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婚礼仪式与物品所呈现的地方性知识----以印度尼

发布时间:2015-09-11 10:48

摘 要:印度尼西亚爪哇族的婚礼仪式过程繁复多样,在婚礼前、婚礼时与婚礼后不同的具体体现,其仪式所用的物品也具有地方民俗特色,象征意义和内涵别具一格,代表着印度尼西亚爪哇族文化的宗教性、自然性和以女性为主导的特点,这与信仰的伊斯兰文化的阿拉伯国大不相同。

关键词:爪哇;婚礼;特征;象征

      众所周知,婚礼是个人通过既定的仪式获得配偶,得到社会承认的行为;婚礼也是个体进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开始经营家庭的转折点。“男女双方通过结婚而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婚礼仪式是向社会公开并得到承认的男女结婚方式”。婚姻关系维系了“人类自身的繁衍和社会的延续。”不同的族群形成了不同的婚礼习俗。印度尼西亚爪哇族婚礼是包含着许多独具民族传统和文化特点,形成了“地方性知识”(格尔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传统的爪哇婚礼整个婚礼仪式包括提亲、送彩礼、留在家中、装饰、沐浴、诵读证婚词、女方宴客和男方宴客。根据亲身经历和文献阅读,笔者对爪哇族婚礼的过程、文化特征以及价值意义作一分析,以期令大家了解爪哇文化。
  
一、爪哇族结婚仪式
     由于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人们大多在农田收割之后举行婚礼。爪哇族人很崇尚人与自然的结合,他们认为婚礼是人生一件大事,是进入人生另一阶段的重要转折点,所以尽量使婚礼办得隆重。传统的婚嫁过程大概需要60天,主要有以下这些步骤:
     (一)婚礼前
  1.观察:如果婚前男女双方不认识,通常由一位媒人或者一位男方代表和男青年一起到女方家了解女方性格、人品和家庭,并且代表男方和女方家长商讨婚礼所需费用。
  2.提亲:女方家长观察后,如果认为合适,会口头答应举行婚礼。媒人通知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写信请求把女儿嫁给他。若女方家长同意婚事,则回信给男方择日见面,详谈婚礼的具体细节。书信在双方看来是正式并礼貌的做法。
  3.送小彩礼:女方接受提亲后,男方会送来一些衣服和戒指。
  4.送大彩礼:临近婚礼,男方会送来举行婚礼所需的农产品,组建家庭需要的日用品和钱。
  5.留在家中:大概婚礼前7天,准新娘一般会留在家中不外出,不能与准新郎见面,并建议准新娘斋戒。期间准新娘每天擦香粉令皮肤光滑。有条件的家庭在婚礼前40天就开始给准新娘擦香粉。此风俗来源于印尼王室,功能类似现在的水疗,目的是使新娘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婚礼中。
  6.装饰:婚礼前7天女方家庭就会在家门口搭棚子用于招待亲友,并且在门口摆上用嫩椰子叶编织成长旗式的装饰品,并用竹竿挂在举办婚宴者的家门口,意为“家有喜事”。在城市通常是在婚礼前3天才开始搭棚子。
  7.拜祭和沐浴:在婚礼前一天上午,准新娘和家人到已故的家人墓地拜祭,意为告慰先人,以求得到先人的祝福。婚礼前一天的下午,准新娘和准新郎都要进行沐浴,首先由父母为他们沐浴,亲朋中年长有名望的妇女来观礼并且也为他们沐浴。这天晚上称作“仙女之夜”。传统的“仙女之夜”是新娘由女友陪伴至次日。
  (二)婚礼时
  若新人是伊斯兰教徒,婚礼可以在清真寺举行,也可以请清真寺的阿訇到新娘家举行。(若新人是基督教或天主教则在教堂举行。)通常,婚礼举行的地点是在女方家中,新婚夫妇的婚房也设在女方家中。新娘父亲和新郎在宗教工作人员见证下签署正式文件——结婚协议,两人婚姻从此得到认可。之后新娘和新郎见面。举行婚礼当日的过程如下:
  1、新娘由年长妇人陪伴,坐在新人宝座上,等候新郎。
  2、新郎由家人陪同到达女方代表等候的交接区,男方家庭把新郎交给女方家庭,新郎新娘会面仪式开始。
  3、男女双方各有两名手捧穗状花的代表互相交换穗状花。随后女方手捧穗状花的代表马上用穗状花轻碰新郎的左右两肩。目的是消除所有危险,使得新娘以后的道路没有障碍。之后穗状花被扔到路边。
  4、新郎新娘相望,新娘开始向对方扔卷好的蒌叶,表示新娘是一名拥有真诚的爱的妻子。蒌叶扔向新郎的胸膛,目的是使得丈夫拥有宽广的胸襟。新郎也向新娘扔卷好的蒌叶,表示作为一名丈夫,他准备好带领、教导和安慰妻子。蒌叶扔向新娘的额头,目的是使得妻子能成熟地考虑问题,不会感情用事,直到蒌叶扔完。卷好的蒌叶是用一根白绳扎起来的,象征着即使蒌叶两面的颜色不一样,但是感情上是一体的。白色绳子象征纯洁的婚姻关系。
  5、新郎右脚踩鸡蛋。象征着新郎新娘准备好建立家庭,运用智慧来组建新家庭。也可以象征一个新家庭的新生活的开始。
  6、新郎踩破鸡蛋后,新娘蹲下用清水为新郎洗脚。因为生活中肯定会有许多挑战和障碍,她应该会为丈夫清除障碍,使丈夫觉得轻松和安全。
  7、新郎新娘手牵手跟随女方父亲走向新郎新娘的座位,寓意是由长辈指向幸福的方向;同时新娘的母亲用一块布红布搭在这对新人的肩膀,寓意母亲会祝福新人。
  8、新人同时坐在新娘父亲的大腿上,新娘母亲问道:“新郎新娘哪一位更重?”新娘父亲说:“一样重!”这样的回答表示父母会像疼爱自己女儿一样疼爱女婿。
  9、新娘父亲请新人就坐,并祝福他们成为夫妻。
  10、新郎新娘交换戒指。
  11、新郎把米、花生、大豆、玉米、姜黄饭、若干种花和双数的钱币之类的东西倒进新娘怀中的白布里,寓意妻子将会成为一位称职和谨慎的家庭主妇。
  12、在亲朋的见证下,新郎新娘互相喂对方吃一口饭。寓意两人开始共同生活,共同分享财富和幸福。
  13、新郎父母坐在新人宝座的左边,新娘父母坐在新人宝座的右边。新人一起向双方父母行跪拜之礼,向父母致谢及请求祝福,行礼时新人蹲下,双手合十,亲吻父母的膝盖。
  14、新人站在座位前面接受来宾们的祝福,一般宾客都双手与新人握手。
  (三)婚礼后
  男方宴客:在新娘父母家举行了婚礼仪式几天后,新郎父母会宴请亲友,亲友们一起高声诵读《古兰经》,祝福新婚的夫妇。通过此次见面,亲友们认识了新娘。
  在新郎家停留三到七天后,新郎新娘再次回到女方家里。除了极少数人居住在新郎家外,在有能力购买或者建造新房前,新婚的夫妻通常住在新娘家中。这也是在女方在家准备新房的原因之一。

二、婚礼用品的象征意义
  1.婚礼前装饰好家门口,在庭院里搭棚子目的是有更多地方接待亲友,遮风挡雨。宗教上的象征意义是使得这个传统仪式顺利,能够得到真主的庇佑 。搭棚子时需要用到国王蕉、蓝黑色甘蔗、皮呈奶油色的嫩椰子、还有各种各样的树叶。这些植物都含有特定的意义
  2.提亲时送给女方的礼物包括:有象征幸福图案的布,若干块用来做卡巴亚上衣的布,象征有强烈愿望的白色腰带;象征健康和好运的新鲜水果;象征家庭日常必需品的米,糖,盐,油和椰子;象征着有共同组建家庭愿望的一双订婚戒指;还有根据各自经济能力送给女方的金钱。
  3.在 “仙女之夜”晚上,新郎新娘穿的蜡染布的图案是黑底星状小花的,不能穿有动物图案象蝴蝶,鸟类图案之类的蜡染布。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希望以后他们的孩子模仿动物的特性。而且在这个晚上新娘不能穿戴任何形式的首饰。
  4.婚礼中新郎新娘互相向对方扔的篓叶,根据当地的习俗,蒌叶有驱赶坏灵魂的作用。蒌叶又叫做西里叶(sirih),蔓藤植物,叶子形状如心脏,叶微辣,是印尼传统药材,可以消除口中异味和健齿。蒌叶象征着欢迎贵宾、嘉宾的崇敬之情,也是男女结合的爱情象征。爪哇男女成婚时,来宾祝贺常说:“但愿向西里叶一样,叶的正反两面不同,可是在在口中嚼时,其味道是一样的”

三、结论:印度尼西亚爪哇族婚礼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1.宗教性。根据印尼现行1974年一号法令,有关婚姻的解释是“基于至高无上的真主,婚姻是一位女性和一位男性结为夫妻的纽带,目的是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印尼1945年宪法规定,印尼的建国五项基本原则是“潘查希拉”(即Pancasila),其中的一项是“信仰神道”,具体的内容是:印尼人民根据公平和文明的原则,信仰与各自宗教至高无上的真主(或上帝)。伊斯兰教新人可以在举行婚礼之前到宗教事务局登记,成为法律认可的合法夫妻,也可以把这一环节安排在婚礼过程中举行,即邀请阿匐到婚礼举行地点为新人登记。在婚礼过程中也会念诵古兰经,祈祷得到真主的祝福。
  2.与自然相结合性。从婚礼的过程可以看出,婚礼的举行日期一般是在丰收之后,而且婚礼所需用品都是当地多产物。例如椰子、嫩椰叶、蒌叶、香蕉、茉莉花、夜来香等等。
  3. 在婚礼中,女方和女方家庭起主导作用。由男女双方家庭商量好婚礼的预算后,是由女方家庭来决定整个婚礼的举行,男方家庭提供协助。为什么婚礼不是在男方家举行,尼古拉斯?塔林主编的《剑桥东南亚史》中提到“由于东南亚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对劳动力总有着不断的需要,因而妇女享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成婚后的夫妇与新娘的家庭同住是一种通行的做法……包括新郎带着馈赠新娘的礼物到女方住所举行结婚仪式的场景。”在信仰伊斯兰的爪哇族里,对女性的重视和女性的主导是与阿拉伯伊斯兰宗主国大相径庭。
  4.婚礼举行的必要性。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Hildred Geerzt指出(Haryono, 1994:46),在爪哇社会里,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做的一件大事,爪哇人不单纯把婚姻看作是两个大家庭的连接的纽带,最重要的是他们组成一个独立的家庭。印尼语对“结婚”这个词常用的术语是“omah-omah”,这个词来源于 “omah”或者 “rumah”,即“家庭”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结婚对于爪哇人的重要性。即使准新郎新娘经济上还未做好充分准备,在父母的帮助下都可以举行婚礼。

参考书籍
1. Suwarna Pringgawidagda  Pawiwahan dan Pahargyan, Adicita Karya Nusa出版社出版, 日惹,印度尼西亚,2003年第一版。
2. Thomas Wiyasa Bratawidjaja  Upacara Perkawinan Adat Jawa(爪哇婚礼习俗), Pustaka Sinar Harapan出版社出版,雅加达,印度尼西亚,1995年第三版(修改版)。
3. Koentjaraningrat  Manusia dan Kebudayaan di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的人类与文化), Djambatan出版社出版,雅加达,印度尼西亚,1975年第三版。
4. Drs. H. M. Darori Amin, MA  Islam dan Kebudayaan Jawa(伊斯兰和爪哇文化), Gama Media 出版社出版,日惹,印度尼西亚,2001年第二版。
5. Drs.P. Haryono Cultur Cina dan Jawa Pemahaman Menuju Asimilasi Kultural(中国与爪哇文化—对文化同化的理解)l, Pustaka Sinar Harapan 出版社出版,雅加达,印度尼西亚,1994年第二版。
6. 吴瑞明 《印度尼西亚语语言文化研究》, 军事谊文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一版。
7. 《民俗学概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年8月第二版。
8. 尼古拉斯?塔林主编  《剑桥东南亚史(第一卷)》,贺圣达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共性

下一篇:从称谓语“小姐”的意义变迁为例看语言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