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分层研究中的“无视女性”
摘 要:社会分层研究存在“无视女性”的现象,表现为,研究对象排除或限用女性;理论与方法隐晦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分析单位与理论假设。超越传统的阶层研究须做到,理论须考虑性别,并重估阶层属性的标准。
关键词:阶层研究 无视女性
一、社会分层研究中的“无视女性”
阶层研究中“无视女性”至少包括,把女性从研究对象中排除或限制性地使用;研究时运用的阶层分析理论中明显地或隐晦地存在“无视女性”的构造。
(一)把女性从研究对象中排除
把女性从研究对象中排除的情况在世界各国都存在。比如,1960年代美国很热衷使用数据来进行地位获得的研究,但是大部分的数据中都表现出对女性的排斥。美国国内有关社会迁移分析的数据中,样本的「户主」约85%是男性,而且在实际分析中「女性以及30岁以下的男性」是被除外的。在1970年代以后欧洲各国的调查中,女性被纳入为调查对象的也只是半数左右(Erikson & Goldthorpe,1993)。
(二)研究方法·理论问题
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学者介入到社会分层研究中,对传统社会分层主流学派进行批判。对于这种传统的阶层研究进行根底性批判的是琼·亚克尔(Joan?Acker)。他的方法是:①夫妇中只有一方拥有职业的话,采用有职业一方的阶层属性;②夫妇中两方都有同样的职业的话,两方的阶层属性都采用,但是,如果夫妇中两方拥有不同的职业的话,就要根据夫妻各自的职业与劳动时间来设置复合性的具有说服力的标准来判断各自的阶层属性,并且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采用地位高(贵)的一方的阶层属性。这种“优势”模型最具说服力。
根据这个方法,专职主妇的阶层属性被判定为与其丈夫同一阶层属性。那么,像日本那样的低女性职业地位的社会,大多数家庭妇女的阶层属性由丈夫的阶层属性决定的。如果按照男性的阶层属性标准来测量,这样作为第一次对研究对象的接近其是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像瑞典那样相对有高平等度的社会中,这个方法就发挥不了作用。
(二)“性别”与“阶层结构”的关系定位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社
会分层理论假设中的性别和阶层构造的关系定位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大致可分为3个主张。第一主张是「性别=阶级」;第二主张是「性别=决定阶层属性的主要原因」;第三主张是「性别化的阶层结构」。
第一主张:「性别=阶层」
恩格斯早已指出已经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经济性支配的从属关系是一种阶层关系。这个主张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是在1960年代以后女权主义得到发展以后的事情。其中,最得到广泛承认的是德尔菲(Delphy)。「性别=阶级」的主张倾向于二元论,这在前面已作了论述。「性别=阶层属性的决定要因」主张把性别看作为阶层构造的外部要因----这一点也可看作二元论的一种(但是,其更多地认为阶层构造是优越性的主要原因)。但相对于「被性别化的阶层构造」的主张,可以说是克服这样的二元论的同时,预示了阶层研究的实证分析的丰富可能。
三、超越“无视女性”
传统的的“性别与阶层”研究的前提是,指出“性别”与“阶层”有着外在性的关系,并尝试抽出阶层所属、地位成就、社会迁移等社会现象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对于男性与女性采用同样的职业分类,同样的地位分类,同样的职业威望尺度。但是,如果说阶层构造与性别有着结构性的关系的话,这样的研究方法就行不通了。要超越传统的“性别与阶层”的研究就必须做到,第一,阶层构造的理论把握是从一开始就必须把性别列入其考虑之范畴,第二,判断阶层所属的尺度标准必须重新评估。
作为阶层研究的基础性变量的“职业”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然而,在传统的研究中,都是假定各职业内部是均质的,同一职业尽管其性别不同也被认定具有同样的阶层。前面已经指出,一般的工薪白领女性不应被包含在新中间层职业分类中,同样,其他的职业也一样。比如、销售·服务业等通常总被一起用于「非体力劳动」的分类。但是,这种分类中包括了能够成为管理职位的拥有本科学历的男性营业·销售担当者、一般会客服务员、女性钟点工临时工等等,明显这几种职位分类内部是存在不同的阶层的。再有,在专职技术人员分类中,包括了从男性占大多数的高度专门技术职务,到像护工那样不需要任何资格的主要由女性承担的职业,这个分类中也明显地存在不同的阶层的。还有,尽管拥有同样学历·同样资格,但是实际职务也常常因为性别不同而有巨大的差别。所以说,在传统的阶层研究一直以来就存在职业分类理论偏差,总是把性别差异暧昧化、模糊化而机械地适用固有的职业分类。
为了克服这个理论偏差,首先,要明确各职业的阶层分类标准,第二,通过对同一职业内
·工作岗位内性别职务分离进行分析,根据性别来区分各类职业的性质,而且根据性别来定性各种职业和各种阶层的对应关系。譬如像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一样把阶层区分的标准规定为对生产诸要素(生产手段和劳动力)的控制关系,通过明确男女性别在各类职业的生产诸要素的控制关系中占据的地位来特定各自的的所属阶层。那么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对现有的职业分类标准就必须进行重新评估。
参考文献
Acker, J., 1973, Women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 A Case of Intellectual Sexism, A.J.S., vol.78, no.4.
Acker, J., 1988, Class, Gender and the Relations of Distribution, Signs, vol.13, no.3.
Blau, P.M. & Duncan, O.D., 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John Willey & Suns.
Carling, A., 1991, Social Division, Verso.
Crompton, R. & Mann, M.(eds.), 1986, Gender and Stratification, Polity Press.
Delphy, C., 1984, Close to Home,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Duke, V. & Edgell, S., 1987,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Class in British Sociology, B.J.S., vol.38, no.4.
Engels, F., 1884, Der Ursprung der Familie, des Privateigenthums und des Stats.
Erikson, R. & Goldthorpe, J.H., 1993, The Constant Flux, Clarendon Press.
Firestone, S., 1970, The Dialectic of Sex, Wiliam Morrow.
Goldthorpe, J.H., 1983, Women and Class Analysis : in Defence of the Conventional View, Sociology, vol.17, no.4.
Hartman, H., 1981, The Unhappy Marriage of Marxism and Feminism, in, Sargent.
Werlhof, C.v., 1986, Zum Verhaltnis von ""Staat"" und ""Kapital"" und ""Patriarchat"", Hummel,D.u.a.(Hg.), Kein Staat mit diesem Staat?,
Wright, E.O., 1989, Women in the Class Structure, Politics and Society .1.
吕鹏 社会分层中女性的阶层位置与阶层认同 妇女研究论丛 2007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