不断抱怨自己,以至于在新一轮的训练中产生逃避心理。


  3结语


  通过心理训练对手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控,可以让运动员竞技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只有了解技术水平和心理因素两者的相互作用并恰当运用,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最大潜力。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时要有针对性,并且必须与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联系实际,根据手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员个体心理特征来选择和使用,对于不同的运动员需要采取区别对待原则,以提高其心理素质。


  作者:张程秀子

  第5篇:浅谈高校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基本要点


  网球运动员对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对比赛的结果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高校网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因素展开研究,一方面帮助高校教练员能全面掌握网球运动的竞训体系,另一方面能够为广大网球运动员以及网球运动爱好者寻找良好比赛心理素质提供参考,同时发现有效激发和培养运动员、爱好者网球运动兴趣的措施。


  一、对网球运动员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运动员比赛失常80%以上是心理因素,只有10%左右是技术准备不足,运动员比赛失常的原因很多且很复杂。一般说来,比赛规模愈大,运动员的责任和心理的紧张程度就愈高。另外,如果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则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再者,教练员的临场指挥不当及运动员在赛前过度兴奋、休息不好、缺乏自信心、注意力不集中也是造成心理紧张,导致比赛失常的又一因素。根据科学的分析,运动员情绪一旦紧张,内员心理负担过重,抑制了机体的功能,从而不能很好的完成分泌就会紊乱,生理上即会出现失调现象。虽然适宜的紧张和焦虑能使人注意力集中,兴奋性高,反应敏捷,潜能能够充分发挥,但过度紧张和焦虑会使运动员在比赛时焦躁不安,动作变形,根本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训练水平,从而导致比赛成绩下降。


  二、对网球运动员心理要素进行分析


  (一)运动员心理。有的运动员觉得某项目是自己拿名次的项目,担心发挥不出水平,反而造成心理紧张;有的运动员却认为反正比赛我又拿不到名次,对比赛淡漠,没有适当的紧张和焦虑,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个性和气质。个性,尤其是气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是指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有的运动员感情激烈,有的运动员沉默寡言,有的运动员思维灵活,有的运动员心静如水,有的运动员脾气暴躁,各种气质的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就可能发生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三)运动员的参赛经验和技术水平。运动员参加竞赛是对平时训练的一次检验,竞赛的成绩涉及到运动员的切身利益和心理自尊,这对运动员必然会造成心理影响,致使情绪不稳定而产生顾虑。


  (四)其他因素。运动成绩的取得与平时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训练时无观众,对手的弱,气氛也很单调。而在比赛时,规模的大,对手的强,教练提出的要求高以及观众的干扰都会给运动员带来影响。


  三、对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内容进行分析


  (一)赛前期的心理训练。指运动员离比赛期1个月前的心理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应使运动员明确比赛任务,树立信心,并培养运动员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运动员应明确比赛任务和目标。运动员只有明确比赛的任务和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自己必须掌握有关比赛的各种情报,根据掌握的情况制定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和合理的心理训练与技、战术训练计划,使运动员兴奋性达到适宜的程度。


  (二)临赛前的心理训练。指进入比赛驻地后而行的训练,大学生运动员,特别是参加大规模比赛的新手,一旦进入比赛驻地,自然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场地、比赛对手等,为避免消耗心理能量,要注意控制运动员的情绪,保持稳定。教练员应合理安排好熟悉场地的时间,提高适应能力,这样能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


  (三)比赛前的心理训练。指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开始做准备活动到比赛开始这段时间里的心理准备,主要目的以准备活动的形式积极动员身体的全部能量,以适宜的兴奋水平投入到比赛中去。运动员比赛前的任务之一就是做好准备活动,赛前准备活动不仅是有利机体进入竞技状态的桥梁,也是比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做准备活动时要对比赛充满信心,用积极的语言来自我暗示。教练员对运动员上场前的语言提示要简单、扼要、有力。语言提示既有效的控制运动員心理状态和行为,又能简明扼要的指导运动员如何运用战术等方法来完成比赛。


  四、对网球运动心理训练的实践性研究


  (一)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网球比赛的形式有两种:单打比赛和双打比赛。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我们只有准确的区分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准确的进行心理训练。


  1.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反应的相同点。比赛中,临场情况的复杂多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假如运动员随机应变能力较差,则容易出现惊慌失措、过度紧张、临场思维能力降低等一些心理问题。


  2.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反应的不同点。(1)单人独立性。在单打比赛的时候一个人来完成,除了需要选手具有良好的技战术和充足的体力外,还需要具备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2)双人默契性。在双打比赛的时候往往是需要两人默契的配合,除了技战术之间的互补和心理上的互补,在体能上的互补,在心理上的相互鼓励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赛前心里训练作用


  在当前的运动训练中,除了身体素质,技战术训练之外,还需要专门的心理训练,才能使现代运动训练的结构完整。整个运动训练都必须含有心理训练。只有了解身体素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更有效地去指导选手进行更进一步的身体训练。所以,运动技术训练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节下逐渐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过程,运动技术水平,依赖于心理过程的机能特性和发展水平。


  五、对网球运动心理训练实效性研究


  网球是要求选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运动员平时训练不错,但在比赛时会发挥失常。究其根本,还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加强心理训练来提高运动员心理稳定性,确保运动员比赛中能够得到正常发挥或者超常发挥。


  六、小结


  通过实践证明:在网球比赛中最后胜负并不是单纯的靠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提高选手成绩的必要条件。由此可以发现,选手在比赛和训练过程当中,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节,它在比赛和训练当中成为了选手不可或缺的力量。所以不论怎样网球运动员都是离不开心理训练的。


  作者:王阳

上一篇:音乐心理学教学现状应用意义及作用研究论文(共5篇)

下一篇:在卢梭《忏悔录》中重新认知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