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文化下的室内艺术设计
摘 要:本文将当代室内设计纳入商业消费文化的背景中进行研究,对商业文化下的室内艺术设计的诸多现象进行社会学、美学层面的分析。
关键词:室内艺术设计、商业文化
1商业性与文化性的辨证统一
室内艺术设计往往具有两方面的内涵:商业性与人文性。商业性体现了室内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社会与经济基础,是商业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与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文性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传播着一种文化和精神,它是建筑与人之间的无形纽带,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室内艺术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仅是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还是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历史现象,是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始终是生产力发展的代表。在思想多元化、信息产业化,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发展今天,各种行业、产业趋于饱和,人们对室内艺术设计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室内艺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室内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人体工程学、建筑物理等专业知识,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环境。通过这一环境展现给观众,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可以这样说,商业化的需求促使室内艺术设计的发展,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现代室内艺术设计是建立在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充分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一门跨学科的艺术设计专业。
2商业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商业文化下的当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往往喜欢将许多物质化的信息展现在室内空间之中如旅行中的纪念品,购买的艺术品、古董,家人的照片,乃至有特色的家具等,这些信息传达出主人生活的幸福、美满。这种具有物质化表现的幸福观与传统幸福观比较是有区别的,在传统文化意识中,人们的传统幸福观是家庭、子女、工作、健康等方面的平安、顺利,当这几方面达到了心里的目标之时,人们则会感到十分幸福。但在当代社会,幸福观念不在仅仅是个人为实现自身追求的一种倾向。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再有贵族与平民的先天差别,地主与佣人也不再是社会的阶层特征。因而从阶级、伦理中解放出来的人开始大规模式地向所谓“幸福”发起冲锋,这就造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后果。这种幸福导致人们不断地追求物质以表现出“幸福的样子”。对于室内设计的消费也不知不觉地成为这种幸福追求中的重要表现。接下来,再让我们了解一下在商业文化中表现十分活跃的因素:享乐。当前,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被享乐事件包围着,电视剧有“戏说乾隆”,娱乐节目有“欢乐中国行”、“超级女声”,书架上有各种流行书、旅游指南、娱乐大全,各地区有名目繁多的节庆,还有大量的娱乐场所、KVT、时尚酒吧……,似乎享乐的气氛、享乐的名义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在商业文化中人们对于娱乐、享受的观念似乎正变得理所应当。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以追求高尚的品格、辛勤的工作为生活的真谛,现在情况变化了,人们不再以享乐为羞耻而是积极地投身到享乐之中,而商业文化下的当代室内设计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则是拉动经济的重要环节。
3商业文化背景下室内设计的“大众化”表现
从文化的传统层面来认识,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室内设计作品不乏经典之作。比如西方的神庙、哥特式教堂、拜占庭的教堂、巴洛克和洛可可式的宫殿、近代的包豪斯校舍等等;而在东方特别是中国则有庙宇、皇宫,不同地域特征的民居,还有建国后十大建筑的内部设计都可称其为经典。这些室内设计经典之作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从传统审美的层面来认识,必须强调审美历程中的精神需求,确定审美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有知识、有教养方可进行。但在商业文化语境之中的时候,大众文化广泛的漫延开来。人们看到了审美与文化的另一个层面,审美不再专注于令人敬畏的高雅层面。人们开始学会放松自己、娱乐自己、用各种方式来使高度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因而产生快乐的体验。因此当代室内设计不再那么严肃了,不再一味强调使命感与意义,它好像不在乎被人们评价成什么,关键是令人愉快。这时候创作的目的可能不在是为了留下经典之作,而是自由自在的快乐主义。
在历史上看众多经典建筑与室内空间大多是在权力阶层的控制下创造的,它们必须适应权力阶层的政治需求,如果违背了权力阶层的意志,这种作品是很难留传下来。历史上保留下来的许多经典遗迹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权力有关的。另外经典的产生与所谓精英的反复评价与理论描述、分析有关系,在精英们的赞美之中人们不得不认同经典就是这样的。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一部分开始被认为是洪水猛兽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认识的变革之后而成为经典,比如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在建造的初期艾菲尔本人饱受攻击,但后来艾菲尔铁塔成为了巴黎的标志。可见社会认识层面的不断变化也可以催生出诸多经典。现代主义设计潮流初期的精英们的目的是想创造一种为大众服务的设计潮流,但是由于自身的认识仍然是精英化的思想,他们把自己看作是救世主一样的人物,只有他们才能解决20世纪初期在工业生产大幅进步后的人们生活问题,因此他们的努力最终并没有真正走进大众,这多多少少与他们的精英思维有些关系,他们太热衷于教导人们去相信他们,正如柯布西耶曾在作1923年发表文章中说:“艺术不是一种大众的东西,艺术不是一种基本的精神食粮……艺术最具其傲慢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扬张岩冰译,重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来增祥,陆震纬编著,室内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郑曙肠著,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陈易著,建筑室内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下一篇:书形字体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