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体对人性成长
摘 要: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一书,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由受挫到新生的成长过程。风筝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个叙事的符号贯穿全文,对理解主人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本文从主人公与风筝相关的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来解析主人公人性成长的历程。
关键词:风筝;象征;人性成长;隐喻
1.引言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并成为2006年度法国读书会首选及美国图书写好推荐书目。风筝,作为一个核心意象始终贯穿全文,它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整部小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本书中“风筝”象征着友情、亲情、正义、善良、诚实,以及勇敢、睿智等。阿米尔与风筝分享一个共同而抽象的命运,对“风筝”的追寻也象征着对美好人性的追索。《追风筝的人》一书中,描述了主人公阿米尔追“风筝”的经历,隐喻了阿米尔的人性成长。
2. 解析风筝对人性成长的隐喻
2.1童年时期风筝隐喻自由、自责、期盼父爱的生活状态
风筝在天空中飞翔象征着哈桑和阿米尔一起度过的的如影随形、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阿米尔做为一名大户人家的少爷,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的生活却是烦恼重重。由于自己的出生给母亲带来的灾难,造成阿米尔认为这是父亲恨他和不喜欢他的原因,内心总是充满罪恶感,长期无法摆脱自责的困扰。导致做事唯唯诺诺,跟父亲的性格迥然不同,无法满足骁勇善战的父亲对自己寄予的期望。为了得到父亲的爱和对自己的认可,童年时代的阿米尔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阿富汗风筝比赛,希望获得象征勇敢、胜利的风筝来赢得父爱。
2.2少年时期风筝隐喻了自私、懦弱、背叛的人性特征
为了在风筝大赛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得到父亲的赞许,哈桑牺牲个人的尊严为阿米尔取回了最后那只风筝。然而阿米尔的内心一直被羞愧和痛苦所折磨着,对自己的自私、懦弱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不能自拔。为了逃避这样的情绪,他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压在哈桑的身上,让父亲赶走他们。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偷窃行为黯然离开。一个软弱的孩子为了得到父亲的赞许而犯下不容饶恕的错误,这是他将要踏上成长之旅的必然考验。对哈桑的背叛使阿米尔付出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代价,二十六年的沉重的罪恶感、悔恨与痛苦一直折磨着他。这也暴露了人性的虚伪和脆弱。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阿米尔经历了挫折与迷惘。
风筝在作品中通过阿米尔的回忆反复出现,每次看到飞翔在高空的风筝,都会提醒他的友谊、成功、痛苦和失望以及他当初对哈桑的背叛。这些隐喻通过风筝这一象征体交替、反复出现。
2.3不惑之年风筝象征着心灵上的救赎,对人生的感悟
2001年的一个夏天的午后,父亲生前的好友拉辛汗打电话给阿米尔,唤起他隐藏多年的痛苦。拉辛汗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秘密,哈桑和阿米尔竟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并给他指明了方向: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讲述的实事和索拉博饱受苦难的命运激发了他走上自我救赎的命运。主人公阿米尔最终战胜懦弱,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去解救哈桑的儿子,将他带回美国,收为养子。这是他在成长的生命历程中,第一次主动采取行动来挽救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而不是去逃避。在异国他乡和哈桑的儿子放风筝,风筝也同样带给索拉博微笑,并赞扬自己曾一直不愿承认的实事,即哈桑的勇敢,累积多年的忧郁和自责在那风筝翱翔在空中的那一刻释放,阿米尔终于驱散了第一次追风筝时笼罩在心灵的阴霾,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拯救了自闭的索拉博。这就等于他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在这一时期,他终于感悟到与其终日忏悔,还不如去为解脱和救赎而努力。这标志着他进入了成长的转折性的阶段,他终于顿悟人生,长大成人了,也表明他决定要向哈桑当年忠于自己一样,永远关爱索拉博,逐步实现个人美好人性的回归。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对一种希望的寄予。风筝,成了救赎灵魂的上帝,其隐喻性毋庸置疑。
3. 结束语
风筝,在不同的时期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对主人公而言,风筝是阿米尔和哈桑童年时两人友谊的体现;是阿米尔背叛哈桑的导火索;是成年后阿米尔用于展开救赎的情感纽带。《追风筝的人》通过对风筝的表述,隐喻了主人公在历经各种挫折、磨难后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内心的坦诚,抚平了心灵的创伤,最终得以顿悟,人性得以成熟的过程。风筝这一象征体在促成结构完整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创造出内容上的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周玲.《追风筝的人》: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中国校外教育,2011.
陈美陵.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文学教育,2011
下一篇:健美操运动提升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