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对策
摘 要:“留守儿童”又称“摇摆少年”,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其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滋生了各种对“留守儿童”具有不良影响的事物,很容易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冲击。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留守儿童”又称“摇摆少年”,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其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滋生了各种对“留守儿童”具有不良影响的事物,很容易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冲击。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孩子的教育问题却日渐突出。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只是一味地溺爱,而打工在外的父母由于不能经常回家,和孩子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只是在物质生活上更多的满足孩子。
一、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 有厌学倾向。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外出, 影响到了学习的辅导和监督,他们的学习态度逐渐散漫、不端正,部分出现不完成作业、迟到等不良现象,“读书无用论”逐渐在他们中间抬头。
(2)在生活方面,留守儿童生活中很少得到父母的指导,54.3%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同伴;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普遍偏低。
(3)性格柔弱内向、孤僻自闭,存在自卑心理障碍。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孩子长期缺乏亲情的关怀,往往会变得焦虑、孤僻。留守儿童遇到一些麻烦事,有的靠自己“武力”解决,有的则内心充满恐惧,柔弱无助,渐渐趋向自闭。笔者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不敢抬头看陌生人,不愿开口说话。一个叫杨全的五年级男生,总是一人站在角落里,笔者试图拉他和大家一起玩耍,但杨全却猛然后退,无论如何都不愿走近。一星期后再次找到他时才了解到原来因没人给他洗衣服、长年不洗澡,班上很多同学都嫌弃他,所以他再也不愿和别人呆在一起了。自卑心理的产生源于人际间的比较。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朝夕有父母相伴,而自己却没有,推而广之觉得自己任何方面都比不上别人。不平衡心态一旦产生,在社会交往中就很容易受伤,这样的儿童成年后更易患各种神经症,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
(4)逆反心理严重。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很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社会和他人的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都置若阁闻,甚至在公开场合与老师和家长顶撞,以显示他们的反抗和玩世不恭。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往往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人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采取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
2、掌握每一位“留守儿童”情况
认真对每一位“留守儿童”摸底调查,掌握真实情况,开展积极的心理辅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出现了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为了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家校联系卡。在日常工作中,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针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竞争等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断升华。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我校组织成立了科学实验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包括书法、绘画、雕刻、手工等)、音乐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使其生活学习更加充实。另外,每月开展一次“感恩”系列活动,并要求“留守儿童”坚持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向父母介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样不仅锻炼了“留守儿童”的写作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4、整合社会力量
政府要针对部分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的现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春风化雨,大爱无声,让全社会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使他们的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祯.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1,(01)
[2] 陈刚.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2)
[3] 吕二妹.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1,(01)
[4] 张国举, 王彬竹. 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上一篇:浅谈杂技演员的心理素质
下一篇:从心理学角度论述积极品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