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民间艺术的整体认识与传承——以台绣为实
摘 要:民间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民众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深切地影响着台州人的生活。民间艺术的文化时空存在、信仰观念、伦理情感、真善美的统一、精绝的艺术品展示等是我们需要学习与传承的民族精粹。关注台州民间艺术整体现状,聚焦台州的地域个案,侧重于台州优美纯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和艺术产业经营,是目前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要旨。通过调查和总结研究,观察广大民众对台州民间艺术的认知情况,解读民间艺术的运营机制并对其进行深层发掘,以便达到对台州民间艺术的整体认识和找到行之有效的传承之路是我们当代人的职责所在。本文就台州民间艺术的生存状态、继承与保护、产业开发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承;台绣
对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需要的是健康的世代传承,而非单纯的记录和圈护。民间艺术的剪切和选择,往往是对传统民俗事象的凝固的保护,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物证。
一、台州民间艺术生存状态分析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这是唐朝诗人杜甫遐想的东海之滨。这里是中华下汤文化的发祥地;三国东吴船队从这里首航台湾;佛宗道源、济公故里——天台山是中国“和合文化”的肇始地;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个本土化宗派天台宗;古现代人物风貌给台州人民留下了丰富多姿的民间艺术品种。
台州著名的民间艺术很多,戏曲类的就有近十种。台州乱弹原名黄岩乱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台州、温州、宁波、绍兴、金华、丽水等地区。台州乱弹有三百多个剧目,常演剧目号称“七阁八带九记十三图”,被专家誉为“中国剧坛上散发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一朵兰花”。1987年,黄岩灵石寺塔大修时,发现五代时期戏曲人物砖刻。这一发现,被专家称为“中国目前最早的戏曲实物史料”。再如台州民间艺术的奇葩之一——临海词调(又称台州词调、才子词调),由本地方言与南词、昆曲和民间小曲等曲种的声腔、音乐结合、演变而成,曲调以“词调”为主,唱词所用的语言道白,均为台州书面语。音乐轻柔婉转,优美动听,声腔悦耳爽心,抑扬并蓄,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曲艺音乐艺术。临海词调主产地在临海,已流传了近500年。一些民间艺人,经过挖掘、收集、整理后,词调又获得新生,走进百姓中间,重新返回舞台。
“黄沙狮子”始于北宋年间,主要活动于临海市西北山区白水洋镇的黄沙洋地域,素以高难度的演技名扬四方,艺人在上面凌空跳跃、左右翻飞,令人咋舌,因而它又称上桌狮子。黄沙狮子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百姓们祈望舞狮为他们赐予吉祥、消灾降幅,给予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吉庆平安。因此,黄沙狮子舞武一体,娱神娱人,刚柔相济,并在民俗学、社会学、美学、人类学等方面具有研究和保存价值。2005年5 月,黄沙狮子被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与台绣一起,作为具有杰出保存价值的优秀民间艺术,同时又申报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作为乡土与出海的男猎女耕、男渔女织的真实生活感受传承下来的片段总结,民间艺术是真实的、淳朴的、雅俗一统的。而这种口传心授的“活”的民间艺术如何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时代,在新的语境下如何继续吐露芬芳,的确是难解的问题。非实物传承,非遗在日益走出家庭小作坊式的生长传统后,面临着人逝艺绝、后继乏人。要在当代市场舞台里寻找到自身的新位置,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对于非实物民间艺术的研究和继承,我们面对的是谁来传、传给谁、承接度问题。而对于具有非实物与实物混合体特质的民间艺术的继承,首要问题是能传谁。比如“宁海平调耍牙”就是频临灭绝的珍稀种类,它是宁海艺人独创的一门绝活,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小金钱》(“金莲斩蛟”)是宁海平调的代表作。其变化多端的动作,精湛的“变口”工夫,并配合平调“三大一小”和《将军令》等曲牌,以狂放的身段亮相,塑造了独角龙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整个表演过程如龙蛇行地,耍牙的演技却如锦上添花,被誉为“东方绝技”。但是,对于演员的天赋(口、舌、嗓、眼)的高难度要求,以及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决定了传人很难找到。所以,目前懂得以及能表演这个技艺的人已不到10人。但是,也有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发扬。例如台绣等。台州刺绣是中国民间刺绣的一种特创,起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法国仁爱会修女来椒江向天主堂孤儿传授台布、龙鳞档等刺绣工艺,用绸缎配上红绿色丝线绣成椅套、茶杯垫等供教堂内部使用,俗称“天主堂花”。是早期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见证,现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采用雕镂和刺绣相结合的制作工艺,故也称之为“雕平绣”。
二、民间艺术的传扬(以台绣为例)
台绣,作为极富地方特色的一种手工纺织品,除具有独特的生产技艺、民族特色外,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1 在广大的台州地区,台秀仍然是高档的经济产品
台绣是以锦、丝、帛为主要原料的手工纺织品,并不断发展,主要体现为纺织品花样的增多,织造技艺的进步等。目前的“台绣”在针法与制作工艺上进行标准化管理,吸取萧山万缕丝花边之长,创制雕绣和万缕丝两大工艺相结合的新产品镶拼大套,在工艺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至80年代,“台绣”的技艺日臻完美,以雕、包、绕、抽、拉、镶、拼等技法绣制而成的产品风格独特,特别是葡萄和玫瑰两个花卉图案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誉冠全国同行,获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台锈”产业达到历史鼎盛时期。今天,《台州真丝雕平绣绣衣》已被列入浙江省传统工艺品重点保护项目,《台绣》文化也被列入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了国宝家珍。
2、台绣是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节庆馈赠珍品
台秀由于纹样繁多严密,不同的纹样都喻示着当地人民朴实的生活愿望。例如:台绣花纹样式之一的“葡萄”,喻示着人们希望幸福绵绵长长,富富有余的朴实愿望;“玫瑰”不仅体现出织女们高超的纺织技巧,同时也喻示着渴望爱情的美好愿景……除深厚的文化内涵,台绣在当地又被作为当地男婚女嫁时的聘礼或贺礼使用,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
3、台州人对台绣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认识在不断深化
经过实践调查并结合台州的文化普查结果发现
,台绣,作为当地所特有的一种产品,长久以来一直担负着上述两项最基本的功能。但是随着当地人商品意识的觉醒和市场意识的强化,对台绣价值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改变。它既是直接获得高额报酬的商品还是可长期投资的产品。
台绣,凝聚着台州人民的勤劳智慧,它所蕴含的技艺、创造力和审美思维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台绣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的环境中,台绣正在逐渐的被作为一种商品在进行着生产、加工和销售,体现出了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纯手工织绣同机器纺织之间的竞争
台绣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民间的纯手工织造的、丝锦质地的且采用了复杂的织造技艺。随着纺织业逐渐采用工业化生产手段,与机织产品相比,纯手工织造产品的特有价值日益凸显,此外台绣织造的许多技巧仍然是任何现代织造机器都难以比拟的。尽管如此,许多机织产品依然通过冠以“台秀”名号的做法,在当下的市场中占据了近半份额,挤压了真正意义上的台绣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台绣技艺的传承面临危机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演变,台绣技艺面临着传承的危机。文化的变迁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台绣传承地区的年轻人或外出求学,或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对台绣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出相对冷漠的态度,而对台绣织造技艺真正熟练掌握的织造者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这种台绣传承中的“年龄断层”现象也同台绣织造技艺的难以掌握,长期以来一直以“口传心授”这种方式进行传承有关。
3、台绣销售渠道狭窄
通过对相关台绣生产销售企业现有的销售对象和销售模式的调查中发现,知识分子和小范围的馈赠使用是通过网上订购方式购买的。其次是客户主动前来订货,但所占比例并不很大。终其原因不难看出,对于当地大多数企业来说,其经济实力尚难以通过支付巨额广告费的形式在其他更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上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而只能借助于网络这种资金需求比较少的宣传渠道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促进产品的销售。
四、传扬是终极目的
为了更好地弘扬台州地区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 利用好台州民间艺术普查获得的真实资料,提出切实可行,具有长远意义的保护、抢救、继承、发扬的办法;② 制定出强有力的“民间艺术”保护措施;③ 设立专项保护基金外,还要有效地促进和引导社会团体、民间协会、和个人多方筹款,扩大经费来源,并组织专人对民俗和民间文化进行普查、收集、整理;④ 建立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博物馆,注重人才培养,可以在高中、职业技术学校中开设相关课程;⑤积极开展民俗和民间艺术遗产的宣传工作,让民间艺术重新走进城乡,走进校园,在广大年轻人中间培植新生代力量;⑥民俗和民间艺术应同旅游文化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加强对民俗和民间艺术的培育和管理;⑧鼓励民间艺术保留者的继续创意和探索,并给予特殊政策扶持。使台州民间艺术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总结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文化,既不可能凭空创造,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它的繁荣与发展,只能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作为出发点。民间生活是艺术的活水之源,乡间民众是智慧的田野主人,浓郁的地方特色艺术承载着台州人民过去生活的最精粹部分,也它是民族文化的血脉。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中国台州网
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3年5期
浙江民间艺术排行榜
沈建中.郑瑛中.邵志根.戴相尚.主编:杨建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ISBN:9787806867785.出版社:浙江摄影
宁波文化网
汉丰网
万建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势在必行》.《北京观察》 2009年3期
中国玉环新闻网
下一篇: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油画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