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艺术之“线”的意味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28 14:23

一、中国画之“线”产生的背景
  “线”的艺术形成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在原始社会,人的思维很简单,这本身就具有“线”性特征。受当时自然条件的制约,为了生存,原始人必须对自然事物进行分类以便于自己所用,这使得他们非常注重秩序的排列。另外,“线”的艺术形成还受一定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原始艺术受巫术活动模仿方式的影响,其表现方法都是延迟模仿,延迟模仿的结果只能是对外物轮廓形态的概括,不可能精确。东方继承了原始艺术的延迟模仿,而西方形成了写生模仿的艺术系统,从此,以“线”为表现形式的中国艺术成为必然。中国古代对龙凤图腾的崇拜也与中国“线”艺术的形成有着一定的联系,龙凤这两种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是人们自身创造的两个符合中华民族情感和理念的形象,它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性和艺术性,而用线条来表现这两种形象是再恰当不过了。经过发展,“线”成就了中国绘画这一独特艺术,而这种线条语言经过完善和发展已经相当丰富,并具有了独立审美性。
  二、浅谈中国画之“线”
  从人物画线条看。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最早的人物画,它们几乎纯用白描勾勒,简约的线条把人物、动物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得恰到好处。墨线本身浓厚的形式意味和创作者的意图完美结合,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具有了艺术上的形式美。线条发展到东晋,尤其是顾恺之对线条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此时的画家们已经意识到并熟练地把握了线条本身形态、粗细、曲直、浓淡、疾涩等质感的变化对表现物象的作用,线条已经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如《洛神赋》图卷,游丝般细柔的飘逸线条将洛神宓妃和曹植的凄美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至唐代,线描艺术发展到了顶峰,从吴道子到仕女画家张萱、周坊等画家,他们为了寻求符合自己审美趣味和创作意图的绘画语言,都对线做了进一步的提炼。两宋时期,文人画兴起,开辟了线条绘画的新天地,但成就最高的要数李公麟的白描,他用纯墨色线条来表现对象。至明代,中国画线描勾勒方法被总结为“十八描“: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战笔水纹描、琴弦描、铁线描、马蝗描、橛头描、曹衣描、折卢描、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混描。纵观世界,哪个民族会有如此庞大的线条语言?
  从山水画之线看。山水画是最能代表中国画艺术精神的,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第一幅山水画,但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是在唐代。将山水画与书法相融合,山水画的笔墨形式势必会被提炼为一定的线条程式,而这种程式一方面来自对自然山水奇姿异态的提炼,另一方面来自画家的主观改造。人物画的十八描在这已不适合,取而代之的是十六种皴法:披麻皴、芝麻皴、云头皴、乱麻皴、折带皴、马牙皴、斧劈皴、雨点皴、弹涡皴、骷髅皴、 头皴、荷叶皴、牛毛皴、解索皴、鬼皮皴、乱柴皴,这十六种皴法即是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形式和线条程式,它们已经脱离了具象物体,具有了抽象性质,每种皴法都是画家对自然和自己情感的提炼。如董源创造的用来表现江南山水钟灵秀气的“披麻皴”、“雨点皴”,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中,顿挫方刚、刚健有劲的“斧劈皴”只适合表现北方的高山峻岭。
  从文人画之线看。两宋时期,文人画兴起。这些画家既是文人又是画家,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熟练地掌握绘画技巧。他们将“文”与“画”相结合,“以书入画”,新的笔墨语言和线条程式的产生成为必然。文人画特别强调以书入画,并使之走向了极致。一方面有名的文人画家无一例外地也是书法家,如苏轼兄弟、米芾父子、徐渭、八大山人等。线条作为书法的唯一语言,集形式与内容于一身,这种具有艺术形式美的线条,作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对情感表达的再适合不过了。他们对书法的熟练掌控,必将使其与绘画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书法艺术在唐代已经达到顶峰,宋人不得不另辟蹊径,“尚意”便由此产生,“轻形”便成为必然。在绘画表现上,文人画家在这条“尚意轻形”的道路越走越远,甚至走向了极端,以至于以中国画强调的“以形写神”已成为了“以神写形”,线条已成为写神和情感表达的最好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以书入画”是文人画线条的精髓所在。
  三、结语
  “线”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语言形式,本身就带有抽象性,经过历代发展和完善,在中国绘画艺术甚至中国艺术领域中,它已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注释】
   (俞建华.中国画论类编·上卷.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142页,592页)

上一篇:1984年《成都晚报》征婚启事征婚者的艺术性描述

下一篇:简述“中国学派”动画艺术的创作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