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班级管理的问题和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16 19:53

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个体能够参与确定需要、建立社会支持、发展同伴关系和获得新的技能和能力,他们将能够更好地获得成功。班级是中等职业学校中基本的组织单位,学生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班级环境,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关心和支持,需要发展良好的同学关系,才能顺利地收获知识,得到成长。积极心理学可分为五个部分——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行为、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积极特质可反映在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和积极行为上;积极组织既强调个体繁茂的支撑作用,又能促进个体积极特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积极正向的班级组织的构建不仅能为学生成长提供沃土,而且也是个人成长所需的外部环境支持及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积极正向的班级组织构建离不开积极的班级管理方式,因此,作为职校的班主任,应该善于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体验到成功,体验到主观幸福感。
  一、巧用期望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树立奋斗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没有合适的目标人们对未来同样会感到迷茫。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洛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目标对人的激励程度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目标效价,指人对实现该目标有多大价值的主观判断。如果实现该目标对人来说,很有价值,人的积极性就高;反之,积极性则低。二是期望值,指人对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只有人们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大,才会去努力争取实现,从而在较高程度上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如果人们认为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完全没有可能,目标激励作用就小,或完全没有。大部分中职生在完成中专的学习任务后将走上工作岗位,中专阶段的学习对他们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班主任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我,让学生明确自己目前的状况,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批阅周记、QQ沟通等方式实现。其次是引导学生在现实和理想目标之间逐级设立分目标,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介绍一些知名人士的成长轨迹,让学生明白这些小目标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再次,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的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的积极性,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班主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设计,可以了解近期学生的需求,当学生接近并逐步实现近期目标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当他们忽视或偏离自己的目标时,班主任把期望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有人关注和支持。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动态过程,班主任在具体操作中只要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取得巨大进步。
  二、运用成功教育理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习信心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自信心是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而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和他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有关。对于中职生来说,由于他们曾经在学习上感受的失败多于成功,自信心水平较低,班主任需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如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等,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掘自身的潜力;通过不断帮助学生获取成功,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来强化学习动机,改变自卑心理,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部动力机制,主动内化教育要求。让他们懂得,学习上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应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育教学方式,使教育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虽然中职生不存在升学压力,但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学生“60分万岁”的思想出现。班主任切忌在找学生谈话或批评教育学生时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对于学生平时因小事请假等现象应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努力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厌学现象得到改善。
  三、营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体验积极情感,完善学生人格
  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要让每个学生对过去充满幸福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发挥自身潜能。
  1.构建积极的班级文化环境,提供积极体验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的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精心布置教室,设立班级图书角;设立心灵乐园,让学生在此放飞梦想、宣泄情绪。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口号、班歌,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等。积极的班级文化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班级管理。
  2.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完善学生人格
  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可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班级宣传、外出实践等方式培养心理品质。内容涉及增加成就感与幸福感,形式以理论学习和认知提高为主,注重活动实践和情绪体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激发并强化中职学生的潜力、积极人格,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通过班级的三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学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绝大部分住校的中职班级来说,寝室是学生在学校的家,是班级的基本单位。建立学生个体、寝室、班级的三级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管理,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真诚交往,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利,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期待和关怀,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这样学生体验到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 、理解和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际交往的信心。其次,寝室长作为一个寝室的领导者,不仅肩负着管理寝室卫生和纪律的任务,而且还要学会协调各寝室成员的关系,因此,寝室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把积极的情绪传播给寝室成员,同时要善于及时发现寝室内产生的问题,关注寝室成员的思想动态,促进室友间的沟通。最后,由班干部与寝室长沟通,共同处理班级问题,如果有个体的自我管理、寝室长的协调,很多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已经被处理掉了,因此,在班级层面处理的主要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
  在整个三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起着一个总协调的作用,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总之,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用积极教育的方法转化学生行为,可以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信,正确看待挫折,使他们有足够的韧性从挫折中走出来。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卫生学校,桐乡,314500)

上一篇: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工资效应与员工异质性的关

下一篇: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暖身活动的价值和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