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的方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02 09:06

摘要:创作最忌讳对自然的照搬照抄的描摹,无遐想、不求思变的所谓写实。山水画创作应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眼中之景,化为心中的景,在外物与内心的互动中点画达意画出想要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要素及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方向。
  关键词:山水画 地位 发展 创作
  一、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要素
  (一)画品如人品,作画先学做人
  一位好的画家要在人品、性格上锤炼、培养自己,这是艺术创作的首要条件。我们常说,“画品如人品”,人品的高下直接影响画作水平的高低。一位优秀的画家应该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所以要强调做人要做坦荡君子,学养要有全方位的儒雅追求。
  翻开中国山水画卷,在中国山水画领域中的集大成的优秀画家,不但有高深的绘画艺术造诣,而且其人品、学养也都是极高的。今人应该多向古人学习,不仅要学习古人的画法与技巧,更要认真学习延续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弘扬的一种高尚的绘画境界和胸怀坦荡的君子之风。
  (二)师古人之迹,更要师古人之心
  山水画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也是总结前人经验、寻找自我风格的简捷之路。临摹山水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是直面原作临摹山水画,有人是先读作品,弄清原作的画法画理之后背临或变临山水画;有的是全幅临,有的是局部临,这些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并无一定之要求。但在临摹古人山水画作品之前,先要认真阅读作品、研究要临摹的作品。揣摩作者的思想,还要弄清作品的构图章法。在规矩法度中得其意、忠其形、而传其神。
  (三)写山川灵性,为自然传神
  画山水画,一定要多饱览自然景观中的真山真水。北方山水多雄伟,多奇峰峭壁、荒漠黄沙;南方山水秀丽,多烟霞云雾,飞瀑流泉。
  许多古人观景采用以大观小的方法。先进入山中游玩,寻找山的来龙去脉,然后“搜尽奇峰打草稿”,以腹稿的方式得其意、写其形、传其神。国画家面对大自然风景的时候,都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思想和表现方法。所以,中国画山水写生重貌,更重心源、重精神,追求“法备气至为上”,“法”是技法,“气”是自然山水之灵魂,即所谓“造化如画” “画夺造化”,精神与自然对话,感悟鬼斧神工般的自然之象,写出云山雾谷的自然灵性,描绘山水的神韵神魂,为山水传神。
  (四)读书养性,观画养眼
  读书养性,观画养眼是提升自身的艺术品格,摆脱尘俗之气的最佳良药。开始应广读博览与艺术有关的、感兴趣的美学、文学类等古典名著,然后由博返约,有选择地研究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画论。
  提升自身的绘化品格的另一途径是“多观察画、多读懂画”。特别是观摩古代书画展览的时候很是重要。直面古代山水画名家、大师的原作,那将是一件非常快意的事情。多读画是总结前人、同时代人,研究历代山水画发展流派演变及名家大师的风格特点,从而不断反省自身绘画特点中的不足,好加以改正,优秀的地方好进行加强与提高。
  (五)画自我,求个性
  画家的天职应该是创造,是创造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品。石涛说,“古人未出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出法之后,更不容今人出古法。”石涛在此强调的“不容今人出古法” “我自为我,自有我在”,反映出艺术魅力在于追求个性差异的真谛。
  所谓画家的个性就是体现在画家作品中自有的独特气息、面貌。包含有或独特的思维和美学品位;或独特的绘画语言;或独特的造型、运笔,立意创景和构图章法。我强调画家要走出去,去感悟大自然中鲜活的东西,不要用古人的眼光和传统的皴法套生活,更不要照相似地重复生活。
  (六)讲笔墨,求逸雅
  画家的学养、禀赋影响着画家作品的高雅低俗。观历代大家手笔,有些追求作品的散淡逸雅,有些追求作品的雄厚刚毅;有的深藏圭角,有的刚柔相济……如此种种,都离不开骨法用笔和墨韵生动。
  中国画主要是以用笔墨造型为主。在一幅好的山水作品中,画家强调用有意味的笔墨虚实相生地去实现描绘和表达的各种形态与意境。笔墨在山水绘画中就像人之筋骨血肉。笔为筋骨、墨为血肉;笔主气,墨主韵一样。
  追求画面的意境也需要画家用多变的笔墨,体现或逸雅、或秀丽、或雄奇静穆、或烟岚平坡、或西山晚照、或白雾横江的境界,以抒发自己的性情和心境。
  二、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方向
  (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山水画创作的欲望来自作者与大自然的心灵碰撞。有感而迸发出心灵中的火花,激励画家去寻找表现自然万象的各种表现技法。
  山灵的秀美,贵在摄取对象的神韵。精、气、神俱佳者,方为好的作品。远看气势非凡,惊心动魄;近观刻画入微细致,笔精墨妙。各种自然之态是作者体察物理、观察物态、寻找变化差异的技法特点之后,将技法与精神融会贯通,行运于笔墨之中,超然于物象之外。
  (二)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创作的改革
  山水画艺术的创作的命本文转自第一论文网运总是和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要解答中国传统山水画为什么在50年代走向写生,走向大自然,就不得不回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去。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中国的美术创作也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山水画这个问题上,中国美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江峰为代表的虚无主义认为,中国山水画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表现的是旧式文人隐逸田园的思想,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因此对中国山水画持全面否定的态度。而北京画院的老画家们则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已到达极致,不可革新。中青年画家李可染先生提出了第三种观点,即所谓的“中间路线”。在李可染看来,中国山水画的确存在程式重复、与现实脱节等问题,但是山水画不应该就此放弃。他认为,与其静观山水画的落寞,不如就此革新山水画。“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所以“写生”便是李可染开出的一剂良药。
  参考文献:
  王中年:新编《芥子园画传》——浅绛山水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杨成寅:《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石涛》 ,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谢稚柳,《书画鉴赏》 ,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刘家宁(1987.05—)男,山东枣庄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多媒体界面色彩搭配的艺术特征

下一篇:西域“凹凸画法”在唐代画坛的价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